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愚公移山的故事
愚公移山的故事
更新時間:2024-03-06 18:44:50
  • 相關推薦
愚公移山的故事(精選12篇)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這則故事的發源地,通常被稱之為愚公故里的河南濟源。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的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愚公移山的故事 1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接近九十,向著山居住。他苦于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能夠嗎”家人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樣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簸箕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忙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借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樣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得無法改變,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還怕挖不平嗎”河岸上的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 2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門口有兩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兩座山正好擋在愚公家的門口,讓愚公每一天進出家里都要繞好遠好遠的路!

  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愚公突然對家人說:”我們全家一起合作,把擋在門口的兩座大山移開,讓門口的路能夠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們看好不好呢?”兒子和孫子一聽,都點頭贊成說:”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卻搖搖頭說:”不可能的',你連搬一個土丘的力氣都沒有,還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動,那些挖出來的泥土石塊,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那有什么困難的!我們能夠丟到海里面去呀!”

  第二天開始,愚公和他的兒子、孫子,三個人一起扛著鋤頭,挑著扁擔,到山邊開始挖。愚公的鄰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兒子,也興致勃勃地幫愚公一起做著移山的工作。這時候,有一個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們說:”愚公呀!你實在太糊涂了。你這么老了,還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讓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開來的!”

  愚公聽了他的話,笑笑說:”智叟,你才糊涂呢!我雖然很老,我還有兒子能夠繼續去做呀;兒子還會生孫子,孫子還會再生兒子,我們的子子孫孫能夠一直搬下去,只要我們搬掉山的一層,就少一層,總有一天我們會把這兩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呢?”智叟沒有話好說,只好走開了。

  之后,山神和海神明白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會把山搬光,把海填滿,就跑去告訴天神,天神一聽:”嗯!這個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來幫幫他吧!”天神就派了兩個神仙去把王屋山與太行山背走,放到別的地方去,不再擋在愚公家門口了。

  從此以后,只要有人做事情不怕困難一直做,我們就說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定會成功的!

  愚公移山的故事 3

  在冀州的南部,黃河的北岸,有兩座高山叫做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山占地方圓七百哩,高有數萬尺,北山住著一位叫做愚公的老翁,他年紀已經將近九十歲了,他就住在這兩座高山的正對面。由于這兩座高山阻擋了往北的通道,無論進出都要繞很遠的路,愚公對這個情況十分的頭痛。

  有一天他召集全家人一起商量,他說:"我想和大家一起盡力來鏟平這兩座山,使這條路一直暢通無阻直到豫州南部,漢水南岸,大家覺得如何"家人紛紛表示贊同,可是愚公的妻子有點不以為然地潑冷水,說:"我看以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小小的山您都動不了了,你又能夠奈何得了太行和王屋這兩座高山嗎況且,我們要把那么多土石堆到哪里去呀"于是家人討論了一番,決定要將土石堆到渤海邊上、隱土的北面去。愚公就挑了三個比較能夠挑負重擔的子孫,跟著他一起去鑿石頭、挖泥土,然后他們把挖下來的土石,用畚箕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孩,也蹦蹦跳跳的加入他們的行列,通常一個寒暑才能回家一趟呢。

  河曲智叟看到愚公他們這么辛苦,就譏笑他說:"你呀也太沒有自知之明,太自不量力了吧,你看你這么大把年紀,又這么一點點力氣,我看你連山上的一根草都毀不了啊,你怎能奈何得了那么多土石呢?"愚公長嘆一聲回答他說:"唉,你的思想太頑固了,我看你連寡婦和弱小的孩子都還不如,我就是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孫子,這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可是這兩座山又不會長高,又不會長大,我有什么好擔心挖不平他們的呢,"河曲智叟聽愚公這么一說啞口無言。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情,他真的很擔心愚公要領著子孫這樣世世代代的挖下去,所以,他把這件事情報告了天帝。天帝明白以后,被愚公的堅毅所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兒子各背負一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東邊(山西省的東部),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部(現今陜西、甘肅省一帶地區)。從此以后,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以九十歲的高齡都還有向不可能挑戰的雄心和毅力,人們現在在鼓勵人家要勇于應對困難的挑戰,要有恒心、有毅力的時候,都會說,要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

  愚公移山的故事 4

  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家,年紀快90歲了,和家人一起住在北山,他的家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愚公一家需要繞過這兩座大山,才能到南方,出門十分不方便。有一天,愚公把全家人叫來,對他們說:“我準備和你們一起,用我全部的精力來搬掉面前的太行山和王屋山,修出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家里人都很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想了想,問道:“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夠搬移一座小山,又怎樣有力量把太行山和王屋山這兩座大山搬掉呢?況且,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要放到哪里去?”一家人商量下來,準備第二天就開始動工,并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大早,愚公就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了。雖然一家人每一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季節更替時才回家一次。一位名叫智叟的老人明白這件事后,特地來勸說他:“愚公,你這樣做實在不聰明,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樣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沒辦法開導你。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那里。將來我的兒子死了,還有我的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世代延續,沒有窮盡,可是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么挖不平呢?”智叟聽了無話可說。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不停地挖山,就向帝君報告了這件事。帝君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大山背走。從此,那里不再有高山阻隔,道路暢通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 5

  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方圓七百里,高達幾萬尺,原先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紀快九十了。他家的住處正對著這兩座大山。他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艱難,就召集全家人商議說:“我想和你們一起,用盡一切力量去搬掉這險阻,開出一條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面,你們說行嗎”

  全家人紛紛表示贊同。僅有他的妻子提出一個疑問,說:“就憑你這點力氣,就是像魁父這樣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樣樣呢再說,挖出來的那些石頭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說:“把它們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率領著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鑿石頭,挖土塊,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運到渤海的后面去。就這樣從冬到夏,他們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驚動了鄰居。鄰居家的一位寡婦,有個遺腹子,才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跑去幫忙。

  黃河邊上住著一個老頭,人稱智叟。他以嘲笑的語氣勸阻愚公說:“你怎樣傻到這種地步呀!就憑你這把年紀,這點兒力氣,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樹都不容易辦到,又怎樣能搬掉這么多的山石土塊呢?”

  愚公長嘆了一口氣,說:“我看你太頑固了,簡直不明事理,連那寡婦的小孩都不如!雖然我會死的,可是我還有兒子呢!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孫子,這樣貌子孫孫都不會斷絕的呀!而這兩座山再也不會增高了,還怕挖不平嗎?”

  智叟聽了,無言以對。

  山神聽到了愚公的這些話,擔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稟告了天帝。天帝為愚公移山的誠意所感動,就派了夸娥氏的兩個兒子去背走了那兩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東,一座山放到雍南。從此以后,從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面,再也沒有大山擋路了。

  愚公移山比喻依靠大家、堅持不懈一定能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的故事 6

  傳說古時候,太形山(即今太行山)和王屋山都是冀州南面的山。這兩座大山之北,住著一個90歲的老頭子,大家叫他北山愚公,因為大山阻隔,出入要繞很遠的路,十分不便,于是愚公下定決心。必須要挖平這兩座大山。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子孫們,全家人都欣然同意了。于是愚公帶領他的子孫們開始了挖山,把挖出來的土運到很遠很遠的大海邊倒掉。這是多么艱巨的工作啊!可他們滿懷信心地堅持著干,連鄰居小孩都來幫忙挖山。

  有個叫智叟的老頭,聽說愚公每一天都在挖山,就走來教訓他:“你這個人真是太愚蠢了!以你這樣的殘年余力,連山上的—殊小樹也動搖不了啊,還想把大山搬走”

  愚公望著自以為是的智叟,長嘆一聲,說:“你這個人真是不明事理啊!還比不上我們鄰居的'小孩子呢!我也許不久就要死了,可是我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有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這山卻是挖一點就低一點,不會再增高的了,只要我們子子孫孫沒有窮盡,不停地挖下去,還怕這兩座大山挖不平嗎?”足智多謀的智叟,這回也無話可答了。

  山神聽到愚公的話,害怕他這樣無休止的挖下去,就連忙報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決心和毅力所感動,就命令山神把太形、王屋兩座大山分別搬到朔東和雍南去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 7

  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里住了一個老人,他的名字叫愚公。

  愚公的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每次出門去辦事,都要繞很遠的路,要走很久很久。民間兒童故事愚公很煩惱,他帶領全家人,準備把這兩座大山挖掉。

  于是他們就一起挖山,挖下的泥土和石頭,他們就運到海邊上去扔掉,他們挖得很認真,一年都很少回家休息。在黃河邊上住著一個老人,因為他很聰明,大家都他智叟。

  智叟對愚公說:“你這個人真笨,這么老了,怎樣可能搬動這么大的兩座山呢?”

  愚公卻說:“我看你呀,比我還笨呢。我是老了,可我有兒子,還有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盡頭的。民間兒童故事可這兩座山卻不會長高了,我們總有一天會把它挖平的`!”

  之后,愚公挖山的事讓上天明白了,他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派了大力神下來,把兩座山背走了。從此以后,愚公出門辦事很方便了,他的家門前再也沒有那兩座大山了。

  現在常用“愚公移山”來比喻做事有頑強的毅力,不怕困難,堅持到底。民間兒童故事移,移動。

  之后,愚公挖山的事讓上天明白了,他被愚公的頑強精神所感動,派了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

  從此以后,冀州和漢水的南面,就再也沒有高山阻擋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 8

  古時候,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有兩座方圓七百里、高萬丈的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北山住著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名叫愚公,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座大山阻擋,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達南邊的豫州和漢水。

  一天,他聚集全家人一起商量,說:“我們大家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王屋兩座大山,修一條直通豫州和漢水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紛紛表示贊成。愚公的老妻提出了疑問:“以你們的力量,連一座小山都不能搬掉,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樣樣呢再說,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里去呢”

  大家說:“把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渤海邊,就能夠了。”

  第二天一大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他們用鑿子鑿,鋤頭鋤,用竹筐畚箕裝,把一堆堆的泥土和石塊挑到渤海邊上。愚公帶領家人移山的事,感動了許多人,鄰居寡婦有個七八歲孩子也來幫忙。

  在黃河的轉彎處,住著一個老人名叫智叟。他明白愚公移山的事,便制止愚公這樣做。他說:“你這樣做,太不明智了。憑你有限的晚年和你有限的精力,都不能動山的一絲一毫,又能把這么多的'泥土和石塊怎樣樣呢”

  北山愚公長長地嘆了口氣,說:“你這個人很頑固,頑固得無法開導,還不如人家寡婦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那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么挖不平呢”

  智叟講不出道理,只好不說話。

  當地的山神將愚公移山這件事報告了玉帝。玉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背走。從此那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成語“愚公移山”就是從這個故事演化來的。之后,人們用它來比喻不怕困難,有宏大的志愿和堅強的毅力,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的故事 9

  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歲了。他家的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們進進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我們家的門口,我們出門要走許多冤枉路。我們不如全家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樣?”

  愚公的兒子、孫子們一聽,都說:“您說得對,我們明天開始動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覺得搬走兩座大山太難了,提出反對意見說:“我們既然已經在這里生活了許多年,為什么不能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呢?況且,這么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一點點移走,哪里又放得下這么多石頭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話立刻引起大家的議論,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最后他們一致決定:把山上的`石頭和泥土,運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帶著一家人開始搬山了。他的鄰居是一位寡婦,她有一個兒子,才七八歲,聽說要搬山,也高高興興地來幫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鋤頭和背簍,而大山與大海之間相距遙遠,一個人一天往返不了兩趟。一個月干下來,大山看起來跟原來沒有兩樣。

  有一個老頭叫智叟,為人處事很精明。他看見愚公一家人搬山,覺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對愚公說:“你這么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兩座大山?”

  愚公回答說:“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覺得你還不如小孩聰明。我雖然快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無窮無盡。山上的石頭卻是搬走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再也不會長出一粒泥、一塊石頭的。我們這樣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為聰明的智叟聽了,再也沒話可說了。

  愚公帶領一家人,不論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貪黑挖山不止。他們的行為終于感動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兩名神仙到人間去,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訴人們,無論什么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的故事 10

  太行、王屋這兩座山,四周各七百里,有七八萬尺高,本來在冀州的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靠著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進進出出都要繞遠路,就召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眾人紛紛說:我們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隱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挖箕畚裝了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才七八歲,剛剛換牙,也蹦蹦跳跳前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河灣上一位叫作智叟的老頭譏笑愚公并制止他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你衰殘的'年齡和剩下的力量,連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鏟平,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智叟沒有話來回答。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愚公他們不停地干下去,將這件事告訴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負著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

  從此,冀州的南部,(到)漢水南岸,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 11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門口有兩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兩座山正好擋在愚公家的門口,讓愚公每天進出家里都要繞好遠好遠的路!

  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愚公突然對家人說:我們全家一起合作,把擋在門口的兩座大山移開,讓門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們看好不好呢?兒子和孫子一聽,都點頭贊成說: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卻搖搖頭說:不可能的,你連搬一個土丘的力氣都沒有,還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動,那些挖出來的泥土石塊,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那有什么困難的!我們可以丟到海里面去呀!

  第二天開始,愚公和他的兒子、孫子,三個人一起扛著鋤頭,挑著扁擔,到山邊開始挖。愚公的鄰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兒子,也興致勃勃地幫愚公一起做著移山的工作。這時候,有一個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們說:愚公呀!你實在太糊涂了。你這么老了,還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讓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開來的`!

  愚公聽了他的話,笑笑說:智叟,你才糊涂呢!我雖然很老,我還有兒子可以繼續去做呀;兒子還會生孫子,孫子還會再生兒子,我們的子子孫孫可以一直搬下去,只要我們搬掉山的一層,就少一層,總有一天我們會把這兩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呢?智叟沒有話好說,只好走開了。

  后來,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會把山搬光,把海填滿,就跑去告訴天神,天神一聽:嗯!這個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來幫幫他吧!天神就派了兩個神仙去把王屋山與太行山背走,放到別的地方去,不再擋在愚公家門口了。

  從此以后,只要有人做事情不怕困難一直做,我們就說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定會成功的!

  愚公移山的故事 12

  傳說古時候,太形山(即今太行山)和王屋山都是冀州南面的山。這兩座大山之北,住著一個90歲的老頭子,大家叫他北山愚公,因為大山阻隔,出入要繞很遠的路,非常不便,于是愚公下定決心。一定要挖平這兩座大山。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子孫們,全家人都欣然同意了。

  于是愚公帶領他的子孫們開始了挖山,把挖出來的土運到很遠很遠的大海邊倒掉。這是多么艱巨的工作啊!可他們滿懷信心地堅持著干,連鄰居小孩都來幫忙挖山。

  有個叫智叟的老頭,聽說愚公每天都在挖山,就走來教訓他:“你這個人真是太愚蠢了!以你這樣的殘年余力,連山上的—殊小樹也動搖不了啊,還想把大山搬走?”

  愚公望著自以為是的智叟,長嘆一聲,說:“你這個人真是不明事理啊!還比不上我們鄰居的小孩子呢!我也許不久就要死了,但是我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有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這山卻是挖一點就低一點,不會再增高的了,只要我們子子孫孫沒有窮盡,不停地挖下去,還怕這兩座大山挖不平嗎?”

  足智多謀的智叟,這回也無話可答了。

  山神聽到愚公的話,害怕他這樣無休止的挖下去,就連忙報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決心和毅力所感動,就命令山神把太形、王屋兩座大山分別搬到朔東和雍南去了。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

  認定一個目標,是完成一個事業的起點。有決心和信心,向著目標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定能達到目標。

  愚公率領他的子子孫孫們,堅定不移地干下去,結果感動了上帝,搬掉了兩座大山。我們做事只要心誠,對事業充滿信心,堅定不移地努力工作,也會感動上帝而創造出人間奇跡,使夢想成真。

  還是那句話:有決心和信心,向著目標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定能達到目標。

  【1】愚公移山故事啟發

  愚公移山在精神上打動了人心。愚公覺得前面兩座山擋住了他們的道路,為了大家行動方便,就不怕苦不怕累,下定決心要把這座山移開。之后他的行動打動了上天的心,就把這座山移開,如果當時愚公沒有恒心和努力,山就一定移不開。

  在生活中,做事不僅僅要有堅定的信念,人們常說:”百年如一日去做。“我們做什么事都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的做事,才會有很好的成績。

  有些人從小就生活在富有的家庭里,什么事都能滿足,喜歡不用做勞動,還怕吃苦。有些人從小就自己長大,他在理想和成功的路上的確很痛苦,人士需要付出勞動。愚公就是因為他不怕辛苦地移山,才有成功。如果我們都不怕辛苦,那么,一切困難的問題我們也能解開。

  愚公移山告訴我們:只要有信心。努力。恒心就有成功。所以學習我要迎難而上,才能天天向上。

  【2】愚公移山讀后感

  讀后感 1

  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位居住深山里的老人向命運發起挑戰,并持之以恒的毅力深深震憾了我的心。

  這個故事里愚公因為兩座大山擋在家門口,出入不方便,他做出了帶領家人挖掉大山的決定,并堅持一代一代持續下去的決心。愚公他是這樣說的,“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最終他的精神感動了天神,得到天神的幫忙,背走了兩座大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即使你是智者,要想到達成功的彼岸,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和毅力,也只能半途而廢,再美的夢也無法實現。

  一個人的夢想是只有通過自己雙手的努力創造,才能美夢成真。這讓我想起了我的鋼琴夢。從小喜歡音樂的我,四歲的時候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一位鋼琴老師美妙的琴聲深受啟發,當時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鋼琴,當一名鋼琴家,就把想法告訴媽媽,可當時家里的條件不是太好,不能讓我去學鋼琴,但我始終沒有忘記我的夢想,我在日記本上寫下了:我要成為世界一流的鋼琴家!一直到了七歲時,在一次上音樂課的時候,音樂老師教我們唱歌,我一直關注著老師彈琴的手,那仿佛就是一個少女在琴鍵上跳舞,這次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我一定要學鋼琴。有一回,媽媽帶我們出去散步時,看到一個培訓學校正在招生,媽媽忽然想起了,我小時候的愿望,就帶著我和弟弟走了進去。媽媽跟我說,鋼琴這條路太窄,太長,又很枯燥,許多人無法堅持到最后,只能半途而廢。你要是想學而且能堅持到最后,媽媽就讓你學。我堅定地點了點頭,說,媽媽我覺得鋼琴一點也不枯燥,你就讓我學吧,我一定能學好的。將來掙了錢會還給你的。就這樣在當時家里經濟還十分拮據的狀況之下,媽媽最后給我報了名。為了練手型,手指的力道,高抬指,起手腕……家里沒有鋼琴,我常常把雙手放在桌面上,想像著鋼琴上的黑白鍵,不停地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我就練成了“鋼琴手”像握一個雞蛋一樣。那段時間里,我的指尖,只有三種感覺不斷地重復:酸、痛、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愚公能移山。而我們在學習時往往對不會做的題不動腦筋,不認真做,應對困難就低頭,見了困難就逃避。和老愚公比起來,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啊!老愚公那下定決心、不畏困難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動。

  從今往后,我要向老愚公學習,應對困難不低頭、不逃避,樹立敢于克服困難的信心,學好每一門功課,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一定要學習愚公精神!

  讀后感 2

  這天,我媽媽給我讀了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這個故事講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90多歲叫愚公的老人,他家屋前有兩座太平和王屋的大山擋了愚公們的外出,他們每一天外出都要爬山,十分辛苦,于是愚公就下決定把這兩座大山移走,然后叫上全家人來幫忙,有人說愚公,你這么大歲數了移不了這兩座山的,愚公說:“我死后還有我的兒子和孫子,兒子生兒子,孫子生孫子沒有盡頭,但是這山還是這么大,總有一天會把它鏟平的。”這篇故事告訴我們,如果遇到困難只要我們堅持和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難的,在學習和生活中也一樣,就像媽媽常說的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愚公應對兩座山都不怕,我們不能被作業題給難倒。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就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

  一鏟,兩鏟……

  一筐,二筐……

  我合上《話說成語》眼前不禁浮現出愚公率領兒孫們在山腳下穿梭忙碌的身影,我為愚公精神所感染。

  《愚公移山》的故事,對我們教育很深,我要努力學習,正向書里所說的那樣只要有雄心壯志和堅定不移的精神任何學習上的困難都是能夠戰勝的!

  【3】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4】創作背景

  戰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同時也是學術思想百家爭鳴的時期。寓言作為諸子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戰國諸子闡明各自的政治觀點、學術思想以及進行論辯的有力武器。《列子》即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寓言和神話故事集。《列子》的原著在西漢以后便已散失。近代以來,多數學者認為,魏晉間人聚斂綴合秦漢典籍,又附益緯書、佛典之說,成此《列子》八篇。

  此文即選自《列子·湯問》第五章,講述的是愚公不畏艱難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亦說明在當時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實現征服自然的愿望。作為《列子》最早的整理者和注釋者,張湛認為,《列子》一書不是先秦古籍。在張湛看來,《列子》一書頗多佛學思想,而語言和故事是思想的載體,這意味著《列子》的文本有一些與佛經有關。“愚公移山”故事源自竺法護的譯經《佛說力士移山經》,移山神話是中古時期佛典的常見物語,《列子》的始創者曾經比較系統地閱讀了法護譯經。

  【5】主題思想

  此文是一篇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題思想即恒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過“智叟”與“愚公”的對話,展現出了“智叟”之愚與“愚公”之智,告訴人們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頑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對人們有很大的啟發。《列子》“愚公移山”的寓言張揚了勞心者未必智、勞力者未必愚的人類平等思想,張揚儒學的同時,《列子》又援佛入道,融化西來之佛學思想,以溝通釋、道二家之津梁。

  另外,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觀意義。首先,它具有人定勝天的思想,在天人關系上,重人輕天的傾向十分鮮明。其次,愚公在批駁智叟時,關于山與人的關系的分析,實際上蘊含著進步的哲學思想,講的是在一定條件下事物之間的關系可以發生轉化的道理。

  【6】藝術特色

  (一)巧妙的情節安排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卻寫得曲折多姿,波瀾起伏,加之行文緊湊,筆墨舒灑自如,令人讀后興味盎然。文章擺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寫愚公“聚室而謀”,全家人紛紛表示贊成,接著就該是行動起來一起移山,誰知愚公之妻獻疑,產生了波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體問題,這些具體問題不解決,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決。經過討論,商量了辦法,出現了移山勞動的盛況,接著就該是苦戰不休,不料跳出來個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礙,老愚公就和智叟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在辯論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這樣既突顯了愚公精神的可貴,同時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在一個僅有三百余字的簡單的故事里,將較多的矛盾集中起來描寫,能夠收到戲劇性的藝術效果,否則順流平坡地寫下去,還不只是索然寡味,更重要的是所要強調的內容得不到強調,不能使主題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圓滿地表達出來。一般地講,從簡單中見復雜,在情節安排上并不容易,因此處理得不好,就會使人感到復雜中仍然顯得簡單。

  《愚公移山》故事本身簡單,但由于在情節的處理上沒有平鋪直敘,而是從矛盾相繼出現的尖銳性上去顯示復雜性,這樣就增強了文章跌宕的氣勢,引人入勝。解決矛盾,沒有簡單化,愚公說服其妻,不是以空話大話壓服,而是靠眾人拿出辦法;駁倒智叟,不是泛泛頂撞,而是據理而言。

  (二)運用對比手法

  為了突出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強調矛盾可以互相轉化的哲理思想的正確,就以“子子孫孫無窮匱”與“山不加增”對比;為了表現移山時不畏艱險的氣概,激勵人們去掌握這一哲理思想,就以“年且九十”的愚公,“子孫荷擔者三夫”的家庭,“始齔”的助手,與“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兩座大山對比;為了說明愚公并不愚,智叟并不智,顯示這一哲理思想所產生的威力,就以智叟的一開始的“笑而止之”與被駁后的“亡以應”對比,等等,在對比中逐步完成了愚公藝術形象的塑造。

  (三)生動的人物對話

  愚公與智叟兩個人物思想主張的矛盾沖突,借人物語言作了透徹的表達。對話生動,畢肖聲口,符合個性的對白對于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愚公移山的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愚公移山作文12-03

愚公移山作文10-16

《愚公移山》說課稿12-30

愚公移山說課稿12-31

愚公移山作文【集合】01-21

(必備)愚公移山作文12-03

愚公移山作文(優選)12-05

愚公移山作文(優秀)12-11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04-04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一级视频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先锋影音少妇资源 | 亚洲中文字幕五码专区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 日本欧洲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日韩一本一区二区三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