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生活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愛三節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愛三節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三愛三節”。
現如今,在祖國的號召下有一種風氣正盛行,有一種觀念正深入人心,那就是“三愛三節”。“三愛三節”指的是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節約用水、節約糧食、節約用電。
學習,可以提素質,明心智,辨是非,學習是我們每個人成長、成才、成功的基礎。古語云:“書也,善讀可以醫愚”,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讀書可以開拓視野,結識朋友,增長知識,知識就是資本,知識就是財富。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更要養成良好的讀書和學習習慣,不遲到、早退;當天作業當天完成,不拖拉、書寫工整;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課后認真預習、復習。除學習課本知識以外,多閱讀報紙、課外書刊,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學能力。
勞動,是我們創造一切的源泉。高爾基說過:“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熱愛勞動的人雙手創造出來的。”勞動是偉大而崇高的,勞動是光榮而神圣的。我們要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在學校,從身邊小事做起,擦桌椅,掃教室,撿紙屑,維護好教室和校園的衛生,讓身邊環境保持干凈整潔;在家里,打掃好房間的衛生,并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讓忙碌一天的爸爸媽媽回家好好休息。
祖國,是哺育我們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我因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古以來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愛國事例:古有岳飛精忠報國、近有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舍棄國外的榮華富貴依然回國報效祖國、今有羅陽為祖國的強盛而鞠躬盡瘁。我們要樹立一個遠大的志向,鍛煉好身體,培養高尚道德,掌握豐富知識,把自己的學習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祖國的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勤儉節約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有義務把節約當作責任、當作習慣。節約可以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節約不浪費:離開教室時,請伸出你的.手,關掉電燈;洗手時,把水龍頭開得小一些,臨走時,將水龍頭擰緊;吃飯時,不挑食,不剩飯菜,與父母外出吃飯時,飯菜點的適量,如有剩余,打包帶回家。節約的意識大家都有,其實節約做起來并不難。一度電,漫漫黑暗夜的光明希望;一滴水,沙漠饑渴人的精神支柱;一粒米,辛勤勞動者的汗水結晶。
同學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做到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節約用水,節約糧食,節約用電。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會讓我們的校園更美好,讓社會更文明,讓國家更富強,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盡一份責任,讓勤儉節約蔚然成風!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三愛三節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初一X班學生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三節、三愛”。
現如今,有一種風氣正盛行,有一種理念正深入人心,那就是“三節、三愛”,指的是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節約用水、節約糧食、節約用電。
愛學習,因為知識就是資本,知識就是財富。漫漫十幾年求學路,使我們從蒙童稚子到進入中學、高中到大學,提素質,明心智,辨是非。學習對每個人都是極其重要的,是每個人成長、成才、成功的基礎。對于我們來說,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天作業當天完成;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課后認真預習、復習;做作業專心致志,書寫工整。不依賴父母、同學,不驕傲自滿,虛心向其他同學學習。愛勞動,是因為高爾基說過:“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熱愛勞動的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勞動是偉大而崇高的,勞動是光榮而神圣的。我們要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在學校,做到時刻讓身邊環境保持整潔;在家里,學會照顧自己并每天做家務,讓忙碌的爸爸媽媽回家好好歇歇,也盡自己的一份孝心。
愛祖國,祖國是哺育我們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我們應該因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我們要確立一個遠大的志向,鍛煉好身體,培養高尚的道德,掌握豐富的知識,把自己的學習同祖國的`繁
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祖國的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勤以修身,儉以養德,節約為美。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勤儉節約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有義務把節約當作責任、當作習慣。節約的意識大家都有,其實節約做起來并不難。一粒米,是辛勤勞動者的汗水結晶;一滴水,是沙漠饑渴人的精神支柱;一度電,是漫漫黑暗夜的光明希望。同學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齊心協力,全力建設“三節”校園文化,積極開展“三節”活動,營造“三節”的良好氛圍,讓“三節、三愛”飄揚在校園的每個角落。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盡一份責任,讓勤儉節約蔚然成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三愛三節演講稿 篇3
今天,老師給了我一本《我的祖國》,這本書講述了新中國建立后,通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漸強大,直至實現東方巨人的超越——圓夢奧運的歷程。我們的祖國擁有壯麗的山河,歷史悠久的名城,發奮圖強的人民,讀完這本書,我為我是一名中國小學生而感到驕傲。書中第三課《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讓我印象最深。書上說21世紀,世界人口已經達到66億,卻依然有8億人處于饑餓狀態,在糧食問題日益凸現的今日,世界將目光投向了中國。中國耕地面積只占世界7%,人口卻占世界22%,雖然現在經濟發展較快,但還有很多人吃不飽,有些貧困地區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面對我國糧食恐慌這一嚴峻現實,有位叫袁隆平的爺爺,通過對雜交水稻的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品從300公物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每年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1億多人。袁隆平爺爺滿懷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中國人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
在欣喜象袁隆平爺爺這樣的科學家為人類作出貢獻的同時,我卻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在我們身邊,浪費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吃了一半的面包、咬過一口的饅頭、吃剩下的白米飯,這些在困難時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最終都進了垃圾筒。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沒什么大不了的。這樣想就錯了,我們來算一筆帳,如果每個同學每天扔掉一塊面包,那全國將浪費多少糧食?諸葛亮曾告誡他的兒子:“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句話告訴我們,生活簡樸,可以培養一個人的美德,浪費是一種可恥行為。科學家們一邊在努力研究如何解決糧食危機,我們卻在另一邊浪費糧食,照這樣下去,這個危機不但解決不了,而且會更嚴重。
讀了這篇課文后,我的感受更加深刻了,愛惜糧食,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為國分憂的舉動。小朋友們,讓我們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勤儉節約,愛惜糧食,不要再浪費資源了。?? 我愛學習,學習中的趣事像海邊的貝殼一樣多,又像天上的星星那樣不計其數。其中到大自然中去進行觀察,把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我覺得是最有趣的事了。
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們寫一篇《找春天》的日記。于是,星期天我跟奶奶興致勃勃地來到趵突泉。一進門,我首先看到迎春花,那一朵朵鵝黃色的花并不大,像一個個小喇叭,花的技條長而細,花兒多得幾乎把花枝蓋了起來,青枝黃花,搭配得多么美麗,迎春花在春天最早開放,它第一個向人們報告春天的到來,給大地增添了金色的光彩。我又看到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顏色是多么鮮,多么嫩。從趵突泉出來我們又來到泉城廣場,只見人們精神煥發,有的在放風箏,有的談笑風生,我還看見人們都換上春裝??
這一天,我找到了春天,玩得開心極了。回家后,我把這一切很快地寫了下來。我體會到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真實是作文的第一生命,我真的覺得觀察與寫作是件有趣的事。
【三愛三節演講稿】相關文章:
三愛三節主題演講稿11-26
三愛三節演講稿3篇10-25
三愛三節演講稿合集八篇04-10
三愛三節演講稿匯總五篇04-10
三愛三節演講稿范文六篇04-14
三愛三節演講稿模板合集六篇04-12
三愛三節演講稿范文集合六篇04-25
關于三愛三節演講稿錦集5篇04-25
三愛三節主題國旗下講話稿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