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實用文>心得體會>于丹論語心得體會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
更新時間:2024-12-03 09:58:21
  • 相關推薦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合集)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于丹論語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 篇1

  于丹在《論語》心靈之道中推介了好多個小故事,用來說明心靈的強大力量。濃縮于丹心靈之道的主題就是,心靈中至為完美的一面是用心的心態、自信和勇敢。當然,似乎有人以為這是在勵志,因為在世界知名的勵志學家,如卡耐基和拿破侖希爾還有安東尼·羅賓斯的書中,充滿對這三種力量的喚醒和訓練。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

  ——“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以約失之者鮮矣。”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方,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首先肯定的是,作為一篇勵志的小散文,這個演說是成功的。上面那些是于丹老師摘自論語中的原話,構成了演說的論點,這些論點我們大家就應都不陌生吧。但是,與論點比起來,我倒是覺得文中的三個小故事讓人印象深刻,并且和勵志的主題更加接近一些。批評于丹老師假借論語之名行其它主題的演說和出書甚至出名之實,這樣的話,一向對于完美的事物都持支持態度的我說說不出的,也就是想想而已。呵呵。

  話說回來,于丹老師還是一個富含哲理意味、平和而通達的智者。上篇文章也說過,各人讀歷史各取所需,下面摘一些于丹老師此篇中較為美麗的文字。

  一個有風骨的驕傲,在外在必須不是張揚的',這就是所謂“泰而不驕”的——于丹老師。

  “我以前看到過鈴木大拙在他的書中記載了一個日本江戶時期的故事。當時有一個著名的茶師,他跟隨著主人去京城里辦事。碰上了一個浪人挑釁身著武士服防身的茶師比劍。這茶師只好老老實實地說我就是個茶師,我不懂武功。這個浪人就得寸進尺,說你既不是一個武士,你穿著武士的衣服,你就有辱尊嚴,那我就更就應跟你比,你就更就應死在我的劍下了。茶師一想,就說你容我幾小時時間,這天下午我跟你還約在這個池塘邊見。那個浪人想想就答應了,說那你必須來。這個茶師就走了,他直奔京城里面最著名的大武館,求大武師教給他一種作為武士最體面的死法。武館的主人當時就驚詫了,他說來我這兒所有的人都是為了求生,你是第一個求死的,你是為什么?他說我是個茶匠,我就只會泡茶,但是我這天遇到了這么個情形,我不能不跟人家決斗了,我想死得有尊嚴一點。武館的主人說,你是這么著名的一個茶師,那好吧,你再為我泡一遍茶。茶師想了想,很傷感,說這可能是我在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所以他就做得很用心,他很從容地看著山泉水在小爐上燒開,很從容地把茶葉放在里面,洗茶、濾茶、然后一點一點地把茶倒出來,捧給這個武館的主人。這主人就這么一向看著他這個過程,看完了以后他喝了一口茶,他說:這是我一

  生中能喝到的最好的茶,但是在這個時刻,我能夠告訴你,你已經不必死了。茶師說:哦?你要教給我什么嗎?他說:我不教你,你只記住,你用泡茶的心去應對那個浪人,我就告訴你這一句。這茶師就回去了。回去他看見那個浪人已經在那等他了。浪人很囂張,當時就拔出劍來,說:你回來了,那我們來開始比武吧。茶師就老在想著那句話,說我心泡茶的心應對他。所以他就不著急,他笑笑地看定了對方,然后從容地把自己頭上的帽子取下來,端端正正放在旁邊,然后解開身上寬松的外衣,一點一點疊好,壓在帽子下。他還笑笑地看著對方,拿出綁帶把自己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緊,再拿出綁帶把褲腿也扎緊,他從頭到腳,一點一點地在裝束自己,一向氣定神閑。對面這個浪人就越看越惶恐,越看越惶恐,因為不明白他武功有多深,就被他的眼神和笑容給嚇得內心心虛起來。等到這個茶師全都裝束停當,最后一個舉動就是拔出他的劍來,欻,就揮向了半空,然后棒喝一聲,停在了那里。因為他也不明白再往下該怎樣用了。他停在那以后,這個浪人噗通就給他跪下了,說我求你饒命,你是我這一輩子見過最有武功的人。”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 篇2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

  孝敬之道就是這樣樸素的起點。

  我們今天已經遠離了產生孝道的宗法社會。在現代社會中,父子的關系已經不存在跟君臣關系的對應,那么,是不是可以說,“孝”已經過時了?

  是不是在今天這樣一種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會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一本《論語》捧在手里,我們說它是樸素的,是溫暖的,那么它的樸素和溫暖體現在什么地方呢?《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也就是說,《論語》告訴我們修養身心的道理,并且還會給出一條腳下的路,讓我們抵達自己的理想。孔子和他的學生有很多日常的問答。有一天,顏回、子路跟老師在一起聊天。老師說:“你們每個人都說說自己的志向吧。”

  子路說:“我的志向就是,衣服、車馬這些好東西,與朋友一起享用,用壞了也沒有什么抱怨。這就是我的愿望。”

  顏回說:“我的愿望呢,就是一個人不經常夸耀自己,也不經常宣揚自己的功勞,能夠做到很謙遜也就可以了。”

  這個時候,學生們發現老師還沒有說話。子路就對老師說:“希望聽聽老師您的志向。”孔子呢,就淡淡地說出對自己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簡單,就三句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孔子的志向就是希望做到能夠讓老人得到安頓,讓朋友對自己信任,讓年輕人對自己懷念。

  我們想一想,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可能擺脫跟三種人的關系,那就是我們的長輩-生我養我的父母,我們的平輩-一生相隨相伴的朋友,我們的'晚輩-自己的兒女。

  孔子先不去談我要怎樣建設家國社稷,怎樣建立多少功勛,而是說讓我的老人都可以安頓了,讓我的朋友對我可以信任、托付,讓孩子們覺得我這個人是值得追慕、緬懷的,如果我的存在能夠讓這三種人心中有這樣的種.種寄托,也就夠了。

  在這里面,擺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我們都在說,中華民族有一種美德叫孝敬,但是,我們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孝嗎?一個“安”字容易做到嗎?讓老人外在得安其身,內在得安其心,可能每一個兒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真正能夠做好卻很不容易。

  中國民間有個說法,叫做“百善孝為先”。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因為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親情,人人不可回避。

  在孝順這件事上,民間還有一個說法,叫做“論心不論跡”。我們知道,不一定每一個孝子都有充足的錢財和很高的地位,能夠按照他的夢想把愛折合成一種物質條件給他的父母。有時候一個很深刻的心愿,但是做起來卻只是一件樸樸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 篇3

  昨天一個老師說到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這本書我在偶然的機會看了幾十頁,至今也沒看完,不過于丹在《百家講壇》講的論語,我倒是在網上看了一遍。于丹講了論語后,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普通人覺得她說的好,說出了他們想說卻說不出的話,想理清卻理不清的人生思路。但一些大學教授聯合把于丹講的論語狠狠批判一通,說她根本不懂論語。一百人讀論語就有一百種感悟,既然于丹說的是論語“心”得,也可以說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她的.理解能對一些人產生作用就不錯了。別用學術的眼光苛求,說的太深奧了老百姓也不懂啊。以我看,于丹的論語心得還是有它的積極意義。

  對個人,于丹強調要追求內心的坦然與淡定,要化解生命的遺憾,不要爭名奪利,要認識自己的內心,把握好自己,關注自己的成長,追求幸福。在如今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人們很需要這樣的心靈的指導,有些人痛苦,有些人彷徨,卻無法化解,如果于丹的那一句話打開了一個人的心結,讓迷茫的心靈看到光明,讓痛苦得到減輕,那也算行善積德了。

  對國家,于丹講的論語流露著“和諧”的思想。她把論語分了七個部分,無論是說交友、理想、還是談君子、處世,看似從個人出發,實際上更是一種社會道德、公約的重塑。這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是一脈相通的。于丹的語言非常精妙,很動人,舉止很優雅,用這樣的美女教授來感化國人,效果自然更好。有人說中國人是最可怕的,因為中國人沒有信仰,于丹讓人們追求內心完善,心靈的寧靜,身心具修,對于沒有信仰的中國再合適不過了。

  對國學,于丹可謂貢獻大大,論語掀起了國學熱,《四書》、《五經》等經典論著又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視線,連《三字經》也占了國學的光。國學似乎不再曲高和寡,竟成了人人可談的大眾時尚。

  古人說半部論語可以治(知)天下,于丹說半部論語可以修身。我的道行淺之又淺,對于《論語》我不敢評論,只是《論語》中的那句點撥了我,于丹的那句心得提醒了我,就感到幸運并心存感激了。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2-01

于丹論語心得讀書筆記02-01

于丹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0-05

于丹論語讀書心得體會[精選9篇]08-29

《論語》心得體會06-11

《論語》心得體會10-14

于丹的《論語心得》讀后感03-07

論語的閱讀心得體會12-25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優秀02-0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在线观看a视频 | 伊人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 思思久久96热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不卡 |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