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保不準會發生突發事件,為了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往往需要預先編制好應急預案。那么應當如何編制應急預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療廢棄物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醫療廢棄物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1
為了加強對醫療廢棄物的管理,防止醫療廢棄物意外泄露后造成環境污染、人員傷亡,以及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根據《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管理
醫院成立醫療廢物意外事故防范和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由院長擔任,成員包括各科室負責人。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xx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全院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的防范和應急處理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召開會議,果斷做出決策。解決防范和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強化非常時期的'責任制管理。
二、防范制措施
(一)認真督導檢查,防范意外事故發生
由醫院廢物領導小組對醫療廢物處理工作進行不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以預防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
(二)強化培訓,提高責任感
加強醫療廢物安全處理的宣傳教育。開展經常性演練等,以提高醫院規范處理醫療廢物的能力。
(三)建立醫院突發醫療廢棄物事件應急報告制度
1、各科室發生醫療廢物處置事件后,應立即報告院長,由辦公室在48小時內報告縣衛生局、環境保護局。發生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個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患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12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市環境保護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當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小時內向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
2、任何科室和個人對突發醫療廢物處置事件不許隱瞞、緩報和謊報。
3、醫院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三、醫院突發醫療物處置事件應急處理程序、措施
(一)接到突發醫療廢物事件情況后,應迅速組織相關人員確定流失、泄露、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二)立即啟動應急方案,對發生醫療廢物泄露、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對泄露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三)發生感染性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消毒時,由污染輕區域向污染重區域進行。
(四)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面部時,應戴有防滲透性的口罩、防護眼鏡。可能污染身體時,應穿防滲的隔離衣。
(五)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方可進行工作。
(六)如果有人員被艾滋病污染的醫療廢物傷害,專家組應根據程度進行評估,決定是否進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療。
(七)處理工作結束后,領導小組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
醫療廢棄物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2
為防止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由于醫療廢物遺撒、流失、泄漏、擴散導致的傳染病傳播或環境污染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以及市,區環保部門對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的有關要求,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指揮本單位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召開會議,聽取工作匯報,果斷作出決策。解決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強化非常時期的責任制管理。
二、日常管理機構
成立醫療廢物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醫務科,由醫務科長具體負責,成員由醫務科、醫院感染控制辦公室、醫教部、護理部、保衛科人員組成。在應急狀態下,實行24小時值班制,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全院醫療廢物的日常管理和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承擔業務指導與組織協調,對應急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控和督導。及時處理各種緊急情況。承擔相關文件的起草和文件發布工作。合理調配醫院資源等。
三、預防控制措施
1.認真督導檢查,防范意外事故發生:醫務科,院感辦等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醫院日常醫療廢物處理工作進行抽查,院感辦堅持經常性的監督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反饋、指導整改,以預防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
2.強化培訓,提高責任感:采取多種形式,加強醫療廢物安全處理的宣傳教育,定期考核,開展經常性演練等,以提高全院職工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自覺性。
3.控制措施
(1)發現包裝袋破損發生泄漏時,應及時增加包裝袋層數,若是漏入儲存桶內,必須到規定的`地方對儲存桶清洗并進行消毒處理,若是漏入運送車內,必須將車推到規定的地方清洗并進行消毒處理。
(2)發現儲存桶破損或車廂破損,應立即更換或修補。
(3)發現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廢物污染,應立即增加包裝層數或更換容器。
(4)發現醫療廢物撒漏到地面,應先清除撒漏物,然后對地面進行清潔消毒。
(5)在進行泄漏事故處理時,嚴禁工作人員用手直接接觸醫療廢物。
(6)若發生運送車翻倒,醫療廢物大量泄漏現象,應及時通知周圍人員遠離,控制污染區域,以免擴大污染,并及時清除,清潔、消毒,事后應對工具進行清潔、消毒并設有隔離間隔斷。
(2)設置1000m3事故池。危險廢物進入水體后,應立即采取措施對泄漏源進行保護,同時將含有危險廢物的廢水導入事故池。
(3)警示標識。在危險廢物臨時存放處設置明顯警示標識。由風險區所在車間安全負責人負責日常管理和檢查。
(4)事故排水應急措施
企業設置應急事故池1000m3。為了控制和減少事故情況下毒物和污染物從排水系統進入環境,本項目的污水、清凈下水、雨水排水系統等在排出裝置前設立閘門,對清凈下水、雨水排放管前設立緩沖池和切換設施,事故時切換至事故池收集處理,杜絕事故廢水直接進入地表水體。在危險廢物臨時儲存設施設置地面圍堰,將含有危險廢物的廢水全部收集至事故池。
危險廢物進入廠內污水管網后,首先切斷污染源,根據泄漏點區域及時收集或回收污染物料,關閉雨水和清下水外排閥,含汞廢水進入本廠事故池,經活性炭過濾器吸附,監測達標后再排入廠內污水設施。
4.水污染事故保護目標的應急措施
危險廢物進入廠內污水管網后,首先切斷污染源,根據泄漏點區域及時收集或回收污染物料,關閉雨水和清下水外排閥,含汞廢水進入本廠事故池,在分析事故廢水含汞濃度后,經活性炭過濾器吸附,監測達標后再排入廠內污水設施。
廢水監測點位及監測因子:在危險廢物進入廠內污水管處,離危險廢物臨時儲存設施最近管網陰井、出現超標的雨水排放口、污水調節池或污水處理裝置的尾水排放口中,視事故不同情況,分別設置事故廢水監測點和監測因子。
5.應急預案的分級與響應
5.1應急預案的分級
根據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響范圍、地點及應急方式,建立分級的應急預案是必要的,應急預案分級體系與事故分級對應也包括3級:
Ⅰ級(廠外級)應急預案
Ⅱ級(廠級)應急預案
Ⅲ級(車間級)應急預案
分級的依據主要是事故的大小和應急救援的能力。
5.2事故分級
根據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需要,將事故分為I、II、III級。
(1)一級事故:是指后果特別重大,且發生后能持續一段時間,事故控制及其對生產、社會、環境產生的影響依靠廠內自身力量不能控制,需要地方救援力量才能控制的事故。
(2)二級事故:是指后果重大或特別重大,且發生后能持續一段時間,事故控制及其對生產、社會、環境產生的影響依靠車間內自身力量不能控制,需要廠部或相關方面救援力量才能控制的事故。
(3)三級事故:是指依靠車間或現場就能控制,不需要救援的事故。
5.3應急響應
5.3.1在發生危險廢物進入水體等環境污染事故后,發生事故的崗位帶班長要按照車間事故預案的要求,立即上報車間調度和公司調度,同時組織當班人員進行現場處理,將危險廢物轉移到安全區域。
5.3.2公司調度接到報告后,立即要求化驗人員對危險廢物泄漏的區域進行分析化驗,同時要求污水處理設施當班人員根據化驗結果及時將含x廢水導入事故池。
5.3.3污水處理設施當班人員根據化驗人員化驗事故池中含汞濃度,用活性炭過濾器吸附其中的x,達標后,再將事故池中廢水排入廠內污水處理設施進一步處理。
5.3.4如果出現暴雨等自然災害,發生危險廢物進入水體事故,企業應急指揮部要及時通報污水處理廠,以便污水處理廠采取應對措施。
企業平時應備足備齊各項應急物資和制訂周密的對策方案,在不可抗拒事故(暴雨、洪水等)發生時,采取疏導和構筑圍堤等方式,防止企業產生的污水逆流影響京杭運河。
6.外部救援單位聯系電話
火警:119
治安:110
急救電話:120
電力公司:xxx
消防中隊:xxx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聯系電話:xxx
【醫療廢棄物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醫院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理預案03-25
意外事故的應急預案12-13
醫療廢物處置應急預案06-13
醫療廢物管理的應急預案06-20
醫療廢物泄露應急預案09-05
醫療隊應急預案范文04-29
醫療廢物事故應急預案05-08
應急預案04-09
應急預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