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實用文>心得體會>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更新時間:2024-07-15 14:04:41
  • 相關推薦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1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小學語文教材的古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真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

  低年級小學生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同時,低年級學生閱歷淺、閱讀量少,要讓他們從精煉、跳躍的詩句中體會到詩中之情更是難點。因此,借助直觀的材料手段或學生生活資源,以“畫”的形式豐富詩句的內容,使學生在頭腦中或紙上、補充組合再創造詩的表象,從而在古詩教學中“身臨其境”,進而激起與詩人情感的共鳴。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為古詩配插圖,并把課堂中教學的古詩畫下來,看著自己用畫筆把古詩給“畫”了下來,學生既有了興趣,也積累了古詩的表象,豐富了想象。

  古詩的意境多半藏于字里行間,詩往往只擷取生活中美麗的鏡頭加工而成,因而并不是逐字逐句解釋就能體會詩的意境。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讓他們身臨其境走入詩意的“畫面”中,“賞畫”吟詩,把詩景詩情統一起來,讓作者當時的情感得以回歸,使學生、文本作者、環境實現對話,無疑是最好的方法。

  許多詩描繪的離學生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學生無法直觀地感受,那么就可借用多媒體中鮮艷的色彩、典雅的'音樂,把古詩中描繪的意境直接呈現在孩子們眼前,形成視覺、聽覺上的強烈刺激,自然而然地吟誦古詩來。讓孩子們像古代的詩人那樣一邊欣賞風景,一邊吟誦古詩,這“風景”有些是寫意的國畫,有的是寫實的照片,但卻以強烈的畫感引起孩子與詩人的共鳴。

  每學一首古詩,都問一問學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倡導學生吟詩作畫,把古詩想象成一幅情趣盎然的畫,融想象于畫面,這也是一種詩文、詩情與學生的品味、感悟的對話和交流。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畫畫既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拉近了他們與古詩的距離,同進有助與學生理解古詩,感悟意境,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使他們在掌握一種學習方式的同時,更為內心增添了一份情趣,一股熱愛民族文化的熱情。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2

  一、初讀詩文,略知大意,學習生字詞

  在低年級的學生中,知識面窄、語言貧乏,認識的字也不多。所以當務之急是解決障礙。當引出了課題之后,就要引出課文的生字。引出生字可以直接帶出,也可以提問題引出。例如:“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的這首古詩,你們會讀嗎?”“會”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自覺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這首詩了。讀完后找出生字詞,接著引導學生自己去找出不會讀的字詞。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從來都不急著去回答,先問學生有誰知道答案,讓會的學生來解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全班學生都不會的情況下,我才說:“你們想認識它們嗎?”隨著學生的一個“想”字,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到一個高潮。從而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快樂。

  二、精讀課文,了解詩意

  熟讀古詩后,就要了解這首詩的意思,在語文課本中,都會把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詞翻譯出來。這時,我就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或個人發言的方法,一字一句地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自己在旁適當點撥。有時,我還鼓勵學生自己去翻找工具書,然后,在課堂上匯報,這樣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

  三、研讀詩文,體會情感

  古詩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學生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補充和領悟,去聯想去構想詩詞中的畫面。例如: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我先讓學生理解了詩意,知道作者是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這樣我叫學生閉上眼睛,老師幫助學生創造一個獨自在家的情景:“今天,你的爸爸媽媽都出差了,現在你一個人在家,外面黑黑的,四周靜悄悄的……”“這時你的心情怎樣?最想的是誰?”“你在家都那么的孤獨,特想你的爸爸媽媽,那你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詩人獨自一人在他鄉,看著家鄉的月亮卻不能回家的心情是如何?會想誰呢?”學生會脫口而出:“孤獨,想家,想家里的人。”這樣就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四、課外拓展的延伸

  課外拓展的延伸是培養發散性思維和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開始,我就引導學生通過畫畫的方式來理解詩句以及發現美,表達美。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我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的家鄉是怎樣過重陽節的?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從而引出要珍惜家人和朋友以及尊敬老人。“那我們平時要怎樣做呢?”這一個問題進一步深入教育。從而達到最終的思想教育的目的。

  總之,我們只有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熱愛祖國優秀的人文文化。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3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漢字抄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而古詩更是漢字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深深地沉迷于那千古流傳的優美詩句。古詩乃是我們的.祖先智慧的結晶,從襲古詩中可以看出古人的一些偉大的志向,或憂國憂民的情懷,有的是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動人詩篇,還有的是諷刺衰末朝。

  我覺得讀古詩不但能提高語感,而且能提高寫百作能力,更能感受其中的美。詩歌像春花,她為我們展現了人間最美好的生活,詩歌像秋月,她為我們傾唱出人們最細微的心曲;詩歌的一半像海水,她蘊積深厚而又波瀾壯闊;詩歌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摯勃發而又明亮昂揚;詩歌也像一只嘶啞的度鳥,深情的贊美這豐饒的土地;詩歌更像一個前行的人,懷揣使命走向明天。

  人們喜歡古詩的第二問個原因是:古詩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無稽之談,而是來自于生活、美景、事情、經歷等多種真實答事例,這才使古詩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我對讀古詩的深切感受就是好,因為讀古詩可以激勵我們努力學習,努力進取,報效祖國。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4

  經過這次對中華古詩詞的培訓,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使學生愉快、輕松的學習古詩詞的內容,體會詩詞大意,積累詩詞的語言,那么自己首先要把握好古詩詞的韻律格調。那么,應該怎么做呢?

  一、以讀為主,積累語言古詩詞是最精妙的語言藝術,是用最少的字詞,最簡練的結構,最優美的音韻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有著鮮明的藝術形象和深遠的藝術意境,需要反復誦讀,深刻體會。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我教學生以讀為主,積極引導他們探尋詩詞的意蘊。

二、自主探究,勤思創新

  1、誦讀積累

  教師在教古詩詞的時候,還要有意識地加大古詩詞的量,以詩帶詩,以詞引詞,用思鄉之情、愛國之情或其他的情愫貫通幾首詩詞,盡可能走進學生的情感深處。如在學習了《送孟浩然之廣陵》之后,可以讓學生再誦讀四首關于送別的詩:《別董大》、《送別》、《贈汪淪》、《送元二使安西》等。在學習了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后,可讓學生再誦讀《春望》等關于愛國的詩。這樣就達到了以新帶新、拓展詩詞量的效果,還有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才能。

  2、主動探究,想象升華

  陶行知主張有行動才能得到知識,有知識才能創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在行動中產生思想與智慧。如在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他們借助工具書等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然后借助重點詞、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學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務。但要真正領悟這詩中的意境,光理解詩句的意思是遠遠不夠的。古詩詞都是十分精練含蓄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留給我們無窮的想象空間。

  在能熟練朗誦古詩詞的.基礎上,再抓住古詩詞以最凝練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感情的基本特點,把對學生情感的引發、激蕩、升華,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騰飛的小船進入詩詞的意境。

  3、積極引導,關注創新

  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古文的認識是有限的,在自主理解時肯定會有一些錯誤,甚至鬧出笑話,這就要求我們既要保護好他們的積極性,又要作適當地引導,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偏頗,指明學習古詩詞的正確方法。對于他們在古詩詞學習中體現出來的點點滴滴的創新火花,我們都應該小心地呵護,積極地加以肯定,并引導其繼續沿著自己的創新思路前進,結出一個個創造智慧的碩果。

  總之,古典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教師要給孩子們構建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古詩詞課堂,引導他們去發現詩詞的美,欣賞詩詞的美,享受美感的體驗。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5

  古詩,以她那豐富的內容,深遠的意境,優美的韻律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燦爛的明星。古詩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是小學生接觸了解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好教材。經過幾次的古詩教學的學習,是我對怎樣教古詩又有了新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古詩教學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反復吟誦,感受形象美。宋代大家朱熹曾經說過:“詩須沉潛諷誦,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經過充分地、反復地誦讀,設身處境地進入詩的境界,仔細體味每個重點詞句的含義,細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領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在吟誦時要正確流利。古詩語言是非常優美精煉的,它經過了詩人反復推敲錘煉,有鮮明的節奏感,平仄押韻,瑯瑯上口,可以把它當作一首樂曲來看待,這就是古詩所獨特的音樂美。正確流利地誦讀,就是在初步教學古詩時,就指導孩子們大聲地朗讀,力求把古詩讀準確、讀清晰、讀出節奏感;進而要求把古詩讀流利,讀出古詩的.平仄押韻的韻律美,提高孩子們的語言感悟能力。我在教學膾炙人口的唐朝大詩人孟浩然所作的《春曉》時,就注意讓孩子們正確的基礎上,大聲地、流利地朗誦,稚嫩的童聲隨著優美的韻律,讓人陶醉不已。

  吟誦時,還要咬文嚼字。古人作詩是十分注意錘煉詞句的。教學時要注意從語言入手,斟詞酌句,在孩子們初步理解古詩大意后,組織孩子們咬文嚼字地吟誦,細細品味,慢慢品賞,讀出古詩的抑揚頓挫、回環曲折之美,進而感悟古詩的意境。

  吟誦時,要反復不斷、要有感情。在孩子們深入理解詩意,把握詩人思想感情之后,我們老師最要注重讓孩子們進行反復不斷地、有感情地吟誦。在反復的感情誦讀中,孩子們會積極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古詩的意境中,探索古詩的意境美。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6

  “所謂美人者:以花為容,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肌,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上課伊始,這段文字就出現在了屏幕上,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引來一片贊嘆之聲。于是,懷著這種美好的情愫,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徜徉于“詞海”之中,了解少女懷春時“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的熾熱情懷;體會少婦“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的離愁別怨;感受牛郎織女“兩情若是長相久,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無奈與豁達……

  不知不覺中,一上午的時間悄然而逝,大家都方興未艾。老師選的內容美,講解美,讓我們體會到詩詞之美。上這樣的課,使人如沐春風,感謝邵老師。

  課上完了,“以詩詞為心”這幾個字深深的烙進了我的心里。是啊,古人都知道,真正的美女要有豐富的內涵,更何況我們這些和古人眼中美女相差甚遠的女人?容顏易老,金錢易散,但如果我們用學識來裝點自己的生命,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就會在這個浮躁喧囂的世界中洗盡鉛華,尋找到一方精神上的'凈土,獲得內心的寧靜。

  從今天開始,努力做一個有“詩詞之心”的女子,從容、優雅的生活。這樣的女子才能靜下心來,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引導學生在古代文化中自由地徜徉,傳播祖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詩詞。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7

  學習古詩,要欣賞詩的意境才能得到精華。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詩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礎。所以我們要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會。意會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通過直覺理解古詩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詩意全部解釋出來,這種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這種模糊性并非是摸不著頭腦,而是理解過程的一個階段,這種“霧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覽無余地說白更能達到理想的理解境地。我總結了幾種方法:

  一、語言意會法

  例如《村居》一詩教師通過散文詩似的語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讓學生從教師如詩的語言中得到熏陶。孩子們的生活經歷是再學習最大的資源庫,教學中啟發孩子巧妙聯系自己的生活記憶,孩子們從教師、學生的描述中喚醒對春天的記憶。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風箏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礎,順理成章地進入春天這個美好的情境中,在學習古詩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從而感悟到詩中的樂趣,情趣。

  二、繪畫意會法

  古詩的意境,絕大多數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在教學時,可利用現有的插圖,仿制的幻燈片或根據詩的內容繪制的詩意圖,再現形象,使學生觸景生情,感受詩的意境。如教《所見》這首詩時,畫面以詩的`內容為背景,一片森林濃蔭覆地,一位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自得,吹著短笛,再配上一段《牧童短笛》音樂片段,在它的前面插入一段山歌,后面插入一段知了叫聲,這樣就有助于幫助學生進入小詩所設的情景,又能喚起對夏天撲蟬趣事的回憶,使學生在領會詩的意境時,不知不覺中完成由學生到牧童的角色換位。又如在教學《草》時,我采用全詩配畫的方法,讓學生給每一句詩配上一幅畫,使幾幅畫面相連,形成完整的系列畫面,學生也在配畫過程中直觀地理解詩意。運用古詩配畫教學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又能夠加深對詩意的理解,強化記憶。

  三、想象意會法

  葉圣陶先生說:“讀詩不僅要睜開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睜開眼睛看由文字觸發而構成的畫面。”錢正權老師說:“引領學生進入詩詞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尋求詩詞的信息意義,而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詩詞中的畫面,也就是說在詩詞的語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要描繪的生活圖景。讀者要讀出詩情須進入意境,須發揮想象。”我們要用想象去感受詩人生動、形象、凝練的語言所表現出來的一幅幅具體、生動的畫面。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詩情畫意。例如:在學習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許多學生都沒有去過廬山,單靠一些呆板的圖片是無法體會廬山三疊泉的雄偉和壯觀。這時我在教學是運用多媒體播放了廬山三疊泉的視頻,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著瀑布的聲音再想一想三疊泉就在你的眼前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是多么的雄偉和壯觀。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8

  20xx年12月24日,教研組組織我們學習了空中課堂實錄課,上海市閔行區莘松中學張一凡老師執教的《古詩三首》一課,這篇課文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共三首古詩,這堂課講了第二首《寒食》和第三首《十五夜望月》。

  課堂伊始,張老師從詩意,詩情兩個方面指導大家回顧復習了課文第一首古詩《迢迢牽牛星》,接下來的教學,她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環節

  ①品讀《寒食》;

  ②品讀《十五夜望月》;

  ③課堂小結;

  ④積累拓展;

  ⑤布置作業。輕輕松松完成了兩首古詩的教學工作。

  近24分鐘的教學時間,張老師把兩首古詩解析得清清楚楚,教學設計簡潔明了,重難點突出。古詩品讀部分設計大致相同,先指導學生了解文化常識,然后借助古詩注釋完成學習任務,逐句品讀感悟,理解古詩蘊含的思想感情。小結內容后,積累部分布置了同是描寫中華傳統節日的《生查子.元夕》、《元日》兩首古詩的學習積累,既是復習鞏固,也是學習新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指導學生讀中悟,悟中品,感悟古詩魅力,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張老師的'解析由景及情,環環相連層層深入,設計巧妙、構思新穎。兩首古詩容量大,知識點多,但脈絡分明,結構清楚,張老師的教學為我們提供了范例。

  聽課完畢有個題外的想法,上海空中課堂這樣的教學平臺,所選課程的教學設計和方法比較適合一線城市的學生參照學習,如果按這樣的教學進度完成線下教學任務,大部分學生極有可能聽不懂跟不上。所以,張老師的教學方法只能借鑒學習,不能照搬照抄,取其精華為我所用,補足基礎知識部分,讓學生真正學得輕松學得懂。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9

  輕叩詩歌的大門,我們面前出現了一個美麗的詩的世界……”這是語文書中的一句話。

  這次活動結束后,我雖然不能算是受益無窮,但也可以說成是感受至深。

  通過這次詩歌學習,我仿佛真的看見了那個詩的美麗的世界。

  我學會了怎樣寫詩,自己也嘗試了寫詩。以前都是寫作文,幾乎沒有寫過詩,就算寫了一兩次,也都是胡亂寫的,因為那時還不會。而現在,我真正學會了寫詩。寫第一首詩時有點困難,但寫第二首就漸漸熟悉了,不再那么難寫了。后來,寫的雖然不算好,可也是得心應手了,就像有無數的想象力和靈感充斥在筆端上。

  讀詩,光看字面不叫讀詩,而叫看詩。真正的讀古詩,不光要理解古詩的字面意思、整首詩的意思,還要想想古詩表達的情感及寓意,并要體會古詩的意境。可以的話最好對古詩進行拓展方面的閱讀。了解詩的作者以及他的相關資料、寫詩的時代背景、寫詩的時間……還可以積累一些你喜歡的詩句。你瞧,有時候讀詩讀詩,讀著詩,可不就讀出味道來了嗎?

  現在我知道了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什么了,你知道嗎?哈,是《詩經》,它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不過,我以前還以為是冰心的《繁星·春水》呢!因為我以為是現代,可就算是現代,《繁星·春水》也是不正確的,你記住了嗎?

  詩的世界真精彩!你注意過嗎?原來啊——有些詩還沒有標點的'呢!你一定會很奇怪吧?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寫文章都有帶標點的,可有的詩是怎么沒有呢?這是為了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讓感情不被標點符號所拘束,一些詩不帶標點符號的原因就是這個了。你明白了嗎?

  體會詩中的意境,你的眼前就會浮現出詩中的畫面,詩人所表達的情感你也會體會得一清二楚。

  詩的世界真奇妙啊!當你讀著讀著你才會發現你已經被詩歌所深深地吸引了。而且,如果你讀一些詩人的勵志故事的話,你還會從中獲得啟示呢!我們不應該把時間都浪費在玩上。在疲勞學習后適當的娛樂可以舒緩疲勞,放松身心,讓你“繃緊”的皮膚得到放松;而要是沒有限度地玩不學習的話,那就等于浪費時間了,那么你原本“放松”的皮膚就會松弛。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快樂的是事情,但有的人卻十分的厭惡學習,這就在于你看待學習的心態了。一個人要是對學習一直充滿厭惡,久而久之,你對學習就只有厭惡了;而你要是對學習樂觀看待,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那慢慢的,學習對于你來講,就是充滿快樂的了……

  “讓我們徜徉在詩歌的百花園里,讓生活充滿詩意,讓詩歌伴我們一生!”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10

  和著教改的春風,跟隨著我校開展“有效教學”模式的步履,我們又迎來了新的階段——有效教學的實施與改進。 “主動教育”、“賞識教育”等教學模式的結合與運用,使學生們的主體性在課堂上很好地展現了出來。這學期,令我感受頗深的是,學校組織老師觀看上海市浦東新區北蔡中心小學的青年教師戴建榮的《靜夜思》、《回鄉偶書》教學視頻及視頻講座。戴老師的“古詩吟唱教學法”,讓我們倍感新穎。

  說真的,一直以來,古詩教學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難題:講多了,古詩的整體意境美被拆解,不講,年幼的孩子又難以逾越理解的障礙。從老師講解,學生識記,最后背誦的方法,到創設情景教學古詩,利用音樂來欣賞古詩等方法,總體上感覺教學模式內容豐富,但實際卻只留于形式,而未能真正提高學生對古詩的美的鑒賞能力。

  說實話,剛開始觀看時,我真有點擔心,因為剛開始戴老師就給同學們講平仄的知識,平仄是古代漢語里的一個語法知識,小學生能聽懂嗎。第二點是老師這種手舞足蹈的吟誦教學法能否行得通。是否會影響課堂紀律。

  當我看了近二十幾分鐘,感覺就不一樣了。學生的感情投入了,隨著老師的思緒到了李白的故鄉,到了李白的夢中,到了李白的心中。看到了李白所見到的,想到了李白所想到的。

  最主要是讓學生聯想到了李白自從十幾歲離開家鄉后從來沒有回過家,每當看到月亮就想到自己的家鄉。讓學生感受到當時他非常想念家鄉。

  聽了戴老師別具一格的小學古詩“吟唱”教學法后,對如何把古詩的美呈現在當代小學生的面前,如何讓小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有了一點初淺的掌握。對戴老師的“古詩吟唱教學法”有了具體的認識:

  戴老師的“古詩吟唱教學法”,包含了四個組成部分:讀、唱、吟、舞。

  這四個部分有機組合,互為支撐,融為一體,看似簡單,卻把孩子們學習古詩的積極性極大地調動起來,讓他們在形式多樣、充滿情趣的反復誦讀中,既讀懂詩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詩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一、“吟唱”教學法的第一步是“讀”

  如何“讀”。

  把音律引入誦讀。

  正如戴老師所說的一樣,現今的古詩教學中,老師們大多數按照“兩字一頓”這樣一種單一的模式來指導學生誦讀古詩。這種“千篇一律”的朗讀,單調乏味,沒有情趣,久而久之,學生對古詩文誦讀就會失去應有的興趣。他由此想到,中國古詩十分講究音律,“平上去入”四聲抑揚頓挫的節奏和聲韻變化體現出鮮明而豐富的音樂性。如果把音律引入誦讀,指導學生按照“平長仄短”的規律來朗讀古詩,就能更好地再現古詩的音韻之美,引發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

  戴老師教學時,是這樣向學生介紹的:古人讀詩有平仄,“平”指平聲字,就是現在普通話中的一、二聲;“仄”指上聲,去聲和入聲的字。

  讀法是:平聲拖長音節,仄聲聲停氣不停,縮短發音。

  這是他在借鑒古法的基礎上,注意學生的實際出發,將平仄音律簡化,讓學生以漢語拼音的四聲為準,讀音為一聲、二聲的歸入平聲,三聲、四聲的歸入仄聲。這樣一來,雖然同樣是“兩字一頓”,但因為誦讀的節奏變化豐富、長短交替,古詩內在的音律美得到較充分的體現。

  在教學中,戴老師注意引導學生邊體會詩意,邊讀出節奏韻味。

  例如:指導朗讀“少小離家——老大回——”一句,讀到“家”的時候,戴老師提醒孩子們:“你們想想,詩人離家有多遠,你的聲音就可以延長多久。”當讀到“回”時,他又說:“離家有多遠,回家就有多久。終于回到故鄉,你又有了什么感受?”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深切品味著“家”,細嚼著“回”,情不自禁地跟著他搖頭晃腦,不僅讀出了詩的韻味,更讀出了詩的意境。

  二、何為吟,如何吟

  讓吟唱走進課堂,充分誦讀之后,就是唱和吟

  戴老師認為:要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和情感共鳴,僅有讀是不夠的。

  中國古人在讀詩時不僅“高聲朗誦,以昌其氣”,在高聲朗讀之后,古人又通過吟唱的方式,進一步入詩境、悟詩心、品詩味,這一點值得后人認真學習和借鑒。

  吟,是中國古詩特有的一種誦讀方式。吟,不同于唱,講究“無腔無調,隨意而出”。意在通過吟詩,心中復現情景,領會詩情,吟是讀者對詩境的“個性化解讀,對詩意的個性化表達”。

  唱,最能打動孩子的心。唱詩需要音樂的配合,更多的古詩需要老師自己選曲配唱。

  但選曲應遵循這樣幾條原則:①準確理解詩意,曲子要和詩歌的情調吻合;②弦律要簡單,易于吟唱;③弦律應高雅古樸,一般不宜選流行歌曲。

  三、怎樣舞

  即借手語表達情意

  在教學中,戴老師習慣性地用手勢指揮學生吟誦。

  每到動情處,不少學生情不自禁地舉起小手,學著他的樣兒,和他一起舞動起來。戴老師把手語融進讀、唱、吟之中,讓孩子們能更酣暢更有情趣地抒情;吟唱中再結合手語,還有助于鞏固理解,積累內化。另外,在打手語環節中,學生展現即興發揮的體態語,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鼓勵個性發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四、教——讓學生喜歡

  戴老師認為: “不管怎樣教,一定要讓孩子們喜歡”;“童心就是詩心,孩子們喜歡,古詩才會有生命”。

  目的就是喚起孩子對古詩的情感,激發孩子學古詩的興趣。

  我們當老師的,不管怎么教,一定要讓孩子們喜歡。孩子們喜歡學習,那學習不就成了和游戲、玩耍一樣快樂的事了嗎。這讓我想起簡?豪斯頓在《教育可能的人類》中曾說的話:“如果孩子們跳舞、品償、觸摸、聽聞、觀看和感覺信息,他們幾乎能學到一切東西”。

  有人說,詩其實就是人的生命,是人的生命中那個最美、最真的化身。戴老師是用自己的真摯喚醒了詩的靈魂,讓她為孩子們綻放出最動人的笑顏。詩如生命,生命如詩,戴老師以一顆如詩的心,在傳承與創新之間找到了一條古詩教學的成功之路。

  聽完,學完,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要如何才能真正再現古詩的音韻之美呢。怎樣才能使古詩的教學在學生那兒實現傳承呢。……我覺得,應該加強自身學習,只有在老師對古詩及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下,才能更好地教學古詩。

  因此,在今后的古詩教學中,我會借鑒戴老師的古詩“吟唱“教學法,不斷地努力學習和探索教學方法,讓古詩教學沐浴在教改的春風中,不斷地呈現新的詩篇。

  讓學生們真正喜歡上古詩,并能主動學習,繼續傳承和發揚我們悠久的詩文化。

  20xx年4月20日。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關于學習的古詩11-03

關于學習的古詩(通用60首)08-07

古詩心得體會12-21

語文古詩心得體會01-12

閱讀古詩心得體會12-21

誦讀古詩心得體會06-17

《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教案09-02

孩子背誦古詩心得體會05-09

經典古詩 經典古詩詞02-0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中文字幕在线一级aV片 | 午夜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制服丝袜中出 | 三上悠亜国产精品一区 | 色婷婷亚洲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 伊人一道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