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演講稿>端午節講話稿
端午節講話稿
更新時間:2024-05-31 11:50:51
  • 相關推薦
端午節講話稿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需要用到講話稿的情形越來越多,講話稿可以起到整理講話者的思路、控制時間的作用。大家知道講話稿怎么寫才正確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講話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講話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也叫端陽節。

  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于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楚國。他誠實、博學、有才華,在楚國占有重要地位。因為堅持要對抗秦國的侵略,被攻擊拒絕,被楚王趕出朝廷。屈原在流放期間義憤填膺,寫了很多充滿愛國主義的詩,如《離騷》,《天問》,《九歌》等等。后來,秦軍攻占了楚國的都城。楚失千里,尸橫遍野。屈原的心被刀子絞著,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國家毀滅的慘狀。農歷五月初五,他寫完巨著《懷沙》后,投河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

  人們喜愛屈原。聽到屈原自殺的消息后,他們劃船去打撈屈原的尸體,但沒有找到。他們怕河里的魚蝦咬屈原的尸體,就把糯米裝進竹筒里,扔進水里。他們想用糯米喂魚蝦來保護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自發地來到河邊悼念屈原,也在洶涌的'波濤中劃船,象征著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尸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賽龍舟的習俗就形成了。

  屈原已經去世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在這里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以及“與日月爭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無論時間如何變遷,他永遠活在歲月的長河里,永遠被人們銘記在心!

  讓我們懷著對偉大愛國者的尊重和珍惜來看待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保留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謝謝大家耐心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你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

  我的講話結束了,謝謝。

端午節講話稿2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端午節快要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里,我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于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劃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尸體,并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尸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劃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講話稿3

尊敬的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在粽香飄城的端午佳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相約在詩情激蕩的桃花垠湖畔,共同歡慶翔宇教育集團淮安外國語學校第十屆龍舟文化節活動。在此,我謹代表中共淮安區委、淮安區人民政府,對本次龍舟文化節的順利舉辦,表示熱烈地祝賀!向為本次盛會作出辛勤努力的所有工作者表示最誠摯的問候!龍舟文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飽含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情感記憶,弘揚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它作為一種民俗傳統比賽,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所彰顯出的.強大生命力和迸發出來的民眾吸引力,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發揚了愛國進取、團結求索、拼搏奮發的民族精神。今天,我們選擇在這樣一個特殊意義的時刻舉辦龍舟文化節活動,既展現了淮安外國語學校良好的精神風貌,也很好地弘揚了民族傳統文化,更是我們建設文化強區工作的最好體現。

  古城淮安歷史悠久,鐘靈毓秀,人杰地靈。一代偉人周恩來,明代文豪吳承恩,漢朝杰出的軍事家韓信,民族英雄關天培他們無不用自己的光輝業績弘揚民族精神,彰顯華夏民族堅實的脊梁。淮安外國語學校作為全區

  素質教育工作的先鋒,始終秉持"培育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人"先進辦學理念,注重用文化熏陶學生,在著重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著力引導學生對民族精神的探尋與傳承,將嶄新的時代氣息融入深厚的古楚文化,為深化全區素質教育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回眸往昔,淮安外國語學校龍舟文化節已連續舉辦九屆,每一次的成功舉辦,都是學校內涵與氣質的提升,是深厚底蘊的不斷積累。十多年來,在各位老師的精心耕耘和廣大淮外學子的齊心努力下,淮安外國語學校各項工作蓬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現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基礎教育領域一顆璀璨的明珠,這既是學校的光榮,也是我們淮安區百萬人民的驕傲!龍舟競渡揚碧浪,千年故土展新姿。我們相信,通過參與和感受龍舟文化,廣大淮外學子們,一定會在未來求知的道路上更加堅定胸懷祖國、心系家鄉的理想信念,牢固樹立為加快實現民族復興、早日實現祖國強盛之夢的宏大志向。我們也相信,在一代又一代淮外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淮安外國語學校一定會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為祖國培養出更多的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材。

  最后,我衷心希望,本屆龍舟文化節能給各位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記憶,希望各龍舟代表隊發揚比賽精神,賽出水平,賽出風格,賽出友誼。也預祝本屆龍舟文化節活動獲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端午節講話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早上好!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于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多年歷史。那么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看見國破家亡,于是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后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衛生節。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后插艾葉用以驅蚊蟲,凈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粽子。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很多,今天我們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你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

端午節講話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悠悠粽香,中華悠悠》。

  紅豆糯米,這是端午的粽子;思念牽掛,這是端午的情懷;龍舟紙鳶艾草菖蒲,這是端午的傳統,也是中華的傳統。

  我們總覺得“中華傳統文化”離我們很遠,但它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正南中天,即如《易經·乾卦》曰:“飛龍在天”,這是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的端午起源。紀念戰國屈原堅貞不屈,這是涵蓋了人文哲學的端午起源。只要我們留心,就能發現中華傳統,一直在我們身邊。即便是一雙小小的'一頭方一頭圓的筷子,它也對應著中國人對世界天圓地方的理解。所以,為何要說它離我們很遠呢?

  我們這一代是新時代的經歷者和締造者,時代一直在新,我們也一直在行。然而不能變、不會變的是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讀萬卷書,明中華傳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老子》教給我們的至柔而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這是《史記》教給我們的家國大義。“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這是《弟子規》教給我們的上慈下孝、尊敬師長、誠實守信、禮儀待人。點明燈一盞,沏香茗一杯,讀書冊萬卷;博學廣識,我們才能明白什么是中華傳統。

  行萬里路,承中華傳統。撐一把油紙傘,走進煙雨朦朧的雨巷,這是江南。綠水繞白墻,紅蕊落青瓦,這是中華的悠悠。聽一聲聲鏗將有力、直擊人心的嘶吼,這是華陰老腔。一段段百轉千回的曲調,一次次臺上演員的傾力演唱,這是中華的震撼。拿一張紅紙,握一把剪刀,這是剪紙。靈動的手指剪出年年有余、千里鶯啼,這是中華的創造。行萬里路程,觀大千世界,我們才能明白什么是中華傳統。

  思萬千緒,創中華新文化。有活水來,才有清如許,源遠流長的才是中華。吾輩當以知識的浪花去推動思考的風帆,以智慧的火星去點燃思想的火花,以浪漫的激情去創造美好的未來,以科學的力量去強勁騰飛的翅膀,我中華才能綿延不絕,我中華文化才能生機無限。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伴著悠悠粽香,我們迎來端午,這是我們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愿我少年郎創我中華新文化!

端午節講話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而今年,端午節就在5月30日。端午節起源于,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相傳是為了紀念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同時它也是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插柳,端午插艾”、“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些都是被人熟知的關于端午節的俗語,生動地體現了端午節的習俗與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人民心目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吃粽子,賽龍舟,這些都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活動,過端午節,是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作為中學生,我們更重要的是知道并擁有它所代表的。一是為了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二是體現于龍舟比賽的團結向上、勇于進取的,端午節更是一個中華民族文化的展現。

  同時,端午節也是一個增進親情,密切人際關系的機會。鄰里之間互相送粽子,與家人一起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龍舟競渡,都是一些平常享受不到的事情。

  在此,我希能重視端午節,重視這個傳統節日。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端午節講話稿7

各位同學們:

  眾所周知,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那么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端午節又稱端午,“端”與“初”的含義相同,所以“端午”又稱為“初五”。端五中的"五"又和"午"相通,根據地支順序來推算,五月剛好是"午"月。因為午時又有為"陽辰"的說法,因此端五也叫做"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其他的名稱,例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有那么多別稱,間接解釋了端午節習俗的起源,事情也是如此。關于端午節的起源,現在至少有四五種說法,例如紀念屈原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等等。

  迄今為止,對端午節起源最有影響的說法是紀念屈原。在民俗文化領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為賽龍舟。相傳,古代楚國的'人們因為不舍得賢惠大臣屈原投江而死,于是人們紛紛劃船去救他。在他們追到洞庭湖的時候去不見了屈原的蹤影。后面,人們在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通過劃龍舟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民的另一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筒粽"、"角黍",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諸多花樣。每年5月初,中國家家戶戶都會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也是多種多樣。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并傳到了韓國、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端午節講話稿8

各位同學:

  同學們,大家好!不知道同學們有哪些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的?也許,你們早已經習慣了圣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父親節”送給爸爸小禮物,習慣了在“母親節”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簽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著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征著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著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6月xx日(農歷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端陽,午日節,重五節,女兒節,天中節,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的習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還有懸鐘道像以驅邪,掛艾草以避邪驅瘴,佩香包驅瘟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后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獨特的文化記憶。“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出自當代詩人文秀筆下的《端午》,道出了端午節與屈原的淵源。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簽。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再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了。你們想用什么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節日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講話稿9

親愛的老師、同學:

  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的內容是《弘揚民族,過個有品位的端午佳節》。

  同學們,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恰逢x月x日,也就是本周四。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懷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的詩,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以身殉國。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兩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么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要體會到屈原對國家、對人民的深厚感情。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

  最后,祝老師們,同學們過一個愉快、安全、有品位的端午節。

端午節講話稿10

各位同學們: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等等。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必不可少的活動,門上插上艾草、吃粽子、佩帶香囊、賽龍舟等。今年xx月xx日是農歷五月初五,我們即將迎來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么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據說,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關心人民疾苦,受到人民的愛戴。他投江自盡后,楚國人民紛紛趕到汨羅江邊,向他表示哀悼。人民劃著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這就產生了賽龍舟的習俗。吃粽子的習俗是人們把包著楝樹葉和彩絲的飯團扔到河里,以表達對屈原的祭奠。所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掛上艾草,佩帶香囊,賽龍舟,舉行詩會,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曾經熱鬧的節日已逐漸被人們遺忘,我們似乎不再關心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西方節日,如“圣誕節”和“愚人節”。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__年,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為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了這些,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可以加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現在,這個我們度過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卻成為了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我們是多么的尷尬和無助。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應該感激和敬畏祖先創造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講話稿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主題是端午文化。

  剛剛度過恰逢假日的“520”,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小長假。曾經有一首兒歌唱道:“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端午節上最為熱鬧的一些習俗。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年少的我們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圣誕節”、“情人節”,甚至各種不是節日的數字節。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反思,端午節到底意味著什么?

  端午節,是民眾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廣為流傳的節日,端午是一個詩人的節日。據《史記》記載,屈原在流放期間,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當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眼看著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悲憤之下,于五月初五,奮筆疾書《懷沙》后,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憂國憂民,一片赤膽忠心,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章。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暢談端午,意味著什么,或者說倡導的是什么?毋庸置疑,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是面對國家安危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的高度責任感,試問千年之后,誰的.名字和作品還能為世人所傳誦?

  曾經,我們被稱為“東亞病夫”,恥辱雖然已隨風而逝,但歷史應該銘記。增強國民體質是國之大計。每逢端午節,許多地方組織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的競技活動,這也契合強健國民體格的要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同學們一定要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種體育運動,強身健體,同時養成競爭、團結、勇往無前的。

  古人在端午節前后喜歡用艾葉來驅趕蚊蟲,凈化空氣,這個傳統亦保留至今。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所以大家要注意個人衛生,早睡早起,遠離疾病。

  端午節也是一個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粽子。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端午前,人們采摘新鮮的粽葉,泡上香噴噴的糯米,再輔以各種餡,那么色香味俱全的粽子就出來了。由于地域不同,各地習俗也兼具地方特色。我們南京端午節就有吃“五紅”的習俗,“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雄黃酒。”希望同學們假日里和家人共享美味,過一個健康、快樂、祥和的端午節。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樣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住行。這都是我們的祖輩,懷著愛國愛民的理念,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而來的。

  同學們,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們了解了端午文化,希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樹我雄心,壯我中華。最后,祝老師們、同學們端午節快樂!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富強。

端午節講話稿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六(1)班國旗下的主題是“緬故人、揚傳統”。這個星期四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相傳端午節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紛紛劃船追趕打撈之后每年的五月五日都會劃龍舟以紀念屈原。

  端午節不僅賽龍舟,還有吃粽子等傳統活動,利用各種祭奠活動來紀念屈原,表達人們對屈原同情和崇敬之情,賦予了端午節濃濃的愛國情愫和民族情結。屈原離世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圣潔,強大的力量,為后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于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是不能失去的。我們既要牢記中華民族的這些傳統美德,也不能忘了從書中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加有助于把美德發揚光大!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最后,預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謝謝大家!

端午節講話稿1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您們好!

  今天,我們以喜悅的心情迎來了端午節。首先,我榮幸地代表幼兒園的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向來參見端午節慶祝大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感謝您們長期以來對幼兒教育的關懷和支持。在這喜慶的'時刻,我們向祖國的花朵,可愛的小朋友們致以節日的祝賀!

  回顧過去,我們激情滿懷。做為我們每個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的審視自己,時刻提醒鞭策自己,怎樣才能對的起尊敬我們的幼兒;才能對的起信任我們的幼兒家長;才能對的起為我們提供支持和幫助的各級領導。要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就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和文化修養,以良好的品質教育影響幼兒,引導幼兒。我們要不斷的更新知識,刻苦鉆研業務,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取得新的成績,不辜負各級領導和幼兒家長對我們的期望。

  展望未來,我們任重道遠。教育是興國之本,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在幼兒教育的實踐中,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把知識留給孩子,把微笑帶給孩子,讓歡樂陪伴孩子,為幼兒創造一個和諧的教育生活環境,把幼兒教育工作不斷推向新的臺階,為幼兒的茁壯成長貢獻出全部力量。

  最后,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和來賓在白忙中來參加今天的慶祝活動,祝大家身體健康,預祝“端午”文藝演出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端午節講話稿14

Dear teachers and students: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the fifth day of may in the lunar calendar, also known as Dragon Boat Festival, afternoon Festival, May Festival, etc;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for the Chinese Han people to commemorate Qu Yuan, the patriotic poet who threw himself into the Miluo River. It also has the customs of eating zongzi, racing dragon boats, hanging Acorus calamus, Artemisia, Wormwood Leaves, fumigating Atractylodes, Angelica dahurica and drinking realgar wine.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zongzi. If they are divided by region, they are roughly divided into South and North. In addition, the types of leaves that make zongzi can also be divided into South and North.

  The North-South Division of zongzi: because the south is rich in bamboo, local materials are used to bind zongzi with bamboo leaves. Most people like to use fresh bamboo leaves, because the zongzi bound by dry bamboo leaves will not have the fragrance of bamboo leaves when cooked.

  Northerners, however, are used to binding zongzi with reed leaves. Reed leaves are slender and narrow, so they should be overlapped with two or three pieces.

  In terms of taste, zongzi in the north are mainly sweet, while zongzi in the south are less sweet and more salty.

  Because it's Sunday, my mother is also busy making zongzi at home. Prepared a lot of materials, the most important is Zongye, glutinous rice, and different kinds of "fillings", including dates, bean paste, red beans, fresh meat and peanuts.

  Thank you!

端午節講話稿15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再過幾天就是農歷五月初五了,這是中國端午節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

  多年的歷史。是什么樣的節日?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和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汨羅江后。人們自發地把裝滿大米的竹筒扔進河里,成千上萬的船只燃起熊熊大火,大喊大叫,擊鼓嚇跑龍,表達了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現在已經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密不可分。端午節已經成為中國人傳達愛國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講究衛生的節日。端午節是春夏交替的時候。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逐漸增多,是傳染病高發季節。我們江南地區也將進入炎熱多雨潮濕的梅雨季節。為了避免疾病,人們在端午節前后插入艾葉,懸掛菖蒲,驅走蚊子、蒼蠅、昆蟲和螞蟻,凈化空氣。后來又加了石榴花、大蒜、龍舟花,合稱為“天五頭”。

  端午時,大人要喝雄黃酒、菖蒲酒驅蛇驅蟲,小孩要佩戴含有朱砂、雄黃、香草的香囊,以防疾病。這樣看來,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一個體育節日,因為人們會在水上比賽龍舟。賽龍舟是一項極具氣勢和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它不僅要有體力和耐力,還要團結協作,機智靈活,熟悉水。這些都是長期鍛煉的結果,不是一天的工作。龍舟賽可以促進群眾水上運動,強身健體,團結人民。現在龍舟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扮演著友誼紐帶的角色。

  第四,端午節是一個美食節,因為我們想吃粽子。在古代,粽子被官方指定為端午節食物。人們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粽子的顏色多種多樣。形狀有四角形、圓錐形、菱形,竹筒里的米飯可以密封烤成“筒餃子”等等。

  從餡料來看,北方有很多帶小棗的北京餃子;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浙江嘉興粽子最有名。可以用香葉和好吃的.餃子來形容。

  現在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也在向聯合國申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內在力量的加強和洗禮。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的傳承。讓我們帶著尊重和珍惜來看待每一個中國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徹底繁榮起來。

  還有,等我們過完端午節,整個學期就結束了。希望同學們認真做好每一節復習課,有計劃有目的的復習,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端午節講話稿】相關文章:

端午節作文:端午節的由來02-02

端午節的美文佳句端午節名篇佳句02-07

端午節的作文08-16

端午節好句06-20

端午節口號11-08

端午節作文12-09

端午節標語02-18

端午節的好句01-08

端午節的口號01-06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蜜桃 | 亚洲福利精品久久久久91 | 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午夜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 在线观看播放国产一区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