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聞中心述職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聞中心述職報告1
大家好,在述職報告之前,我想先談談我對理學院新聞中心的認識。
首先,新聞中心的核心職能是參與理學院的每次活動,并為之留下記錄,及時發布到理學院官網等相關平臺,讓理學院的同學們能夠及時了解到學院動態。其次,新聞中心還須承擔解決學院各項傳媒技術難題的重任,成為學院傳媒發展的中堅力量。以上便是我對理學院新聞中心職能的解讀,也是我認為應該做好的最基礎的事情。
上學期末,學院老師將管理新聞中心的重任交付于我們,這是對我們平日工作能力的肯定,同時也是對我們獨特作風的肯定。雖然是學院內部的組織,不過管理方式和學校社團組織并無大異,一個組織是否出色與其領導者的能力息息相關。我們分析了以前新聞中心的狀況以及校內各個社團組織的活動情況,取長補短,規劃出了一條我們自己的`發展方案,現將方案匯報如下:第一步,在新聞中心內部展開培訓,讓成員了解新聞中心基礎職能并掌握必備技巧,在學院內部履行新聞中心職能;第二步,每周舉行內部活動,與成員展開互動,讓大家了解我們的想法,并將一些實用技巧教給大家;第三步,推出一些原創作品,在學院、學校進行宣傳,逐步讓各方力量了解我們并合作;第四步,與學校其他社團組織合作推出一些原創活動,擴大理學院新聞中心在學校的知名度。現在已經循序漸進到了第三步,為有效的實現以上方案,新聞中心的幾位負責同學將自己的個人特點融入到新聞中心的活動中,認真準備每一次內部活動,抓住每一個細節,力求讓內部活動質量上乘化。
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我們力求讓大家能夠學會新的技巧,但真實情況是,有個別成員對某門技術真的不感興趣,所以無論活動多么精致也無法將我們想傳達的東西給大家地傳達到位,所以我們的活動盡可能的涉及多個方面,爭取能夠讓每一位成員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從中真正學習到新的東西。
現在整個學校社團組織的情況都不是很好,大多數社團組織的活動比較死板,拘泥于每一年定式的東西,缺乏創新,同時活動質量不高,同學們都沒有興趣搞活動。我們需要去有高的追求,需要去向好的社團組織學習,需要去傳承我們自己的組織文化,實質性得去帶給組織成員一些理念,而不是每年固定去完成一些任務項目,為了做事而去做事。
從開學初至今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開學初期的新聞中心招新傳單經過了精心設計,從頁面風格、傳達形式以及紙張材料等方面與學校內任何一個社團組織不一樣,吸引了不少對設計有高尚追求的同學。我們設計了理學院新聞中心獨有的,甚至是整個學校前所未有的個人名片,讓我們的成員能夠拿得出手,自豪地向大家展示自己。我們的活動無論從前期微信平臺的宣傳頁、活動ppt準備和現場桌椅擺放等等細節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力爭每一次活動都能夠讓大家感覺到理學院新聞中心的獨特之處。我們年末時制作了新聞中心第一部短片《一天,一天》,并作為理學院新年晚會的開場視頻進行播放,向大家傳達了大學這幾年來我們的心聲,以及我們社團組織活動應該有的樣子。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組織負責人所需要做好的不僅僅是開展職能活動,更需要去引領成員發展,把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傳達給組織成員們,讓好的理念和文化一直傳承,所以我們經常和組織成員聊天,互相溝通想法,讓組織內部氣氛融洽,同時在組織發展中期將更多的任務分配給各位部長自行處理,鍛煉他們的能力,為新聞中心日后的長久發展奠定基礎。
以上便是我對新聞中心這半學期以來的工作總結,我堅信未來的理學院新聞中心必定會蒸蒸日上,在校內成為有影響力的帶頭組織,帶領更多的社團組織前進。
新聞中心述職報告2
20xx年的工作在忙碌中度過,一年來在校區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支持下,較好的完成了安排的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宣傳工作有序開展成果顯著
20xx年的宣傳工作,在總結近幾年工作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校區(學院)20xx年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展開的。工作期間,跟進校區領導干部工作會議,黨團日主題活動、“521”工程、大學生就業招聘、學團各項學生活動等,進行了及時有效的新聞報道,為校區各方面工作的推進營造了和諧、良好的輿論環境。
經統計,20xx年校區網共發布圖片新聞41條,校區新聞160余條,部門動態1150余條,《科大報》刊載校區新聞90余條,在《科大新聞》中上傳視頻資料50條。
在學校20xx年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我被校黨委授予了“2011年度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工作得到了組織和領導的肯定,也一直激勵著我進一步做好本職工作。
二、加強與社會媒體的聯系加大外宣力度
通過與泰安電視臺、《齊魯晚報》、《山東商報》等社會媒體的聯系,“讓學校新聞走出去,讓媒體記者走進來”,積極為他們提供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和素材,推薦先進典型和事例,進一步擴大了校區(學院)的積極影響,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據統計,全年有27條文字新聞在報紙刊載,并有13條視頻新聞在泰安電視臺新聞零距離、故事人生等節目播出。學校豆漿工程、暑期掛職鍛煉等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得到學校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造飛機的王雙健,磨豆漿考上研究生的侯郡召,社區掛職大學生孟麗媛,同宿舍6人全部考上研究生的女生集體,學校幫殘疾學生找工作等,為在校學生樹立了好的榜樣,同時也提高了學校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升學就業等方面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今年第13個記者節到來時,泰安電視臺、齊魯晚報、山東商報的新聞記者與校區宣傳工作人員、新聞中心的成員,共同參加了記者節聯誼慶祝活動。媒體記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向同學們介紹了在新聞宣傳工作方面的技巧,并在稿件撰寫、攝影攝像做出了具體的指導。此外,一年中還多次邀請媒體記者來校區新聞中心講課,指導學生的業務知識,結合具體活動傳授經驗等。
三、注重新聞中心學生工作的指導與管理倡導新老生的“傳幫帶”機制
20xx年我全面接手了校區新聞中心的指導、管理工作,對新聞中心東西校園的各個部門進行了分工,對部門人員配備進行了調整。新聞消息的發布、資料的保存、宣傳工作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保障。
在20xx年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新聞中心學生受到校黨委宣傳部的表彰。其中,李緒光等兩名學生獲“優秀學生編輯”稱號,李亞寧獲“十佳學生記者”稱號;另有多名學生獲校區優秀學生記者、優秀編輯稱號。
新聞中心現有大學生電視臺、編輯部、記者部和發行部等,東校園有學生記者7人,西校園5人;另外有針對性地從20xx級新生中選拔了十多名學生,進行業務培訓。工作中,我一直要求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在新老成員間實行“傳幫帶”,共同提高。在帶動新生的工作積極性的同時,也在要求老成員在工作中求進步,督促學生不斷的'給自己充電,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傳授給新成員,在“傳幫帶”中獲得雙贏,新老生的梯隊建設逐漸完善。
與此同時,工作中還不斷培養學生干部的組織管理能力,讓學生管理學生,做到多方面發展,在新聞中心這個平臺上進一步挖掘他們的潛力,提高學生的采編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四、為泰安電視臺輸送主持人學生在主播臺做宣傳
今年泰安電視臺新聞夜時空欄目開設了“新聞新主播”板塊,選拔熱愛電視新聞的市民播報國際新聞。經過與電視臺協商,11月15日在學校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了新聞新主播主持人選拔大賽,泰安電視臺多名資深媒體人前來挑選主持人。
節目組選中了多名主持效果好、綜合素質高的學生,擇日播報新聞。校區新聞中心多次配合電視臺為選中學生拍攝視頻短片,進行播音指導等。現在已經有李娜娜、牛童、宮倩等十多名學生走進了直播間,在主播臺上為學校“做廣告”。學生的表現也得到了電視臺專業主持人和市民的好評。
五、參加部門宣傳培訓活動為宣傳工作儲備力量
今年,系部也逐漸重視宣傳工作,通過開展新聞宣傳業務培訓等形式,提高師生的宣傳意識和業務水平,并邀請新聞中心的老師和學生進行指導。
11月14日,本人應邀參加了資土系學生干部新聞宣傳培訓班開幕式,并做了首場“新聞攝影”專題知識講座。機電系也多次邀請新聞中心成員,對新聞工作進行指導。通過系列活動的參與,提高了自己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也在培訓中發現熱愛新聞工作的人才,為宣傳工作儲備力量。
一年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工作高度和深度不夠,工作思路不夠開闊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找出不足,認清差距,繼續發揚勤奮學習、追求卓越的精神,積極進取,扎實苦干,創造出更加優秀的工作業績,為校區的建設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