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遠程授權述職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遠程授權——將前臺柜員需要授權的交易畫面,以及業務憑證影像、視頻、音頻同步傳輸至“后臺授權中心”,由授權人員在自己方終端上審核并完成授權。
改變傳統的授權人員臨柜授權的方式,而通過“后臺授權中心”集中進行授權;此種新興的遠程授權模式由于其對業務風險控制、效率成本所體現出的顯著效益,已逐漸為國內各商業銀行所采納。分析以往傳統的業務授權模式,是多個柜員配備一個授權人員,當柜員需要授權時,請授權人員到身邊刷一下卡。這樣的傳統方式下存在著以下弊端:
經辦柜員和授權員直接接觸,存在發生柜員串通作案的可能性;
交易完成第二日才從網點匯總至支行進行集中勾兌事后監督,因此無法實時監督,第一時間修改差錯挽回損失;
每個網點需配置至少一名或多名授權員。而業務量的差異,往往導致授權員閑與忙的強烈對比,人力資源浪費現象較普遍;
并發授權業務時有發生,執行效率難以提高,增加客戶等待時間。
從中不難看出,現有的傳統授權模式面對銀行數據大集中模式下的風險控制和效率問題,弊端日益凸顯,也愈加不能滿足金融體制改革對商業銀行未來趨勢下的成本控制問題。因此遠程授權被逐漸提上議題。事實也證明:遠程授權模式不但可以大大提高業務審批效率,同時有效防范了業務風險,極大解決了目前銀行授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商業銀行遠程授權模式遠程授權模式是職能整合、人員整合、委托授權、主審官制等模式的綜合體,運用遠程授權軟件,將柜員需要授權的交易畫面以及業務憑證影像、身份證影像、客戶頭像、音頻信息同步傳輸至授權人員終端,由授權人員在自己的終端上審核并完成授權,實現審批服務事項在授權中心受理并辦結。
采取遠程授權模式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實施意義:
一、優化人力資源,有效控制成本
在傳統授權模式下,銀行需要為業務授權配備一支龐大的授權員團隊,每個網點根據業務量大小配置一名或多名授權員。對于業務量小的網點來說,授權員的工作任務并不飽滿,在某種程度上,人力資源浪費的現象比較普遍。
舉例來說,一個市級銀行擁有20個一級支行,120個營業網點,一般每個支行需配備2—4個授權主管,每個網點需配備1個授權主管。照此計算,整個銀行需要為授權業務配備180個左右的授權主管。遠程授權管理系統實施后,授權業務可以集中進行,從而減少了人力資源的投入,估計60名左右主管就可以完成整個城市銀行的授權工作,從而有力地控制了成本。多余的授權主管職能轉換為經營主管,達到人力資源的優化。
二、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客戶滿意度
一般市級行周一到周五每天發生的總授權交易在5萬筆以上,占全行柜面業務的6%以上。在一個網點,一個主管需要承接6—8個柜員的授權任務,當柜員遇到授權業務,需要通知授權主管前來審核審批,主管在實時性上面難以保證。尤其在并行產生授權任務的時候,實時性就變的很差,增大了客戶在前臺等待業務辦理時間。授權業務緊張、工作量大也容易造成授權工作質量不高。通過遠程授權模式,授權員集中在指定地點進行授權操作。銀行可集中在省中心部署授權,也可以選擇分布式(地市中心)部署授權,也可實現集中部署,存儲分布部署的方式。
柜員可通過遠程授權軟件合理選擇授權員,減少了授權排隊導致的授權效率低下等情況,避免了現場人員因授權壓力大而降低授權質量現象,減少業務授權時間,簡化前臺交易的復雜度,縮短客戶在柜臺前的等候時間,極大的滿足了客戶對安全、快捷、方便的要求,提高客戶滿意度。
三、增強業務風險防范能力
銀行業務十分強調業務的安全性,因此許多業務交易都需要復核和授權方可進行。而傳統的授權模式,是柜員、授權主管、網點領導都在同一個物理區域,即業務的整個辦理過程都在網點進行,這樣的接收和處理授權任務都是孤立存在的,增加了串通作案的風險,而且事實也驗證:類似的案件基本都發生于同一物理區域,風險防范難以落到實處。
采用異地授權的業務處理模式可以完全規避這個問題,授權員可不用離開座位去授權,或者銀行可集中授權員到指定地點進行處理,通過實時傳遞授權畫面及業務憑證的影像等相關信息,使柜員和授權員物理分離,業務操作分離作業。對于柜員來說,他只需按業務規定流程操作,到達授權業務的時候,柜員在遠程授權軟件上并不知道主管對象,只顯示該主管的ID號,登陸編號。因此,極大規避串通作案的條件,真正強化風險防范能力。
另外,遠程授權軟件管理控制多個環節,授權方式也更為靈活,授權操作更加嚴密。
從授權方式來說,可以實現一筆業務多個環節的串行授權,也可以實現一筆業務一個環節的多人授權方式;從授權分組來說,可以實現業務分組,即將相關業務分為一組,這樣柜員在進行相關業務授權申請時工作流將控制到相關的授權組,也可以實現權限分組,即不同等級的業務需要不同等級的授權員進行授權,有效降低風險。
四、事中實時監督,有效提高監督質量在傳統授權模式下,銀行的業務監督工作一般采用事后監督方式進行。即網點在業務辦理的第二日,將業務憑證送支行或者分行進行集中監督,事后監督部門把柜員所做的票據在后臺集中掃描,按信息錄入一遍,存入縮微系統中,事后監督部門對網點集中過來的信息進行抽查、核對。監督的方式有:流水勾兌、重點監督、風險預警、差錯處理等等。無論采用何種監督方式,由于實際的業務辦理已經完成,所以它所起的作用只不過是盡早發現業務差錯,而不能在業務辦理過程中實時監督業務。
通過遠程授權的方式,柜員在第一時間將影像傳輸到授權端,并將相關信息可以在第一時間進入存儲系統中,形成自始至終的統一存儲管理;另外,可根據行里的需要,在遠程授權軟件上與主管行長的主機對接,實時監控授權業務操作,主管行長可對各營業網點的各項核算內容的真實性、正確性、規范性、合法性進行審查、核對;可審核憑證要素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可實時調閱所有的業務信息,真正做到了實時監控。徹底改變了事后監督工作流于形式的局面。提高事后監督的效率,更快發現問題。
五、流程化存儲交易信息,改造傳統信息存儲方式
在傳統業務模式下,銀行在前臺業務交易信息存儲方面存在兩個不足:
1)交易細節信息種類不夠豐富:業務辦理人(客戶)頭像、客戶身份證一般都未在系統中存儲或未以電子信息方式存儲;
2)交易細節信息未按流程方式存儲:如交易流水信息存儲在核心業務系統中、憑證影像信息存儲在事后監督系統或者會計檔案系統。
這種交易細節信息缺失以及分散的存儲方式不利于信息的歸檔和查詢。一旦發生案件,在查證過程中,很有可能查不到細節信息或者需要調閱多個系統,增加了辦理難度。
遠程授權管理系統對于每一筆交易所涉及的細節信息都以流程化方式進行存儲。每個工作流控制的操作步驟都已經存儲到操作日志中,需要存儲的文件被登記在索引服務中,并由資源服務進行文件的管理。這樣在對業務進行查詢的時候,整個流程操作信息都會一并顯示,完全保證了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六、不影響現有業務系統,滿足業務發展需求
銀行從安全性上來考慮,都希望自身的業務系統部受到其他系統的影響,因此不希望留有外部接口。而我們的系統完全就是嵌入式的模塊,聽命于銀行的業務系統進行操作。在遠程授權軟件中,授權員托管了柜員的授權桌面,授權員在查證結束相關信息后,需要對這筆業務進行是否授權的業務操作,如果同意授權,授權員需要刷卡、輸入密碼,而在授權員進行刷卡和輸入密碼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核心系統中進行操作的,遠程授權軟件只是聽令于核心業務系統,所以,銀行不需要擔心遠程授權軟件的安全性。
因此,不難看出商業銀行采用遠程授權模式,可以達到優化流程、規范授權管理、節省人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防范風險等目的,以及對現有的憑證管理和縮微系統帶來“質”的優化。遠程授權模式對控制授權風險,降低各行的運行管理費用,避免重復投入,提高授權自動化程度等方面也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將整體提高業務的安全水平,為銀行未來構建更科學、先進的業務平臺奠定基礎。
【遠程授權述職報告】相關文章:
個人述職報告述職報告06-26
述職個人述職報告07-20
技術員述職報告_述職報告09-30
it述職報告01-15
述職報告07-01
述職的報告02-20
崗位述職個人述職報告01-06
轉正述職報告簡短又精辟的轉正述職報告11-13
學校中層述職報告小學中層述職報告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