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師的古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師蠶》
佚名
教子教女,辛勤半輩。
滿頭白發,甘乳一生。
2、《遠師》
唐·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3、《酬問師》
唐·劉商
虛空無處所,仿佛似琉璃。
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4、《板書有感》
佚名
字斟句酌細推敲,拈精撮要費咀嚼。
半畝方塘長流水,嘔心瀝血育新苗。
5、《冰心》
佚名
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
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
輕盈數行字,濃抹一生人。
寄望后來者,成功報師尊。
6、《天凈沙六首·管仲圖》
佚名
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
匯集四方英雄,師出有名,天下任我縱橫。
7、《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8、《尋雍尊師隱居》
唐·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云尋古道,倚樹聽流泉。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9、《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0、《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11、《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唐·白居易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12、《天凈沙六首·回瀾閣》
佚名
為國為家為民,風吹日曬雨淋。
碧海藍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一生追尋。
13、《天凈沙六首·老師匡煥學》
佚名
德高鴻儒博學,望重英雄豪杰。
天時地利人和,用筆如魔,令人拍案叫絕。
14、《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15、《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6、《天凈沙六首·源遠流長圖》
欲求賢才棟梁,天空陸地海洋。
半世東奔西忙,今又遠航,
路遙山高水長。
17、《七絕·師恩難忘》
相逢一見太匆匆,校內繁花幾度紅。
厚誼常存魂夢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18、《天凈沙六首·逸仙圖》
胸懷萬里世界,放眼無限未來。
揮灑曠世奇才,重上瑤臺,天地為之驚駭。
19、《天凈沙六首·王本成》
未知作者
敢說敢作敢為,無怨無恨無悔。
狂風暴雨驚雷,吐氣揚眉,天下舍我其誰?
20、《新竹》
清·鄭燮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21、《一似夢瑤臺》
未知作者
一似夢瑤臺,心知玉女來。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閑三徑,思君賦七哀。
流觴與紅葉,詩酒不勝杯。
22、《題太公釣渭圖》
劉基(明)
璇室群酣夜,璜溪獨釣時。
浮云看富貴,流水淡須眉。
偶應非熊兆,尊為帝者師。
軒裳如固有,千載起人思。
23、《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李白(唐)
韓公吹玉笛,倜儻流英音。
風吹繞鐘山,萬壑皆龍吟。
王子停鳳管,師襄掩瑤琴。
馀韻度江去,天涯安可尋?
24、《野老》
杜甫(唐)
野老籬邊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集澄潭下,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
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25、《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杜甫(唐)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26、《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
清·羅振玉
弟子事師,敬同于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
忠臣無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27、《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圣》
唐·齊己
豐衣足食處莫住,圣跡靈蹤好遍尋。
忽遇文殊開慧眼,他年應記老師心。
28、謝書
唐代:李商隱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半夜傳衣后,不羨王祥得佩刀。
29、寄韜光禪師
唐代:白居易
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
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臺花發后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
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30、《用厚后弟強甫韻》
宋·劉克莊
無住先生獨住庵,得朋猶冀自西南。
丹心事國忠無二,白首尊師誼在三。
詩少古風惟近體,學慚實踐謾虛談。
退之未離乎儒者,坐井觀天錯議聃。
31、《報師恩》
為何不倦寫詩詞,這個明因只自知。
一筆書開真正覺,三田般過的端慈。
回光返照緣觀景,固蒂深根恰及時。
密鎖玄機牢閉戶。喚來便去赴瑤。
32、送稽亭山寺僧
唐代:張籍
師住稽亭高處寺,斜廊曲閣倚云開。山門十里松間入,
泉澗三重洞里來。名岳尋游今已遍,家城禮謁便應回。
舊房到日閑吟后,林下還登說法臺。
33、《仙跡巖題詩二十三首·演教堂》
宋·無名氏
參稽道德本無言,不二門開闡古先。
多謝師尊傳演教,要令后學悟真詮。
34、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35、雪中書懷
唐代:杜牧
臘雪一尺厚,云凍寒頑癡。孤城大澤畔,人疏煙火微。
憤悱欲誰語,憂慍不能持。天子號仁圣,任賢如事師。
凡稱曰治具,小大無不施。明庭開廣敞,才雋受羈維。
如日月縆升,若鸞鳳葳蕤。人才自朽下,棄去亦其宜。
北虜壞亭障,聞屯千里師。牽連久不解,他盜恐旁窺。
臣實有長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議,食肉寢其皮。
斯乃廟堂事,爾微非爾知。向來躐等語,長作陷身機。
行當臘欲破,酒齊不可遲。且想春候暖,甕間傾一卮。
36、桃李滿神州
無名氏
蠶絲吐盡春未老,燭淚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來碩果滿神州。
37、送僧往金州
作者:張籍
聞道谿陰山水好,師行一一遍經過。
事須覓取堪居處,若個溪頭藥最多。
38、《七律詩贈恩師梁儲以表奪魁之志》
明朝·唐寅
壯心未肯逐樵漁,秦運咸思備掃除;
劍貴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
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
三策舉揚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
39、謝丹霞老師
宋代:鄧肅
丹霞修何行,天花雨紅英。
草莽化金碧,宴坐十年成。
落筆多奇語,酬唱皆名卿。
微言寄禍福,無心天籟鳴。
頃年來七峰,見我眼增明。
西來的的意,一語貫三乘。
坐令塵土人,彈指悟無生。
別來今許久,夜夢飛爽靈。
新詩忽入手,春風死草萌。
公以慧生定,我自明而誠。
相望雖千里,秋風共一清,
去去勿作念,明鑒無將迎。
40、游中巖晴煙如春尤覺林壑之勝也
宋代:程公許
晴嵐暖翠中巖寺,十二年間得再游。
三筍龕深香不散,萬松山擁霧人收。
鷲峰付囑雖常住,雁蕩經行豈易求。
欲識老師真面目,白云深處澗泉流
41、春日重過如鏡上人房
元代:白珽
憶昔敲門賦瑞筠,鹿園佳話又重新。
屋頭能拓三三徑,林下知非陸陸人。
鑿沼河須晉康樂,種蓀還憶楚靈均。
老師煉得心如鏡,更把高臺比月輪。
42、宴坐軒
宋代:鄧肅
客食突不黔,馬上肉消髀。
所得知幾何,此生亦茅靡。
何如豐巖公,一室萬緣止。
竹林能清幽,巖竇富奇偉。
關門寂無人,燒香坐隱幾。
今年忽猿驚,杖屨數百里。
持此凝宴坐,老師一啟齒。
我豈死灰如,春風吹不起。
請君看九淵,止水即一洗。
43、滿江紅
宋代:劉克莊
疇昔臚傳,仗下奏、祥云五色。何況是、西山弟子,鶴山賓客。上帝照臨忠義膽,老師付授文章脈。問此君、仿佛似何人,徂徠石。
園官菜,登盤碧。四舍米,翻匙白。懶投詩見素,寄書杓直。德耀不嫌為隱髻,龜兒已解搖吟膝。有誰憐、給札老相如,家徒壁。
44、山偈寄無聲老師
宋代:吳潛
聞師遭遇善知識,布衲時聞羅綺香。
照管為他肯景轉,投胎托舍沒思量。
45、縱筆二首
宋代:劉克莊
虛費燈窗一世勤,老師曾許與斯文。
玉臺不善諧新詠,金匱猶堪記舊聞。
淺學安能演繁露,華堂苦愛誦微云。
史香騷艷無窮盡,嘆息何人共摘熏。
46、送王大卿致政歸江陵
宋代:王安石
九卿初命亞三司,朝吏相瞻得老師。
南闕便還新印綬,東舟只載舊書詩。
漢庭餞客無佳句,越水歸裝有富貲。
回首千年見疏范,共疑今事勝當時。
47、題巽亭
宋代:韓維
薄陰散秋曦,爽氣來孟月。
慨然登茲亭,嘉觀非遠涉。
徑幽出深竹,棧峻躋危堞。
身騰塵境外,心與空界接。
前臨潩波泛,卻視隗峰列。
來遠得清飚,灑迥想飛雪。
君家兄弟賢,問學繼先業。
橫經咨老師,置醴延大臺。
方從賢者樂,豈為游子設。
詩人亦有言,佻達在城闕。
48、借宿洞門五絕
宋代:程公許
身是西來旦過僧,洞門一再解行滕。
老師若許中分魯,也會漫天話葛藤。
49、自警
宋代:劉克莊
筆枯硯燥自傷悲,文體全關氣盛衰。
倚馬縱允揮萬字,騎驢尚足課千詩。
奉盤誰可推盟主,撼樹人方謗老師。
疑有更深于此者,入山十載試精思。
50、次韻法芝舉舊詩
宋代:蘇軾
春來何處不歸鴻,非復羸牛踏舊蹤。
但愿老師真似月,誰家甕里不相逢。
51、跋徐恭仲省干近詩三首
宋代:楊萬里
君家詩伯老師川,解道蘆花落釣船。
莫笑東湖秋水冷,近來新吐一枝蓮。
52、為黃龍心禪師燒香頌三首
宋代:黃庭堅
老師身今七十六,老師心亦七十六。
夢中沈卻大法船,文殊頓足普賢哭。
53、定帆亭晚眺和王老師其二
明代:李之世
近山浮淺黛,遠水淡微波。地僻惟松菊,亭閒自薜蘿。
桑間時引雉,池畔足籠鵝。絕壁留題處,空慚和郢歌。
54、送圓上人之龍舒
宋代:釋正覺
赤頭老師無揀擇,潛峰染翠吳塘碧。
明明萬法入齊觀,豁凈絲毫元不立。
55、贈丘老師
明代:高啟
長春之孫自仙骨,袖有蟠桃食遺核。
平生不學燒汞方,唾視黃金等何物。
滿城誰識舊庚桑,白發人中似鶴長。
時上高樓惟獨醉,榴皮書破壁塵香。
56、頌草堂老師付頂相贊后圓相
宋代:釋慧空
六國朝閶闔,三山插杳冥。
禪流相借問,冬后一陽生。
57、衡陽別妙喜老師
宋代:釋了演
倒騎鐵馬渡瀟湘,澗草巖花不覆藏。
回雁峰高親到頂,了無佛法可商量。
58、次游教授韻呈草堂老師
宋代:釋慧空
北郁之南瞻部洲,縱觀誰是老人流。
大千一網平收了,坐看兒童亂下鉤。
59、悼云泉老師
宋代:釋紹曇
奪得犀牛便跺跟,蘋洲玩月角生紋。
翻身入海無消息,驚散沙鷗白鷺群。
60、草堂老師與靖名庵曰頓
宋代:釋慧空
縮腳水上橫行,掉臂空中直過。
無端此個老人,特地與伊注破。
61、贈隱峰老師
明代:雪浪法師
一室千峰隱,霜顱半世空。
潮音生海月,鈴語報天風。
垂老身能健,安貧氣益雄。
翻憐門外子,朝暮在途中。
62、寄劉賓墀老師
明代:李之標
幾年講席坐氤氳,別后鳧飛望楚云。尺素長銜雙鯉至,報瓊空隔一鴻聞。
洞庭秋月湖光皛,湘浦春絲帝澤薰。遙憶風流何所似,徵書早晚入鹓群。
63、頌古 其六十五
宋代:釋道顏
萬事由王老師,樹子未屬你在。
廣額屠兒成佛,二祖大師償債。
64、贈吳文達老師
當代:徐平
文翁八十身猶健,耿介依然若少年。
稽古教風承古訓,濟時素愿勵時賢。
滄桑盡改雙蓬鬢,冰火難摧一瘦肩。
幾許襟懷堪細數,分明磊落對蒼天。
65、滿庭芳 呈學博宋云溪老師
清代:熊璉
主宰斯文,維持大雅,衙齋坐擁縹緗。
登仙有日,臺閣久相望。
況是廣平才調,梅花賦、雪里標芳。
絳紗啟、和風遠拂,弦誦出鳣堂。
微才慚泳絮,許同桃李,也傍門墻。
何栽培格外,禍棗何當。
敢乞玉臺新序,珊瑚架、筆染馀香。
榮華袞、千秋一字,卷帙倍生光。
66、寄孔雀便面奉萬松老師
金末元初:耶律楚材
風流彩扇出西州,寄與白蓮老社頭。
遮日招風都不礙,休從侍者索犀牛。
67、奉贈唐佐衡老師
明代:朱同
平生每愧朱公惔,歲晚忽逢唐子西。
上國未瞻郊鳳至,故居空聽夜烏啼。
談詩抵掌唾壺缺,把酒臨風江月低。
他日卜鄰何處好,黃山高與白云齊。
68、奉寄朱大司空老師
明代:于慎行
上東門外一沾巾,別恨千重總未伸。
自古難酬知己遇,只今誰是報恩人。
即教寥落江湖日,轉識安危社稷身。
渭水不須勞夢卜,已從高閣畫麒麟。
69、重游龍井
宋代:趙抃
湖山深處梵王家,半紀重來兩鬢華。
珍重老師迎意厚,龍泓亭上點龍茶。
70、漁浦躬師
宋代:沈遼
江東江西多舊游,十載重來蓬鬢秋。
多愧老師觀自在,慇勤渡口送歸舟。
71、題垂云亭
宋代:沈遼
老師有意出人間,便學垂云也未閑。
帶雨有時歸北嶺,隨風依舊過南山。
72、寄四明神智師
宋代:沈遼
甬水樓頭看盡山,南城寺里扣禪關。
老師多事猶相記,千里馳書慰病孱。
73、贈欽上人
宋代:釋德洪
嫩日柔風春恰曉,花光醉人濃可皛。
到山不必問老師,春色為儂都說了。
74、贈惠門端師(并引)
宋代:王庭圭
劫火燋鄉邑,煙塵何處逃。
云藏佛世界,門背古亭皋。
徑隱花木靜,山深人物高。
老師具眼目,法力辟兵刀。
75、泊舟箬村有懷老師作
宋代:林希逸
昔去京華此艤舟,老師含笑別江頭。
我今重向江頭立,宿草傷心二十秋。
76、《聽穎師彈琴》
唐·韓愈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77、野老
作者:杜甫
野老籬前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集澄潭下,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
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78、《次韻劉夢芙老師春寒八首·其七》
漢朝·劉雄
一年燈火返家遲,院落梅花發幾枝?
聒耳車廂下里曲,賞心行篋兩當詩。
田塍漸有青春意,鷗鷺最憐翩舞時。
世網未拋真氣索,何當一舸逐鴟夷。
79、《頌古·咄哉王老師》
宋朝·釋慧空
咄哉王老師,赤窮身也賣。
吃些油糍歸,至今被人怪。
80、《小偈奉簡臥云室中老師·其五》
明朝·危素
鄉僧幾載客吳門,世味蕭然道義尊。
等是江湖未歸去,寸心何日與同論。
81、《四照閣奉陪辯才老師夜坐懷少游學士》
宋朝·釋道潛
猿鳥投林已寂然,芭蕉過雨小樓前。
云依絕壁中間破,月自遙峰缺處圓。
照坐不須紅蠟炬,可人唯有蕙爐煙。
校讎御府圖書客,疇昔還同此夜禪。
82、《和三槐老師玉關人老詩四首·其一》
明朝·何吾騶
長城窟,桑乾水。跨馬斬樓蘭,長風幾萬里。
頭須白盡寸心丹,夜夜劍光搖漢紫。
83、《葉六桐明府惠教次和王侍御老師游圭峰詩步韻·其一》
明朝·李之標
霜威肅肅凈秋旻,微雨山嵐遠滌屯。
喜有王喬重煥舄,更逢葉令接芳塵。
摩挲勒墨留題舊,璀璨揮毫屬和新。
千古地靈憑杰思,繪山畫水不如真。
84、《陸老師招同湛仲立酌流杯亭》
明朝·李孫宸
為政風流羨我師,閒同秋郭步涼飔。
亭非玄草經還授,山近朱明景自奇。
面面飛霞紛入酒,山山漱玉勝鳴絲。
千秋沂水成孤賞,此日登臨又一時。
85、《小偈奉簡臥云室中老師·其三》
明朝·危素
九衢塵土盡漫漫,瞬息光陰孰控摶。
師子林中方入定,天花如雨落巖端。
86、《贈張老師九首·其一》明朝·何吾騶
仙郎聲價重賢書,氣有淩云豈子虛。
初見三湘翔鳳翥,更看南國化騶虞。
87、定帆亭晚眺和王老師
明代:李之世
定帆亭一望,海勢凈遙空。落日含馀照,輕霜帶薄叢。
煙霞玄圃外,雞犬碧云中。向晚緱笙過,飄飄欲馭風。
88、春日書懷
唐代:薛能
伯牙琴絕豈求知,往往情牽自有詩。壟月正當寒食夜,
春陰初過海棠時。耽書未必酬良相,斷酒唯堪作老師。
多病不任衣更薄,東風臺上莫相吹。
89、臨溪寺·二首
宋代:劉克莊
綠染庭蕪一尺深,老師閱世幾駒陰。
自言不看傳燈了,只讀楞嚴見佛心。
90、曉過伊水寄龍門僧
唐代:司馬扎
龍門樹色暗蒼蒼,伊水東流客恨長。
病馬獨嘶殘夜月,行人欲渡滿船霜。
幾家煙火依村步,何處漁歌似故鄉。
山下禪庵老師在,愿將形役問空王。
91、得替后書懷上第五相公
唐代:耿湋
誰語恓惶客,偏承顧盼私。應逾骨肉分,敢忘死生期。
山縣唯荒壘,云屯盡老師。庖人寧自代,食檗謬相推。
黃綬名空罷,青春鬢又衰。還來掃門處,猶未報恩時。
獨立花飛滿,無言月下遲。不知丞相意,更欲遣何之。
92、奉送少司空李棠翁老師之金陵 其一
明代:余繼登
留都吳建業,常伯古司空。禮樂歸宗匠,經綸屬國工。
曉云隨去馬,秋月聽征鴻。時有懷君夢,清宵入漢宮。
93、送虎丘原石介長老住靈隱
明代:陳璉
西湖靈隱稱名剎,記我當年事勝游。靈鷲嶺邊山獨秀,冷泉亭下水長流。
祇園鶴唳禪林曉,石洞猿啼玉樹秋。聞道老師行駐錫,前人遺址待興修。
94、奉送少司空李棠翁老師之金陵·其二
明代:余繼登
眾望歸臺鼎,王言作朕虞。積薪嗟自漢,乘傳且游吳。
勝可探三島,閒堪賦兩都。秣陵馀王氣,懷古見雄圖。
95、奉送少司空李棠翁老師之金陵·其三
明代:余繼登
去去辭金馬,行行向石頭。臺高曾宿鳳,官古舊名鳩。
南北皆榮遇,江山足壯游。獨令桃李士,日夜望仙舟。
96、西山凈土庵奉寄具足孤松老師
宋代:釋紹曇
聞道虛空曾解講,信疑往決西山亮。
煙雨溟蒙蘚石溫,六藏影跡難尋訪。
小徑披榛扣竹扉,道人一見掀眉。
布衲橫肩瘦如削,口持密語沒停時。
云檐掃榻延居夏,白蓮香散東林社。
澗水松風說苦空,不資中有生清泰。
殷勤寄問老孤松,具足門中有正宗,
灼然嫌佛不肯做,觀棲不在梧桐樹。
97、呈齡叟·二首
宋代:陳著
溪山五里眼花中,萬變風光一總空。
惟有老師無處語,依然只是舊家風。
98、呈齡叟·二首
宋代:陳著
老師神用笑談中,不但能降大小空。
自謂我心頑似鐵,也隨柳絮舞春風。
99、聞居厚得祠復次韻·二首
宋代:劉克莊
稍欣公議白,又報噴言行。
上漫招東馬,人方毀李程。
迎來新觀主,伴取老師兄。
漢士方云合,何須魯雨生。
100、游南山宿盤龍寺
宋代:趙抃
盤龍得山名,寺占山之下。老師草庵居,后嗣廣精舍。
禪流日益盛,寂照騰詩價。我來誨其徒,競以相誇詫。
少林的的意,一語獨無暇。默然坐明窗,孤蟾徹清夜。
遲曉登終南,行行與誰話。
101、奉祝大冢宰何玄谷老師六十又一初度二首·其二
明代:鄧云霄
東山棋局暫夷猶,元老還家尚黑頭。自是洞仙無甲子,誰知琪樹幾春秋?
行看曳履趨三殿,且慢騎羊向十洲。待歷中書念四考,始攜黃石問丹邱。
102、小偈奉簡臥云室中老師·其二
元代:危素
天目巖前澗水聲,絕崖荒徑少人行。
等閒會取楞嚴首,云散天空月自明。
103、吊辨才·二首
宋代:周文璞
讀了碑文讀祭詩,冷看遺像立多時。
郎當嶺上生云處,山鳥山花憶老師。
104、送方尊師歸嵩山
王維〔唐代〕
仙官欲往九龍潭,旄節朱幡倚石龕。
山壓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帶雨,夕陽蒼翠忽成嵐。
借問迎來雙白鶴,已曾衡岳送蘇耽。
105、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
范仲淹〔宋代〕
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
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邊境。
勤讀圣賢書,尊師如重親;
禮義勿疏狂,遜讓敦睦鄰。
敬長與懷幼,憐恤孤寡貧;
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
字紙莫亂廢,須報五谷恩;
作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
處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
兒孫堅心守,成家種善根。
106、贈天臺葉尊師
方干〔唐代〕
莫見平明離少室,須知薄暮入天臺。
常時愛縮山川去,有夜自攜星月來。
靈藥不知何代得,古松應是長年栽。
先生暗笑看棋者,半局棋邊白發催。
107、尋洪尊師不遇
劉長卿〔唐代〕
古木無人地,來尋羽客家。道書堆玉案,仙帔疊青霞。
鶴老難知歲,梅寒未作花。山中不相見,何處化丹砂。
108、寄贈曾裘父兼呈嚴黎二師
趙蕃(宋代)
憶昨初南渡,吾家住信州。樞庭嘗牧守,詞掖舊淹留。
生世夫何晚,斯人不易求。風流付篇翰,零落臥山邱。
尚友當論世,如公實并游。近功稱共學,為偽說橫流。
白首無愆素,清名所得優。百年安甕牖,萬里罷浮游。
太守尊徐孺,鄉人慕少游。成蹊自桃李,有臭別薰蕕。
久矣聞風義,因茲速置郵。碧云增悵望,石鼎怕冥搜。
王謝池臺古,嚴黎鐘磬幽。林園小搖落,巖壑細雕鎪。
豈曰忘徵逐,懷哉困阻修。駏蛩終有合,針石詎難收。
109、贈頭陀師
(唐代-劉商)
少壯從戎馬上飛,雪山童子未緇衣。
秋山年長頭陀處,說我軍前射虎歸。
110、《哭戈南村夫子》
清代:劉天誼
天乎何酷在師門,木壞山頹更莫論。
只有羊曇能下淚,豈真宋玉解招魂。
訓詞方懼微言絕,遺集誰編舊澤存。
聞說浮家尚羈旅,撫棺未得只聲吞。
111、《展拜恩師遺像敬題》
清代:劉廷珊
憶昔粵東宦游期,天涯海角系神思。
而今宛爾音容在,猶是當年問字時。
112、報師恩藏頭
金朝:王哲
言云語莫聽聞,眼味香不屬君。內減除人我相,前無有死生分。
圭和合憑三照,水焚燒按九雯。又武平清凈出,頭臨月弄祥云。
113、報師恩贈眾道友
宋代:丘處機
神仙縹緲太虛私。世俗無由得見之。幸遇門庭開教化,臨逢齋醮莫推辭。
114、謝師恩贈眾道友·二首
金朝:王處一
玉陽一遇疑云斷。不落升沉絆。試問青州云侶伴。俱懷妙用,每持齋施,步步心香爨。福星空外明昭煥。應化真無亂。寶璧瑤花通內觀。金丹結就,紫書來詔,指日登云漢。
115、卜算子 帶喝馬一聲
金朝:馬鈺
終日駕鹽車,鞭棒時時打。
自嘆精神久屈沉,如病馬。
怎得長游冶。伯樂相師來,見后頻嗟訝。
巧計多方贖了身,得志馬。須報師恩也。
116、《及第后謝座主》
一從東越入西秦,十度聞鶯不見春。
試向昆山投瓦礫,便容靈沼濯埃塵。
悲歡暗負風云力,感激潛生草木身。
中夜自將形影語,古來吞炭是何人。
117、第四十六日里看山頌
宋代:釋義青
坦然曾問老師安,爭似韶陽一句傳。
日里華山仙掌露,夜深猿叫月當軒。
118、和武興解舟
宋代:趙希逢
寂寞黃昏古渡頭,凄然秋思滿汀洲。
臥薪要復中原地,載荻先燒強虜舟。
席勝長驅如朽拉,老師何苦更迍留。
義旗直指兵無血,剩活千人世世侯。
119、寄棲賢渙上人
宋代:鄭會
棲賢橋下水流沙,開了菖蒲幾度花。
想得老師無別事,亂云晴日補袈裟。
120、用仲秉韻貽照老
宋代:李流謙
來問維摩疾,幽人有宿盟。
浮漚非實性,斗蛟是虛聲。
廟冷香誰爇,城空賊自平。
老師家里呈,無壞亦無成。
121、次韻呂仲見提斡題翠眉亭。
宋代:汪晫
亭前詩板有人臨,公去知誰續好吟。
忽有名人留七字,競傅高價值千金。
曾扶諸老開皇極,終使微身墜眾陰。
兩岫至今愁不展,此言應當老師心。
122、松月居士集印編書后
清代:鄭孝胥
少喜摹刻稍廢事,介節見之戒勿為。所見常疑后者勝,皖浙雖盛難詭隋。
近年古鉥益競出,始知秦漢猶莫追。直學古人法不盡,何取派別相瑕疵。
成邸舊蓄號至博,松月收集猶多奇。我雖棄去心終喜,當世苦鐵稱老師。
吾印八九出吳手,樸雅視古無愧辭。此編新異又最晚,風行一世夫何疑。
123、錦鏡
宋代:樓鑰
兩溪赴壑若奔虬,此地端能截眾流。
三版放開千丈雪,一匳清徹四山秋。
幾年空自存公案,今日重新指路頭。
珍重老師成勝事,清名當與此山留。
124、尋李山人不遇
唐代:王建
山客長須少在時,溪中放鶴洞中棋。生金有氣尋還遠,
仙藥成窠見即移。莫為無家陪寺食,應緣將米寄人炊。
從頭石上留名去,獨向南峰問老師。
125、追懷曾文清公呈趙教授趙近嘗示詩
宋代:陸游
憶在茶山聽說詩,親從夜半得玄機。
常憂老死無人付,不料窮荒見此奇。
律令合時方帖妥,工夫深處卻平夷。
人間可恨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師。
126、次韻楊君所問
宋代:釋德洪
學道全無個入頭,老師曾指路蹤由。岸如欲上先停棹,車若不行須打牛。
殘萼萬枝紅錦墮,暮云一縷碧煙浮。為君直截根源說,不落春緣會也不。
127、《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圣》
唐·齊己
豐衣足食處莫住,圣跡靈蹤好遍尋。
忽遇文殊開慧眼,他年應記老師心。
128、《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129、《用渠翁老師韻贈宮諭王槐野主翰留院·其一》
明朝·黃廷用
帝京春色藹繽紛,匹馬嘶嘶戀別群。
四海情親惟共汝,幾人風雅可如君。
飛旌遙指秦淮樹,倚棹回看漢苑云。
此地離心殊未已,鶯聲柳外不堪聞。
130、書國清寺清曉上人壁
宋代:劉弇
老師八十大僧生,頭插吳龜見壽徵。
斸開云根作活計,隱約百尺飛觚棱。
131、《寄題大家宰玄翁何老師南野別業二首·其二》
明朝·鄧云霄
溪環南野似蓬瀛,卻笑平泉浪得名。
一代人倫懸水鏡,百年行樂寄棋枰。
籬編錦石黃花繞,棹倚銀沙白鳥迎。
曾附公門桃李樹,一枝先濯露華清。
132、《奉送少司空李棠翁老師之金陵·其四》
明朝·余繼登
昔校陪京士,曾看吳苑花。
今參玄武部,還泛大江槎。
世路疲行役,風塵老歲華。
棲筠原重望,日下看宣麻。
133、《增江送陸老師入覲·其二》
明朝·李孫宸
蓬島飛來第幾山,山城如在赤城間。
開云客自工裁錦,求令人非學駐顏。
桃李日邊栽并倚,鶴琴天路去難攀。
憂時鞅掌還封事,莫向飛鳧羨獨閒。
134、送僧歸金山寺
唐·許渾
老歸江上寺,不忘舊師恩。
駐錫逢山色,停杯見浪痕。
135、題碧溪山禪老
唐·方干
師步有云隨,師情唯鶴知。
蘿迷收術路,雪隔出溪時。
竹狖窺沙井,巖禽停檜枝。
由來傲卿相,臥穩答書遲。
136、昭國里第聽元老師彈琴
唐代:韋應物
竹林高宇霜露清,朱絲玉徽多故情。
暗識啼烏與別鶴,只緣中有斷腸聲。
拓展:
關于老師的詩句
1、玉壺存冰心——冰心《冰心》
2、蹇蹇三事,師師百僚。——盧照鄰《中和樂九章。歌公卿第八》
3、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撥云尋古道,倚樹聽流泉。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李白《尋雍尊師隱居》
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5、欲求賢才棟梁,天空陸地海洋。半世東奔西忙,今又遠航,路遙山高水長。——佚名《天凈沙六首·源遠流長圖》
6、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7、一似夢瑤臺,心知玉女來。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笑我閑三徑,思君賦七哀。流觴與紅葉,酒不勝杯。——佚名《一似夢瑤臺》
8、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9、師住稽亭高處寺,斜廊曲閣倚云開。——張籍《送稽亭山寺僧》
10、敢說敢作敢為,無怨無恨無悔。狂風暴雨驚雷,吐氣揚眉,天下舍我其誰——佚名《天凈沙六首·王本成》
11、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輕盈數行字,濃抹一生人。寄望之后者,成功報師尊。——佚名《冰心》
12、字斟句酌細推敲,拈精撮要費咀嚼。半畝方塘長流水,嘔心瀝血育新苗。——佚名《板書有感》
13、虛空無處所,仿佛似琉璃。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劉商《酬問師》
14、教子教女,辛勤半輩。滿頭白發,甘乳一生。——佚名《師蠶》
15、軍裝乘曉發,師律候春歸。——蘇颋《奉和圣制幸望春宮送朔方大總管張仁亶》
16、相逢一見太匆匆,校內繁花幾度紅。厚誼常存魂夢里,深恩永志我心中。——佚名《七絕·師恩難忘》
17、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18、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19、經師易遇,人師難遇。——司馬光
20、靈師不掛懷,冒涉道轉延。——韓愈《送靈師》
21、鶴發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佚名《對聯》
22、聞道溪陰山水好,師行一一遍經過。——張籍《送僧往金州》
23、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冰心《冰心》
24、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韓愈《聽穎師彈琴》
25、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杜甫《野老》
26、靈師皇甫姓,胤胄本蟬聯。——韓愈《送靈師》
27、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白居易《遠師》
28、舉世不師,故道益離。——柳宗元
29、偶應非熊兆,尊為帝者師。——劉基《題太公釣渭圖》
30、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鄭燮《新竹》
31、王子停鳳管,師襄掩瑤琴。——李白《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32、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鄭燮《新竹》
33、圣人無常師。——韓愈《師說》
3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35、蹇蹇三事,師師百僚。——盧照鄰《中和樂九章。歌公卿第八》
【老師的詩】相關文章:
獻給老師的詩(精選30首)06-03
贊美老師的詩60首01-10
感恩老師的詩150首03-21
感謝老師的詩30首12-29
贊美老師的現代詩(精選60首)09-07
詩與遠方02-01
教師節祝福詩30首12-25
夢見背詩05-22
詩的世界作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