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歇后語吧,歇后語是漢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漢語言藝術,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歇后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描寫人情感憤怒的歇后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火疥子不出頭—干炯
【注釋】火疥子:疥瘡,一種皮膚病。不出頭:指疥瘡未潰爛。炯:與“悶”諧音。指人干生悶氣。
【例句】價格高太洋氣不說,農村人離不開奔車拔苗,不讓撅屁一股受得了嘛!送到城里,又趕不上花樣翻新的新潮。弄得李富財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兒,急得滿脖梗子大火疥子不出頭—干炯!(高景和等《“蔫巴耿”巧治李富財》)
發了酵的面粉—氣鼓鼓的
【注釋】氣鼓鼓的:面粉發酵后膨脹的像是用氣吹起的樣子。形容生氣的神態。
【例句】“蜂螂”灰白的臉漲得豬肝般紅,嘴里直喘粗氣,干癟的肚子像發了酵的面粉,氣鼓鼓的。剛出籠的模模—帶著氣兒
【注釋】摸一摸:饅頭。剛從籠屜里拿出的饅頭還熱氣騰騰的,故為“帶著氣兒”。用其轉義,比喻人剛生過氣,臉上還留著怒態。
【例句】我一看他的臉,“剛出籠的模摸,帶著氣兒”,不知又和誰吵過架。剛點燃了枯柴—火氣正旺
【注釋】火氣:本指火力,轉義指怒氣。指人正在氣頭兒上。
【例句】他們人多勢眾,又剛好是一堆點燃的枯柴—火氣正旺。(彭見明(遠逝的濤聲》)
蛤蟆鼓肚子—干生氣
【注釋】氣:原指肚中之氣,轉指怒氣。蛤蟆鼓肚子,只不過是有點氣而已。譏諷某人只能白生氣,沒有別的辦法。
【例句】她不樂意算什么?吃著她的飯了嗎?她還吃我爺爺的哩!走,咱們就吃去,甭理她那一套,讓她蛤蟆鼓肚子—千生氣!(柳溪《功與罪》)
溝里拾柴—撓上來
【注釋】撓:用撓鉤撓,與“惱”諧音。原指用撓鉤把柴從溝里拾上來,轉指人惱怒起來。
【例句】(他把)
十八家大臣保本不下,岳太恒直諫又被綁赴午門等經過講述一遍,“汝南王”鄭雷這個氣呀,那真是“溝里拾柴,撓上來”啦。(鄭永昌等《黑虎鬧東京》)
河豚魚浮在水里—氣鼓鼓的
【注釋】河豚魚:一種肉味鮮美,但一卵一巢、肝臟及血液有劇毒的魚。河豚魚浮在水面時,縹里面充滿空氣,故為“氣鼓鼓的”。形容人在生氣時氣沖沖的神態。
【例句】你有話慢慢說嘛,干嗎像河豚魚浮在水里一樣,氣鼓鼓的呢?紅炭扔到熱油鍋里—火冒三丈高
【注釋】形容人火氣很大,控制不了。
【例句】不是兒媳婦把香粉搽在自個兒男人臉蛋上,眼下江湖上張口閉口講說的都是老抬頭,有幾個人知道金鐘罩老爺子當年的過五關,斬六將?這真像把一塊紅炭扔到熱油鍋里,逗得金鐘罩火冒三丈高。(劉紹棠《敬柳亭說書》)
猴子騎駱駝—直往上竄
【注釋】原指猴子用力向上跳。轉而形容人的火氣遏制不住,直往外冒。
【例句】她一娘一本來就窩著火哩,一聽英梅那語氣里含著責備,那火就如同猴子騎駱駝一樣—直往上竄!忍不住照著英梅的臉“叭叭”就是兩耳刮子。(張景秀《聯姻風波》)
火藥碰火柴—好大的火氣
【注釋】火藥一遇明火就會爆炸,形成強烈的氣一浪一,故為“好大的火氣”。指人的怒氣大。
【例句】“噢,火藥碰火柴,好大的火氣呀!”周巖松一邊幫趙大虎撥一弄掉滿頭的玉米花,一邊笑瞇瞇地說:“有意見就快提吧。”鑲蛤蟆鼓肚子—發混脹氣
【注釋】脹:膨脹,與“賬”諧音。指人不講道理地發脾氣,或對不講道理的人發脾氣。
【例句】哈欠虎嚴肅地說:“不管你有啥子理由今天你要再上工地,莫怪我老哈‘癩蛤蟆鼓肚子—發混賬氣’就是了!”(柳炳仁《玉樹瓊花》)
漏風的冷灶燒青柴—七竅八孔都出煙
【注釋】青柴:剛砍伐的未干的柴禾。七竅八孔:原指灶的所有漏風孔一穴一,轉指人的耳、目、口、鼻等器一官。形容某人怒氣極盛。
【例句】(青鳳說:)
“我實話實說,你平日從不多言多語,種稻子是個高手把式,提高了產量。他氣得像漏風的冷灶燒青柴,七竅八孔都出煙。”(劉紹棠(二度梅》)
籮莞挑水—不滿
【注釋】蘿莞:用竹蔑、柳條等編成的盛器,不能盛水。原指滿不了,轉指人不滿意。
【例句】財主一看,除了個老者之外。盡是些十二三歲的娃娃,心里就有點蘿莞挑水,不滿。(刊)
面盆里加引子—發起來
【注釋】引子:指發面時用來引起發酵的面塊,內含大量酵母,也叫面頭。發:原指發酵,轉指人流露、發泄一出某種感情。指人發起脾氣來。
【例句】趙大姑聽說,那氣就粗了,說:“耶耶!誰賴您那孩子來么?面盆里加引子—你這不發起來么?”(清·蒲松齡《慈悲曲》)
尿罐里煮豬食—臭咕嘟
【注釋】臭:原指氣味難聞,轉指令人厭惡。咕嘟:方言,原指長時間煮東西,轉指人的嘴撅一著。責罵人生氣地撅一著嘴。
【例句】洪鐵的火上來了,沖著韓德生氣地說:“你就會尿罐里煮豬食—臭咭嘟!”(沈凱《古瑪河春曉》)
暖水瓶的塞子—堵汽
【注釋】暖水瓶塞子是用來防止瓶內的熱汽散出來的,故為“堵汽”。堵汽:與“賭氣”諧音。指生氣或斗氣。
【例句】我說東,你偏說西,這不是暖水瓶的塞子,堵汽(賭氣)
嗎?我們今天不商量出個辦法,明天怎么向一團一長匯報呢?惹惱的小青蛤蟆—脖子肚子一般粗
【注釋】形容人特別生氣。
【例句】“八爺!今天人家老龍高抬腳作主席,我的臉真不知道往那里放!”“我的臉要沒發燒,那叫不要臉!你多辛苦!”孫八氣得像惹惱的小青蛤蟆一樣,把脖子氣得和肚子一般粗。(老舍《老張的哲學》)
肉掛梁上干聞腥—氣死貓
【注釋】形容人因得不到向往的東西而氣惱。
【例句】“江口等地的糧價”,他伸出右手猛地向下一翻,‘又整整翻了一番!這是剛從工商局得的最新情報!”傾身恭聽的鄭介風又頹然坐下,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焦躁地說:“肉掛梁上干聞腥,這才叫氣死貓哩!”(黃日強《奪糧記》)
燒得正紅的火炭上潑了盆水—又冒煙又冒氣
【注釋】冒煙、冒氣:原指火炭潑上水時的情形,轉指人生氣、發怒。形容人心里很難受,又氣又惱。
【例句】她見婆婆洗凈了手,真要走,她那熱乎拉的心里頭像燒得正紅的火炭上潑了盆水,立時又冒煙又冒氣,要多難受有多難受。(劉亞舟《男婚女嫁》)
燒紅了的鍋里倒涼水—炸了
【注釋】往燒紅的鍋里倒涼水,冷熱相激,鐵鍋會炸裂。指突然大發脾氣。
【例句】秦秀娟還想到:“何大叔本來對今年的豐收就摸一著一把汗,這回出了事,他準得是燒紅了的鍋里倒涼水,炸了。”碎了碟子又打碗—氣上加氣
【注釋】摔碎碟子本來已經令人生氣,結果碗又砸了,故為“氣上加氣”。比喻不順心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叫人氣上加氣。
【例句】高大一娘一只顧在村頭等老伴,等了半天也不見人來,把鍋里的餃子忘掉了。回家揭開鍋蓋一看,啊!水餃變成了咸面湯,真是碎了碟子又打碗,氣上加氣。王八碰到橋樁上—干生悶氣
【注釋】比喻某人碰了釘子或遭到斥責,心里有氣無處發泄。
【例句】白二一娘一不吃她的諷刺說:“四只眼?我騎著驢,抱著貓,后跟一條狗,十只眼哩。……”白眼狠在遠處,王八碰到橋樁上,干生悶氣,一句不敢吱聲。(李英儒《上一代人》)
【也作】王八撞橋樁—心里暗憋氣錫片兒—鐵青
【注釋】錫:金屬,色青白。用以形容某人臉色變化(多指憤怒)。
【例句】李寶成笑了笑,說:“鄭老幌那臉,嘿,真成了錫片兒了—鐵青!(秦兆一一《在田野上,前進!》)
鄉下人不認識仙人掌—青餅子
【注釋】仙人掌:多年生植物,一莖一呈橢圓扁平,似手掌,色青綠,肉質有刺。餅子:一種扁平形狀的面食。鄉下人不認識仙人掌,稱為青餅子。比喻某人因氣憤而臉色變成鐵青色。形容性格古怪,整天板著面孔。
【例句】對新同事們他不大招呼;舊同事們對他非常不滿意,孫先生已經把剛學來的一句加在老李的身上—“鄉下人不認識仙人掌,青餅子!”(老舍《離婚》)
銹住了的一一筒—發不出火來
【注釋】形容心里有火發不出來。
【例句】她久想和桐芳高開火。可是,西院里還停著棺材;她的嗓子像銹住了的一一筒,發不出火來。(老舍《四世同堂》)
煙袋鍋兒里蒸包子—有氣也不大
【注釋】形容人的火氣消了不少。
【例句】(老一奶一一奶一)
剩下來的兩分火氣,可就變成俏皮話里說的“煙袋鍋兒里蒸包子,有氣也不大了”。(李英儒《女游擊隊長》)
煙袋換吹筒,吹筒換鳥一一—越吹越壯
【注釋】吹筒比煙袋桿粗,鳥一一比吹筒長。原指越吹氣越大。轉指怒氣越來越大。
【例句】說著說著,那個氣好比煙袋換吹筒,吹筒換鳥一一—越吹越壯了。(《兒女英雄傳》)
一瓢冷水澆到燒紅的鐵鍋上—炸了
【注釋】形容因憤怒而激烈發作。
【例句】該介紹人講話時,劉區長裝佯千咳一聲站起來,笑著說:“哈,我是個半拉子介紹人。其實是星梅同志給他倆介紹……!”這句話像一瓤冷水澆到燒紅的鐵鍋上,母親的心炸了。(馮德英《苦菜花》)
嘴唇皮觸了電—不斷地亂抖
【注釋】形容氣得不知說什么好。
【例句】楊心田道:“我們做事,都是總理做主,要賣國,總理先賣國了。我是世代讀書的人家,乃是清白身體,不是推磨子眼的出身。”原來閡良玉祖上,曾開過小磨坊,這句話,正是影射著他。閡良玉氣得嘴唇皮像觸了電一般,不斷地亂抖。(張恨水《京塵幻影錄》)
【描寫人情感憤怒的歇后語】相關文章:
描寫世間人情冷暖的句子03-04
憤怒的句子03-13
憤怒的作文01-16
憤怒的說說02-02
關于人情的句子02-14
很感人情話10-25
關于人情的文案02-08
人情淡薄的說說10-23
名人情話經典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