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故事是人類對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以下是小編查找的尊師的故事30個,歡迎閱讀。
1、朱德給老師敬禮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邊觀眾談話。這時,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親切地呼喚:“葉老師!”,然后請葉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2、張樂平尊師的故事
一個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畫“三毛”的作者張樂平一手撐雨傘,一手提蛋糕,去看望50余年沒有見過面的小學啟蒙教師陸寅生。陸寅生以前給張樂平出了個題目,指導他畫政治諷刺畫,這是張樂平學漫畫的開始。此事雖已過去50多年,但張樂平記憶猶新。
80多歲的陸教師把張樂平打量了一下,問:“你是誰?找誰?”張樂平說:“我是張平啊,此刻叫張樂平。”陸教師非常興奮:“幾十年來難得你還想著我,真不容易啊!”張樂平說:“我的第一幅漫畫是您教我畫的,我一向沒有忘記您!”
3、張良拜師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后,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閑游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于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瞇瞇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時分在那里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
又過5天后,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樣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復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能夠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能夠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打開書一看,原先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非常高興,之后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級參謀.
4、居里夫人功成名就不忘恩師
居里夫人是波蘭著名的女科學家,以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被人們尊稱為“鐳的母親”。她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和受到世人的無限敬仰的同時,首先想到的是自我少年時代教法語的歐班教師。
這一天,歐班教師收到一封信,寄信人是“瑪麗·居里”。歐班教師不敢收下,還以為是郵局弄錯了呢!因為這時的居里夫人早已經是一位在全世界都被贊頌的偉大科學家,怎樣會給一個又老又窮、默默無聞的農村教師寫信呢?歐班教師顫顫巍巍地戴上老花鏡,拆開信仔仔細細地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激動的淚水不禁涌出了眼眶,原先寫信人竟是她二十年前門門功課都考全班第一的小姑娘瑪麗亞!居里夫人在信中向歐班教師深表敬意,告訴教師,她一向在法國從事科學研究,并且誠懇地邀請教師能到巴黎做客,細心的居里夫人還把往返的路費一起寄了過來。歐班教師讀完了信,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那個多年前可愛勤奮的小瑪利亞浮此刻她的眼前,歐班教師喃喃地說:“我竟然教出來了一個這樣偉大的科學家。”
過了不久,久別的師生就見面了,居里夫人在家里熱情接待了少年時代的教師歐班女士。她親自下廚房做菜,向教師祝酒。飯后又和教師緊緊挨在一起,親切地談心。她使歐班教師忘掉了一切拘束,忘掉了面前是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了。作為贊助人的居里夫人愉快地理解了祖國的邀請,到華沙去參加開幕式典禮。這天,全世界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居里夫人周圍,他們中間有國王王后,有許多國家的領導人,有各個領域最著名的科學家,還有居里夫人的親朋好友。
開幕式立刻快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臺上快步走下來,捧著鮮花穿過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居里夫人深情地親吻了她,輕輕推著她的輪椅向主席臺走去。回到臺上,居里夫人向大家介紹,這位老人就是自己少年時代的歐班教師。會場里的人全體起立熱烈地鼓起掌來。
5、張樂平尋師到老
著名漫畫家張樂平讀高小時,很得美術教師陸寅生喜歡。有一年,北洋軍閥曹錕以五千銀洋一張的代價向議員們收買選票,當上總統,受到全國人民的痛罵。陸教師就給張樂平出了個題目:《一豕負五千元》,指導他做政治諷刺畫。這便是張樂平初學漫畫的開始。
之后,師生之間斷了聯系,雖然兩人都住在上海,卻因張樂平讀書時名叫張升,所以,教師陸寅生一向不明白大名鼎鼎的張樂平就是他的學生。五十多年來,張樂平對教他畫第一幅漫畫的啟蒙教師念念不忘,四處打聽教師的下落。1983年3月,張樂平最終打聽到了陸教師的下落,于是便拎著蛋糕,上門看望54年沒有見面的小學教師。這使已八十多歲的陸寅生十分感動,他把72歲的張樂平仔仔細細地打量了一番,連說:“原先張樂平就是張升呀!我是《三毛流浪記》的忠實讀者,但幾十年來一向不明白張樂平就是你。‘師道之不傳久矣’,你能想著我,不容易啊!”張樂平誠懇地說:“我的第一幅漫畫是您教我畫的,我一向沒有忘記您。”
6、朱德給老師敬禮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邊觀眾談話。這時,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親切地呼喚:“葉老師!”,然后請葉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7、數學家華羅庚:修煉成名不忘師恩
華羅庚,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立刻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教師。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教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教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教師的下首。
由于青年時代受到過“伯樂”知遇之恩,華羅庚對于人才的培養格外重視,他發現和培養陳景潤的故事更是數學界的一段佳話。
8、魯迅探望教師
魯迅對壽鏡吾教師一向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總要抽空去看望壽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魯迅出國留學。這8年間,魯迅經常寫信向壽教師匯報自我在異國的學習情景。1906年6月,魯迅從日本回紹興與朱安女士結婚,在紹興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專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壽老先生。
歷史上名人尊師的故事:華羅庚成名不忘師恩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立刻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教師。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教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教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教師的下首。
9、軍事家張良:訪賢求師終獲真傳
張良,秦末漢初時期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初三杰“(張良、韓信、蕭何)之一。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后,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閑游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于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瞇瞇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時分在那里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后,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樣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復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能夠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能夠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打開書一看,原先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異常高興。之后,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
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級參謀,幫忙漢高祖劉邦統一了全中國,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大漢王朝。
10、周總理慰問老校長
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突然患腦血栓逝世,周恩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并送了花圈,白色緞帶上寫著:“伯苓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挽。”張伯苓逝世后,周恩來一直掂記著張家的生活。1961年國家困難時期,周恩來給張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幣,并囑咐交際處要加倍關照張夫人和子女。
11、儒家學者魏昭: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東漢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教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教師是很容易請到的,可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教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棟,熟讀各家典籍,乃是遠近聞名的大儒。之后,魏昭到京城洛陽任官,毅然決定拜遠在南陽的郭林宗為師,并派奴婢侍奉教師。可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熬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熬的藥太燙,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說藥太苦。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藥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最終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家學者。
12、彭總穿便服見教師
1957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彭德懷元帥身穿便服,準備接見北京市部分中小學教師代表。工作人員提醒他說:“彭總,您是國防部長,應當著軍服才好。”彭總說:“今日是去見教師,學生見教師應當穿便服。”接見的時候,彭總穿著便服,頻頻向教師問好。
13、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師傳為佳話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有的明君,開創了“貞觀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國家要興望發達,長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十分重要,認為教誡太子諸王是“當今日之急”。所以,他給幾個兒子選擇教師都是德高望重,學問淵博的人。并且,一再告誡子女必須要尊重教師。
一次,太子的教師李綱因患腳疾,不能行走。怎樣辦呢在封建社會里面,后宮森嚴,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能夠坐轎后,其它官員不要說坐轎,就是出入也是誠惶誠恐的。唐太宗明白后竟特許李綱坐轎進宮講學,并詔令皇太子親自迎教師。
之后,唐太宗又叫禮部尚書王圭當他第四個兒子魏王的教師。有一天,他聽到有人反映魏王對教師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氣,他當著王圭的面批評兒子說:“以后你每次見到王圭,如同見到我一樣,應當尊敬,不得有半點放松。”從此,魏王見到教師王圭,總是好好恭迎,聽課也認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嚴,他的幾個兒子對教師都很尊敬,從不失禮。唐太宗教子尊師也被后人傳為佳話。
14、李宗仁
尊師若父李宗仁幼年的教師曾其新,駝背彎腰,人們戲稱“曾背鍋”。別看其形陋貌丑,李宗仁先生卻敬若父輩。因曾年老無依,長期隨軍,由李宗仁出錢奉養。李宗仁還在司令部駐地附近修建房屋,給老師靜居。并派一名副官專門侍奉,李每天還要親去問安。李宗仁的另一名姓朱的老師,也長期隨李宗仁起居。李對其照顧無微不至。老河口的老百姓都說,在李將軍身上,真正體現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生之愛,得恩不忘報,實乃大丈夫。
15、放下九尊之軀尊師
漢明帝劉莊,東漢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間,吏治十分清明,境內安定團結。
博士桓榮是漢明帝做太子時的教師,而明帝對教師一向十分的尊敬,之后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教師的桌椅,就請教師桓榮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教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并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我九尊之軀的至高身份來恭敬教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16、恭敬師傅天子善報
明朝時在四川灌縣有一位銀匠,名叫何云發,他平日侍奉師傅十分恭敬誠懇。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師傅,他必須雙手拱立,誠心敬意地向師傅問好。不久他的家漸漸地富有起來,可是結婚多年卻一向沒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夢到神來托夢說:“你命中本來注定沒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師傅,所以上天許你生個貴子。”之后他們夫婦果真生了貴子,并得到這貴子的孝順供養,一生衣食豐厚。
17、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岳飛(謚號:武穆王),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南宋抗金名將,其軍事才能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杰出的軍事統帥。
岳飛的教師名叫周同,據說他的力氣很大,能夠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飛都必須會到教師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會拿起教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報國的忠心。
18、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教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教師是很容易請到的,可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教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教師,并且派奴婢侍奉教師。可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最終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當我們真心地對待他人的時候,他人也必定會以真心回報我們的。
19、尊師至誠孝道楷模
子貢,孔子杰出弟子。后棄官從商,成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歷來公認他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長逝。孔子死后,眾弟子皆服喪三年,相訣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師之誠,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因子貢為孔墓所植為楷樹,后世便以“楷模”一詞來紀念這位圣徒。
20、立雪程門
宋朝時,有游酢、揚時兩人跟著程頤老夫子學習,他們對教師十分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這兩位學生陪著教師,并聽教師教誨。說了一會兒,夫子便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他們兩個不敢離開,又怕吵醒夫子,就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夫子醒來。夫子醒來見他們兩位還站在旁邊,便說了:“你們還沒走啊!”他們兩個回答:“我們是因為先生睡著了,沒有請命,不敢離去!”于是再把書中有疑問的地方請教夫子,最終才向夫子拜辭。出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雪已經積了三尺深了。這兩位學生,之后也都成為很有名的人。
舉凡弟子要能夠成材,首先要懂得向教師虛心求教,而在跟隨教師的同時,就應當要明白恭敬侍奉師長的道理。須知父母養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是一樣的恩澤,怎樣能夠不尊敬呢!并且,一個能尊敬教師的人,也就能重視學業;相對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揚時尊師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體會、學習。
21、魯迅尊敬老師
魯迅對啟蒙老師壽鏡吾一直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總要抽空看望壽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東渡日本留學的8年間,他經常寫信向壽老師匯報自己在異國的學習情況。一次,他奉母命從日本回紹興辦婚事,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時間專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壽先生。魯迅在日本還拜章太炎先生為師學文字學。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連續撰文兩篇紀念。
22、尊敬師長名留后世
桓榮是漢明帝的教師,而明帝對教師一向十分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教師的桌椅,就請教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教師。明帝能放下自我尊貴的身份來恭敬教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23、恭敬師傅天子善報
明朝時在四川灌縣有一位銀匠,名叫何云發,他平日侍奉師傅非常恭敬誠懇。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師傅,他一定雙手拱立,誠心敬意地向師傅問好。不久他的家漸漸地富有起來,但是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夢到神來托夢說:你命中本來注定沒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師傅,所以上天許你生個貴子。后來他們夫婦果真生了貴子,并得到這貴子的孝順供養,一生衣食豐厚。
24、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宋朝時,岳武穆王的教師周同的力氣很大,能夠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必須到教師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會拿起教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報國的忠心。
25、漢明帝尊敬師長名留后世
桓榮是漢明帝的教師,而明帝對教師一向十分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教師的桌椅,就請教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教師。明帝能放下自我尊貴的身份來恭敬教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26、居里夫人
1903年,居里夫人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鐳。這一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從而,她享有盛譽,博得了人們的敬仰。可她對她過去的老師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語老師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國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蘭到法國的一大筆旅費,回鄉的希望總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當時正好住在法國,她非常理解老師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師的全部旅費,還邀請老師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熱情接待使老師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樣。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落成典禮。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她的周圍。典禮將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臺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深情地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著她走上了主席臺。這位老年婦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這動人的情景所感動,熱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熱淚。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當她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之后,仍舊沒有忘記曾經傳授給她知識的老師。
27、立雪程門
宋朝時,有游酢、揚時兩人跟著程頤老夫子學習,他們對老師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這兩位學生陪著老師,并聽老師教誨。說了一會兒,夫子便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他們兩個不敢離開,又怕吵醒夫子,就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夫子醒來。夫子醒來見他們兩位還站在旁邊,便說了:“你們還沒走啊!”他們兩個回答:“我們是因為先生睡著了,沒有請命,不敢離去!”于是再把書中有疑問的地方請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辭。出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雪已經積了三尺深了。這兩位學生,后來也都成為很有名的人。
舉凡弟子要能夠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師虛心求教,而在跟隨老師的同時,就應該要明白恭敬侍奉師長的道理。須知父母養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是一樣的恩澤,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個能尊敬老師的人,也就能重視學業;相對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揚時尊師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體會、學習。
28、孔子是中國偉大的圣人。
上月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文章,從文章里我讀到了:孔子小的時候家里非常地窮,但他十分愛讀書,在他三十歲的時候,他就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老師,有三千弟子在接受他的教育。
可是孔子還很虛心,他還想更上一層樓,他聽說比他大30歲左右的老子是一個德高望眾的老人,于是他離開曲阜去求學。在老子那里他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把所有的知識都毫無保留的教給了他。他們都是學問很高的圣人!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都是流傳至今的學習名言。
孔子那么高的學問了,還仍然很謙虛,我的成績還不是太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呢。孔子讀書的時候環境很差,還要刻苦讀書,三十歲了還繼續學習,一直不放棄學習好的品德,每天要求自己進步一些,我要向孔子學習,考上中國最高學府北大,做一個對作為的人!
29、華羅庚
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30、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于是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后,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后,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于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尊師的故事】相關文章:
尊師的作文01-10
尊師作文400字02-28
尊師重道作文05-02
尊師重道的好句01-28
尊師重教作文03-20
尊師重教的詩詞01-26
精選尊師作文400字4篇02-13
精選尊師作文400字3篇02-09
講尊師重道的詩句12-26
尊師重教宣傳標語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