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學習總結>土地的分類
土地的分類
更新時間:2022-03-31 15:59:02
  • 相關推薦
土地的分類(精選6篇)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土地的分類,歡迎大家分享。

  土地的分類 篇1

  一、土地分類介紹

  土地分類有利于土地開發管理和城市規劃編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和依據之一。土地分類服務于城市規劃,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對于城市不一樣規劃目的,土地分類中會劃分不一樣的標準。在法律上,中國土地分類主要按土地的用途和利益性質兩個標準進行劃分,具體如下:

  土地分類是土地科學的重要資料和基本任務之一,也是針對于此刻農村地區開展土地流轉的時候,有利進行土地資源評價、土地資產評估和土地利用規劃做的前期工作。土地分類指的是土地類型的劃分。

  1.按照依土地利益性質分類:土地能夠分為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

  2.按照用途進行土地分類:能夠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二、國家土地分類標準

  1.耕地土地分類主要有水田、水澆地、旱地。

  2.園地土地分類主要有果園、茶園、橡膠園、其它園地。

  3.林地土地分類主要有喬木林地、竹林地、紅樹林地、森林沼澤、灌木林地、灌叢沼澤、其他林地。

  4.草地土地分類主要有天然牧草地、沼澤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

  5.商服用地分類主要有零售商業用地、批發市場用地、餐飲用地、旅館用地、商務金融用地、娛樂用地、其他商服用地。

  6.工礦倉儲主要有工業用地、采礦用地、鹽田、倉儲業用地。

  7.住宅用地主要有城鎮住宅用地、農村宅基地。

  8.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性用地主要有機關團體用地、新聞出版用地、教育用地、科研用地、醫療衛生用地、社會福利用地、文化設施用地、體育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公園與綠地。

  9.特殊用地主要有軍事設施用地、使領館用地、監教場所用地、宗教用地、殯葬用地、風景名勝設施用地。

  10.交通運輸用地主要有鐵路用地、軌道交通用地、公路用地、城鎮村道路用地、交通服務場站用地、農村道路、機場用地、海口碼頭用地、管道運輸用地。

  11.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主要有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海灘涂、內陸灘涂、溝渠、沼澤地、水工建筑用地、冰川及永久積雪。

  12.其他土地主要有空閑地、設施農用地、田坎、鹽堿地、沙地、裸土地、裸巖石(礫)地。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三大類對照

  1.農用地主要包括水田、水澆地、旱地、果園、茶園、橡膠園、喬木林地、竹林地、紅樹林地、森林沼澤、灌木林地、灌叢沼澤、其他林地、天然牧草地、沼澤草地、人工牧草地、農村道路、水面水庫、坑塘水面、溝渠、田坎、設施農用地。

  2.建設用地主要包括零售商業用地、批發市場用地、餐飲用地、旅館用地、商務金融用地。

  3.未利用地主要包括其他草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海灘涂、內陸灘涂、沼澤地、冰川及永久積雪、鹽堿地、沙地、裸土地、裸巖石(礫)地。

  4.濕地主要包括水田、紅樹林地、森林沼澤、灌叢沼澤、鹽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海灘涂、內陸灘涂、溝渠、沼澤地。

  總結:以上就是最新版的國家土地分類標準,期望能幫忙到有需要的小伙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是我國土地政策的根本大法,所有土地相關政策法規均依據土地管理法而來!

  1、根據土地所有權分類

  根據所有權分為國家所有和團體所有兩類。城市市區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民團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于農民團體所有。

  2、根據土地用途分類

  根據土地用途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農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游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

  3、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8月10日聯合發布《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志著我國土地資源分類第一次擁有了全國統一的國家標準。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準采用一級、二級兩個層次的分類體系,共分12個一級類、57個二級類。其中一級類包括: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的分類 篇2

  土地是地球表面特定地段,由氣候、土壤、水文、地貌、地質、動物、植物、微生物及人類活動和結果等要素所組成的,內部存在很多物質、能量、信息交換流通,空間連續,性質隨時間不斷變化的一個自然和社會經濟綜合體。

  (一)土地的基本類別

  1.建設用地

  指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包括商業、工礦、倉儲公用設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設施、特殊用地等。

  2.農用地

  指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農用地。

  3.未利用土地

  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兩類。其中,未利用土地指目前還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難利用的土地。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鹽堿地、沼澤地、沙地、裸土地、裸巖、石礫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等。其他土地指未列入農用地、建設用地的其他水域地,如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葦地、灘涂、冰川及永久積雪等地類。

  (二)建設用地的基本特點

  (1)承載性與非生態利用性

  (2)土地利用逆轉相對困難

  (3)土地利用的集約性:農用地或未利用地變為建設用地后,就具有利用的高度集約性和資金的高密性,能夠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

  (4)區位選擇的重要性:在建設用地的選擇中,區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區位具有相對性,

  一是對一種類型的用地來說是優越的區位,對另外一種用地來說則不必須。

  二是區位的優劣能夠隨著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5)無限性與再生性:建設用地的再生性是指建設用地能夠從現有的'建設用地即存量建設用地中經過再開發重新獲得。

  (6)空間性與實體性:建設用地是整個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建設用地的空間立體利用對于高效利用土地、節儉用地,都是很有成效的。建設用地的實體性是指建設用地具有固定的形狀,是一個工程實體,一旦構成就能直接為人類建設活動服務。

  (三)建設用地的類別

  1.商服用地

  (1)商業用地

  (2)金融保險用地

  (3)餐飲旅館業用地

  (4)其他商服用地

  2.工礦倉儲用地

  (1)工業用地

  (2)采礦地

  (3)倉儲用地

  3.公共設施用地

  (1)公共基礎設施用地

  (2)瞻仰景觀休閑用地

  4.公共建筑用地

  (1)機關團體用地

  (2)教育用地

  (3)科研設計用地

  (4)文體用地

  (5)醫療衛生用地

  (6)慈善用地

  5.住宅用地

  (1)城鎮單一住宅用地

  (2)城鎮混合住宅用地

  (3)農村宅基地

  (4)空閑宅基地

  6.交通運輸用地

  (1)鐵路用地

  (2)公路用地

  (3)民用機場用地

  (4)港口碼頭用地

  (5)管道運輸用地

  (6)街巷

  7.水利設施用地

  (1)水庫水面

  (2)水工建筑用地

  8.特殊用地

  (1)軍事設施用地

  (2)使領館用地

  (3)宗教用地

  (4)監教場用地

  (5)墓葬地

  (四)農用地的主要特征

  1.生態利用性

  2.利用逆轉性

  3.利用的相對粗放性

  4.利用的永續性。

  (五)農用地的主要類別

  (1)耕地

  (2)園地

  (3)林地

  (4)牧草地

  (5)其他農用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

  (六)我國主要類別土地的利用方式

  1.從土地利用效益的角度來研究,土地利用方式有粗放型和集約型兩種。

  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依靠外延擴張,經過增加土地面積來滿足獲取土地收益的方式。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的標志是土地的投入與單產都很低。

  集約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物質和勞動投入來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為了協調土地經濟共給的稀缺性和人類對土地需求的無限性的矛盾,目前各國都提倡集約型土地利用方式。

  2.土地利用方式的另一種理解是,它相當于土地利用類型,如耕地、園地、林地的利用等。它近似于土地利用類型,但不一樣的地方細類有所不一樣,能夠分得很細。

  土地的分類 篇3

  土地是規劃工作的載體,土地分類是城市規劃編制和土地開發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和技術依據。土地分類是服務于城市規劃行為的,帶有很強的目的性。不一樣的規劃目的,土地分類有不一樣的`劃分標準。根據土地所有權可分為:國有土地和團體土地。

  根據土地用途可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根據國家標準《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能夠分為一級、二級兩個層次的分類體系,共分12個一級類、57個二級類。

 。ㄒ唬└鶕恋厮袡喾诸

  根據土地所有權分為:國有土地和團體土地。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民團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于農民團體所有。

  土地所有權:土地所有權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其擁有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是必須社會形態下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現。

  新中國成立后,廢除了土地私有制,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和農業合作化,建立了兩種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并在法律上確認下來,構成了國家土地所有權和團體土地所有權。

  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是指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農民團體土地所享有的占有、利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

  土地使用權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權利,而農民團體土地使用權是指農民團體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權利。農民團體土地使用權可分為農用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

 。ǘ└鶕恋赜猛痉诸

  根據土地用途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

  農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

  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游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

  未利用地:是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

  土地的分類 篇4

  土地分類是根據土地的性狀、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按照必須的規律,將土地歸并成若干個不一樣的類別。

  按照不一樣的目的和要求,有不一樣的分類。我國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種分類:

 。1)按土地的自然屬性分類,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進行分類;

 。2)按土地的經濟屬性分類,如按土地的生產水平、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等進行分類;

 。3)按土地的自然和經濟屬性以及其他因素進行的綜合分類,如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從我國的實際情景出發,同時借鑒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國家新頒布的《土地管理法》,科學地將我國土地分為三大類,即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地管理法》定義:"農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游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

  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在上述三種分類的基礎上,我國土地管理工作者又將土地作了更進一步的分類,其方法是按照《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中使用的土地利用現狀體系,根據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復蓋特征等因素,將我國土地分為了8大類、46小類。8大類土地是: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1)耕地是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新開荒地、休閑地、輪歇地、草田輪作地;以種植農作物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他樹木的土地;耕種三年以上的灘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寬小于1.0米,北方寬小于2.0米的溝、渠、路和田埂。

  耕地中又分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澆地、旱地和菜地5個二級地類。

  (2)園地是指種植以采集果、葉、根莖等為主的集約經營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復蓋度大于50%,或每畝株數大于合理株樹大于合理株樹70%的土地,包括果實苗圃等用地。

 。3)林地是指生長喬木、竹類、灌木、沿海紅樹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綠化用地,以及鐵路、公路、河流溝渠的護路、護草林。

  林地又分出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跡地和苗圃6個二級地類。

 。4)牧草地是指生長草木植物為主,用于蓄牧業的`土地。草本植被復蓋度一般在15%以上、干旱地區在5%以上,樹木郁閉度在10%以下,用于牧業的均劃為牧草地,包括以牧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牧草地又分出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3個二級地類。

 。5)居民點及工礦用地是指城鄉居民點、獨立居民點以及居民點以外的工礦、國防、名勝古跡等企事業單位用地(包括內部交通、綠化用地)。

  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中又分出城鎮居民點、農村居民點、獨立工礦用地、鹽田和特殊用地5個二級地類。

 。6)交通用地是指居民點以外的各種道路(包括護路林)及其附屬設施和民用機場用地。

  交通用地中又分出鐵路、公路、農村道路、民用機場、港口碼頭5個二級地類

 。7)水域是指陸地水域和水利設施用地,不包括泄洪區和墾植3年以上的灘地、海涂中的耕地、林地、居民點、道路等。

  水域用地中又分出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葦地、灘涂、溝渠、水工建筑物、冰川及永久積雪9個二級地類。

 。8)未利用土地是指還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難利用的土地。

  未利用土地中又分出荒草地、鹽堿地、沼澤地、沙地、*土地、*巖石礫地、田坎和其他8個二級地類。

  土地的分類 篇5

  1.土地的基本類別

  土地分類是指在研究分析各類土地的特點及它們之間的相同性和土地的性狀、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的基礎上劃分土地類型。土地分類成果可直接用于生產和土地科學的研究。土地分類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掌握土地資源狀況,識別土地資源的特性、功能和用途,以便合理地利用土地資源。

  土地不僅僅具有自然特性,還具有社會經濟特性。根據土地的特性及人們對土地利用的目的和要求不一樣,構成了不一樣的土地分類系統。按照不一樣的目的和要求,有不一樣的土地分類。我國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種分類:

 。1)依據土地的自然屬性分類,如地貌、植被、土壤等。這種分類體系稱為土地自然分類系統,又可稱為土地類型分類體系。

  (2)依據土地的經濟屬性分類,如生產力水平、土地質量、權屬等。這種分類體系稱為土地評價分類系統,又稱土地生產潛力分類體系。

 。3)依據綜合特性分類,包括自然屬性、經濟屬性和其他因素。這種分類體系稱為土地利用分類系統。

  從我國的實際情景出發,同時借鑒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國家《土地管理法》科學地將我國土地分為三大類,即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锻恋毓芾矸ā范x:“農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

  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游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

  我國的土地分類體系有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我國1984年發布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規定了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及含義,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團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應用的是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土地分類體系。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的頒布實施,為適應經濟發展和法律的要求以及科學實施全國土地和城鄉地政統一管理的需要,需要進一步明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圍,對原有土地分類體系進行適當調整和銜接。為此,在研究、分析兩個現行土地分類基礎上,國土資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發了“關于印發試行《土地分類》的通知”,制定了城鄉統一的全國土地分類體系,并于2002年1月1日起在全國試行。

  2007年9月3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志著我國土地資源分類第一次擁有了全國統一的國家標準。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準確定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嚴格按照管理需要和分類學的要求,對土地利用現狀類型進行歸納和劃分。

  一是區分“類型”和“區域”,按照類型的性進行劃分,不依“區域”確定“類型”;

  二是按照土地用途、經營特點、利用方式和覆蓋特征四個主要指標進行分類,一級類主要按土地用途,二級類按經營特點、利用方式和覆蓋特征進行續分,所采用的指標具有性;

  三是體現城鄉一體化原則,按照統一的指標,城鄉土地同時劃分,實現了土地分類的“全覆蓋”。這個分類系統既能與各部門使用的分類相銜接,又與時俱進,滿足當前和今后的需要,為土地管理和調控供給基本信息,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還可根據管理和應用需要進行續分,開放性強。本分類系統能夠與以往的土地分類進行有效銜接。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準采用一級、二級兩個層次的分類體系,共分12個一級類、57個二級類。

 。ǘ┪覈恋氐姆诸

  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土地利用一級類包括: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其他土地。

  1.耕地。

  耕地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開發、復墾、整理地,休閑地(含輪歇地、輪作地);以種植農作物(含蔬菜)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他樹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證收獲一季的已墾灘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寬度<1.0米、北方寬度<2.0米固定的溝、渠、路和地坎(埂);臨時種植藥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臨時改變用途的耕地。耕地包括水田、水澆地、旱地等。

  ①水田是指用于種植水稻、蓮藕等水生農作物的耕地。包括實行水生、旱生農作物輪種的耕地。

  ②水澆地指有水源保證和灌溉設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種植旱生農作物的耕地。包括種植蔬菜等的非工廠化的大棚用地。

  ③旱地指無灌溉設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種植旱生農作物的耕地,包括沒有灌溉設施,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2.園地。

  園地指種植以采集果、葉、根、莖、汁等為主的集約經營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蓋度大于50%或每畝株數大于合理株數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園地包括果園、茶園、其它園地。

 、俟麍@指種植果樹的園地。

  ②茶園指種植茶樹的園地。

  ③其它園地指種植桑樹、橡膠、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藥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園地。

  3.林地。

  林地指生長喬木、竹類、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長紅樹林的土地。包括跡地,不包括居民點內部的綠化林木用地,鐵路、公路征地范圍內的林木,以及河流、溝渠的護堤林。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其它林地。

 。1)有林地指樹木郁閉度≥0.2的喬木林地,包括紅樹林地和竹林地。

  (2)灌木林地指灌木覆蓋度≥40%的林地。

 。3)其它林地包括疏林地(指樹木郁閉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跡地、苗圃等林地。其中

 、偈枇值亍

  樹木郁閉度≥10%但《20%的疏林地,一般為森林地和荒山之間的過渡地類。

  ②未成林地。

  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數的41%,尚未郁閉但有成林期望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滿3-5年或飛機播種后不滿5-7年的造林地)。由耕地改為未成林造林地但耕作層未被破壞的土地稱為可調整未成林造林地。

 、圹E地。

  森林采伐、火燒后,五年內未更新的土地。根據造成的原因不一樣,能夠分為采伐跡地和火燒跡地。跡地為中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系統中的三級類型。

  ④苗圃。

  固定的`林木育苗地。由耕地改為苗圃但耕作層未被破壞的土地稱為可調整苗圃。按苗圃使用年限的長短可分為永久苗圃(固定苗圃)和臨時苗圃。永久苗圃一般面積較大,經營年限較長,多設在土壤、灌溉、交通條件較好的地方,勞力較固定,集約經營,具有必須規模的基本建設和投資,可進行多種苗木的生產和科學實驗工作。臨時苗圃則專為完成必須時期造林綠化任務而設立,多靠近采伐跡地或造林地,一般面積較小,苗木品種少,隨著造林或更新任務的完成,苗圃也隨之撤消。

  注:郁閉度是指林冠覆蓋面積與地表面積的比例。

  4.草地。草地指生長草本植物為主的土地。草地包括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它草地。

 、偬烊荒敛莸刂敢蕴烊徊荼局参餅橹鳎糜诜拍粱蚋畈莸牟莸。

 、谌斯つ敛莸刂溉斯しN植牧草的草地。

 、燮渌莸刂笜淠居糸]度<0.1,表層為土質,生長草本植物為主,不用于畜牧業的草地。牧草地。

  5.商服用地。商服用地指主要用于商業、服務業的土地。商服用地包括批發零售用地、住宿餐飲用地、商務金融用地、其它商服用地。

 。1)批發零售用地指主要用于商品批發、零售的用地。包括商場、商店、超市、各類批發(零售)市場,加油站等及其附屬的小型倉庫、車間、工場等的用地。

  (2)住宿餐飲用地指主要用于供給住宿、餐飲服務的用地。包括賓館、酒店、飯店、旅館、招待所、度假村、餐廳、酒吧等。

 。3)商務金融用地指企業、服務業等辦公用地,以及經營性的辦公場所用地。包括寫字樓、商業性辦公場所、金融活動場所和企業廠區外獨立的辦公場所等用地。

 。4)其它商服用地指上述用地以外的其他商業、服務業用地。包括洗車場、洗染店、廢舊物資回收站、維修網點、照相館、理發美容店、洗浴場所等用地。

  6.工礦倉儲用地。

  工礦倉儲用地指主要用于工業生產、物資存放場所的土地。工礦倉儲用地包括工業用地、采礦用地、倉儲用地。

 。1)工業用地指工業生產及直接為工業生產服務的附屬設施用地。

 。2)采礦用地指采礦、采石、采砂(沙)場,鹽田,磚瓦窯等地面生產用地及尾礦堆放地。

 。3)倉儲用地指用于物資儲備、中轉的場所用地。

  7.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指主要用于人們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屬設施的土地。住宅用地包括城鎮住宅用地、農村宅基地。

 。1)城鎮住宅用地指城鎮用于生活居住的各類房屋用地及其附屬設施用地。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別墅等用地。

  (2)農村宅基地指農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

  8.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指用于機關團體、新聞出版、科教文衛、風景名勝、公共設施等的土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包括機關團體用地、新聞出版用地、科教用地、醫衛慈善用地、文體娛樂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公園與綠地、風景名勝設施用地

  (1)機關團體用地指用于黨政機關、社會團體、群眾自治組織等的用地。

  (2)新聞出版用地指用于廣播電臺、電視臺、電影廠、報社、雜志社、通訊社、出版社等的用地。

  (3)科教用地指用于各類教育,獨立的科研、勘測、設計、技術推廣、科普等的用地。

  (4)醫衛慈善用地指用于醫療保健、衛生防疫、急救康復、醫檢藥檢、福利救助等的用地。

 。5)文體娛樂用地指用于各類文化、體育、娛樂及公共廣場等的用地。

 。6)公共設施用地指用于城鄉基礎設施的用地。包括給排水、供電、供熱、供氣、郵政、電信、消防、環衛、公用設施維修等用地。

 。7)公園與綠地指城鎮、村莊內部的公園、動物園、植物園、街心花園和用于休憩及美化環境的綠化用地。

 。8)風景名勝設施用地指風景名勝(包括名勝古跡、旅游景點、革命遺址等)景點及管理機構的建筑用地。景區內的其它用地按現狀歸入相應地類。

  9.特殊用地。

  特殊用地指用于軍事設施、涉外、宗教、監教、殯葬等的土地。包括:

  (1)軍事設施用地指直接用于軍事目的的設施用地。

 。2)使領館用地指用于外國政府及國際組織駐華使領館、辦事處等的用地。

 。3)監教場所用地指用于監獄、看守所、勞改場、勞教所、戒毒所等的建筑用地。

 。4)宗教用地指專門用于宗教活動的廟宇、寺院、道觀、教堂等宗教自用地。

  (5)殯葬用地指陵園、墓地、殯葬場所用地。

  10.交通運輸用地。

  交通運輸用地指用于運輸通行的地面線路、場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機場、港口、碼頭、地面運輸管道和各種道路用地。包括:

 。1)鐵路用地指用于鐵道線路、輕軌、場站的用地。包括設計內的路堤、路塹、道溝、橋梁、林木等用地。

 。2)公路用地指用于國道、省道、縣道和鄉道的用地。包括設計內的路堤、路塹、道溝、橋梁、汽車?空、林木及直接為其服務的附屬用地。

 。3)街巷用地指用于城鎮、村莊內部公用道路(含立交橋)及行道樹的用地。包括公共停車場,汽車客貨運輸站點及停車場等用地。

 。4)農村道路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寬度≥1.0米、北方寬度≥2.0米的村間、田間道路(含機耕道)。

 。5)機場用地指用于民用機場的用地。

 。6)港口碼頭用地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運、貨運、捕撈及工作船舶停靠的場所及其附屬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

 。7)管道運輸用地指用于運輸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管道及其相應附屬設施的地上部分用地。

  11.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

  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指陸地水域,海涂,溝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不包括滯洪區和已墾灘涂中的耕地、園地、林地、居民點、道路等用地。

  包括

  (1)河流水面指天然構成或人工開挖河流常水位岸線之間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壩攔截后構成的水庫水面。

 。2)湖泊水面指天然構成的積水區常水位岸線所圍成的水面。

 。3)水庫水面指人工攔截匯集而成的總庫容≥10萬立方米的水庫正常蓄水位岸線所圍成的水面。

  (4)坑塘水面指人工開挖或天然構成的蓄水量<10萬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線所圍成的水面。

  (5)沿海灘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與低潮位之間的潮浸地帶。包括海島的沿海灘涂。不包括已利用的灘涂。

 。6)內陸灘涂指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間的灘地;時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灘地;水庫、坑塘的正常蓄水位與洪水位間的灘地。包括海島的內陸灘地。不包括已利用的灘地。

 。7)溝渠指人工修建,南方寬度≥1.0米、北方寬度≥2.0米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取土坑、護堤林。

 。8)水工建筑用地指人工修建的閘、壩、堤路林、水電廠房、揚水站等常水位岸線以上的建筑物用地。

 。9)冰川及永久積雪指表層被冰雪常年覆蓋的土地。

  12.其它土地。

  其它土地指上述地類以外的其它類型的土地。

  包括:

 。1)空閑地指城鎮、村莊、工礦內部尚未利用的土地。

 。2)設施農用地指直接用于經營性養殖的畜禽舍、工廠化作物栽培或水產養殖的生產設施用地及其相應附屬用地,農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曬場等農業設施用地。

 。3)田坎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寬度≥1.0米、北方寬度≥2.0米的地坎。

 。4)鹽堿地指表層鹽堿聚集,生長天然耐鹽植物的土地。

  (5)沼澤地指經常積水或漬水,一般生長沼生、濕生植物的土地。

 。6)沙地指表層為沙覆蓋、基本無植被的土地。不包括灘涂中的沙地。

 。7)地指表層為土質,基本無植被覆蓋的土地;或表層為巖石、石礫,其覆蓋面積≥70%的土地。

  例題:下列關于現行《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表述正確的是()。

  A.采用一級、二級兩個層次的分類體系

  B.采用一級、二級、三級三個層次的分類體系

  C.共分57個一級類、12個二級類

  D.共分12個一級類、57個二級類、78個三級類

  E.共分12個一級類、57個二級類

  答案:AE

  解析:《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準采用一級、二級兩個層次的分類體系,共分12個一級類、57個二級類。

  例題:按照《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工礦倉儲用地包括()。

  A.工業用地

  B.采礦用地

  C.倉儲用地

  D.住宿餐飲用地

  E.商務金融用地

  答案:ABC

  解析:商服用地包括批發零售用地、住宿餐飲用地、商務金融用地、其它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包括工業用地、采礦用地、倉儲用地。

 。ǘ┲饕悇e土地的特征

  1.商服用地的特征

  商服用地主要用于商業、服務業的土地。包括批發零售用地、住宿餐飲用地、商務金融用地、其他商服用地。對應《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中的(05)商服用地,但不包括已建成的農村建設用地中的商服用地。商服用地的特征主要包括:

 。1)出讓使用年限最短。目前在我國,商服用地大部分屬于出讓土地。按照《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商服用地出讓用地年限為40年。

 。2)受節儉集約用地原則限制。《國務院關于促進節儉集約用地的通知》要求,按照節儉集約用地原則,審查調整各類相關規劃和用地標準。

 。3)土地利用價值高。商服用地多處于繁華地段,能夠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也就是說能夠引起地價的上漲,有時上漲的幅度能夠到達幾倍甚至幾十倍、幾百倍。

  (4)區域選擇性強。與居住用地不大一樣,商服用地在地域上選擇性很強,不是任何一塊土地都能夠作為商服用地的。除交通便利外,異常注意營業環境和收益狀況。

  (5)比較適宜收益還原法評估。

 。6)可逆性差。農用地要變為商服用地比較容易,但要商服用地轉為農用地則極為困難,因為拆除地上的建筑物、構筑物要耗費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恢復土壤也需要必須的時間,復墾的成本相當高。

  2.居住用地的特征

  居住用地主要用于生活居住的各類房屋用地及其附屬設施用地,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別墅等用地。對應《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中的(071)城鎮住宅用地。是指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當于居住小區及小區級以下的公共服務設施、道路和綠地等設施的建設用地。

  按市政公用設施齊全程度和環境質量等,居住用地可進一步分為一類居住用,地、二類居住用地、三類居住用地和四類居住用地。其中,一類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以低層宅為主的用地。

  二類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較好、以多、中、高層住宅為主的用地。三類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設施比較齊全、布局不完整、環境一般、或住宅與工業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類居住用地是指以簡陋住宅為主的用地。居住用地的特征主要包括:

 。1)出讓使用年限最長。

  目前在我國,除團體土地外,大部分居住用地屬于出讓土地。按照《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其出讓用地年限為70年。

 。2)受節儉集約用地原則限制。

  《國務院關于促進節儉集約用地的通知》要求,按照節儉集約用地原則,審查調整各類相關規劃和用地標準。

 。3)是生活場所的載體。

  從利用方式上看,居住用地是利用土地的承載功能建設建筑物和構筑物,同時為人們供給生活活動的場所和操作空間,以及堆放場地,而不是直接利用土壤,經過吸收水、氣、熱和土壤養分構成生物量,所以對建設用地的選擇與土壤肥力沒有關系。

 。4)開發量大,需求量大。

  受城市化、人口持續增長因素影響,當前人們對居住用地的需求量大,且分布廣,并具有較高的保值、增值性,能夠帶動房地產市場的繁榮。

  (5)區域選擇要求高。

  一個好的居住區,應當是交通便利,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并適當遠離鬧市區。

 。6)可逆性差。

  一般來講,農用地要變為居住用地較為容易,只要地質條件貼合工程建設要求,加以必要的開發和配套建設就能夠變為居住用地。但要使居住用地變為農用地卻較為困難。

  3.工業用地的特征

  工業用地是指城市中工礦企業的生產車間、庫房、堆場、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包括其專用的鐵路、碼頭和道路等)的建設用地。工業用地不包括露天礦用地,該用地應歸入“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按對環境的干擾和污染程度,工業用地可進一步分為一類工業用地、二類工業用地和三類工業用地。

  其中,一類工業用地是指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基本無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電子工業等用地。二類工業用地是指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必須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食品工業、醫藥制造工業、紡織工業等用地。

  三類工業用地是指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采掘工業、冶金工業、大中型機械制造工業、化學工業、造紙工業、制革工業、建材工業等用地。工業用地的特征主要包括:

 。1)節儉集約利用性。

  我國工業用地節儉集約利用具有典型性、地域性、綜合性的特征。典型性表現為,不一樣行業類型或同一行業類型中技術水平不一樣,工業用地的集約利用程度不一樣;地域性表現為,處于工業化不一樣階段的區域,由于工業化發展政策的差異性以及產業集群和布局的差異性,其工業用地集約利用的表現層次不一樣;綜合性表現為,工業用地節儉集約利用是物質資本、知識資本、自然資本、人力資本等要素與土地資本要素綜合配置的結果。

  (2)用地沖動大,區域用地標準控制難。

  隨著工業化快速發展,工業用地占用快速增長。從城市內部用地結構來看,工業用地占用比例高達21.79%,而按照國外城市中心區的用地比例,工業用地一般不超過城市面積的10%。我國的中小城市同樣存在著工業用地比例過高、增長過快的問題。在國家層面上,我國人均工業用地面積也大大超過18.0—28.0平方米人的國標范圍。工業用地占用面積過大嚴重制約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

 。3)用地布局不盡合理,區域間競爭激烈。

  各地產業發展缺乏生產力布局、國土規劃的統籌安排,沒有嚴格的產業分工,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不一樣區域產業發展的重復建設,也造成了企業效益低、工業用地低效的現實。

  (4)用地效益較低,但政績、就業、稅收等外部性收益高。

  由于工業用地額過度供應,加之工業用地本身的特征,使得工業用地效益較低,工業用地具有很強的外部性收益,經過吸引投資,不僅僅更好地促進了GDP的增長,實現政績目標,并且也促進了就業的增加以及稅收的增長。

 。5)不一樣區域、不一樣行業用地效益及集約程度差異性大。

  由于不一樣區域的工業結構的差異性以及工業化的階段不一樣,使得不一樣區域的工業用地效益差異性達。

 。6)受土地宏觀調控、產業政策調控影響大,工業地產市場管制難。目前全國各地工業及基礎設施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較為嚴重,造成了極大的浪費。由于工業投資具有可轉移性,地方政府會經過各種政策優惠來吸引工業投資,包括用地方面的傾斜政策,地區間競爭激烈。工業用地存量大,增量比例小,也導致工業地產投機日益加劇。

 。7)工業用地上收益地價與市場地價呈剪刀差關系。

  經濟發達地區對于工業投資的財政返還或補貼,工業用地的市場化配置程度較低,使得經濟發達地區工業市場地價相對較低,但由于投資環境好,產業集聚性強,工業用地投資效益較高,其工業收益地價高;而在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由于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程度較高,工業用地市場價格相對較高,可是由于投資環境較差,產業集聚程度較低,造成工業投資效益相對較低,從而工業收益地價也較低。

  4.交通運輸用地的特征

  交通運輸用地用于運輸通行的地面線路、場站等的土地。包括港口、碼頭、地面運輸管道和各種道路用地等。對應《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中的(10)交通運輸用地。交通運輸用地的特征主要包括:

  (1)用地性質單一。交通運輸用地中,一般都屬于劃撥用地。

 。2)數量多,分布廣。交通運輸用地涉及鐵路、公路用地、民用機場、港口碼頭、管道運輸、街巷等用地,具有點多、線長和面廣的特點。

  5.農用地的特征

  農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農用地。農用地的特征主要包括:

 。1)利用的永續性。

  農用土地資源,只要利用得當,不僅僅有自行恢復和再生的本事,并且能夠永續利用。相反,如果掠奪式的過度利用,其生產本事就會遭受破壞,即使能夠恢復也要花費必須的時間和投資,甚至是不可恢復的。

  (2)生態利用性。

  農用地主要是依靠于土地的肥力,直接從耕作層中生產農作物,它對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有十分嚴格的要求。農用地受自然環境影響顯著。農用地所利用的自然環境因素是多元的,功能是復雜的。同時,農用地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其資源價值取決于系統循環狀況。農用地生態系統是以農地為基礎,由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物、動物等自然要素構成,以作物群落為中心,以農作物經濟產量為目標的能夠人為調控的生態—經濟復合系統。

 。3)利用的相對粗放性。

  與建設用地相比,農用地產生的經濟效益相對較低,因而利用強度相對較弱。

 。4)利用逆轉性。

  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景下,農用地內部各種用途之間能夠互相轉換,并且具有恢復到原先用途的可能性。

  土地的分類 篇6

  一、三調土地分類三大類!具體哪三大類?

  1、一級類土地共設3個。這三個分別是《土地管理法》規定的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土地類型的界定是嚴格按照《土地管理法》中第四條第三款的條例規定。

  2、二級類土地共設15個。原來土地利用現狀分類8個一級類土地中的耕地、林地、園地、牧草地和后面新設的“其它農用地”等5個地類共同來構成農用地。

  要說明的是,原來城市土地分類的商服、工礦倉庫儲物、公共建筑、公用設施、住宅等5個一級類土地和原來兩個分類中皆有的特殊用地、交通用地(農村道路除外與從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的水域中分離出的水利建設用地等一起總共8個地類構成了建設用地。原來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的未利用土地(田坎除外)和未進入農用地及建設用地的其它水域一起組構成未利用地。

  3、三級地類共設71個。是在原先兩個土地分類的二級地類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歸并、增設而來的。最新標準詳細規定了土地利用的類型與含義,將土地利用類型分為耕地、林地、園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庫儲物用地、家用住宅用地、公共服務與公共管理用地、特殊類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和水利基礎設施用地及其他用地等總共12個一級類、72個二級類。

  二、關于土地形式分類與土地用途分類的區別與聯系

  1、對于某些土地的形式分類和用途分類是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評價的。但是從實質上來說是一樣的。比如:形式中的分類叫林地,而用途中的分類叫林業用地。

  2、從形式分類上來說,它是從土地本身的自然特征著手,反映了土地利用本身內在的自然特征。而用途上分類是根據人類在不同地域單元上進行的活動來區分土地的。簡單來說,形式的分類更偏重于自然屬性,而用途的分類則更偏重于社會經濟屬性。

  3、某種形式土地的功能屬性可能不止是一種。例如:水域及水利基礎設施用地中的河流水面,它的用途有航運、養殖和供水等,因此在這里要是用功能分類就不可以描述其特性,于是就要用形式分類對其來進行分類。

  4、具有某種功能屬性的土地的形式可能也不止是一種。例如:工礦倉庫儲物用地中的采礦用地,它的.形式有露天礦山、砂場和鹽田等,因此在這里要是用形式分類就不可以概括這一類土地,于是就要用功能分類對其來進行分類。

  5、相對于城市地塊來說,土地用途分類占的比例要大一點,而形式分類更多的用于人類活動影響比較小的非城市地塊。

  6、相對于土地利用來說,單純的形式分類或者用途分類都不是能很好地闡述土地利用的情況。只有把形式分類與用途分類置于在同一體系中,才能夠對土地的利用情況進行很好的詮釋。

  看完上述的土地分類三大類及拓展知識,對土地方面的知識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土地的分類】相關文章:

垃圾分類02-23

《分類》說課稿01-09

垃圾分類的好處02-17

垃圾分類標語12-17

垃圾分類作文12-06

垃圾分類的作文12-12

垃圾分類口號04-05

垃圾分類標語02-27

垃圾分類作文06-1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最新国产精品大片在线播放 |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高清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 | 制服丝袜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