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莊子的故事
莊子的故事
更新時間:2025-01-14 09:44:51
  • 相關推薦
莊子的故事(精選22篇)

  莊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莊子的歷史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莊子的故事 1

  莊子論美女不美

  莊子說,世界上的事沒有絕對的真理。你說左傳毛嬙、驪姬是大美女,那只是一些人的.看法,至多是人的看法。如果普天下的萬物唯其后最美的話,那么,魚見了美女為什么根本不欣賞,反而掉頭就跑呢?

  他又進一步說,人睡濕地會得病,而泥鰍卻以濕地為天堂。再進一步,泰山比秋毫之未大,可是泰山比之天地也可是是秋毫之米,則秋毫也能夠為山……

  說這些干什么了?原先他的話中有話,他是說:你說某人美,我看不必須美;你說某人是圣賢,我看不一事實上是圣賢;你說他高貴,我偏說他在另一方面看是極其卑劣下賤……

  題旨:物各有其用,盡其用,才能更好地造福人類。

  莊子聽了,說:“先生,您真不會利用大的東西啊!宋國有個人善于配制防治凍手的藥,他家祖祖輩輩都用這種藥涂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過日子。

  莊子的故事 2

  死亦可樂

  莊子騎著一匹瘦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國的古道上。凜冽的西風撲打著莊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蕭瑟的.鬢發。莊子顧目四野,但見哀鴻遍野,骷髏遍地,一片兵荒馬亂后的悲慘景象。夕陽西下,暮野四合。

  莊子走到一顆枯藤纏繞的老樹下,驚起樹上幾只昏鴉盤旋而起,聒噪不休。莊子把馬系好后,想找塊石頭坐下休息,忽見樹下草叢中露出一個骷髏來。莊子走近去,用馬鞭敲了敲,問它道:“先生是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的嗎?還是國破家亡、刀斧所誅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對父母妻子而自殺才到這地步的嗎?還是因凍餒之患而落到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壽終正寢所致?”說完,拿過一骷髏,枕之而臥。不一會兒,便呼呼入睡。

  半夜時,骷髏出此刻莊子夢中,說道:“先生,剛才所問,好像辯士的口氣。你所談的那些情景,皆是生人之累,死后則無此煩累了。您想聽聽死之樂趣嗎?”莊子答:“當然。”骷髏說:“死,無君于上,無臣于下,亦無四時之事。從容游佚,以天地為春秋。即使南面稱王之樂,亦不能相比也。”莊子不信,問:“如果讓閻王爺使你復生,還你骨肉肌膚,還你父母、妻子、鄉親、朋友,您愿意嗎?”骷髏現出愁苦的樣貌,道:“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

  莊子曾言“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在道家看來,活著就像是勞苦,死去就像是休息。對于生死,道家一向看得很開,他們認為人生一世,酸甜苦辣都嘗過,生命最終的時刻,一切是非煩惱都一起化為泥土,隨著一把火歸于天地大道,又有什么不好。

  莊子的故事 3

  與惠施論魚

  莊子與惠施在濠上觀魚。莊子說:“魚游來游去,多么歡樂呵”

  惠施是邏輯論辯的專家,立刻抓住一點:“你不是魚,你怎樣明白魚的.歡樂呢?”

  莊子一笑,以同樣的邏輯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樣明白我不懂魚的歡樂呢?”

  在邏輯學上,這是著名的一例。有人說在邏輯上莊子有些詭辯。但實際上這說的是另一回事:莊子告訴惠施,不要把你的學說強加于人,因為你不能代替別人。惠施古稱博學,出行時隨帶五車之書跟在后邊,靠雄辯博學博取功名,所以莊子有此一說。

  莊子的故事 4

  莊子論天地初,不信神鬼

  在莊子的時候,上天神明是許多人都承認的事,特別是貴族,自認為他們的富貴命運都是他們親愛的上帝所賦予他們的特權。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恍兮惚兮”,就已不承認天地神造論,老子還說“道象帝之先。”

  到莊子進一步從邏輯上解釋了這句話,他說“有先天地生者,物耶?物物者非物。”能夠生出物質的原始的東西必須是超越物質形式的更高級的東西,它不是物,所以不能認識,無法說他如何存在。

  所以他根本不使神鬼。他說“夫大塊(天地)載我以開,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活著就是活著,管他死后,他老婆死了,他敲著裝的盆子,邊敲邊跳邊歌邊舞。朋友也是哲學家的惠施批評他不通人情,不會惋惜悲痛。

  莊子說:“人本無生死,形氣相變,是正常現象,你懂什么!”真的',我們身上每時每分都在不斷的生死代致,到必須時候,一個過程自然結束,有什么好悲喜的呢?

  實際上,這是在挑戰神鬼論的同時,揭示的極為高深的哲理呵。

  莊子的故事 5

  楚王聘莊子為相

  楚王聽說莊子很有學問,特意派了兩個大夫(官名)去聘請他為相。兩大夫在談水找到正在釣魚的莊子,說明來意。

  莊子聽了,頭也不回,答道:“我聽說楚國有個神龜,死了三千年,枯骨龜甲還被楚王珍藏著,你們說這個畜性多幸運呵!”兩大夫還不太懂這個意思,還以為人說的.是楚王敬賢之意。

  不料莊子冷笑道:“我呢,卻寧可拖著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為至少還活著,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愿意讓楚王供奉珍藏。”兩個大夫這才又羞又愧的退去了。

  莊子的故事 6

  鼓盆而歌

  莊子的妻子得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來吊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責問道:“人家與你夫妻一場,為你生子、養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還鼓盆而歌,豈不太過分、太不近人情了嗎?”莊子說:“不對,她剛死時,我怎會悲傷呢?然而,氣又變而有形,形又變而有生,今又變而為死。故人之生死變化,猶如春夏秋冬四時交替也。她雖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還悲哀地隨而哭之,自以為是不通達命運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在莊子看來,生老病死就像四時交替,都只是自然現象而已,人不必有什么憂慮,也不必有什么痛苦。人源于自然,再回歸自然,說到底,可是是正常的生死輪轉,他依然在天地之間,只要懷著這樣的想法,人又有什么好痛苦的呢。

  莊子的故事 7

  魏王召見莊子

  莊子貧困,靠編草鞋過日,向監河侯借過米。按理,他為了解決無米之炊,應當象孔子困于陳蔡一樣,茍且就食,而在魯哀公國宴上才講究“肉不正不食”。但他沒有這樣做。

  魏王召見莊子,見他一身補丁,問道:“先生這么有學問,為什么這么狼狽呢?”他是一針見血地回答:“活在這種世道,怎樣能夠不狼狽呢?”言下之意,世道上昏下亂,衣錦玉食的人統統都是生瘡流膿的家伙。

  莊子的'故事 8

  匠石運斤

  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墓地,回過頭來對跟隨的人說:“郢地有個人讓白堊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蠅的翅膀那樣大小,讓匠石用斧子砍削掉這一小白點。匠石揮動斧子呼呼作響,漫不經心地砍削白點,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卻一點也沒有受傷,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無其事不失常態。

  宋元君明白了這件事,召見匠石說:你為我也這么試試。匠石說:“我確實以往能夠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點。雖然如此,我能夠搭配的伙伴已經死去很久了。”自從惠子離開了人世,我沒有能夠匹敵的對手了!我沒有能夠與之論辯的人了!”

  人生在世,歷經坎坷,每個人都會修煉成一把鎖,千奇百怪,形狀各異。鎖里都鎖著自己那顆心,日復一日,孤獨難解。

  每個人都會孤獨,而孤獨的每一個人都在尋找各自的鑰匙,無論是棋逢對手,還是高山流水,只要有一種,孤獨也就有了解藥。

  莊子的故事 9

  無用之用

  莊子與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看見一株大樹,枝繁葉茂,聳立在大溪旁。莊子問伐木者,這么高大的樹木,怎樣沒人砍伐。伐木者似對此樹不屑一顧,道:“這何足為奇?此樹是一種不中用的木材。用來作舟船,則沉于水;用來作棺材,則很快腐爛;用來作器具,則容易毀壞;用來作門窗,則脂液不干;用來作柱子,則易受蟲蝕,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壽。”

  聽了此話,莊子說:“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弟子恍然大悟,點頭不已。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不一樣的`標準下,有著不一樣的價值。

  有時候看似無用也是用。

  人不能總是用“利益”來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天生萬物,各有不一樣,不單為取悅人而存在。

  樹木彎曲,雖不能用,可是卻不能妨礙他自由自在的生長,這遠比成為棟梁更有用。

  就像教育孩子,雖然孩子不能成為社會棟梁,可是卻不妨礙他發展自己的興趣,他的成長本身就有價值。

  莊子的故事 10

  視權貴如腐鼠

  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梁國是不懷好意,想代替您的相位。”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只鳥,其名為鹓雛,您可聽說過?這鹓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只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爛的老鼠,恰好鹓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此刻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這個世界上名利并不是唯一的指標,人生也不必須都要完成這個指標。

  你汲汲于求的,可能是別人厭惡的死老鼠。

  人生在世,不能被別人挾裹,為了大眾的目標去活,你得活出自己的樣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過,這樣的一生才算沒有白活。

  莊子的故事 11

  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

  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只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愿死后留骨而貴,還是寧愿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

  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

  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莊子還有一個故事叫“買櫝還珠”,一個人買了一個包裝精美的夜明珠,結果他留下的.精美的外盒,把里面的明珠還給了賣家。

  外面的盒子是名,里面的珠子是實。烏龜死后骨頭被珍藏供奉是名,在水中潛行曳尾是實。

  買珠人看似愚蠢可笑,可是生活中又有多少因名棄實的事情發生呢?

  為了名利而舍棄健康,放棄和父母的團聚,這樣的生活難道不是“買櫝還珠”嗎?

  莊子的故事 12

  知魚之樂

  莊子和惠子在橋上游玩,莊子說:“鰷魚游得從容自在,這是魚的歡樂呀。”惠子說:“你不是魚,怎樣明白魚的歡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樣明白我不明白魚的歡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明白你歡樂。而你也不是魚,那你肯定不明白魚的歡樂。”莊子說:“從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在哪里明白魚的歡樂呢’,既然你明白我明白魚的歡樂還問我?”

  這個故事變成了之后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人心之間的不一樣,遠遠超過人魚的不一樣,人心七竅,混雜著生活的苦辣酸甜,喜怒哀樂。不一樣的軌跡給不一樣的人帶上不一樣的烙印,不一樣的習慣。

  人心是一面鏡子,映照著身邊的人和事,只可是,有的被歲月打磨成哈哈鏡,有的被打磨成放大鏡,不一樣的鏡子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彼此之間都是無法理解的隔閡。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人不應當輕易對任何人和事下確定,人心各異,要懂得尊重不一樣,走好自己的路,已經很不容易了。

  莊子的故事 13

  《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啊?”

  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再世,也無可奈何。

  可要是在荊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了,這并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莊子的故事 14

  有用和無用

  莊子行走在山林間,看見一棵大樹,枝葉茂盛,但一些伐木工人卻坐在樹下休息,并不砍那棵樹;莊子就問:“眼前就有—棵大樹,你們為什么不砍呢?”

  “大是大,卻一點用也沒有。”伐木工人說,“它長得彎彎曲曲的,做棟梁不合適,做家具也不合適。”

  莊子感嘆道:“這棵樹因為形態不好,才得以享盡天年呀!”

  下了山,莊子去拜訪住在山腳下的一位朋友。朋友見了莊子十分高興,便叫童仆殺只鵝來款待莊子。童仆問道:“兩只鵝,一只會叫,一只不會叫,殺哪只?”

  主人說:“會叫的留著看家,不會叫的沒什么用,就殺它好了。”

  過了一天,莊子的學生就這兩件事很疑惑地問莊子說:“昨天在山林中看到的大樹,因為形態不好才得以享盡天年,現在,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會叫而被宰殺,在有用與無用這兩者間,老師您要選擇哪一個?”

  莊子笑著說:“我將處在有用與無用之間。有用與無用之間,看起來好像近似于道,其實不然,所以還是難免有牽累。如果真能順乎自然而遨游于世事之外,就不會這樣了。不受稱譽也沒有非議,應世時或顯現如龍或屈曲如蛇,跟著時勢變化,不愿為了特定的目的而受限;處世時或進或退,與自然相和順,自在地遨游在萬物的根源;主宰萬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這樣哪會有什么牽累呢!這是神農、黃帝治世的法則呀!

  “至于萬物的私情,人類的習慣對此就不是這樣了。有聚合就有分離,有成功就有毀損,有銳利就有挫傷,有尊貴的就有被排擠的,有有作為的就有有欠缺的.,賢能的人會遭到算計,不肖的人也會被欺侮,所以怎能偏執于任一方呢?悲哀呀!學子們要謹記,只有順乎自然才是理想的境界呀!”

  莊子的故事 15

  道法自然

  春秋戰國的思想家莊子,有一次,太陽已經爬到半空了,他仍然長睡不醒。

  忽然,門外有人駕車而來,輕叩莊子的.房門。

  原來是楚威王久仰莊周大名,欲將他招進宮中,輔佐自己完成圖霸天下的事業。因此,他派了幾位大夫充當使者,帶著厚禮來聘請莊周前去楚國擔任卿相。

  使者不敢驚醒莊子,于是站在門外等候。大約半個時辰后,莊子才慢悠悠地開門出來。

  使者拱手作揖,說明來意,呈上禮單。

  不料莊子并不看禮單,反而仰天大笑,說:“千金是重利,卿相是尊位,請轉告威王,我不能去朝廷做官,感謝他的厚愛。

  你們應該都見過君王祭祀天地時充作犧牲的那頭牛吧!它本來在田野里生活得自由自在,但一旦被選作了祭品后,雖然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倘若它不想當祭品,還有可能嗎?還來得及嗎?

  去朝廷做官,就和這頭牛一樣了。天下的君主,在他勢單力孤、天下未定時,往往招攬海內英才,禮賢下士。一旦奪得天下,便為所欲為,視民如草芥,視功臣為敵手,真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你們說,去做官又有什么好結果?放著大自然的清風明月、荷色菊香不去觀賞消受,偏偏費盡心機去爭名奪利,豈不是太無聊了嗎?”

  使者見莊子對于世情功名的洞察如此深刻。也不好再說什么,只得怏怏告退。

  莊子的故事 16

  呆若木雞:深藏不露,動靜以時

  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斗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

  十天后周宣王又問紀渻子訓好雞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

  十天后周宣王又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說:“還是那么顧看迅疾,意氣強盛。”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已不會有什么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內,別的雞沒有敢于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周宣王高興極了,立即帶著這只雞去斗雞了。

  莊子的故事 17

  巧論三劍,一言興邦

  戰國時代,趙國的趙文王特別喜歡劍術。投其所好的劍士們紛紛前來獻技,以至宮門左右的劍士達三千人之多。他們日夜在趙文王面前相互拚殺。每年為此而死傷的人數以百計,但趙文王仍興趣不減、好之不厭。于是,民間尚劍之風大盛,俠客蜂起,游手好閑之徒日眾,耕田之人日益減少,田園荒蕪,國力漸衰。其他諸侯國意欲乘此機會攻打趙國。

  太子趙悝為此憂慮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將國破家亡,為別國所制。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悅大王之意,又能止劍士相斗者?吾將賞賜千金。”左右異口同聲說:”莊子可擔此任。”太子問:“莊子是什么人?”一大臣答:“莊子是個隱士。其才足可經邦,其能足可緯國,其辯可以起死回生,其說可以驚天動地。如能請他前來,定能順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帶上千金去請莊子。

  莊子見了使者,聽明來意,說道:“此事何難,竟值千金之賞?”堅辭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見太子,問太子道:“太子賜我莊周千金大禮,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聞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為您的學生們一路上來的開銷。先生不收下,我趙悝還敢說什么呢?”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莊子的地方,是欲絕棄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勸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則下有負太子,我也會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討大王之歡心,下又使太子稱心,我在趙國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莊子身穿儒服來見太子。太子便帶他去見趙文王。文王長劍出鞘,白刃相待。莊子氣宇軒昂,神色蕭然。入殿門不趨,見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紹您來,欲以什么教給寡人?”莊子道:“臣聞大王好劍,故特以劍術拜見大王。”王說:“您的.劍術有何特長?”莊子說:“臣之利劍鋒利無比,臣之劍技天下無雙,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聽了,大為欣賞,贊道:“天下無敵矣!”道:“夫善舞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先之以至。愿大王給機會,讓我得以一試。”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幾天,在館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請先生獻技比劍。”于是,趙文王以比劍選擇高手,連賽七天,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讓他們持劍恭候于殿下,請莊子來一決雌雄。莊子欣然前來,趙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顯身手,一試鋒芒。”莊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趙文王問:“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樣的劍?長短何如?”莊子答:“臣持什么劍都可以。不過臣有三劍,專為大王所用。請允許我先言后試。”大王點頭,道:“愿聞三劍究竟何樣?”莊子道:“此三劍分別是: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大王好奇相問:“天子之劍何樣?”莊子道:“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國、泰山為愕,以晉、衛兩國為背,以周、宋兩國為首,以韓、魏兩國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按之無下,揮之無旁。上決浮云,下絕地維。此刻一出,匡正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謂天子劍也。”

  文王聽后,茫然若失。又問:“諸侯之劍何如?”莊子道:“諸侯之劍,以智勇之士為鋒,以清廉之士為愕,以賢良之士為背,以忠圣之士為首,以豪杰之士為把。此劍直之亦不見前,舉之亦不見上,按之亦不見下,揮之亦不見旁。上效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動,四海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此乃諸侯劍也。”文王聽了,頻頻點頭。

  文王接著問:“庶人之劍又如何?”莊子道:“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濃眉長須者所持也。他們衣服前長后短,雙目怒光閃閃,出語粗俗不堪,相擊于大王之前,上斬脖頸,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劍,無異于斗雞,─旦不慎,命喪黃泉,于國事無補。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卻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深感遺憾!”趙文王聽了,馬上起身牽莊子雙手上殿。命廚師殺雞宰羊,好酒好菜款待莊子。趙文王繞桌三圈。莊子見了,道:“大王且請安坐定氣,臣劍事已奏完畢了。”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趙文王自聽莊子暢論三劍后,三月未出宮門。自此戒絕好劍之痛,一心治理國家。那些劍土自覺再無出頭之日,個個心懷憂懼,不久都紛紛逃散或自殺了。

  莊子的故事 18

  人生本如是迷茫嗎

  一天,莊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嘆,沮喪得如失魂落魄一樣。弟子侍立在旁,說:“先生為何噓嘆?人之形體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嗎?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嗎?”莊子道:“問得好。而今我喪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么?弟子愚鈍,實不明白。”

  莊子道:“天下萬物,都是彼此相對。故沒有彼就沒有此,沒有你就沒有我,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誰使成這樣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嗎?道又是什么樣子?骨骼、五腑六臟,遍存于一身,自我究是什么?我與誰親近些呢?都喜歡它們,還是有所偏愛?如此,則百骨九竅、五腑六臟彼此有臣妾關系嗎?如果皆是臣妾,這些臣妾之間到底是相互制約呢?或是輪流為君臣呢?難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嗎?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氣,成就形體,不知不覺中精力就耗盡了。天天與外物爭斗摩擦,精神耗盡象馬飛奔一樣,而自己卻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終身忙碌而不見成功,頹然疲役而不知歸宿,可不哀邪!雖說身體不死,有何益處?心神也隨身體消亡,可不謂大哀乎!

  人之生時,本來就這樣茫然嗎?亦或只我獨覺迷茫而別人都不迷茫嗎?”

  莊子的故事 19

  齊一萬物,莫強分別

  弟子問:“人與天地相比,誰大誰小,誰貴誰賤?”莊子道:“人成形于天地,受氣于陰陽,立于天地之間,猶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實在太渺小了,又憑什么自尊自大?計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間,不似蟻穴之在大漠中乎?計中國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倉庫中嗎?天地萬物無數,人不過是其中之一;人與萬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馬體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莊子說:“有這方面的意思。”弟子問:“那么我以天地為大、以毫末為小,可以嗎?”

  莊子道:“不可!任何物體,從度量上講無法窮盡,從存在的時間上講又無休無止;可以無限地分割下去,來無始,去無終。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對待遠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為少,大而不以為多,知量上各無窮也。他博通古今:遠古雖遙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雖伸手可及,亦不踮腳去取,知時間上各無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虛消長、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他明白天道坦蕩,故生而不悅,死而無憾,知終始之變化也。計人之所知的東西,遠不如其所不知的東西多;其生之時,不如其未生之時長久。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如此則迷亂而無所獲世。由此觀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為至小至細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窮盡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說:大中有小,不要以大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為小。”莊子道:“似不確切。不如說: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無窮,小亦無窮。”

  弟子問:“那物里物外,怎樣來分別貴賤,怎樣去區別小大?”莊子道:“站在道的.立場去看,萬物無貴無賤;站在物的立場來看,自貴而相賤;以世俗的觀點來看,貴賤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榮辱毀譽作標準。以外在的差別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則無所謂大小之別也。古時候診堯、舜相禪讓而稱帝,但子之與燕王哈相禪讓而亡國;商湯王、周武王相爭而稱帝,但白公爭奪王位卻自取滅亡。

  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梁之行,貴賤有時,不一定常貴常賤。大柱可以撞破城門卻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騏驥一日奔馳千里,捕鼠不如貍貓,技能有別也;貓頭鷹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雙目圓睜卻不見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禪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傳,或傳給他姓;三代間繼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繼,或興兵討伐。但如不合時宜,有背世俗。則稱之為篡夫。如合其時,順其俗,則稱之為義士。可見貴賤有時,不由自主也。我說弟子,你怎能了解貴賤之門、小大之家?”

  莊子的故事 20

  知魚之樂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知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莊子的故事 21

  惠子相梁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

  夫(fú)鹓雛(yuān chú)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于是鴟(chī)得腐鼠,鹓雛(yuān chú)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國嚇我邪(yé)?”

  莊子的故事 22

  莊子蝶夢

  白元村東的蝴蝶山下,有莊子隱居的蝴蝶洞,《中國文物地圖集》記載,白元村有《莊子洞》和《周漆園吏莊子墓》。莊子墓僅存一個小土丘,莊子洞保存完好,洞內有泉水涌出,被稱為“不老泉”。莊子洞內石壁上有密密麻麻的料礓石結核,朦朧看去這些石結核猶如各種姿態的蝴蝶 。

  《莊子?齊物論》記其事:“昔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莊子著作中有二百多則寓言故事,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宣傳哲理。風格幽默,想像豐富,具有濃厚浪漫色彩。他講到鯤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 里,絕云氣,負青天。”寫皰丁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有馀地矣。”此外,象“螳螂擋車,不自量力”、“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黃雀后邊有獵人”、“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等成語典故,均出自《莊子》之書。老子與莊子并稱《老莊》,其學說是治國、齊家、修身的哲學,也是長壽之道。

  《莊子》是一部奇瑰恢宏、貫串天人的鉅著。兩千多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為這部書所傾倒激賞。書中最令人崇仰的,是那種豁達無礙、逍遙宇宙的精神---「乘云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讀了《莊子》,不覺胸中猥瑣煩鄙一掃而空,這不也是一種「神通」嗎?難怪后世的道教人士乾脆把他尊為「南華真人」。以類比演繹解釋自然現象,不僅是中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更是一位敏銳的自然觀察家。

  莊子以為,「道」無所不在,即使螻蛄螞蟻的蟲子,也可發現「道」。莊子豁達無礙、逍遙宇宙的精神,連前來「找碴」的東郭子,也不得不甘拜下風。

【莊子的故事】相關文章:

莊子名言名句10-19

莊子名言名句08-21

經典莊子語錄30句12-22

經典莊子語錄(精選30句)10-04

經典莊子語錄(精選40句)01-06

莊子名言名句大全06-08

莊子語錄40句02-23

我眼中的莊子作文01-02

莊子讀書筆記07-02

莊子語錄句子(精選40句)12-3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AV在线 | 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日本欧美亚洲另类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 中文字幕在线有码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