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我們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難免會面對無法預料的突發事件,為了可以第一時間作出應急響應,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應急預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應急預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食源性疾病應急預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食源性疾病應急預案1
考慮到公司員工在食堂集體就餐,為了提高食堂的衛生意識和公司員工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應急辦更快捷有效地處理能力,同時為了有效預防并及時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事件,保障公司員工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公司HSE體系要求,公司應急辦公室決定于十一月二十日在公司食堂舉行一次全公司范圍內的食物中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為保證演習有序進行,特制訂本實戰演習方案。本方案明確了演習組織機構、職責、演習內容、步驟及注意事項,對演習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異常情況進行了預測,并提出了異常情況的處理措施。
演練題目:
公司食堂食物中毒突發事件應急處理
演練目的:
強化公司對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增強公司各個部門、班組及員工在突發事故應急處理中的協同作戰能力,提高員工事故處理過程中的應變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從而提高公司對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置能力。同時,對現有食堂設施進行檢查,保障食堂用餐衛生。演練時間:
xxx年11月20日演練機構布置:
應急小組設置依據xxxxxxxxxx營銷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設定,包括:應急領導小組、應急辦公室、現場應急指揮部、搶險組、后勤組,各小組人員布置如下: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xx副組長:xx成員:xx應急辦公室主任:xxx成員:xx現場應急指揮部指揮:xxx成員:xx
醫療救護組
組長:xxx成員:xx后勤組組
長:xx成
員:xxx演練方案設計
假設:
公司食堂在中午就餐后,兩名員工出現輕度食物中毒跡象,一名重度失誤食物中毒員工出現嘔吐癥狀,其他員工并未出現食物中毒跡象。
演練前安排:
1、組織參演人員學習食物中毒應急預案及本次演練方案;
2、在公司食堂設置事故應急預案演練點,在食堂大門貼“食物中毒預案演練”標志。
演練程序:
1、發生食物中毒突發事件后,兩名食堂就餐人員出現肚子痛癥狀,一名食堂就餐人員出現嘔吐癥狀,同時就餐的.人員立即撥打120,同時把情況報告給應急辦公室。
2、應急辦公室聽取匯報后安排后勤組攜帶醫療器械趕赴現場,并安排成立現場指揮部后向應急領導小組匯報情況。
3、現場指揮部立即組織成立醫療救護組,對食物中毒人員進行簡單稀釋、催吐、導瀉處理。
4、在現場指揮部的指揮下成立現場警戒組,仔細觀察和詢問有無其他人員出現食物中毒癥狀。
5、醫療救護小組趕到現場進行救治。
6、在現場警戒小組詢問完有無其他食物中毒員工。
7、120趕到現場,送往醫院。
8、醫療救護組對中午食物進行樣本收集,并送往醫院檢測。
9、現場應急指揮把情況匯報給應急領導小組,請求終止,應急領導小組組織召開應急工作會議,應急領導小組組長下達應急解除指令,并組織公司各部門相關人員對事故及造成的影響等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確定后續處理。
食源性疾病應急預案2
為進一步加強對我院食源性疾病應急處置工作,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事件及其危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根據《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的通知》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一、目的
確保一旦發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處理。
二、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
(一)應急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XX (二)應急專業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XX
(三)職能與工作
1、應急領導小組在市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領導和協調下,組織落實各項預防與控制措施,確保各項預防與控制措施落到實處。
2、應急專業組職責
(1)負責重大食源性疾病事件搶救、會診、病例討論。進行衛生學、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對病人和可疑食品樣品進行采集、實驗室檢驗查找致病原因及提出疫情控制措施、劃定中毒場所區域并指導消毒;
(2)負責我院食源性疾病事件應急信息的統計、分析、上報; (3)負責組織開展應急工作培訓、應急演練及物資準備;
(4)組織指導開展衛生應急相關的健康教育活動;
三、食源性疾病診斷標準
食源性疾病診斷標準主要以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及病人的潛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現為依據,實驗室診斷是為了確定中毒的病因而進行的。
(一)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時間內均食用過某種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發病很快停止。
(二)潛伏期較短,發病急劇,病程亦較短。
(三)所有中毒病人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
(四)一般無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
(五)食源性疾病的確定應盡可能有實驗室診斷資料,由于采樣不及時或已用藥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驗室診斷資料時,可判定為原因不明食源性疾病。
四、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
(一)報告范圍及內容
接到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后,應在初步核實情況后立即向醫院總值班醫務科及防保科報告。信息報告按照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分首次報告、進程報告、結案報告。
首次報告應說明信息來源、初步判定的事件類別和性質、可能原因、波及范圍、已采取的措施、報告單位、報告人及通訊方式等。進程報告和結案報告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要求進行。
(二)報告方式和時限
接到重大食源性疾病事件或者疑似重大食源性疾病信息報告后,積極組織應急專業組半小時內集結會診,到達現場后半小時完成事件性質的初步核實、確認,并在接到報告后1小時內(不含路途時間)向市衛生局做初步匯報,電話報告。
五、現場調查處置
(一)現場調查處置程序
1、接到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時防保科要認真詢問記錄,并填寫《食物中毒事故報告登記表》,詳細記錄和核實發生事件的單位、地址、時間、中毒人數、可疑食物和臨床表現等有關內容。同時應告知報告者,除及時搶救患者外,要告知患者或家屬保護好現場,保留可疑中毒食品和患者吐泄物。待有關部門檢測。
2、開啟檢驗快速通道對采集樣品進行檢驗,由于技術原因需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其他檢驗機構協助檢驗的,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直接提交采集的.樣品進行檢驗。情況特殊需延長出具檢驗報告時限的,應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二)現場調查處置工作內容
1、流行病學調查(主管醫師配合防保科)
(1)了解72小時的食譜,特別是共同飲食食譜,有無續發病例,對與中毒病人有共同飲食史而未發病的人,人群中有對照意義的健康人同樣也要做好個案調查。
(2)向病人和接診醫生了解中毒發生的經過以及事故相關的情況,病人的癥狀、體征,發病人數、經過,嘔吐物、排泄物的性狀,特別是首發病例的情況。
(3)調查內容一般應由患者自述,病重或無力表達者,可由其監護人代述。
2、樣本采集與送檢
(1)采集中毒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洗胃液、中毒病人發病期與恢復期雙份血清,選擇發病者中未用藥或較晚用藥的病人采集肛拭樣品。無冷藏條件的,于采樣后立即送達化驗室,化驗室在檢樣送達后必須立即進行化驗。所采集的樣品我院因技術原因不能檢測的,檢驗科做好標本收集、保存待上級部門檢測
(2)對疑似化學性食物中毒的,應盡可能進行現場快速檢測或上報上級部門檢測。
六、獎懲與后勤
1、獎勵
在處置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信息準確、預警及時、預案周密、處置有力、措施得當、成績顯著的科室和個人,將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2、責任追究
對在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置過程中,有玩忽職守、麻痹大意、隱瞞實情、措施不當、工作不力行為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應急專業組成員在通知后無故未按時參與救治的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3、后勤
對所有參加食源性疾病事故處理的工作人員,按規定給予補助。
【食源性疾病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傳染性疾病處理應急預案04-05
應急預案04-09
應急預案06-13
校車應急預案04-08
餐廳應急預案04-13
糧食應急預案04-13
應急預案模板04-10
應急預案演練04-11
雪天應急預案04-21
環境應急預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