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培研修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1
我很榮幸能參加“國培”教師骨干培訓,在這兩個星期的時間里,我參加了由云南省舉辦的小學科學骨干老師培訓。在這兩個星期的時間里,學習了理論知識,在理論學習中,有很多深刻的體會,以前總認為新課程是一個很簡單的名詞,在今天學習過后來看,不是我想象中的這么簡單,如何更深的理解新課程,以及科學教學在新課程中的運用。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教學十三年,只聽到一直都在提倡新課程,但具體是什么,無從得知,直到參加這次培訓,才有了一點認識,兩個星期理論學習過后,感覺慢慢的走進了新課程,各位專家的先進理念被我慢慢吸收、接納。以前的教學設計真感到無從下手。從上學時的傳統教學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這一步,實覺有些難度。通過與老師們的討論,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就這次的學習情況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只有不斷地改革,才能不斷地進步,課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進教育的發展,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響應課改的號召,真正地做到教書育人,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不管是上級領導,還是身在一線的教師們都應該嘗試著從多方面來進行改革。
在這兩個星期中,我們學習了《基于科學觀的教育》.《小學科學教育的發展》,《談科學概念的教學》,《科學實驗在科學教育中的價值》,《小學科學與教學設計與反思》,《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心里健康與心理調適》,《認真解讀教材準確把握目標》,《小學課程標準解讀》,《教師心理問題的表現與調適》,《換個角度解讀初中化學新課程》,還學習了操作了許多科學實驗,在這短短的半個月里讓我受益匪淺,其實教學這么多年,大概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清楚的,可是從來沒有分得這么細過,學習了這么的理論知識以后,知道了三維目標,也了解了教學每一課時應讓學生學習的目標,而這些目標有不同的目的,還有價值觀。在培訓中,我了解到,當一名老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堂課都需要老師精心的準備才能讓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的來學。有一句話說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從這句話里充分的體現了老師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的來學習呢,這就是我們作為執教者自己應該認真、努力去研究的問題。
說到教學,首先我們要了解小學自然科學課課程理念,學習好了理念,才能從根本上得心應手的教學,首先是學科理念,然后是教學理念,這些都是為了在教學中能夠熟悉的教學的基礎。
那么小學科學的新課程要求我們要達成新的.認識:人類文化,人文性。還要樹立新的理念:一是觀察探究,二是猜測預知,三是動手實驗,四是驗證得出結論。文化知道、智力水平、人格目標。還要確立三維目標。只有確定了三維目標,才能在教學中讓學生輕松的學習、主動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要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現在不斷的在倡導新課程,現在的觀念和方式上從“學”服從于“教”轉變為“教”服務于“學”。老師的角色由灌輸者、講解者、訓練者轉變為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主體地位,轉變為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而在些次培訓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變過去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地位為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切實貫徹于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這是培養學生主體的必然要求。因為只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才會相應地改變,才不會像以往那樣強迫學生學習,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而今,通過課改,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方法也改變了,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如此一來,學生學習的積極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變得愛學習了。
在本次培訓中,有一個重點,就是教學前的準備:認真準備,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加強集體研究,讓學生親自體驗、驗證,建構。帶領學生經歷典型的驗證活動。強調觀察記錄科學筆記把學生的思維可視化。及時做好教學反思和后記,認真回顧教學情況。妥善處理學生的作用,加強和改善實驗室建設。讓學生由扶到攙到引到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教師在
走進課堂前的準備,一堂成功的課,那么它的教學前的準備就非常的好,以前的教學中,對這一部分不是很重視,從下個星期開始,我們參加培訓的每一位教師都將走進課堂進行實踐,那么課堂的教學好不好,與課前的準備有莫大的關系。熟悉教材,熟悉三維目標,熟悉學生,這些都是教學前必須要了解的,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只有準備好的人才有成功的機會”。相信這句話在對待教學中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這十多天的學習中,我明白了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所存在的問題有五個方面:1、教師的構成復雜,專職的少。2.隊伍不穩定。3.科學知識少。4.重視程度不夠。5.資源配置不足。在小學科學教育發展中應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教學能力,不斷反思課堂教學,不斷參與科學教學研究。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2
第一次來到株洲景弘中學參加國培,我感覺自己很幸運,心里總有些小激動。感恩國培讓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聚于此,共同探討,共同促進。教育的過程其實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另一個(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相輔相育、追求完美的過程。我不是一個完美的教師,但是我有一顆追求完美的心!培訓第一天聽了蘇校長的講座,才讓自己覺得卻如井底之蛙,實屬慚愧!我是一名農村中學的老師兼了初三班主任,面對那群時而頑皮時而可愛的孩子,真的是又氣又心疼。讓我心疼的是,孩子們完全領悟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對學習缺少興趣與積極性,現在我才明白,造成這種局面的不僅僅是學生本身,更是由于教師的引導不當,思想觀念的未轉變,對學生的不信任等。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并未完全打破傳統教學束縛學生思維發展的舊模式,遵循以人為本的'觀念,給學生發展提供的空間。根據蘇校長的話就是我們用了同一套教學方法面向全體學生,最終只會把每個學生培養成了一模一樣的人。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利于孩子們健康全面發展的!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根據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識內容,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和實踐操作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會自主學習,讓他們既要“學會”,也要“會學”。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掌握盡可能多的人類文明成果,也才有可能通過學習,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創新的能力。
如何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模式如何創新才能順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呢針對一系列問題,蘇校長讓我們明白,改變觀念是最重要的。首先,改變學生觀:起點非零,相信學生!讓孩子們放手去學,切記不可代替學生完成本應由學生自己完成的學習任務;其次,改變教師觀:教師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教師的意義在于激發和引導學生。教師的核心任務,不是自主的“教”,而是組織學生“學”,發動學生“學”;而后,是改變學習觀!讓學生自覺的參與到課堂,體驗課堂;最后,改變教學觀:教皈依法,以學定教!由此我也深刻明白,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啟發,幫助,指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樂學,會學,肯學。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開啟學生心靈之門,幫助學生建構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創造能力。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3
近兩個月的培訓已經悄然結束了,回首我的國培之旅,讓我感慨萬千。55個日日夜夜,忙完學習忙反思,我緊張著、忙碌著、快樂著。短短十天的公共講座,帶給我思想的洗禮、理念的革新和心靈上的極大震撼,它需要我用更多的“十天”去品味、去消化、去思考、去實踐。人生最好的培訓就是自我培訓,只有自己才知道最需要什么。我們都要力爭做一個理想的教師,讓生命在教育中詩意的棲居。晨誦午讀暮省,我們不能只顧趕車而忘了吃草,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素質教育,提倡教師“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科學地進行加工,探尋恰當的教學方法,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人是什么只有歷史才能告訴你。吳小軍教授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每天堅持寫教育日記,既能記錄自身歷史,明確重點、難點,又能促進自我反思,加強經驗分享,完善人格修養。黃行福老師是我們許許多多草根生命的代表,要做優秀的自己,莫讓不健康的心態遮住了眼睛。我相信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經歷過這樣一種心態:悲觀——自卑——眺望——無所謂——無奈。是的,無奈!但當我們無力改變環境時,唯有改變自己!主動調整心態,積極面對現實。
接下來一個月的專業課學習真正讓我受益匪淺。既有發人深省、啟迪智慧的專題講座、討論互動、觀摩研討、案例評析、論文撰寫的理論培訓,也有親近課堂、體驗名師風采的實踐鍛煉。這些活動都是我們農村教師所關注的領域,是我們發自內心想在這次培訓中能得到提高的內容。尤其是吳瓊老師的語音課,帶給大家視聽的盛宴,對于我們這些早期師范畢業的英語教師,真像一場不可多得的及時雨!在國培班各類名師介紹的眾多教學經驗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課堂游戲應注意其可行性及實效性;在布置作業方面,采用“分層作業”的方法,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我們很多一線教師容易忽略的'細節,在很多的時候,我們可能只關注了游戲的熱鬧,習慣了作業的“一刀切”,而忘了預設與生成不是必然,忘了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當然,別開生面的讀書會,務實精彩的跟班學習,都是我國培之旅不可或缺的回憶。
縱而觀之,我的國培之旅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幸運。我為自己能有機會參加這樣的培訓感到慶幸。兩個多月的培訓是短暫的,但給我留下的記憶和思考是永恒的。國培不是使我收獲什么,而是使我明白將怎樣改變自己。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們都是小小的苔花,把握好現在和當下,也可以和牡丹一樣書寫自己的精彩!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國培研修日記05-23
國培研修活動總結10-21
國培研修工作計劃01-25
國培研修學習計劃01-12
國培研修學習總結06-15
[精選]國培研修學習總結06-16
國培研修計劃的學習心得體會07-22
國培計劃研修工作總結11-13
國培研修學習總結優秀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