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版本(一):
劉備脫離曹操后,占有荊州自立為王,以皇叔身份招賢納士。可之后劉備的謀士之母被曹操挾持,謀士被迫投靠曹操。那謀士走前向劉備推薦了能人諸葛亮,要劉備必需親自去請。
劉備第一次到了臥龍崗后空手而歸,因為諸葛亮當時去游山玩水了。第二次去的時候,劉備遇見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諸葛均告知劉備諸葛亮又與一幫賢士好友去山中賞梅了,要一兩個月才回來,劉備只好又怏怏而回,可是他留下了一封信告訴諸葛亮自我十分地敬仰他。
第三次來時,諸葛亮恰好就在屋中睡午覺,劉備不愿打擾諸葛亮,就在屋外等候。諸葛亮醒后,將劉備迎進屋中,提出了有名的“隆中對”,出山輔佐劉備成就大業。之后諸葛亮火燒博望坡、水淹萬軍、巧奪三城、火燒赤壁、收服千將、七擒孟獲、七伐北魅、火燒上方谷、收姜維……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版本(二):
官渡大戰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
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慌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忙,就能夠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十分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忙,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有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我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十分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版本(三):
深冬的一天,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到隆中邀請諸葛亮。誰知諸葛亮恰好不在家,劉備只好掃興而歸。
劉備回到新野,不斷派人到隆中打聽諸葛亮何時在家。當打聽到諸葛亮外出已經回到家時,劉備當即決定二請諸葛。這時,張飛不以為然地說:“一個平民百姓,派個武士把他叫來就得了,犯不著讓你一再去請。”劉備說:“諸葛亮是當代大賢,怎樣能隨便派個人去叫他呢你還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劉備說服了張飛,叫上關羽,三人騎馬直奔隆中而去。
這一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冷得實在教人難忍。張飛對著劉備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說。”劉備卻說:“賢弟,咱們冒此大風雪,不怕山高路遠,去請諸葛,不正證明了我們的一片誠意嗎”三人繼續往前趕路。不料,這一次劉備又未見到諸葛亮,只好寫了一封信托諸葛亮的弟弟轉交,說明來意,并表示擇日再訪。
第二年春天,劉備更衣備馬,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張飛、關羽竭力勸阻。關羽說:“我們兩次相請,都未見到他,想必他徒有虛名,不敢前來相見。”張飛更是帶著輕蔑的口吻說:“我們已仁至義盡,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來,我就將他綁來見你。”劉備連忙說道:“不得無禮,沒有誠意哪能請到賢人呢”
劉備三人飛馬直奔隆中,來到諸葛亮的草廬前。此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唯恐打擾諸葛亮,不顧路途疲勞,屏聲斂氣地站在門外靜候,直到諸葛亮醒來才敢求見。劉備見了諸葛亮,說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訪,今日如愿,實是平生之大幸!”諸葛亮說:“蒙將軍不棄,三顧茅廬,真叫我過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讓將軍失望。”劉備卻誠懇地說:“我不度德量力,想為天下伸張正義,振興漢室。由于智術短淺,時至今日,尚未到達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劉備謙虛的態度,誠懇的情意,使諸葛亮很受感動。于是諸葛亮最終答應了劉備的請求,懷著統一全國的政治抱負,離開了隆中茅廬,出任劉備的軍師。他忠心耿耿地輔佐劉備,為“三國鼎立”局面的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版本(四):
東漢末年,中原各地都在打仗。每股勢力都想壯大自我,成為國家的唯一統治者。其中有位叫劉備的英雄,他看到國家四分五裂,百姓被戰爭折磨,很想建立一個能讓百姓安居樂業、沒有戰亂的國家。可是,劉備的勢力很薄弱,他身邊僅有兩個能征善戰的好兄弟——關羽和張飛,而缺少有智謀的人幫忙他。
之后,有人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說他才華過人、智謀深遠,如果誰能得到他的幫忙,就能夠平定天下了。劉備聽了很高興,于是派人打聽諸葛亮的消息。那時,諸葛亮住在隆中的一間茅草屋里,過著悠閑的隱居生活。為了能得到諸葛亮的幫忙,劉備帶著豐厚的禮物,在關羽和張飛的陪同下,一齊去請諸葛亮。
他們到了諸葛亮的家門口,劉備親自去敲門。不巧,諸葛亮不在家!劉備只好失望地回去了,但他仍不放棄請諸葛亮的念頭。
有一天,劉備聽說諸葛亮回家了,就急忙帶著關羽和張飛再一次去拜訪。那時正是冬天,北風“呼呼”地刮著,還下著大雪。劉備冒著雪,走了很遠的路,期望能用自我的誠意打動諸葛亮。可是,這一次諸葛亮又沒在家。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離開了諸葛亮的茅草屋。
過了些日子,劉備準備再次去請諸葛亮。這時,關羽和張飛都勸他不要去了,他們都覺得劉備沒必要對諸葛亮這么恭敬。劉備卻說:“對于有才能的人,就要用尊敬的態度。”然后,又和關羽、張飛第三次去請諸葛亮。
這一次,他們來到諸葛亮家時已經是中午了,書童說,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沒有打擾他,而是恭敬地站在門口等諸葛亮醒來。劉備在門外等了很久,太陽曬得他滿頭大汗。關羽和張飛都心疼地勸劉備到陰涼的地方坐下休息,可劉備覺得,那樣不足以表示他對諸葛亮的敬意,于是他堅持守在門口。
諸葛亮醒來后,聽說劉備為了不影響他休息,已經在門口站了幾個小時,心里十分感動,趕快出門去迎接劉備。諸葛亮邀請劉備到自我的書房討論國家大事,他們發現倆人有著共同的目標:建立一個讓百姓安居樂業、沒有戰亂的國家。于是,諸葛亮決定理解劉備的邀請,幫忙劉備建立蜀漢政權。
劉備三次拜見諸葛亮,用自我的真誠打動了他,才得到了諸葛亮的輔佐。在此后的幾十年里,諸葛亮用自我的才智幫忙劉備使蜀漢政權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勢力之一。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版本(五):
東漢末期,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投奔荊州劉表。為了日后成就大業,他留心訪求人才,請荊州名士司馬徽推薦。司馬徽說:“此地有‘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多方打聽,得知“伏龍”就是諸葛亮,此人隱居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廬草棚,耕作自養,精研史書,是個杰出人才。
這時,謀士徐庶也向劉備推薦說:“諸葛亮是個奇才。”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幫忙自我打天下,就同關羽、張飛一齊帶著禮物專程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好留下姓名,失望地回去。
隔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回來了,又帶著關羽、張飛冒著風雪前去。哪知諸葛亮又外出了,劉備他們又空走一趟。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我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忙自我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向站到諸葛亮自我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就在這間茅廬中,諸葛亮和劉備共同探討時局,分析形勢,設計如何奪取政權統一天下的方略。劉備大為嘆服,愿以諸葛亮為師,請他出山相助,重興漢室。諸葛亮深為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打動,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離開隆中一展自我的政治抱負。成語“三顧茅廬”由此而來,比喻訪賢求才,真心誠意地邀請別人。
此后,諸葛亮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幫忙劉備東聯孫吳,北伐曹魏,占據荊、益兩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漢政權,構成與東吳、曹魏三國鼎立的局面。
劉備去世后,諸葛亮秉承劉備遺志,繼續出兵伐魏。他在向后主劉禪上的一道奏表中寫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流露出對劉備給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出師表》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相關文章:
精選劉備作文400字4篇02-03
劉備作文600字十篇06-07
三顧茅廬作文06-11
《三顧茅廬》說課稿01-02
三顧茅廬說課稿01-13
三顧茅廬教學反思04-22
三顧茅廬說課稿15篇01-13
《三顧茅廬》說課稿15篇01-14
讀《三顧茅廬》有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