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一):
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也可稱為途經江的人),把佩戴的劍掉進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本來的地方。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二):
畫餅充饑
曹操在征討張繡時軍隊饑渴難耐,這時曹操登上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有梅林,渡過軍隊嘩變的危機,后人稱這次事情為畫餅充饑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三):
舌戰群儒
東漢末年,劉表過世,劉琮投降曹操,情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齊前去東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后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最終贊同聯劉抗曹。
成語故事50字以內(四):
臥薪嘗膽
話說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后他每一天睡在干柴上,每一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是有名的臥薪嘗膽。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五):
相矛盾
有個人賣矛和盾。他說盾最牢固,又說矛最銳利。有個人問他用矛來戳盾會如何?他答不出來,古人稱其為自相矛盾。
成語故事50字以內(六):
杯弓蛇影
秦王苻堅兵敗后逃跑,在逃跑過程中覺得一草一木多是追兵,疑神疑鬼,最終中箭而逃。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七):
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創立蜀國。他死后,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死后,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呼,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劉禪侍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十分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成語故事50字以內(八):
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圍住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計劃領導20名門客前往完成這項任務,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國立刻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無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咱們今日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盡管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求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刻允許發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九):
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明,讓光明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許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以為很奇怪,問他為啥這樣,他說:“我但愿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于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成語故事50字以內(十):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襟坦蕩、具有遠大夢想的人。可他小時倒是個不愛讀書的調皮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我知識的缺少,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度,于是就奮發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于是就奮發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盛的知識,學問大有上進。他曾多少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幫忙帝王管理國度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曾有人薦舉他去做官司,他沒有允許,仍舊不懈地努力讀書。
成語故事50字以內(十一):
柳營試馬
西漢時期,由于諸侯權勢強大,中央政權不能有用把持諸侯,晁錯的削藩政策正式引發“七王之亂”,漢景帝命周亞夫發兵救梁。周亞夫柳營試馬,切斷叛軍后路,斷絕其糧草供給,使叛軍不戰自潰,周亞夫發兵乘勝追擊。
成語故事50字以內(十二):
按圖索驥
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善于相馬。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簡單,就拿著這本書四處找好馬。可是他只會照書本去找,最終一無所獲。
成語故事50字以內(十三):
拔山舉鼎
項羽在少年時代不喜好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不肯好好學。叔父項梁很賭氣,項羽說:“學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習抵敵萬人的本領。”項梁于是教他兵書,他很高興,但也只求略知粗心,不肯認真鉆研。聽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健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成語故事50字以內(十四):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以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祥,我偏不這樣想,我們干脆之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怎樣?”劉琨欣然贊同。于是他們每一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中斷。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最終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完成了他報效國度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足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語故事50字以內(十五):
程門立雪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教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教師是很簡單請到的,可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教師的人,就不簡單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教師,并且派奴婢奉養教師。可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身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最終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將一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成語故事50字以內(十六):
懸梁刺骨
孫敬字文寶,十分喜愛學,早晚多不休息,等到傍晚困了的時,就用繩索把頭發系在梁上。之后成為當世大儒。
成語故事50字以內(十七):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看見一只兔子箭平常地飛馳過來,撞在棵大樹上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能夠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啥也沒等到。他卻不甘愿,從此,每一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成語故事50字以內(十八):
自相抵觸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歌頌他自我(的盾)說:“我這盾牌的牢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歌頌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銳利,關于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大概同時存在的。
成語故事50字以內(十九):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我的腳,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我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呀?」他答復說:「我寧肯信任尺碼,也不信任自我的腳!」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二十):
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十分喜好龍。在他的家里,墻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蓋的上頭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好龍,就來到葉公家訪問他,長長的尾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觀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后,嚇得魂飛膽破,臉色都變色了,匆忙躲起來。本來,葉公喜好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二十一):
瓜田李下
故事: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是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此刻的陜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
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么過失,此刻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并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二十二):
如魚得水
故事:三國時期,曹操的實力很強大,劉備在還沒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親戚劉表的軍隊陣容,并且駐守新野這地方。可是劉備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長久寄人籬下,只做別人的軍師。正好這個時候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是個難得的好人才,徐庶勸劉備必須要網羅劉備。
為了請諸葛亮協助自我獲得天下,劉備以往三次親自到他住的茅盧拜訪他,諸葛亮看到劉備這么十分誠懇,最終才同意與劉備見面。劉備向他請教許多治理國家的方法,諸葛亮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情勢,提議劉備先占據荊州,這樣才能有機會和曹操、孫權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劉備很欣賞諸葛亮的見解,并且和諸葛亮的感情逐漸加深,高興的劉備甚至對結拜兄弟關羽及張飛兩人說:“我得到孔明的輔助,就好象魚得了水一樣十分快。”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二十三):
貧賤驕人
戰國時,有個叫田子方的人,受到魏文侯的禮遇。魏國攻下了中山國,魏文侯派太子擊駐守中山。太子擊外出,在路上遇到了田子方,便讓田子方的車先過去,田子方連正眼都不看他一下。
太子擊生氣地說:“是富貴者該驕傲對人呢還是貧賤者該驕傲對人”
田子方答道:“僅有貧賤者敢于驕傲對人,富貴者哪里敢驕傲對人!國君如果驕傲對人,就會失掉他的封國;大夫如果驕傲對人,就會失去他的領地。失掉封國的,從未聽說過有人用封國去款待他;失去領地的,從未聽說過有人用領地去款待他。
“至于說到貧賤的士人,如果所說的不被采用,所行的不讓君主滿意,無非是穿好鞋子離開罷了,無論走到哪里不都是過貧賤的生活嗎”太子擊挨了一頓教訓,只好向田子方行禮道歉。
貧賤驕人:指貧賤的人藐視權貴。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二十四):
方寸之地
故事:徐庶是三國時劉備的軍師。他多謀善斷,料事如神,深得劉備的信賴。
一次,徐庶識破“八門金鎖陣”,大敗曹操官兵。曹操將領曹仁不服輸,深夜起兵去新野劫寨。徐庶早有所料,待曹仁離開樊城時就乘虛而入。結果,樊城失守。曹仁敗退許昌,愧對曹操。曹操說:“劉備必有能人為他策劃!”曹操探得是徐庶,便想把他騙到許昌留在身邊。他們摹仿徐庶母親的筆跡寫信給徐庶。徐庶見信得知老母押在許昌,只好揮淚告別劉備。徐庶說:“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于事,請從此別!”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二十五):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并且善于治理國事.之后,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之后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二十六):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二十七):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必須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最終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之后,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二十八):
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十分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齊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十分專心集中精力跟教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教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此刻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教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可是,一個提高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二十九):
螳螂捕蟬
園中有一棵榆樹,樹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動翅膀悲切地鳴叫著,準備吮吸些清涼的露水,卻不明白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兩只像砍刀一樣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時候,卻不明白黃雀就在它的后面。
黃雀伸長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時,卻不明白榆樹下頭有個拿著彈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長長的,正在瞄準它。
孩子一心想射殺黃雀時,卻不明白前面有個深坑,后面還有個樹樁子。
這都是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后隱藏著禍害的表現呀!
寓意啟示:目光短淺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后面隱藏著的危險。
成語故事50字以內(三十):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我的腳,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我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我的腳!」
【成語故事50字以內】相關文章:
100以內的質數03-22
成語故事11-25
成語故事作文02-21
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12-30
《1000以內數認識》說課稿12-31
表白情話15字以內02-15
十字以內的情話03-02
十字以內的情話03-16
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