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匠心筑夢演講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匠心筑夢演講稿 篇1
在外人眼中“循規蹈矩”是國企工人的第一印象,XX集團靜子大件廠的數控鏜工XXX是個例外。
12年來,他從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長為武漢市技能大師、湖北省技術能手、武漢市黃鶴英才專項計劃入選人才、中國XX技術能手,一路走來,喜歡折騰,大膽創新伴隨了他成長的全過程。
一、“工人不僅能抽煙喝酒,還可以發表論文、發明專利”
XXX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就不同尋常。20xx年,武漢市第十六屆職業技能大賽,報名開始了,當他得知沒有數控鏜工工種時,心都涼了。“怎么辦?再等兩年才能參加下一屆比賽,兩年多長啊!”但是如果參加這屆比賽,車工他不會。當時他妻子身懷六甲,需要照顧,回到家里,妻子見他悶悶不樂,便開口詢問,當得知原委后非常支持他。“肯定要參加啊,這是個機遇,人在年輕時的機遇很難得,一定要抓住!放心吧,我可以自己照顧好自己。”他至今還記得妻子鼓勵他的話。
有了家庭的鼓舞,他決心跨工種報名參加車工比賽,從零學起。從報名那天開始,他就給自己立下軍令狀,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除了準備理論考試復習資料,向車工師傅們學習加工技巧之外,他還進行高負荷的實操模擬訓練。在三個月的備戰時間里,他早上起床堅持40分鐘背誦理論,下班后到其他生產車間進行5個小時的實操訓練,天天如此,滿腦子琢磨車工加工技巧,好 - 1 -
多次坐公交車回家錯過了站點。
這次比賽,XXX取得了全市第六名的好成績,讓他找到了自信,也讓他日后立足崗位技術攻關增添了勇氣。近幾年,他通過不斷總結,先后撰寫了20多篇數控技術論文,在《現代制造工程》《新技術新工藝》等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
20xx年,他代表XX集團參加全國汽輪機行業透平專委會年會,很有幸成為第一個參加透平專委會年會的工人,更有幸成為第一個在透平專委會上論文獲獎的工人。原機械部副部長XXX在會上說:“在汽輪機行業,高品質的汽輪機需要工人來實現,國內缺乏大量的高素質操作工人,XXX的論文對我啟發很大,工人不僅能抽煙喝酒,還可以發表論文、發明專利,我為你鼓掌!”
二、“天上的飛機,地上的汽機”
在機械制造行業,有這樣一句俗語:“天上的飛機、地上的汽機”,說明汽輪機這種龐然大物的加工精度非常高也很危險。加工最大尺寸的汽輪機外形尺寸有7米長、6米高,內部軸承位的加工精度達0.04毫米,在加工關鍵尺寸時,主操在零件內部調整加工刀具,副操在零件外部調整機床,如果信息傳遞錯誤,副操開動機床,這個設備就成了絞肉機。以前,XXX所在車間一名師傅的胳膊被打骨折。
危險來自刀具,這種舊式加工刀具延用了幾十年,危險時刻存在,XXX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現狀。“小X,這個東西雖然不好用,但是能將就用,我進廠二十多年都沒有人搞出么名堂。你莫瞎搞,規規矩矩上班吧!”當時車間的老師傅還這樣勸過他。
剛開始,設計的幾套刀具裝置試驗失敗了,但是他沒有氣餒,愈敗愈戰,沉下心來仔細分析原因,摸索改進,功夫不負有心人,《大孔徑復合鏜刀裝置》發明專利誕生了,刀具裝置在滿足大直徑內孔加工的前提下,調整加工尺寸不受加工環境的約束,同時確保加工的安全性,明顯降低了勞動者的勞動強度。生產效率是常規加工方法的3倍,這項專利每年為公司節約制造成本160萬元,榮獲武漢市第八屆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
XXX有一個大木箱,里面排列著他琢磨的專用工具。數控龍門鏜切削加工件所用的大孔徑復合鏜刀,由直角微調可轉位鏜刀頭、鏜刀夾座、刀橋組成,鏜刀頭上的微調刻度盤在直徑上的微調范圍是22mm,可以進行直徑尺寸0.02mm的切深調整,達到IT5級的精度。不僅適用于單件生產汽輪機,而且刀具安裝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經XXX改良這種新刀具,鏜床的主操在加工內部軸承位時,不用再進入汽缸里面憑借手感來調整刀具了,只需在外面通過刀身上的刻度就能進行操作,不僅安全,加工精度也得到了保證,最主要是在帶學徒的時候不再是通過經驗手感進行教學了,而是借助刀具上真切的數據,使一大批年輕人提高了操作技能。
三、“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謙恭”
XXX說,“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精湛的技藝上,更體現在“薪火承續”上。為了方便學徒們的學習,使他們盡快熟悉數控機床的'操作,XXX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為學徒們制定了一套《定向師帶徒》傳授技藝模式。此種授藝模式非常適合裝備制造業,能夠有效的培養專業技術工人,縮短技能人才的培養時間,在公司和高職院校得以廣泛推廣。20xx年他的《定向師帶徒》傳授技藝模式在《管理學家》期刊上公開發表。“從上學起,我接觸的就是數控鏜床。那時候數控操作這個專業還沒那么火,但隨著工業2.0時代的到來,數控的優勢顯現出來了。我很慶幸他們入對了行。”
20xx年,XXX參加集團公司高技能人才機加類絕技絕招交流會,現場演練了《數控鏜銑床非標準平面的加工》課題,講解了非標準平面加工的絕技絕招,以及如何能夠有效利用數控機床的優勢精度,更好的完成產品的加工,并與集團公司的高技能人才們進行了交流。面對集團公司云集的高技能人才,他感慨:“公司是我成長的第二所學校,企業發展離不開工匠精神,我會繼續努力提高自己專業知識,爭取培訓出更多優秀合格的數控工人,發揚匠人精神,為用戶多干出精細的活兒。”
匠心筑夢演講稿 篇2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匠心筑夢,精彩人生》。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這是個美麗浪漫的季節,也是個忙碌充實的季節,剛剛過去的這個雙休日,我們綜合高三的379 位同學參加江蘇省對口單招考試的同時, 200多位11級同學正在專升本的考場奮筆疾書,共同圓他們的大學夢;而今明兩天,20xx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正在火熱報名中,從5月8日到6月5日的賽事中,我校將有8位選手參加5個項目的群雄逐鹿,是歷史上參賽人數較多,奪金點最多的一支隊伍,從年前省賽結束,這些選手和他們的教練就投入到緊張而殘酷的集訓選拔中,在技術上尋求突進,工藝上精益求精,終于過關斬將,沖進國賽,去摘金奪銀,為校爭光。 同學們,其實我們挺幸運的,正趕上國家重視職業教育的大好時機,學校緊隨職教發展趨勢,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引入國際"現代學徒"理念,旨在把大家培養成為 就業有優勢,創業有能力,升學有希望,終身學習有基礎的"未來大國工匠".僅就技能大賽而言,眾所周知,舉辦技能大賽,是深化職教教學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可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 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效檢驗學校的辦學水平。而且大賽在賽項設置上均融入最新的生產技術要素,代表了行業生產發展水平。所以,一直以來,學校除組織大家參加各級各類的技能大賽,也承辦了市賽和省賽,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那些獲獎選手們之所以能捧回金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奮斗的結果。他們以大國工匠為榜樣,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善于鉆研的大腦,創造出優異的成績,初步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些都告訴我們,在今天的校園內,擁有好技能,掌握一技之長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石,是成就燦爛明天的基礎。技能是什么?技能今天是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明天順利就業的資本;技能是大家展現自我才能的基礎,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石。因此,我號召同學們都要明確自己在校的目標,通過在校的專業理論課學習和實踐操作鍛煉,特別是通過參加各類考證和競賽,來實現技能的`提高,為自己走上社會,就業和創業增添競爭實力,從而成就精彩人生。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把工匠精神應用到我們的專業課學習中來,刻苦扎實地學習專業課知識,在實訓時積極認真參加實訓,多練習,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也許我們不能像大國工匠們那樣震撼眼球,但是,只要我們用平和的心境、任勞任怨的勞動心態,經營好小細節、小技術,同樣能展現"微而著"、"小而實"的勞動之美。我們畢業后可能都要奮斗車間一線,為我國的強大繁榮助力。我們不是"大國工匠",卻是一顆顆有望成為大國工匠的種子,現在的我們,雖然微小,但并不卑微。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今后馳騁全世界的高鐵、飛機、輪船甚至是載人航天器都會有我們汗水結晶。
匠心筑夢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工匠精神,做魯泰工匠。”。
通過觀看大國工匠的宣傳片以及公司車間的大力宣傳和弘揚,使我們了解了大國工匠的故事,并深深的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大國工匠的故事也深深地觸動了我,是我不禁反思我與他們的差距,不禁夢想向他們靠攏。
每次當我看完大國工匠的宣傳片后,我就一次次的問自己,到底什么樣的工人,才是大國工匠。一定是高端科技嗎?一定是獨一無二嗎?一定是奢華卓越嗎?都不是!
那大國工匠都是什么樣的工人他們都是在第一線辛勤工作的平凡工人,他們有鉗工,有撈紙工,有研磨工等等,無一例外,都是平凡的普通工人,他們不是領導,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學歷,但他們每一個人都靠著對職業技能的完美追求,靠著對技術的忠實傳承和鉆研,靠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堅守,與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為國家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我們在工作中也是一樣,有時候我們忙,我們會累,我們會煩,我們會厭倦,可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大國工匠們他們難道不累嗎?難道不厭倦嗎?胡雙錢守著臺虎鉗就
是二十年,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周東紅守著又冷又潮濕的撈紙池就是十幾年,鏨刻大師孟劍鋒師傅在研究新工藝的時候,失敗一次又一次,他們并不是不累,并不是不厭倦,而是有工匠精神在支撐著他們,當他們完成一件作品的時候,成就感和榮譽感襲來,所有的疲倦都不值一提了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平凡永遠是人生的常態。但平凡能孕育偉大,平凡的工作成就崇高的`事業,平凡的崗位鑄就人生的輝煌。在工作中我們要以恪盡職守的意識、熱情服務的態度、嚴于律己的精神,時刻發揚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工匠精神,踏實工作、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國工匠們那樣在平凡崗位上演繹精彩的人生!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魯泰工匠!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匠心筑夢演講稿 篇4
工匠精神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工匠精神與集體個人發展”。
很多人認為工匠精神意味著機械重復的工作模式,其實工匠精神有著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著一個集體的氣質,耐心、專注、堅持、嚴謹、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等一系列優異的品質。工匠之行,在行動中體悟修行的樂趣,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于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于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后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看過一則報道,說的是:截止20xx年,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么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秘訣是什么呢?研究者發現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們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異于常人的成就,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取得這種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一部分的工作。”不可否認,“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一個集體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一個集體將會怎樣?作為你所在的集體中的一分子,我們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我所在的集體為榮,明天集體以我為榮”,“我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員,我應該對我的集體負責”。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用一種執著、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積極的面對學習,將學習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在生活當中,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么捷徑了,承擔責任,把自己當下的做好,捷徑可能就來了。所以請大家在學習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傳承工匠精神,做一個熱愛集體的成員。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匠心筑夢演講稿 篇5
各位尊敬的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很榮幸能夠站在這里為大家帶來關于工匠精神的演講!在這里我來談談我的三點認識。
第一、什么是工匠精神?為什么要培育工匠精神?
說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日本制造。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樣的?”有著非常翔實的介紹。其中,被廣泛引用的是好萊塢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畢業典禮演講中提到的一個例子。她和丈夫去東京一家著名壽司店吃壽司,發現壽司好吃到讓她這個素食主義者都欲罷不能,但發現店里只有6個座位。她一開始很好奇為什么不擴張,后來朋友向她解釋:東京所有最棒的飯店都這么小,而且只做一樣料理,因為他們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關鍵不在于數量,而在于對事物追求至善至美過程中的愉悅。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不難提煉出工匠精神的內涵。它指的是一種精工制作的意識,一個產品的每個環節、每道工序、每個細節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專注、精確、極致、追求卓越。套用財經學者吳曉波的話來講,工匠精神就是:做電飯煲的,能讓煮出來的米飯粒粒晶瑩不黏鍋;做吹風機的,能讓頭發吹得干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讓每一個主婦手起刀落,輕松省力;做保溫杯的,能讓每一個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熱水;做馬桶蓋的,能讓所有的屁股都潔凈似玉,如沐春風……
而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短、平、快”的粗制濫造。當然,制造業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盈利,工匠精神也不例外,只不過,相較于粗制濫造賺快錢,堅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難、也是唯一正確的路。你要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僅是一項技能,也是一種精神品質。
第二、為何呼喚工匠精神?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令人矚目的制造大國之一。國外曾流傳這樣的趣談:一位母親問孩子:“上帝住在哪里?”孩子答道:“既然上帝創造了萬物,他一定住在中國。因為所有東西都是‘中國制造’。”一方面,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具有極高的占有率,但另一方面,部分中國制造在全球消費者的印象卻很是一般,甚至大多中國人本身也更喜歡外國貨。
據日本觀光廳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年,中國游客在日本消費總金額為14174億日元,即822億人民幣。世界各地區游客在日本消費的總金額前五名中,中國大陸游客消費總額比韓國、香港、美國游客在日消費的總額還多1518億日元(88億人民幣)。
但去年,中國的實體消費市場卻很低迷。有報道指出,國人到日本爆買的產品其實是中國產的,如馬桶,卻絲毫未澆滅國人到日本掃貨的熱情。這映襯出某種尷尬:因為工匠精神的匱乏與廉價低質的刻板印象,中國制造業正在不斷喪失本國的消費群體。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龐大中產階層的出現,中國人的消費結構、消費習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30年前,大家都圖個廉價實用,只要能夠滿足基本需求即可;但30年后的今天,“物不美價廉”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價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人們更在乎的是產品的附加值:創意、技術含金量、人文關懷、參與感。
只可惜,中國的制造業結構不均衡,以工匠精神為特色的中高端制造業嚴重不足,大家口袋里有錢,卻買不到中意的產品,由此中高端消費市場長期為歐美、日韓等國壟斷。
雪上加霜的是,隨著生產成本的增加,屬于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中國制造業,它引以為傲的人力與成本優勢正在喪失,與此同時,美國等發達國家提出了“再工業化”“本土回歸”“重振制造業”的戰略思路。競爭加劇、外需萎縮、內需不足、成本上升,中國制造業的全球市場也在不斷萎縮,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嚴峻的生死挑戰。
第三、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顯然,工匠精神是轉型的必備條件。工匠精神不單代表著一種新的生產理念,它也是中國制造業的轉型方向。從低端制造的泥淖中走出,淘汰落后重復產能,加強技術創新,其最終目的是“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中國制造業的整體水平與形象。只是,轉型并不是喊喊口號就能夠完成的。道理大家都懂,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該如何付諸實踐?我們該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個兢兢業業的工人,你技術精湛、追求完美,每一件產品都耗費大量功夫打磨,可惜,你所在的企業、你的領導只用“合格與否”而不是“完美與否”來評判產品質量。因此,你的績效是廠里最差的、你不被領導待見、你拿著最低的薪水,廠里的效益一差,你還可能第一個被下崗。此時,你還會恪守工匠精神嗎?
前文提到,工匠精神既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精神品質,其實,放大了看,工匠精神更關乎著一個國家的工業文明。我們的國家、社會是怎么看待工業生產的?我們對于工業生產恪守怎么樣的標準、心懷怎么樣的期待?一個國家工匠精神的匱乏背后,其實是工業文明的匱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業文化以及一整套相關的體制機制,乃至社會心理、共識和氛圍。
應該看到,德國、日本的制造業也曾經歷過粗制濫造的階段,但德國通過“法律、標準、質量認證”三位一體的質量管理體系,促進了德國制造質量蛻變;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實施“質量救國”戰略,促使日本制造打開了歐美和全球市場。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我們既需要“大國工匠”等榜樣的激勵,但更離不開政府的高效作為:完善崇尚實業、崇尚工匠精神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并花大力氣營造現代制造文明的價值觀和時代精神。
讓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體面、有尊嚴,讓有工匠精神的企業擁有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讓工匠精神成為一種社會共識與社會心理……在如此土壤中,工匠精神自會生根發芽。
【匠心筑夢演講稿】相關文章:
匠心筑夢的演講稿05-15
匠心筑夢的演講稿集合七篇10-19
筑夢優秀作文03-03
助夢筑夢鑄人征文(通用36篇)04-17
助學筑夢鑄人征文(精選31篇)05-12
助人筑夢鑄人征文(精選15篇)01-22
追夢筑夢圓夢演講稿02-02
助學筑夢鑄人文章題目50個01-22
助學筑夢助人主題征文(通用30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