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實用文>應急預案>醫療安全應急預案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
更新時間:2024-10-27 16:41:09
  • 相關推薦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

  在我們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在自己預料之中的事件,為了控制事故的發展勢態,很有必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應急預案。你知道什么樣的應急預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療安全應急預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1

  為深入貫徹貫徹國務院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最大程度地減少醫療事故和差錯,提高醫療質量,保護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醫療秩序,保證醫療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一、醫療安全防備預案

  (一)總則

  1、各醫療、有關科室必須圍繞保證醫療質量建立健全和完善與貫徹各項規章制度;

  2、急救醫療設施要處在完好備用狀態,做到隨時可以投入使用。

  3、全體醫務人員要有全局觀念,科室之間、醫護之間應積極互相配合;

  4、嚴禁在患者及其家眷面前談論同行之間對診斷的不一樣意見,嚴禁誹謗他人,抬高自己的不符合醫療道德的行為;

  5、嚴禁手術中談論無關或不利于醫療過程的話題;

  6、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嚴禁推諉病人;任何狀況下,對危、急、重病人,都要實行先救治的原則;

  7、任何狀況下,未具有執業資格的實習醫師均不得獨立處理病人和獨立參與多種會診。

  8、診所因限于技術和設備條件,對不能診治的病員,由主治醫生提出,報請負責人同意,提前與轉入醫院聯絡,征得患者同意后及時轉上級醫院治療。

  (二)加強對下列重點病人的關注與溝通

  1、自費和低收入階層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雖有子女但家庭不和睦者;

  3、在與醫務人員接觸中已經有不滿情緒者;

  4、估計手術等治療效果不佳或預后難以預料者;

  5、本人對治療期望值過高者;

  6、交代病情過程中表達難以理解者或情緒偏激者;

  7、發生院內感染者;

  8、病情復雜、多種信息表明也許產生糾紛者;

  9、已經產生醫藥費用欠費者;

  10、需使用珍貴自費藥物或材料者;

  11、由于交通事故也許有推諉責任者;

  12、患者或家眷具有一定醫學知識者。

  (三)常規規定

  1、對于有出現醫療糾紛苗頭的病員,負責人必須親自過問和參與決定下一步診治措施,安排專人接待病員其家眷,其他人員不得隨意解釋病情;

  2、所有“綠色通道”在開通的同步,必須向病員或其家眷講明估計醫療費用,要留有充足的余地,并且要履行知情同意和有患者或其家眷的簽字承認;

  3、各項檢查必須具有嚴格的'針對性,合理安排各項檢查的程序及次序,重視對于疾病的轉歸及預后有重要指導意義的各項檢查及化驗,包括陽性成果及有鑒別診斷意義的陰性成果,應認真分析,所有資料需要妥善保管;

  4、合理使用藥物,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和毒副作用。嚴禁濫用抗菌藥物及激素,使用二線抗菌藥物時經主治醫生、負責人簽字。

  5、重視院內感染的防止和控制工作,充足發揮院內感染監控小組的作用,對于已經發生的院內感染要及時匯報,不得隱瞞;

  6、藥房要保證藥物的正常進貨渠道及質量,保證急救藥物及時到位。

  (四)病歷書寫要嚴格按照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的《病歷書寫基本規范》及《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的規定進行書寫,嚴禁涂改、偽造、隱匿和銷毀病歷

  1、門診病歷的書寫必須嚴格按照規范規定去書寫,內容要包括就診時間、科別、主訴、現病史、既往史、體檢和輔助檢查成果,診斷及治療意見與醫師簽名等;

  2、為保證“三次確診率”,對于就診兩次不能明確診斷的患者,必須請上級醫師或有關專科專家會診;

  3、處方必須符合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處方管理措施(試行)》有關規定,且需與病歷記載一致,抄方取藥不得超過三次;

  4、任何時間,醫師不得推諉病人或拒絕收治病人治療。

  (五)病人的知情同意內容

  1、疾病的診斷、實行的檢查、治療措施、預后,難以防止的治療矛盾;藥物的毒副作用;

  2.醫療費用狀況,或患者和家眷需理解的內容;

  3、檢查、治療有也許產生的不良后果,以及為矯正不良后果也許采用的深入措施;

  4、手術、麻醉及其他非護理性侵襲性操作的實行醫務人員;

  5、手術過程中發現與術前診斷不一致的病灶;

  上述第3條至第5條,均應在病歷上有記載和患者或其受托人有簽字同意書。

  二、醫療事故應急預案

  1、總則

  (1)發生醫療事故或爭議糾紛時,啟動本預案。

  (2)切實加強對醫療事故處理的組織領導,診所負責人總領,組員由有關科室主任、護士擔任。

  2、醫療事故及爭議糾紛的處理原則

  (1)一旦發生醫療事故或爭議糾紛,需立即告知匯報負責人,由負責人向衛生局和當地司法所匯報,不得隱瞞,并積極采用補救措施,防止或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深入損害,盡量采用挽救患者生命。

  (2)由負責人組織共同查找原因。

  (3)負責人指定接待病人家眷的人員,由專人負責解釋病情。

  (4)由負責人或指定專人根據患者或親屬的規定,決定封存《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所規定的病歷資料。

  (5)疑似輸液、注射、藥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在衛生局和患者或其家眷共同在場的狀況下,立即對實物進行封存,由診所保管。

  (6)如患者死亡,應盡量動員患者家眷進行尸解,病歷上應有記錄,如患者家眷同意尸解的要其簽訂尸檢同意書。

  (7)如患者需轉院治療,各醫務人員必須竭盡協作。

  (8)當事醫生須在24小時內就事實通過書面匯報負責人,并根據規定提出初步處理意見。

  (9)任何個人不得私自減免患者住院醫療費用。

  (10)遇患者或其家眷情緒激動,不聽勸阻或聚眾鬧事,影響診所正常工作秩序者,立即告知派出所人員到場按治安管理原則辦理。

  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2

  一、血壓突然升高應急預案

  一血壓:

  1、正常情況下,收縮壓<

  18.6kPa140mmHg,舒張壓<12.0kPa90mmHg.當收縮壓≥18.6kPa140mmHg和或舒張壓≥12.0kPa90mmHg稱為高血壓.

  2、高血壓主要見于高血壓病原發性高血壓,亦可繼發于其他疾病如腎臟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顱內壓增高等,稱繼發性高血壓.

  3、血壓低于

  12.0/8.0kPa90/60mmHg時,稱為低血壓,常見于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也可見于極度衰弱者.血壓為重要的生命體征,在拔牙及手術過程中,應隨時監測血壓變化,維持血壓平衡.

  二病因:

  1、精神心理因素:如恐懼、緊張、憂慮等.

  2、不良刺激:如疼痛、器械響聲、出血等.

  3、其他:如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顱內壓增高、體弱疲勞者等.

  三臨床表現:患者出現頭昏、頭脹、胸悶、心悸癥狀.嚴重時可有頭痛、惡心、想吐、手足發麻等癥狀.

  四預防:術前應仔細詢問病史并監測患者血壓,是否在正常值范圍內,如血壓高于18.6/12.0kPa140/90mmHg時,應先行內科治療待血壓接近正常或穩定后再拔牙或手術.若血壓正常可以手術,術前應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緊張情緒,在術前1小時可給予適量的鎮靜劑如口服安定藥片一次2.5--5mg,一天3次.術中保證無痛,局麻藥選用利多卡因為宜,盡量減少手術創傷及局部止血.術后繼續服用降壓藥物.有明顯癥狀或合并心、腦、腎等損害的高血壓患者,應禁忌拔牙.

  五處理:

  1.一旦出現高血壓癥狀,應立即停止麻醉注射或手術.

  2.迅速放平椅位,讓患者平臥休息.

  3.給患者以安慰,消除顧慮,往往能迅速好轉.

  4.根據病情給患者服用適量的降壓藥:舌下含服卡托普利一次

  12.5--25mg一天3次或舌下含硝苯地平一次5--10mg一天2--3次.

  5.給藥

  5分鐘后監測血壓到正常范圍,若經安靜環境休息15分鐘血壓仍在140/90mmHg以上者,經治醫師應及時撥打120轉院進一步處理.

  二、過敏性休克應急預案

  一休克:

  1、休克是人體對有效循環血量銳減的反應,是全身微循環障礙,組織和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進而引起代謝障礙,細胞結構和功能損害等系列全身反應的病理綜合癥.

  2、休克按病因分為低血容量性、心源性、感染性,過敏性休克等,而口腔診療中最常見的并發癥是過敏性休克.

  二病因:麻藥過敏性反應

  三臨床表現:胸悶、全身或手發麻、發癢、皮疹、寒顫;甚至突然出現驚厥、昏迷、呼吸心跳驟停等嚴重反應.

  四預防:

  1、詳細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

  2、對普魯卡因過敏者,可改用利多卡因,使用前也應做過敏試驗.由于同類藥物中交叉現象,普魯卡因過敏者,也不能使用丁卡因.

  3、麻醉前先用抗組胺藥如鹽酸苯海拉明口服一次

  25--50mg,一天2--3次;或者鹽酸異丙嗪口服一次12.5--25mg,一天2-3次或鎮靜藥如安定口服一次2.5-5mg,一天2-3次對防止或者減輕過敏反應有一定效果.

  4、對過敏試驗陰性者,也要提高警惕,在注射時仍然不可麻痹大意.

  5、隨時做好抗過敏性休克搶救準備

  五處理:

  1、一旦出現休克現象,應立即停止注射麻藥

  2、迅速平放椅位,患者于頭低位

  3、給患者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給患者保暖

  4、立即給

  1:1000腎上腺素0.5--1ml靜脈注射,癥狀不緩解可間隔20-30分鐘經肌內注射或皮下重復注射1ml.

  5、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對癥治療立即進行搶救,同時撥打

  120轉院進一步處理,如出現心臟驟停應由首診醫生組織有關人員立即進行現場心肺復蘇的搶救.

  三、拔牙后創口出血不止應急預案

  拔牙后一般情況:正常情況下,拔牙15分鐘左右創口內形成血凝塊,即不再出血.如在

  (一)術后30分鐘去除敷料,創口仍有明顯的出血傾向時稱為原發性出血;術后48小時以上創口感染、血凝塊分解后發生的出血稱為繼發性出血.

  原因:

  1、急性炎癥期拔牙;

  2、牙齦及骨膜撕裂未行縫合或縫合不當;

  3、牙槽窩內殘

  (二)留炎性肉芽組織;

  4、牙槽內小血管破裂;

  5、手術創傷大,牙槽骨折裂未行復位;

  6、創口護理不當,如術后反復漱口、吐唾、吮吸、近過熱過硬的食物、劇烈活動等;

  7、局麻藥中腎上腺素含量過高或術中用腎上腺棉球壓迫止血,引起的血管擴張;

  8、全身因素所引起的出血如高血壓、血液疾病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均減少,出血時間及血塊收縮時間也延長等、肝臟疾病等.

  (三)臨床表現:

  患者情緒緊張、焦慮、恐慌、面色蒼白,嚴重的這可有血壓降低,甚至虛脫.局部檢查,可見血凝塊高出創緣表面

  之上,在血凝塊下有血液不斷滲出.

  預防:

  1、術前詢問病史并做必要檢查及準備.

  2、術中應減少損傷.

  3、術后應妥善處

  (四)理好拔牙創口.

  4、拔牙后,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止血藥物.

  處理:

  1、注意患者的全身狀況,詢問出血情況,估計出血量.應注意脈搏與血壓的變

  (五)化.

  2、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懼心理

  3、去除血凝塊,仔細查明出血原因和部位

  4、針對不同的出血情況采取相應的止血措施:

  a:輕微出血,可填塞碘仿海綿后壓迫止血;

  b:牙槽窩內的出血,在局麻下切除刮除不良的`血凝塊或者殘留的炎性肉芽組織及骨碎片,用碘仿紗條填塞止血;

  c:牙齦及粘骨膜撕裂后的出血,應予以縫合止血.

  不論何種因素引起的出血,經上述方法處理后,宜觀察患者半小時.待其完全不出血后

  (1)方能離去.

  對疑有全身出血性疾病、嚴重的難以查明原因而又反復出血的患者,在局部處理同時

  (2)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止血藥物和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時應及時撥打120送往醫院住院治療或轉科處理.

  四、下牙槽神經組阻滯麻醉引起的損傷應急預案

  下牙槽神經阻滯: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劑注射于翼下頜間隙內下頜肢內側的下牙槽

  (一)

  神經溝周圍,麻醉劑順溝流入下頜孔而麻醉下牙槽神經,使該神經分布的區域產生麻醉效果.

  原因:下頜磨牙特別是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根尖與下頜管鄰近,在分牙或斷根是容易

  (二)損傷下牙槽神經,或將牙根推入下頜管,使神經受壓.

  臨床表現:下唇長期麻木或感覺異常.

  (三) 四預防:

  1、阻生牙拔除前應射X線片了解牙根于下頜管的關系,避免術中損傷.

  2、如斷根已經入下頜管,應擴大牙槽窩后取出,不可盲目用器械強取.

  五處理:

  1、如神經已受損傷,術后應給予預防水腫及減壓藥物;地塞 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靜脈注射每次

  2--20mg;靜脈注射時,應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地巴唑片:口服一次5--10mg,每次3次.

  2、給予促進神經恢復的藥物,如維生素B1口服一次5--10mg,一日3次B6口服一次10--20mg,一日3次、B12一般每片25mg--100mg分3次口服片等.

  3、如下牙槽神經血管束損傷拔牙創出血,還應以明膠海綿、碘仿紗條等填塞壓迫止血.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3

  1總則

  1.1編制目的

  保障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以下簡稱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各項醫療衛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進行,提高衛生部門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醫療衛生救援水平,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突發公共事件所導致的人員傷亡、健康危害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執行。

  1.4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明確職責;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反應及時、措施果斷;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平戰結合、常備不懈;加強協作、公眾參與。

  2、醫療衛生救援的事件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導致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情況將醫療衛生救援事件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2.1特別重大事件(Ⅰ級)

  (1)一次事件出現特別重大人員傷亡,且危重人員多,或者核事故和突發放射事件、化學品泄漏事故導致大量人員傷亡,事件發生地省級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請求國家在醫療衛生救援工作上給予支持的突發公共事件。

  (2)跨省(區、市)的有特別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公共事件。

  (3)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Ⅱ級)

  (1)一次事件出現重大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

  5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公共事件。

  (3)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3較大事件(Ⅲ級)

  (1)一次事件出現較大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3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2)市(地)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較大突發公共事件。

  2.4一般事件(Ⅳ級)

  (1)一次事件出現一定數量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1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2)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發公共事件。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4

  一、前言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我院的相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二、目的

  確保一旦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時,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將意外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防止意外事故對人體傷害或環境污染擴大,盡最大努力減輕其危害程度。

  三、預案啟動條件

  凡在我院范圍內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即啟動本預案。

  四、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是指:醫療廢物未按《醫院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要求處理而發生的流失、泄漏、擴散和人體傷害。

  五、對策與措施

  (一)、組織領導,部門配合

  當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時,事故發生科室應及時報告科室領導及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辦公室及時報告院領導,由院領導統一部署應急處理工作,協調臨床科室、醫教科、控感辦、后勤總務科、保衛科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與分工,做好各項應急處理工作。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負責具體實施以及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和處置效果評價,各部門應服從命令,積極配合。

  (二)、報告

  事故發生科室應于第一時間報告醫院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辦公室及控感辦,并及時報告院領導,由院方按照衛生部《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第七條和第八條要求向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報告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意外事故情況和調查處理結果。

  (三)、收治暴露人員

  當有人暴露于泄漏或擴散的醫療廢物時,及時采取隔離措施,將病人收治于相關業務科室,接受科室應積極治療、控制病情。

  (四)、各部門職責

  當發生意外事故時,事故發生科室應于第一事件按程序進行報告,并爭取時間積極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處理事故現場,控制事故擴大化。總務后勤務負責提供人力物力和醫療廢物技術支持,處理事故現場,配合事故發生科室追回流失的醫療廢物;控感辦負責提供現場消毒隔離及個人防護技術支持;感染科、皮膚科等臨床科室應做好急救準備;其他部門和科室應服從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的指揮調度。

  (五)、消毒隔離防護要求

  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時,根據醫療廢物性質及時對被污染的環境進行空氣、物品和人員隔離,對隔離區域進行空氣、物品及物品表面消毒;發生人體污染時應及時進行清洗和消毒后在考慮收住相關業務科室;在應急處理現場時,各類人員應采取呼吸道、血液和皮膚粘膜的保護措施。

  (六)、宣傳教育

  發生意外事故時,在有效范圍內進行正面的應對防治知識宣傳教育,穩定公眾情緒,保障正常的醫療秩序。

  六、痕跡管理

  各參與意外事故處置的部門科室,應對其所履行職責和工作進行認真記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5

  一、組織機構

  1、成立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組。由院領導、院辦、護理組組成。負責組織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培訓和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教育,監督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規章制度等實行情況。

  2、成立醫療安全管理組。由業務院長、護理組及各科室人員組成,定期和不定期召開會議,負責對醫療缺陷、差錯和事故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見,修訂和完善有關醫療安全各項制度。

  3、成立醫療糾紛處理小組。由業務院長、護理組、門診部、院辦人員組成,受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組直接領導,及時受理并處理各種投訴及醫療爭議。

  二、醫療事故防范

  1、強化安全醫療教育。每年定期組織全院職工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培訓,不定期地進行醫療安全、質量意識教育,及時傳達上級衛生部門的有關醫療安全方面文件和各項規定。

  2、建立和健全各項醫療規章制度。制度是保證醫療質量有章可循的關健,尤其是首診負責制、急診搶救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死亡和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查房制度等。重視病歷書寫質量,病歷保管規定,規范填寫病人知情同意書。要加強對一次性醫療用品。

  3、落實各科室醫療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制訂相應的醫療安全管理制度,經常開展以科室為單位安全質量活動,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三、醫療事故處理

  1、當發生或者發現醫療過失、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爭議時,當事者立即向院長報告,科室負責人在24小時之內向總值班匯報,接到報告后應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并將有關情況向負責人匯報,發生醫療事故的按規定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發生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應在12小時內向衛生行政部門匯報。

  2、已發生或者發現醫療過失行為的,當事人在按規定程序上報同時,由科室或院部組織最強技術力量,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防止損害擴大。

  3、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對疑似輸液、輸血、注射、藥物等引起不良反應,有關人員應及時報告,并組織有關人員會同患方對現場實物封存和啟封,需檢驗的`,由雙方指定的檢驗機構檢驗。

  4、對發生患者死因不明或對死因有異議的,應告知患方在規定時間(患者死亡后48小時,如具備尸體凍存條件的,可延緩7日)內提出尸檢申請,拒絕尸檢的,應讓患者家屬簽字;如拒絕簽的,院方應當如實記載,并記錄在場的其他證人。

  5、凡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當事人必須將事情詳細經過以書面形式陳述,分析原因,予以責任認定和提出整改措施。

  6、凡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醫療事故處理小組人員要及時到位,一方面接待患者或家屬,了解情況,告之處理程序。另一方面向責任人了解情況,當事人和所在科室負責人務必積極配合。在處理期間,當事人和科室負責人不準請假外出,并有責任在鑒定會和法院審理時出庭,必要時當事人暫停執業行為。

  四、醫療投訴、醫療糾紛處理程序

  1、醫療糾紛處理小組接待投訴者,將投訴的情況填寫《登記表》并告知答復時間(一般一周內),而后向科室責任人了解情況,由責任人寫出詳細書面說明書(一般2日內),反饋科室經討論后由科主任寫出書面說明并予以定性,上交安全醫療管理組討論定性后,由醫療糾紛處理小組告知投訴者。

  2、解決雙方醫療糾紛爭議途徑:告訴患者或家屬可以通過醫患雙方協商解決;也可以通過醫學會鑒定后解決;第三條途徑可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6

  為防止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由于醫療廢物遺棄、流失、泄漏、擴散導致的傳染病傳播或環境污染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組織機構與工作職責

  (一)組織機構

  成立醫療廢物意外事故領導小組,組長由院長擔任,成員包括各科室負責人。

  組長:劉德坤

  副組長:

  成員:

  吳春麗

  (二)工作職責

  1、指揮全院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

  2、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召開會議,果斷做出決策,及時上報。

  3、解決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強化非常時期的責任制管理。

  二、預防控制措施

  (一)認真督導檢查,防范意外事故發生

  由醫療廢物領導小組組織各個科室負責人,對全院日常醫療廢物處理工作進行不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反饋、指導整改,以預防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

  (二)強化培訓,提高責任感

  組織職工學習醫療廢棄物處理政策常態化、通過各部門互相監督學習的形式,加強醫療廢物安全處理的宣傳教育。定期對各科室醫療廢物處理工作進行考核,開展經常性演練等,以提高各科室規范處理醫療廢物的能力。

  三、意外事故處置措施

  1、認真落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建立各級各類人員責任制。

  2、各科室若發現醫療廢物泄漏、流失、擴散和嚴重遺棄事故時,要立即報告院醫療廢物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3、領導小組立即組織人員進行調查,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4、有關科室立即組織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封鎖,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止擴大污染。

  5、領導小組立即組織人力對污染現場進行消毒、處理,盡可能減少污染對病人、醫務人員及周圍環境的影響。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物及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其它無害化處理。

  6、對感染性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進行消毒。

  7、處理工作結束后,院醫療廢物應急處理小組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匯總資料,并完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7

  一、編制目的

  為了進一步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避免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件導致人身傷害和社會危害,定制本預案。

  二、應急小組

  組長:程范江

  副組長:蔡陽

  成員:

  主要職責:負責對泄露現場進行評估,清理泄露現場的消毒處理以及善后工作。

  三、處理措施

  (1)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件時應立即通知相關人員,并且采取相應處理措施,防止事態擴大,以防擴大污染。

  (2)保安隊長協助對污染區進行封鎖,控制無關人員出入污染區,避免造成污染擴散和周圍人員傷害。

  (3)迅速組織相關人員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對污染地點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時,必須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盡可能減少污染擴散,保護好周圍人群。

  (4)同時根據污染情況,采取安全有效的的處理方法進行場地消毒。待徹底清潔和消毒后,再對清掃工具進行消毒,防止二次污染。

  (5)相關人員現場調查,確認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的程度,包括,類別、數量、影響范圍、發生時間等。并作好記錄。對于可能造成傳染病發生、爆發和流行的危機事件及時向上級報告預警,詳細說明事態發展和控制情況。

  (6)根據事態情況上報市衛生局及市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8

  為進一步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避免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件導致人身傷害和社會危害,根據《醫療廢物處理案例》 《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在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當采取應急控制措施,做到早報告、早處理,減少或防止污染擴散。

  1、負責醫療廢物收集運送的人員應按照醫院有關醫療廢物管理規定分類收集醫療廢物,并使用專用的運送工具密閉運送醫療廢物。

  2、如運送過程中發生醫療廢物大量溢出、散落如運送車傾翻、運送人員受傷等嚴重事件時,當事人應立即報告辦公室和醫務科,以上科室負責人員立即報告主管院長,并通知醫院防保等有關人員到達現場協助對污染區進行保護性封鎖,嚴格控制無關人員出入污染區,避免造成污染擴散和周圍人員傷害。

  3、辦公室和醫務科接到報告后,應到現場協助處理,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并調查事故原因,形成書面報告,遞交給醫院負責醫療廢物工作的主管領導。

  4、辦公室(總務科)、醫務科到現場后迅速組織人員并指導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對污染地點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對液體溢出物應采取吸附材料吸收處理。對污染地點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

  5、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時須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靴子等防護用品,清理工作結束后,用具和防護用品均須進行消毒處理。

  6、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員的身體(皮膚)不慎受到污染,應就近清潔,用水沖洗受污染部位,如不慎受傷,應及時到最近的診療室處理。

  7、醫療廢物暫存點發送醫療廢物丟失時,應逐級向辦公室、醫務科、醫院主管報告,并盡可能追回丟失的醫療廢物;如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按上述第三條做好相應處理,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8、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同時采取相應的醫療救治并按第三條要就進行現場清理、清潔和消毒等緊急措施。

  9、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同時采取相應的醫療救助并參照上述第三點進行現場清理、清潔和消毒燈緊急處理措施。

  10、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傳染病傳播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可能發生時,應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11、配合有關部門的檢查、監測、調查取證,不拒絕和阻礙,不提供虛假材料。調查處理工作結束后,將調查處理結果向所在區衛生局、環保部門報告。

  12、處理結束后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再次發生,并寫出總結報告。

  為規范醫療廢物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提出如下要求。

  一、行政后勤部門要有專人負責全院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存放、運輸和對外相關部門聯絡等工作。

  1、醫院對醫療廢物管理工作進行每月定期不定期監督檢查一次。

  2、醫療廢物暫時貯存時間不得超過二天。

二、醫療廢物管理措施:

  各科室嚴格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的要求分類處置產生的醫療廢物。銳器盒滿3/4時必須及時更換。

  產生醫療廢物的科室負責廢物袋的扎口和貼標簽。醫療廢物要與生活垃圾分開收集、暫存、密閉運輸。

  產生醫療廢物的科室必須建立醫療廢物出入應當每天有登記,送出去有接收記錄,專人負責。

  醫療廢物清運員清運時實行交接制度,雙方簽字。應用聯單轉運。簽字記錄保存至少3年。

  運送醫療廢物的人員要有防護措施,每年體檢一次,將分類分裝的醫療廢物按指定路線運送到醫院制定的暫存場所,統一處理。

  醫療廢物暫存處應防潮、防濕、防四害、防滲漏。對用后的醫療廢物運送工具應及時清潔和消毒。各類人員在產生、收集、貯存、運輸、處置醫療廢物的過程中,必須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一旦發生刺傷、擦傷等意外事故時按暴露后處理流程進行處理。

  醫療廢物禁止任何科室、個人轉讓和買賣。

  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等意外事故時按《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件的應急預案》處理。

  三、醫療廢物的分類及處理方法:

  1、感染性廢物:指攜帶病原微生物具有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醫療廢物,包括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棉球、棉簽、引流棉條、紗布及其它各種繳料、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等)、各種廢棄的醫學標本、血液、血清等。

  處理方法:以上廢物產生后放入有明顯標識的醫用垃圾袋后,出專人定時、定路線用防滲漏、防遺撒的專用垃圾桶收集到醫院醫療垃圾中轉站,后由專人清運焚燒處理。

  各種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保存液等高危廢物,在產生地點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其它消毒方法消毒,然后按感染性廢物處理。

  隔離的傳染病人或疑似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使用雙層包裝物并及時密封后按感染性廢物處理。

  2、損傷性廢物:能夠刺傷或者割傷人體的廢棄的醫學銳器,包括醫用針頭、縫合針、解剖刀、手術刀、備皮刀、手術鋸、載玻片、玻璃試管、玻璃安瓿及一次性使用空針、輸液器、輸血器的針頭部分等。

  處理方法:產生后立即放入防刺、防滲漏的硬質容器中,后放入有明顯標識的醫用垃圾袋中,由專人定時收集于醫院醫療垃圾中轉站。

  3、藥物性廢物:過期、淘汰、變質或者被污染的藥品包括抗生素、非處方類藥品、細胞毒性藥物、遺傳毒性藥物、疫苗、血液制品等。

  處理方法:由藥劑科設專人管理,存入不合格藥品區,及時上報藥品管理部門,并按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意見處理,處理過程應有詳細記錄。

  4、化學性廢物: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棄的化學物品,包括醫學音像、實驗室廢棄的化學試劑等。

  處理方法:用專用貯存桶貯存到一定量后交由市環保局指定的專門機構處理。

  5、使用后的輸液瓶不屬于醫療廢物。使用后的各利玻璃(一次性塑料)輸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屬于醫療廢物。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醫療應急預案06-28

醫療應急預案(必備)07-05

醫療廢物管理的應急預案06-20

醫療廢物泄露應急預案09-05

醫療廢物處置應急預案06-13

醫療隊應急預案范文04-29

醫療廢物事故應急預案05-08

安全應急預案07-15

安全應急預案06-16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国产聚色窝 | 久久极品免费视频 | 直接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线路2区 |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 这里有精品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