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鄉的某位老人昨日去世了,是我的一位奶奶,對我自然十分的好,但聽到消息后,卻并無過多悲哀之意。突然發現自己有點冷血。我想一方面是因為久久不見,一種自然而然地遺忘;而另一方面,則是不太懷念故鄉了吧。
故鄉于我而言,竟不是那么熟悉,顯得有一絲近乎冷血的漠然。
大凡中國之知識分子,對故鄉無不有很深的感情,在各種不同文體的作品中,總會有那么一些作品加入了鄉愁的味道,一種既苦澀又甜蜜的味道,一種蒼涼之感。
李白應對皓皓明月,大聲吟誦“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一舉一低兩個簡單至極的詞匯,卻包含了一位游子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一種相歸卻又無法歸還的無可奈何,一位月下獨賞,目光熱切地詩人,就這樣,進入了我們的眼里。
余光中的《鄉愁》,早已在海峽兩岸傳播。郁達夫的《故鄉的秋》也是散文中的經典。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也引得無數文人墨客為之落淚。
一個又一個的在外的游子,用相同的音調在大聲喊著故鄉,叫著故鄉,我要回來,故鄉。
似乎中國人大凡都有思鄉情結吧!不僅僅由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被迫進行的不愿的分離,更是因為內心的難以割舍,所以如此多的作家,學者,詞人都要提及故鄉,思及故鄉。由筆端訴說故鄉。故鄉在他們眼中顯得迷離而又不可及。那是一個心靈棲息的絕佳之地,風土人情又構成了童年及中年等時間的全部記憶,記憶也許是一種隨時間而逝去的消耗品,但思鄉之情卻不會消散,反而愈久愈濃,愈久愈烈,扎根于心,終生不滅。
我想,很多于外地的人都與我有同感。在如今通訊日益發展的社會,“家書抵萬金”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故鄉的感覺越來越淡,可能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于城市求學,彼于城市求生。故鄉僅僅是一個區域或地點的代名詞,一年只回兩三次的臨時旅店(我很慶幸自己要多于這個數字)。每次匆匆而歸,又匆匆而去,留下的只但是只言片語和汽車的尾氣而已。
在很多人的思想中,因日益發展的快速交通與通信技術的完善,故鄉已不是很多人所苦苦期盼的了,思鄉之感早已被數量繁多的消息和聊天記錄所占領,這就應叫做故鄉的悲哀吧!無人問及,無人思及,只充當一個臨時的落腳點,又立刻拋棄不用,畢竟不能像人一樣,吐出幾句怨言,只好忍受。
【故鄉】相關文章:
故鄉02-17
故鄉的好句01-07
故鄉的作文12-23
故鄉的句子02-16
故鄉的小河02-17
故鄉的河02-17
我的故鄉02-17
美麗的故鄉03-07
故鄉的秋天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