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感悟精選(1):
人生就像蹺蹺板
人的一生就像行走在蹺蹺板上。
總是得從低的那一頭開始往高處走。每走一步,下一步就變得更加困難。
人生路上,我們熱衷于追逐,熱衷于攀登!一次次告訴自己,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慢慢地你發現:你永久無法站上你眼中所見的高點。
來來回回掙扎許多次,你發現要站上高點是多么的困難,因為你始終找不到平衡點。
如果你想要站站高處,還有另一種辦法:就是有人在蹺蹺板的低處支撐著你,也許是家人,是愛人。
漸漸地,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發現:原先不計一切、不停攀登未必是好事,找到人生的平衡點才是王道!
最后有一天,你意識到:原先只要找到人生的平衡點時,就是最高處!
感悟精選(2):
人的一生,就像在蹺蹺板上走。
從低往高走,總是越來越難。
但是無論你如何努力,卻始終無法站到你所期望的最高點。
有時當你以為自己走的越來越高時,其實你已經悄然的在走下坡路了。
因為你越往高處走,你的人生就越難找到平衡
人生中你有過無數次的猶豫和掙扎,甚至對自己的懷疑。你會發現要站在最高點上是多么的困難,因為你的追求越多,你的人生越難以找到平衡。
如果你要站在高處,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用他人的犧牲來支撐你。或許是你的親人、朋友,或許是那些倒在你腳下的敵人。
直到某一天,也許陽光灑在你的地板上,也許窗外陰雨連綿。你會突然覺醒,原先你所追求的最高處,就是找到人生的平衡點。
感悟精選(3):
人生,如同在蹺蹺板上行走
這天我的一個朋友對我說了一句話,說人的一生就像在蹺蹺板上行走。想了好久才想明白這句的意思。
我們從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開始在行走,總想著站在別人眼中的高處,就好象我們行走在蹺蹺板上。總是從底處開始像高處走。可當我們每走完一步時,走下一步的時候就顯的困難而且吃力。我們始終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來支撐我們走向我們眼中的高處。
就在我們艱難尋找這個平衡點的時候,在不經意卻又在向低處走去,于是我們又轉身繼續走向我們眼中的高度。就是這樣來來回回很多次,卻也無法站在我們眼中的高點。
很多時候我們忘記其實人站在蹺蹺板的平衡點時,我們就已經是站在了最高點了。如果想讓自己站在蹺蹺板的那頭成為最高點,那就務必有人在蹺蹺板的另一頭支撐著你,支持著的人或許是你的家人,愛人,朋友,也或許是那些被你干掉的敵人。
感悟精選(4):
人生蹺蹺板上的平衡點
《人生就像在翹翹板上行走》中說:“人的一生,就像在蹺蹺板上行走。總是得從低的那一頭開始往高處走,每走一步,下一步就變得更加困難。愈往高處走時,便愈難找到平衡。當你以為自己愈來愈高時,其實你已經開始走下坡了。于是你發現,你永久無法站上你眼中所見的高處。你來來回回掙扎許多次,你發現要站在高處是多么困難,因為你始終找不到平衡點。最終有一天,我們會突然意識到,其實在人生找到了平衡點的時候,就是我們已經站上高點的時候。人生只有高點,而沒有最高點。勇于向上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而在不同的高度,也就需要找到不同的平衡點。”
感悟精選(5):
人生蹺蹺板
我懷念小時候坐過的一個蹺蹺板。
那是一種用原木制作的,沒有經過美化過的比較原始的蹺蹺板。
可能是因為我那時太小(還沒上學),所以記憶中的那個蹺蹺板很厚、很長,我和玩伴“此起彼伏”,雖然是在瞬間重復地一上一下,它卻給我帶來的無窮的快樂。我記得蹺蹺板下落時,我腳尖一點地,一下子就又騰云駕霧了。
其實,蹺蹺板持續的是平衡,帶給我快樂的恰恰也是這動態的平衡。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在尋找這種平衡。我上小學時,如果考試成績不好,會對媽媽說:樓上的李大發還沒考及格呢!這時候李大發成了我尋求平衡的支撐點;如果有人說我個子長得矮,我會想到樓下的朱秀麗,她比我還大兩個月呢,可她才到我的眼睛呢!這時候朱秀麗成了我尋求平衡的支撐點。那時候,這個支撐點那么好找,信手拈來。
當我們開始和青春拔河,當我們努力的工作卻總是用這天復印昨日,想象中的未來轉成這天又成為昨日,我們期盼的日子卻遲遲沒有來臨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尋找新的參照物了。我們本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原則查看歷史上的這天和這天人的過去。這時候我們會發現,想找到一個平衡的支撐點已經太難太難了。人家李大發成績是一向不好,一向不如你,可人家有當官的爸爸,當官的爸爸就是分,分數低可讀的是名牌大學。現如今,人家花錢已經拿了兩個MBA學位,此刻不僅僅成了一家國企的老總還兼著一個民企的董事呢!人家正唱著“不要問我從哪里來”當家作主人了,人家呼風喚雨了!人家,人家抄你作業的日子早就丟到太平洋里早就一去不復返了!你還記著這無聊的往事干什么呢?朱秀麗是比你矮也沒你漂亮,可人家嫁給了李大發!你在為半棵蔥講價錢的時候,人家正在“香格里拉”吃香的喝辣的;你騎著自行車頂風冒雪去掙錢,人家正開著“別克”直奔酒吧赴一個party.這時候,你的那一份曾蹺得老高的優越感不見了。糟糕的是,你一心追求的感情也隨風飄逝了。你一個人帶著孩子省吃儉用艱難度日。更糟糕的是,你心里開始不平衡,只能每一天默誦“比上比足,比下有余”來自我調節。可你總是在比著,越調節心越累。
再來看看你的單位你的同事:老實能干的永久畢恭畢敬,永久是能說會道者的長工;能說會道的目不斜視永久盯著上級的眼睛,永久享受著上級賜給他(她)的甘露——不用干活掙著大錢,等到自己成為上級。你想變得能說會道不干活掙大錢,可你話還沒說出來就憋回去了。你就是你,讀的幾年書沒成就別的就成就了你的一點清高。
惶恐。不解。憤怒?靠兒時的輝煌來支撐自己也有些頂不住了。
也許,這個平衡點還在,可我們找不到了。或許,人生的蹺蹺板升降的速度得用年來計算了。一年兩年,三年五年,要等?
也許,這個平衡點還在,可它再也不會轉成支撐點了,要么用腳用力蹬,要么干脆去尋找新世界,重新開始游戲。
可到哪里才能找到勇氣?
【人生就像蹺蹺板】相關文章:
人生就像一場戲的說說12-15
人生就像一副牌的說說03-13
玩蹺蹺板作文06-10
《蹺蹺板》教學反思04-20
人生就像一場戲的說說7篇12-15
人生就像一場戲的說說(7篇)01-01
人生就像一場戲的說說4篇04-19
人生就像一場戲的說說5篇04-20
就像造句100句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