- 相關推薦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怎樣學好文言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怎樣學好文言文1
一、高中學好文言文方法:
第一、“預讀法”。
高中學生要做好課前預習,其主要目標是:讀準字音,準確停頓,把握節奏;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從整體上大體了解文章內容。
具體操作是: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借助工具書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結合預習提示和語文工具書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及作家作品、背景常識;給一些較長、難懂的句子試著劃朗讀節奏線,清楚準確地朗讀課文多次,從而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文體特征。
第二、“抄讀法”。
抄寫語文文言文其主要目標是:熟悉文本內容,自主學習,大膽質疑,初步明確學習的重點,提出自己的難點。
具體操作是: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標出生字難詞、名言警句;勾畫并抄寫語文文言文中難以理解的詞句;記錄在閱讀時產生的疑難問題;閱讀并摘抄與課文相關的一些材料;結合課后的“理解;探究”確立自己的學習重點和難點。
第三、“解讀法”。
其主要目標是:對高中文言文的關鍵語句進行分析,感知文章內容,把握文章表現出來的觀點、態度、思想情感等。
具體操作是:結合語境以及上下文去理解疑難詞句的意思;利用古漢語知識(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現象、詞類活用等)去具體分析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口頭或書面翻譯精要片段,以便深入理解文章;思考解答課后的“理解;探究”題和相關教輔資料題,強化能力訓練。
第四、“品讀法”。
其主要目標是:對語文文言文的思想內容、結構、表現技法、語言藝術等方面作鑒賞性閱讀和評價。
具體操作是:從文體特征出發,整體把握文章的類型特征;領會、感悟文章內容所蘊含的東西,理清作者寫作思路,揣摩賞析作者的寫作技法和語言藝術;與同類型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找出其異同點,從而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把文章放在具體時代和歷史發展中去宏觀分析,運用辯證的、歷史的觀點對文章進行客觀評價;指導學生寫文藝評論,以加深對課文的.審美理解,從而培養學生藝術鑒賞和藝術創造的能力。
第五、“誦讀法”。
其主要目標是:加深高中生的理解,強化記憶,豐富語言,積累材料,訓練語感,提高語文素養。
二、做課外文言文方法:
1、速讀全文,整體感知許多同學們在閱讀中急急忙忙,囫圇吞棗,抓到題目,再回頭看文本,找答案。事實上這樣做只能是事倍功半,既浪費時間,又抓不到要點。所以,拿到一篇課外文言文,可以先進行整體的速讀,感知全文內容。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可采用默讀或散讀的方式,快速了解短文的幾個要素,如:時間、地點、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故事的基本情節和結局等,從而達到初步整體感知故事內容的目的。
2、精讀語句,正確停頓面對一篇陌生的文言課文,許多同學們缺乏耐心來疏通文本內容。尤其是一些語句內的停頓往往被忽略了,從而造成閱讀的障礙或歧義。如何正確處理停頓?當然首推朗讀。采用一定的朗讀方法反復朗讀,感受恰當而必要的句讀,理清句子內部的層次和關系,從而深入了解文意。
3、品讀細節,把握人物課外文言文以故事取勝,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節內容后,要想進一步體會文章主旨,自然離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則要關注人物描寫,尤其是一些細節的描寫往往能傳達出人物的本質和用心。同學們要注意品讀這些細節,如:揣摩人物語言的語氣,關注神態的變化,注意動作的指向等,從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圖。
例如語段1:有白日入人家偷畫者,方卷出門,主人自外歸。賊窘,持畫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窮極無賴,愿以易米數斗。”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揮叱之去,竟不取視。登堂,則所懸趙子昂畫失矣。
這則短文中主人的“大笑”“嗤”“揮叱”“竟不取視”等神態、語氣,仔細品讀,就可發現主人是一個自以為是、易被假象蒙蔽的人。如此,再結合結局,短文的啟示意義就凸顯而出了。因此,品讀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為人也就了然于心,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順理成章了。
高中怎樣學好文言文2
古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識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古文課的教學確實是一大難題。在教學改革中,古文教學部分改革也相對滯后。對古文教學時,老師都把課堂的重點放在對詞語的解釋與句子翻譯上,以至于學生對學習古文沒有興趣,消極被動。其實高中語文課本上所選擇的文言文篇目都是古代著作的精華所在,所選文章短小精悍,結構分明,條理清晰,內涵豐富。課本上都是精心選取的經典古文,這些古文的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領略先賢關懷民生,憂國思家的情懷,體會作者至真至情,至愛至美的人性;感悟到古人空前絕后的卓越智慧,更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那么,語文教師如何指導高中生學習好古文呢?如何讓學生對古文產生熱愛的感情呢?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古文難理解,如果只是在課堂機械翻譯講解,課堂就會枯燥乏味,學生易生厭倦。要想克服這種不良現象,老師可以在講古文前先講解一些相關有趣的故事,這樣導入課堂,既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更重要的是能夠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寡人之于國也》一課的時候,孟子的思想主張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先講一些關于孟子的故事,這樣學生就對孟子其人有了想了解的好奇心,在講解孟子的思想時,就不那么抽象,枯燥了。學生有了興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迎刃而解。
二、疏通課外,理解內涵
要想愛上古文,先要理解古文。高中課本上的古文,課文下面往往都有注釋,這些注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許多相關信息,比如作者生平,時代背景,難理解的字詞句等。比如高一語文(必修4)第四單元全是古文,在學習《張衡傳》這篇古文前,先要求學生去預習課文,并要求學生初讀課文時,劃出生字詞,標出難理解的'句子,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理清思路,寫出結構提綱等學生把這些準備工作都做好了,上課時,教師只需要檢查一下學生的預習情況,就能知道學生的掌握情況教師只需要講清重點難點就行了,學生學起來就容易理解。這樣,學生就有了進一步學習古文的基礎。
三、聲情并茂,美讀朗誦
語文素養的培養,離不開閱讀,朗讀。古文更要注重誦讀,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的古文很多句式整齊,大多讀起來音節整齊,瑯瑯上口。教師應做好有感情朗讀或范讀,在情感上感
染學生,并對學生做好朗讀指導。比如在教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時,教師先配樂范讀或放錄音,用高昂激越的語調把詞人慷慨激昂的情感給體現出來。讓學生受到感染,激起情感朗讀的愿望。然后教師再放背景音樂,讓學生單獨再進行效仿性朗讀,進而美讀。然后對詞中語句逐句提示讀時的語速,語氣,語調。學生只要將古文讀順了,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另外,古文的節奏停頓都有一定的規律,教師要指導學生總結出讀古文停頓的規律。經過多次訓練,學生就會逐漸愛上讀古文的!
學生一旦愛上誦讀古文,教師就可開展“中華古詩文誦讀比賽’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帶領學生走近古代詩歌、散文,去發現它的美不勝收,去感受它的春風化雨;并運用初步掌握的誦讀方法,提高古詩文誦讀水平。
四、文言并重,全面兼顧
因為絕大部分學生以為學古文只是為了應付高考,而大多數語文教師在古文教學中也把重點基本上都放在了古文的“言”上,即重點講解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上,而忽略了文言文的“文”,即古文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僅把古文當成了研習的例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功能。故教學要力求“文言并重”,不僅要學生明白古語和現代漢語的區別,還要讓學生去領略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樣就為學好古文提供了重要條件。
優秀的古詩文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在歷史發展的漫長歲月中,它像涓涓細流,穿過巍峨高山,流過廣闊的原野,從而匯聚百川,形成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并將滋養更多的人類。而要想將它傳承下去,只有學好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