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學習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學習總結 篇1
經過七次的干部培訓活動,讓我從中學到很多作為一個干部應持有的東西,盡管不能從整體上真正的一下子把我從之前的行為習慣完全的改變,但是無論是在現在的學習和工作中我都會銘記于心,并用之于我的生活與工作中,伴我一生,受用一生。
從劉教授講授的“研究與寫作”,黃老師講授的“政法學院學生工作理念與和諧團隊”開班儀式第一講,再到李書記的人性假設理論的基本觀點,盧老師的“學生干部禮儀”以及與南寧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的學生干部進行工作經驗交流與龍老師講授的“高校學生干部能力提升主題,講班會的策劃與組織”。通過這一系列的培訓,我想無論是學生干部還是普通同學,都從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來提升自身素養,最終達到提高我們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并在以后更好地為同學、為班級、為學院做貢獻。以下是我這些培訓中的一些主要的學習感想和想法。
親師友,習禮儀。一直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美德,而作為曾經為禮儀隊員的我更時刻銘記于心。在此次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形象禮儀、辦公室禮儀和接待禮儀。盧老師告訴我們:“恰當修飾的儀容,自然得體的`儀態是美的禮儀的重要標志,優雅舉止對個人形象塑造和事業成功至關重要。”無論站姿,坐姿,走姿還是蹲姿,都應該自信自然,文明規范。這些無論是在學生干部還是一般的學生都應該具有的精神面貌,無論是現在在校園還是兩年后出到社會,這都應該作為我們進行人際交往的前提,因為這不僅僅是對自己的尊重更是對別人的尊重。
而在劉xx教授的講授下,不僅讓我從中了解了,一篇論文成功與否,其根源在于選題;認真研究已有資料,披沙揀金,選擇出新領域、或是有繼續研究意義的題目,而后進行深入研究,是正確研究方法的開端。在選取資料時也要注意多管齊下,從專家學者、期刊文摘、網絡等多方面進行篩選,同時也要注意選題的研究基礎、既有研究成果。論文選定題目,在接下來的申報階段就要注意籌備具體的研究方法,做好各階段的分工安排,確保項目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論文知識。這也對我論文格式有了糾正,更對我之后的畢業論文打下了基礎。在講座中還講到了一個“好習慣,從寫作開始”,無論是說對以后論文還是學習,閱讀和寫作是離不開我們的生活的。特別是對一個教師而言,閱讀、寫作的記錄不僅可以為自己積累教學素材更為未來的學生積累精神財富。這就是我所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在以“高校學生干部能力提升主題班會的策劃與組織”為主題的培訓。龍老師講到主題班會是一種極受師生歡迎、極富教育性的活動。她分別播放了叁段區內高校關于開展主題班會的優秀視頻,期間還穿插了現場學生干部的互動,指出主題班會具有主題體現時代性、教師體現主導性、學生體現自主性、空間體現開放性、形式體現新穎性等特點,進行活動反思、總結。當晚聽了那個講座之后,我第二天要去XX學校給高一的學生開班會,在班會中我充分運用了龍老師講的知識,并且成功把班會成功開展了。這就是而我們所說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大學生學習總結 篇2
光陰似箭,時光流逝飛快。眨眼間,初一上學期已經結束。這同樣也意味我們全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質疑,這種學習方式也實踐了一個學期。回首望去,在初一上學期的學習生活中,我對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也有著許多感觸:有困惑,有收獲;有心得,有不解。而在這篇文章中,我要對這種種感觸一并加以總結。
記得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實行一種計劃,一種方式方法,就一定會有收獲”。不錯,利用全新的學習方法來學習,更使我有了三點大的收獲。首先,通過這半年的學習加實踐,使我感受到了一種好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的重要性。這其實也是我這半年來實踐的第一大收獲,也恰好與“自主、合作、質疑”中的“自主”相照應。而這第二大收獲,則是從“合作”中悟出的一個道理。記得從進入山大附中以來,不論是小組合作還是更大的團隊合作,都是非常常見的。這也使我們漸漸的養成了合作的習慣。而就是這個合作的習慣,讓我們在問題的海洋中激流勇進,所向披靡!所以,我從合作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當你遇到難題時,往往合作就是打開問題大門的鑰匙”。其三,質疑。我一直在想:數學界乃至于全世界這么多的難題是誰提出的呢?在沒有進入山大附中之前,這個難題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是通過新學習方式的'實踐,通過那一份份導案中的“提出疑難問題并解答”的環節,我漸漸明白“世界雖大,難題雖多,但構成這些的種種問題,其實還是出自于人之手腦啊!”悟出這個道理的前提不也是我通過質疑所提出的問題么?所以,我的第三大收獲便是明白了質疑的重要性,漸漸學會了質疑。雖然我已經初步學會了質疑,但我的困惑卻也是質疑。
有人會問了,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問題就出自于質疑后解答的過程上。我認為,質疑一個問題和答案是非常簡單的。的確,只要腦子里閃過“不對呀”或“為什么”的念頭,便可以說你做到了質疑。但大家卻沒有想過,只質疑卻不想求解,這與沒質疑有什么區別呢?通過寒假假期的反思,我發現:我也恰好是犯了這個錯誤。懶惰、惰性使我不想求解,空降一堆質疑后的問題留在那,致使質疑的問題變成了一堆廢紙屑。不過,我發現問題和錯誤的時間還不晚,只要能做到質疑和求解,還是有可能挽回的!
最后,我也反思到了教師們的勞累與不易。是他們通過幾十個晝夜的努力,總結出了這套適合我們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質疑。但這套方法再好,終究會有問題。這正好要用到“使用者”——學生來提建議了。在此,我給這套全新的學習方法提一條建議。這條建議雖不是很好,但卻忠肯:請老師在導案中加入“至少提出兩個問題,并解答,適當寫出文字解釋”,以此鍛煉我們的質疑能力。
“游手好閑會使人心智生銹”,如果你認為你已經心智生銹,那你就來反思吧!如果問題太龐大,你就與他人分享吧!這樣做,你終究會得到答案!
【大學生學習總結】相關文章:
大學生學習總結06-12
大學生學習總結01-17
大學生學習計劃總結11-03
大學生學期學習總結12-20
大學生寒假學習總結11-16
關于大學生學習總結11-11
優秀大學生學習總結11-13
大學生學習自我總結06-28
大學生學習生活總結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