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煉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管理研修班學習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管理研修班學習總結1
很有幸參加由中心舉辦的,有院內各單位有關人員參加的中物院人本管理研修班。
高賢峰博士(北京大學博士,清華大學訪問學者,海爾大學客座教授)給包括我在內的大家,上了很好的一課。
高賢峰教授,講得很好,而我則是當時感覺講得很好,回來后感覺也不錯,也曾有在工作留心實踐的心理,但一旦進入工作,這不錯的感覺和要實踐的心理,不知不覺地“煙消云散”。
直到有一天,姚主任說,你要通知所有參加學習的人,準備進行一次交流,此時,在我將主任的這個工作作了布置,當作工作布置完畢后,再來回想當時聽講時的感覺和心理,已經一點沒有了
布置工作,這是一件很輕松的任務,作為交流工作本身,則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盡管自己時時掛在心上,但這不是在繁雜的工作中能完成的,所以,直到今天(1月10日)我才找出當時學習中的記錄,也希望我回想起當時的感覺和心理,但無論如何也沒有當初的認為講得不錯,開了眼界,啟迪了智慧,啟發了思路,回去要實踐一下的心情了。
但工作任務還是要完成的,因此,我將記錄本上的記錄點滴,撮其要而心得之,向各位領導匯報如下:
管理是藝術,而不是科學。
我們希望得到某個教授的教育,從某個地方部門的參觀和某個名師能人的指點,就能把管理、對人的管理做得很好的想法是幼稚的,是可笑的',因為這不可能。人的心理是千姿百態、無窮無盡和花樣翻新的,人的性格各異,管理人則沒有固定的、屢試不爽的辦法,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管人的辦法。我認為這主要因為管理是藝術,而不是科學,而這個藝術只能在具體的實踐中產生,不可能在書本中學到,書本的作用(教授、參觀)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啟發、啟迪人們,使其在具體實踐中能更快、更好地形成藝術,而這又是不可替代的,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人們要進行優質的管理,要學習書本(包括聽講和參觀),更重要的還要實踐,探索和“因人施管”,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
找辦法使人成功,找理由使人失敗
這是提倡一種主動精神,一種發自內心的工作動力,《自動自發》中說:什么是自動自發?自動自發就是沒有人要求、強迫你,自覺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工作,將工作當成人生的樂趣,你對工作投入的熱情越多,決心越大,工作效率就越高。工作是自愿的,而不是被迫的。主動工作,就會想辦法把工作做好,因而就可能獲得成功。
當然,我認為,“自動自發”是一種目標,或曰一種境界,只有有了一定工作經歷和人生經歷,才會有這樣的感悟。相當多的人工作的初衷沒有這樣高的認識,也就談不上“自動自發”。只有認識到工作不僅是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同時也是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需要時,認識到一個人總不能無所事事地終老一生,應該試著將自己的愛好與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時,對待工作就要“自動自發”了。
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
理念是理想、信念、觀念的總和,決定人們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方法。
理想崇高,信念十足,觀念新穎,跟上形勢的人,思考問題的方法和方式也就正確和得當,考慮問題的角度也有利于解決問題。
當然,理想和觀念,也就是一種內心的、我們自己的意識,這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東西。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理想和觀念很重要。
這無疑就向“屢戰屢敗”與“屢敗屢戰”一樣,因為觀念不一樣,思考問題方法、方式就不一樣,結果也就不一樣。
這要求我們想方設法,開拓創新,對待自己的事業,對待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找到出路。這里也有一個信心問題,魯迅講,地上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路了。一定要達到成功的彼岸,敢于成功,敢于勝利。也就為成功創造了條件。
理念是我一定要自己走條路出來,思路是我如何將路走出來,出路是經過千辛萬苦,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終于走出路來了。
領導者:永遠不要想你的規定大家都認同
永遠不要相信自己是一個完人,觀念、觀點永遠不要相信自己絕對正確,戰勝別人易,戰勝自己難。
只要有進步,都有獲獎的機會。
任何時候,都不能追求絕對公平
為什么絕對公平做不到,因為沒有占著便宜就認為是吃虧的人很多,因為只占到小便宜而沒有占到大便宜就認為是吃虧的人也不少。更何況“山壑可填,人欲不可填”。
因此只要做到程序、制度公平,考核盡量做到制度公平,使人產生滿足感。
成功的制度是:使受制度懲罰的人怨自己。
門衛的管理,我希望能成為一種成功的制度,能達到這樣一種效果。
人本管理
從“本”字說開去,“本”為指示字,指的是木之根。“以人為本”以人為基礎,也就是講尊重人。但對不同的人,講不同的“尊重”。
對有的人講“人道”
對有的人講“精神文明”
對有的人講“先鋒模范作用”
這都在于人的素質的高低,思想境界不同。
我認為,人本管理,也是一種理想。
因為,在人本理念指導下,管理者不再把員工作為管理對象了,而是戰友和同盟軍,管理者對員工的態度將發生根本的轉變,真正從心底尊重員工,相信每一個員工都能把工作做好,具有做最佳員工的內在原始沖動。而影響員工達此目標的主要因素不是員工自身,而是管理者提供的管理環境和對員工的正確了解與恰當使用。為此,他們將致力于管理環境的優化,致力于員工思想的溝通,素質的提高和潛能的開發,致力于管理體系的設計與實施,致力于企業文化的塑造,致力于職工需求的滿足。
這一理想,雖然實現很難,但確實是管理者應追求的境界,追求的目標。
另外,高教授講:只有別人不愿干的事工作,你干,你做,用心去做,才能達到別人干不了的事工作,你能干。
我想,這對自己對個人,對職教中心都是如此。
我的這些匯報,有的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只是隨機思考得到。
有的是可能作為一種信念,大家共勉。
有的是自己要在工作中注意和實行的。
有的則是一種努力方向,希望對大家有啟發作用。
管理研修班學習總結2
得益于清華大學對人才培養的大力重視,我有幸參加了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組織的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公共危機管理高級研修班。五天的培訓學習已經基本結束,整理筆記、盤點收獲、幾多感悟在心頭:
一、實踐中學習,學習中實踐
學習和實踐在原有的認知體系中應該是繼承的關系,先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檢驗、加深和發展所學的知識。我大學學習的是旅游管理專業,但是現在回到家鄉做了一名“村官”,可以說是專業的嚴重不對口。因此,對于行政工作也可以說是嚴重的力不從心。雖然在工作中學習,但是沒有一個完整的專業理論體系作為指導,而基層的工作是繁瑣和復雜的,小事可以因一句話,一個動作而變大。而大事要是有超強的威望、合理的處事能力則可以被化小。因此,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的作用就完全的體現了出來。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理論知識就這萬丈高樓的基礎。清華大學教育扶貧計劃給了我們一次補血和換血的雙重措施,讓我們能更好的在工作中找到方向,建立我們的造血功能。
我沒有系統的學習過行政管理專業的知識,只是在實踐中學習,實踐中掌握工作的技能與方法。通過這次培訓,我學習了領導者心智模式建設、社會問題分析與構建和諧社會和領導者形象塑造等理論基礎,有效人際溝通等處事原則,國際形勢與國家安全等全局視野,在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總結出自己的優缺點,更好的把實踐和理論有機的結合,在未來的工作中我想通過實踐更好的鞏固所學知識,讓兩者互相滲透,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村官”工程是一個長遠的體系,光靠各自應屆畢業生每個人自己去尋找經驗或是理論是很難的。我論文聯盟整理們要在工作中不斷的接受相關的理論知識,用理論引導我們,把理論和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才最為正確。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兩者在現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高遠的志向,平凡的心態
在這次培訓中,給我們講課的是來自清華大學的教授,也是國家戰略分析的權威人士。從他們的講課中我感覺到我又回到了大學,一種熟悉的感覺油然而生。但現實,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來到基層,或多或少的在心里有一種失落感,無論是從工作條件,作息時間,還是從生活方面,對我們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我們該如何解決這種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是關系到我們工作和人生的態度。在平凡的基層,我們能做的就是緊跟村支書的后面,重新學習做人和處事問題,通過現實的復雜表象,分析問題。不要因我們所處的環境而消磨了我們的斗志,毀滅了我們的.志向。毛主席他老人家說過: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基層的現實,看不出我們需要廣闊的視野和眼光,但是在帶領農民致富,則是不僅要有視野和眼光,更需要一種勇氣和決心。“心境則志明”在教授們的再一次教誨下,我感覺來到基層是我人生的正確選擇。
三、責任、感恩、奉獻
“傳播知識,清除貧困。傳播知識,分享知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二十四個字是開學典禮上,清華大學教授提出的他們做教育扶貧計劃的宗旨。我們在感受清華大學作為國家中流砥柱的奉獻精神。他們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中華民族的責任和奉獻精神傳播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中去。我們作為炎黃子孫,要繼承這種美德,把責任、感恩、奉獻謹記心頭,把它運用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
青春固然美好,不容糟蹋,我們要用我們的青春去描繪我們的人生。因此,我把責任,感恩和奉獻作為本文的結尾,希望我們廣大的“村官”朋友以此為精神動力和目標,用責任、感恩、和奉獻共勉,為我們美好的祖國奉獻一份力。
管理研修班學習總結3
我從事公關工作四年,雖然專業能力尚可,由于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原因,卻一真疏于學習。最近,有幸參加了由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共同主辦的“卓越領導公共關系管理高級研修班”,雖然前后只有短短的四天時間,然而對于工作繁忙的我來說,卻是極其難得的,也是相當值得珍惜的。通過這四天的系統學習,我感覺受益匪淺。
首先,對公共關系理論有了更為系統的認知。由于本科學的是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后在甲方市場部工作多年,后供職于國內一家成長型的公關公司,雖然幾年來通過自學、培訓等形式建立了自身一定的公關知識體系,然而感覺都比較零散,尤其是對于新聞學、公共關系理論知識比較欠缺,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也迫切需要自身的理論知識有一個同步提升。這次的集中培訓使我對公共關系的發展史、職能、表現形式、新發展等課題有了更為系統、集中的認識。特別是一些專家、學者的觀點耳目一新,由淺入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其中,既有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郭惠民老師對“危機管理中傳播策略”的深刻論證,也有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紀華強老師對“企業新聞發言人制度與媒介關系”的系統思考,還有國際公共關系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修員鄭硯農老師對“構建順暢的企業政府關系”的積極探討。這些專家的講解,也進一步提高了我對公關重要性的認識,拓寬了公關思路,豐富了公關素養,同時對處理公關事務奠定了較好的理論根基。
其次,對公關實戰技巧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從事公關工作四年來,雖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極易形成思維定勢,導致有時候“創意短路”;此外,對IT、商用車、家電、移動通訊等行業比較熟悉,然而對公關市場潛力巨大的乘用車行業,卻缺乏深刻的認知。這幾天的培訓老師,要么是“學院派”的專家學者,要么就是“實戰派”的楷模國內外知名公關公司的老總。授課的各位老師結合其公司執行的大量案例,從項目接洽、創意策劃,到公關執行等進行了詳細講解,幾乎涵蓋了IT、家電、汽車、快速消費品等公關需求較大的行業,涉及到品牌分析、活動策劃、媒體管理、新聞規劃、文化建設、危機公關等公關實戰的諸多環節,針對性極強。通過這幾天的學習、聆聽,我學到了很多整合項目資源、完善創意思想、豐富策劃思路的技巧,特別是對于轎車行業的新品上市推廣、整合營銷傳播、事件營銷等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
最后,對公關行業有了更為全面的思考。和許多公關人一樣,我是半路出家,誤入公關行業。在幾年的公關從業生涯中,經歷了很多坎坷與波折,甚至曾一度動搖在公關界繼續發展的信念。通過這幾天短暫的培訓,與各位專家、老總的.近距離交流與接觸,我看到了他們作為公關經理人、公關顧問的人格魅力,我對公關行業的地位與未來也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意識到:隨著企業的公關意識愈來愈強,公關業的市場正在空前壯大;本土公關公司的發展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通過穩固傳統的IT、家電、汽車行業,深入財經、醫藥等領域的公關,并理順產權關系、實行科學管理,不斷探索、創新贏利模式,一定會“前途是光明的”;公關是一個“閃亮”的職業,必將越來越受到企業、媒體和全社會的尊重。
盡管這短暫的四天培訓不能讓我在公關理論與實戰方面有一個質的飛躍,但我的收獲和啟示是巨大的,足以讓我在對公關行業、公關公司、公關經理人的理解與認識上又得到了一次升華,相信這些都將是我在公關道路上不斷前進的動力和寶貴財富。
【管理研修班學習總結】相關文章:
農業教育研修班學習總結范文04-08
語文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學習總結01-01
小學語文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學習總結09-01
管理培訓學習總結11-01
管理培訓學習總結范文06-02
班級管理學習總結03-11
班級管理學習總結04-29
酒店管理培訓學習工作總結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