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要用到事跡材料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事跡材料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跡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那么相關的事跡材料到底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歡迎閱讀與收藏。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1
在吉林市豐滿區江南街道長江社區有這樣一名大學生,她是江南街道前鋒汽貿小區448戶居民的網格長,是居民口中親切的“小李”,她用實際行動書寫著新時代網格員的執著和堅守,她就是李春紅。
千門萬戶勤奔走,細致排查不放過。李春紅作為前鋒汽貿小區排查點的負責人,對其所管轄的網格展開地毯式摸排,建立完善轄區居民情況明細表,耐心做好居家人員的思想工作,充分發揮她“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密切關注轄區人員動態,并且動員居民群防群控,主動自報、積極舉報,并及時核查,確保不漏報、不瞞報。“今天你測體溫了嗎?正常嗎?核酸檢測做了嗎?還有我們幫忙辦理的事嗎?有什么需要及時聯系我們。”這是她每天通過微信、電話、上門經常和居民說的話。正是通過嚴密的排查,確保了轄區各項工作開展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您好,您需要的'生活用品我們已經買回來放在您家門口了!”這句話成了李春紅重復最多的話。每天就看著她一個小小的身軀裹在防護服里,左手提著重重的蔬果生活用品,右手提著快遞,奔走在一戶戶隔離居民家的路上。每當居民對她表示感謝時,仿佛所有的勞累都瞬間消失了。有志愿者說:“紅姐,你怎么總抬不起來腳走路呀?”殊不知她的鞋早就磨開膠了,她每天穿梭在小區內,采酸需要她、配送需要她、消殺需要她,她那雙已經開膠的鞋就是她“跑腿”生活的最好見證。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如何有效宣傳防疫知識成了她冥思苦想的事,恰逢此時網絡土味情話盛行,于是就有了:“只要還有一根蔥,不往菜市場里沖,只要還有一滴油,躲在屋里不露頭……”這樣接地氣的宣傳語,成了小區的一道亮點,居民會心一笑的同時,也了解防疫要求。她還通過建立微信群推送新聞鏈接、張貼防疫公告、發放宣傳手冊、懸掛橫幅標語等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她將自己編輯的“土味宣傳語”發到群里,讓足不出戶的居民對枯燥的居家生活增添了一份樂趣,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做到全覆蓋、無死角宣傳,極大提高居民對防疫政策的知曉率和自我防控能力,樹牢了居民群防群控的信心和決心。
為幫助轄區居民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心理疏導工作,李春紅又化身心理撫慰員,用愛暖人心,用情慰心靈。可見面就見面,不能見面就電話或微信視頻聯系,她自己要是解決不了的,第一時間聯系街道將她網格居民的情況進行上報,并能第一時間聯系心理咨詢老師給予居民進行心理疏導,不僅當好了群眾的情緒疏導員,也能給居民尋找最好的心理疏導方式,為助力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構筑了強大心理防線。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2
xx是xx路社區三級網格長,她自從20xx年來到嵩山路辦事處工作就一直服務于基層。她是一名共產黨員,自她被居民群眾推選為三級網格長后,這半年多來,她積極履行職責,足跡遍布網格內各個角落,以實際行動發揮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認真走訪,積極發揮一名群眾的服務員的作用。
她甘當居民群眾的'服務員,做群眾的貼心人,不管刮風還是下雨,每天的網格走訪已經成了她的例行工作。清理網格內小廣告、勸離非機動車道上的占道經營小商販也她的份內工作。
小李,我們家小外甥該上幼兒園了,你幫我們去社區領兩張學前補貼教育券吧?、小李,我們家兒媳婦懷孕了,但戶口沒在這,能不能在你那辦準生證?小李,我們家的租客要辦暫住證,你幫忙領著他去社區開居住證明xx這一樁樁、一件件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就是她的日常工作。入冬了,網格內居民群眾看了她就會說,小李,這么冷的天,咋還天天來呢?我們都沒有啥事,如果真需要了,我們都會給你打電話!每次聽到有居民這樣關心自己的話,她就會笑笑。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3
我叫xx,是鞍山市鐵西區新陶官街道文化社區的一名網格員,轄區內陶官街2、6、10、14棟,三道街137、143棟的網格管理由我負責。
兩年來隨著網格工作逐漸深入,我對網格工作由模糊又抽象的感知轉變成了細微而具體的認知。那么,作為一個網格員,如何作好網格管理工作?這是我常常在想的問題,也曾不斷的從工作中去摸索、獲取經驗。剛走上工作崗位時,入戶走訪時遭遇冷言冷語,吃閉門羹是常有的事。記得一天晚上我入戶采集信息時,敲開門一看是一個熟人心中不由一陣熱,心想:熟人應該會配合的我工作,應該不會為難我。當我表明來意時,他猶豫了半天,拿出戶口本讓我采集到不完整的信息,他的心思我已明白,打完招呼,準備出門。房主叫著我說:“你呀,什么工作不好做,一千多塊錢干嘛非要來做個這呢,哎......”這一聲長嘆,意味深長,深深地刺痛了我。
昨晚的話依舊在耳旁回響,但我仍然打起精神繼續工作。剛走進143棟1單元門口時,看見一位大姐正哭著迎面走來。我好奇的上前詢問,原來這位大姐姓張,兒子孫亮是患精神病,今年已32歲了,剛才犯病把他媽給攆出來了。有病為什么不送去就醫呢,這樣放在家里多危險啊,我在心里這樣想著。在跟大姐深談中得知,她丈夫去世,孩子因病不能工作,靠自己的退休金生活,家里很困難承擔不起藥費才將其接回家休養。我及時上報辦事處,并與社區干部協調社區衛生站,減免大部份藥費將其送回醫院就醫,幫助他家申請了低保。
既然擔任了一個平凡的社區網格員,我就一定要做好,努力做一個合格的網格員。我經常到網格內巡查,每走到一處都主動與小區居民打招乎,告訴他們我是誰,我是你們的網格員,有事您找我,我為您服務。時間久了,大家熟悉了,從剛開始采集信息的舉步為艱,到現在的全力配合。兩年來排查、調解矛盾糾紛50多起,完成了對網格內流動人口,特殊人群的摸底工作。
20xx年,我剛擔任網格員時,排查發現一個50多歲的男子,衣著破爛,精神異常,經常在轄區內撿破爛,走訪得知該人叫沈金亮,獨自居住在143棟1單元,患肇事精神病,曾將電表箱砸壞,家人都不管他,母親害怕挨打從不見他,家里各種門,暖氣片都被他拆下來賣了,實在不適合居住,和這樣的人接觸我真的膽怯,可是這種情況如果不管,會給周圍居民帶來巨大隱患,通過老鄰居我輾轉聯系上了沈金亮的哥哥,勸其抽空照管沈金亮,如果有困難社區幫助解決,我和社區書記幫沈金亮聯系了體檢中心精神科的醫生為其定期檢查指導用藥,并申請了滿額低保。現在沈金亮按時吃藥,病情得到控制,拿到了低保,哥哥幫他收拾和家里,社區及熱心人士經常走訪他家,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隨著網格工作的逐漸深入,我對網格工作從模糊又抽象的感知轉變成了細微而具體的認知,我常在想,成為網格員以后,由“被動”接受社區服務到“主動”服務于他人,在這個進程中,我最直觀的感慨是什么?在我看來,“社會管理、政策法規”已不再是報紙上一條條醒目的大標題,也不再是道路兩旁懸掛的標語橫幅,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親身實踐者,社區在我心里由“陌生”變得“親切”,“社會管理”從“靜態”愈來愈“動態”,工作實踐讓我明白了每條矛盾糾紛的排查之于社會和諧穩定的意義。
20xx年1月,我例行對網格開展巡查走訪,發現14棟40號姜越白天自己在家,她已經畢業了為什么不去工作呢?問了她媽媽才知道,姜越得了肺結核,孩子自卑,怕受歧視,不想出去工作,家人正為此事犯愁呢!這種情況得先治病啊,經過深入了解得知,她家生活比較困難,父親下崗、母親無工作,這兩年為供姜越上大學花光積蓄,本以為孩子畢業工作可以減輕負擔,誰知又得病了。知道了原諉,我首先幫姜越辦了居民醫保,又申請了低保補助,并經常找她談心,勸其思想放開,樂觀面對人生,20xx年5月姜越病情得到控制,通過辦事處舉辦的人才招聘會幫她找到了工作,一個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在兩年多的`網格管理服務工作經歷中,我始終認為做好網格化管理工作,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必須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必須有堅定的服務熱情。安下心、撲下身,深入網格內的居民小區、單位,準確掌握政策法律和與群眾打交道的方式方法,隨時熟記網格內的社情民意、環境動態,時刻了解居民的需求信息、人情冷暖,將群眾的想法和要求第一時間上傳給社區或辦事處,又將黨的方針政策、與市民群眾相關的法律法規第一時間下傳給我們的群眾,這樣才能不斷拉近黨和群眾之間的距離。
當得到姜越媽媽不住連聲的衷心感謝時,當收到孫亮媽媽頂著酷暑送來的半個西瓜時,當看到沈金亮哥哥看到送去慰問品而激動的流下熱淚時,我的心融化了,我想這就是我用真心付出并贏得的認可和贊許吧!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4
小蔣,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
2020年1月28日23時50分,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奮戰十幾天的小蔣醫生,因勞累過度突發心梗,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時年58歲。
據悉,在1月15日,在疾控中心工作了38年的`蔣醫生就主動請纓上一線,成為了流行病學調查組的一員,因為單位只有一名專職司機,蔣醫生還自愿擔任兼職司機,和同事深入火車站、汽車站、各高速路口設卡點、大型商場等進行防疫指導。從1月15日到28日,蔣醫生沒有申請過休息,在28日下鄉完成消殺工作后,倒在家中。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5
xx,男,1974年1月生,中共黨員,山亭區山城街道格上社區網格員。自擔任網格員以來,經常深入幫包的38戶群眾家中了解情況,工作中堅持做到“五勤”“四清”,即“腦勤、腿勤、手勤、嘴勤、筆勤”,“家庭情況清、人員類別清、服務設施清、隱患矛盾清”,為全力為群眾服好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xx視群眾如親人,耐心了解群眾心聲,認真傾聽群眾訴求,主動排查問題,化解矛盾。格上社區居民劉某某,丈夫因車禍去世,婆婆體弱多病,兩個孩子上學,家庭條件非常困難。xx始終將他們一家人的冷暖掛在心上,在精神上給予鼓勵的同時,為使一家人能更好地生活,主動聯系轄區企業,幫助其解決就業問題,于今年在黃金寶貝上班,解決了經濟收入的困難。在走訪群眾的過程中,他發現格上社區雖位于周邊商貿企業發達的`山亭經濟開發區內,可社區群眾卻大多在外地務工,僅有老人和孩子在家,造成了很多“空巢家庭”和“留守兒童”。xx便充分發揮自身聯系企業較多的優勢,積極介紹群眾在家門口企業務工或引導群眾從事餐飲等第三產業。
xx心系居民,時刻把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掛在心上,熱心服務,真正做到為群眾送溫暖,辦實事,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6
孫xx,商店鎮中街村網格員。
自擔任本村網格員兼村警以來,孫xx兢兢業業、刻苦鉆研,因成績突出,20xx年獲得“陽信縣優秀警務助理二等獎”。
中街村地處鎮中心,流動人口多、門面房多、安全隱患多、鄰里糾紛多,孫xx克服種種困難,認真摸清網格內各類信息,真正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
孫xx善于調解矛盾糾紛,村民張某某與商某某因建樓房發生糾紛,甚至撥打了市長熱線,孫xx歷時兩個多月,幾乎天天做兩家的思想工作,擺事實,講道理,最終兩家和好如初。商某某與兒子因住房問題發生矛盾,他親自到當事人家中了解情況,通過和他們父子倆單獨聊天,拉家長里短,最終事情得到圓滿解決。
孫xx熱心公益事業,自20xx年以來,主動參加“星火義工”從未間斷,每年都參加“梨花會”志愿者、“高考”志愿者、“彎彎腰讓陽信更美麗”、“一家衣善”等公益活動,受到群眾一致肯定和好評。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7
韓xx,信城辦紙坊村網格員。
自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韓xx堅持在一線值班,在做好對回村人員測溫登記、值班點及公共場合巡查消毒的同時,及時幫助隔離戶解決生活難題,不辭辛勞、堅守崗位,積極認真完成相關任務。
在近期開展的.“進民家、聽民生、解民憂、匯民智”百日行動中,韓書亮克服紙坊村大多數村民白天上班不在家、采集信息難的問題,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時間進民家,率先完成了本村400多戶村民的走訪工作,為全縣網格員樹立了榜樣。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8
29歲的`小夏是協和江北醫院消化內科住院醫師。1月15日,科室一名70多歲的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發現異常。
當天,小夏剛下夜班,交接班后準備回家,臨時接到任務,便通知丈夫改變行程,折回醫院參與救治,協調專家會診、檢查。隨后幾天,小夏擔心老人病情,主動留在病房。盡管有做防護,沒想到還是被感染了。1月19日,她突然發起高燒,經檢查,發現肺部CT磨玻璃影改變,高度疑似,便在協和江北醫院隔離治療。曾與丈夫商量康復后一起上一線。“剛開始病情比較平穩,我們還商量,等她好了,我倆一起上一線。”小夏的丈夫、武漢市普愛醫院骨科醫生吳石磊哽咽著說。2月7日半夜,小夏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心跳驟停,醫院連夜組織搶救,命雖然保住,但人一直處于昏迷狀態。
專家組決定,先上ECMO(人工心肺)、立馬轉至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在ICU,小夏病情、血壓波動大,各大醫院專家都在為其想辦法。無奈,2月23日凌晨6:30分,搶救無效離世。夏醫生,一路走好!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9
在全國抗疫表彰大會上,社區工作者又一次高調亮相,他們多數是來自基層工作崗位,在各自的網格中辛勤奔走。在疫情面前他們勇于擔當責任,用執著和堅守書寫著新時期的不凡篇章。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網格員。
2020年的春節,一場突入其來的疫情徹底改變了今年春節的氣氛。“武漢封城了”,舉世震驚。原本熱鬧又快樂的春節,變成了隔空拜年、視頻喝酒,大家都響應政府的號召在家里呆著。這時候社區網格員勇敢的站出來,直面疫情,為社區居民筑起堅實的防疫堡壘。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位于廣東與江西的省界監測站,地處三省交界,是北上南下的必經之地,人流量和車流量比較大,不管是刮風下雨都要24小時有人在崗,平遠法院曾海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助力疫情防控。“雖然我家里有個只有四個月的寶寶,但我是共產黨員,我必須參戰”曾海同志激動地說。2月的南方寒冷依舊,又恰逢連日降溫降雨,深夜的風更是刺骨地冷,有時在深夜實在冷得不行,他就原地跺腳。雖然家里有個四個月的寶寶,但他從未要求過特殊照顧。當大家都為他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豎起大拇指時,他總是笑著說:“大家都有家庭,我不能搞特殊”,
嚴防嚴控當好“偵查員”。肖勉同志每天早出晚歸,和隊友們深入每家每戶,宣傳解釋、登記排查、發放通行證。對所轄社區、街道等展開地毯式摸排,建立完善返鄉人員清單,認真開展測體溫、報行蹤等工作,確保排查工作不漏一戶、不遺一人。每天回家時,雙腿都是既酸且軟,“但這不是最令人難受的”,他說,“最讓我們難受的是有些住戶不理解我們的工作,對我們上門不止沒有好臉色,甚至還抱怨喝斥”。面對這種情況,他總是耐心做好解釋工作,最終得到住戶的理解和配合。
“土味”宣傳,凝聚共識。為把宣傳發動工作做到農村群眾的'心坎上,差干鎮各村網格員選擇了最直接的方式——入戶派發。社區(農村)是疫情防疫工作的主戰場,預防是根本,宣傳是重點。“你好,這個宣傳單給你,愛注意衛生,近期疫情形勢嚴峻,愛多加注意……”網格員們積極利用傳統的喊喇叭、貼標語、發傳單等手段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凝聚起同心協力防控疫情的共識和力量。營造了濃厚的疫情防控工作氛圍,增強了農村社區群眾的健康意識、防范意識,提高了疫情防控能力。
疫情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帶來巨大的心理沖擊。為幫助社區人民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心理防護,網格員們主動請纓,組成心理疏導志愿服務隊,為一線抗“疫”人員和人民群眾提供應對疫情在線心理咨詢和疏導服務,筑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心理防線。
小網格,大作為。基層網格員為我縣創建優山美水生態之星“精致小城·大美平遠”提供強大的基層保障。在疫情面前,“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的人在幫你負重前行罷了”,這句話也道盡了網格員們的默默奉獻和無私付出,用忠誠踐行初心,用行動書寫使命。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10
她每天穿梭于社區網格之間,她是民情信息的“收集員”、風險隱患的“排查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民生事務的“服務員”、政策法規的“宣傳員”,她默默奉獻,在攻堅克難中勇往直前。今天,我們介紹網格員梁凱麗的'故事。
這個滿臉笑容、跟居民們熱情打招呼的姑娘,是臨港區蔄山鎮福鼎社區的網格員梁凱麗,她用自己兢兢業業的態度和實踐,塑造著青年,定義著網格員,網格雖無形卻兜住了居民的大事小情。
梁凱麗管轄的是泰浩正陽小區,由于小區建成年限較久,小區的墻皮脫落等疑難雜癥一直困擾著居民。為此,梁凱麗利用走訪時間,把社區的便民服務卡發到居民群眾家中,收集群眾問題。一張小小的便民服務卡,連起了梁凱麗和小區內居民的心。
頂樓房檐老化,容易掉落傷人,她及時聯系物業補救;小區井蓋破裂存在安全隱患,她第一時間帶著物業進行維修;小區居民迫切想要修繕拓寬道路,她將收集的意見反饋給社區,申請道路改造;對于居民不明白,如低保問題、住房問題、計生問題等,她都盡可能詳細的解答。“有事找我”,這句話就是讓居民心里最踏實的一句話。立足網格天地,綻放無悔奉獻,小網格,大社會,更顯大擔當。
網格員梁凱麗就像蜜蜂一樣不知疲倦的為小區增添色彩,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網格員扎根基層、服務百姓的初心和使命。個人是團隊的縮影,福鼎社區網格員們時刻牢記職責,想群眾所想,辦群眾所難,解群眾所憂,青春力量正在網格一線綻放。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11
在平凡的崗位上,她始終堅信“無論生活給予了我們什么,我們都要做驕傲的花朵”,縱然“零落成泥碾作塵,也要香如故”,她以這種信念作為服務群眾的宗旨,以這份執著與堅持書寫“網格”里的不凡人生。她就是xx鄉xx村網格長xxx。
一、入戶走訪,做信息的收集員
要想服務村民,就得摸清村民的情況和需求。她利用中午和晚上時間走家串戶采集信息,了解村民的需求。為了保證網格內的信息檔案詳實準確、不漏戶、不漏人,在夏天毒辣的太陽下,她曬黑了臉,磨破了腳,跑遍了網格內的街道,把汗水灑在了網格內的每寸土地上。她收集了全村村民詳實的信息,她把流動人口、常住人口、殘疾人、老年人、精神病患者、低保對象等信息分類建檔,做到了網格內家庭情況清、人員類別清。
二、樂于奉獻,做弱勢的幫扶員
一直以來,她把村民當成自己的親人,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去用心做。她為網格內的孤寡、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人群,建立了網格志愿者聯系幫扶機制。興旺東街的程奶奶常年一人居住,行動又不方便,且兒女長年在外打工,生病時也無人照顧,她在入戶了解到這一狀況后,主動上門為老人服務,幫助代購生活必需品。該交醫保時,馬上為老人代辦,家里下水管道堵塞了,她組織網格員共同幫忙疏通,天氣變冷了,幫著老人張羅棉衣被褥,老人感動地對左鄰右舍說:“網格員熱心真誠的`服務,讓我感受到兒女就像在身邊一樣,他們就是我的家人。”而類似的好事,對她來說只是工作中的小事,辦了多少好事、得到了多少人的贊揚,她自己也記不清了。
三、全身心投入,做村民的勤務員
從成為網格員的那一天起,義不容辭為村民做好服務就是她的職責,堅持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她的信念。網格內有誰需要到鄉里辦事沒時間,她全權代辦,如養老保險交納、80歲高齡補貼等。不僅如此,她還帶領志愿者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并積極帶頭向村民倡導綠色環保理念,號召大家“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在她的帶動下,村民的配合下,農村環境有了較大改善。
她始終將群眾的冷熱掛心上,村民的憂愁記本上,懷著為社會解難、為村民服務的情感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在網格長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以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勇于超越自我的工作精神,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12
在達鎮居延路疫情防控最前沿,有一群人和“逆行者”不同,他們沒有警服、隔離衣,只有一副最普通的口罩;他們沒有執法證、資格證,只有一張居民都熟悉的面孔;他們沒有齔鼉於氐奈耙擔皇強春米約旱南角凰敲揮惺氖幔揮星胝絞椋賜諞咔櫸攬氐墓丶笨掏ι磯觥⒊宸嬖誶啊K牽褪巧縝⌒⊥裨薄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居延路社區網格員XXX率先投入疫情抗擊工作,她身兼數職,既是“快遞員”、排查員,也是宣傳員。從知疫、防疫、抗疫到戰役的'路上,留下一串串堅實的腳印。
從挨家挨戶排查登記、統計查尋外來車輛、發放疫情宣傳資料、張貼宣傳防疫知識告知書;到協助物業人員做好小區消毒和衛生清潔工作,配合小區門衛進出人員車輛登記,無不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社區公眾平臺及時總結報道疫情防控訊息,利用居民微信群為抗疫發聲,引導轄區居民正確安排假期“宅生活”,不信謠、不傳謠,科學防疫;積極組織居民們排練了大量高質量假期“宅文化”節目,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部分作品被鎮、旗、盟宣傳部門采納展播,鼓舞了戰役士氣,緩解居民煩躁情緒。
她一直奔波在抗“疫”一線,可謂廢寢忘食:走在大街小巷,走進千家萬戶,和千千萬萬個一線戰士一樣,一個電話,一聲號召,放棄休息,返回到崗,義無反顧地為居民筑起一道道防護墻,成為老百姓身邊的“抗疫衛士”。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13
有一種力量是從你跳動的心中發出的,它指引你去做你認為重要的事,并且竭盡全力地去做,這就是責任心。在建設街道九洲社區,有這樣一位工作人員,她帶病堅守,日夜待崗,用守護詮釋責任,她就是xx。
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女兒19歲,今年上大一,小兒子10歲,讀二年級,因為工作原因,平時只能用視頻的方式隔三差五看看孩子們。大排查的那幾天從早忙到晚,也不是想看就能看到,有時候忙完回到家孩子們都已經睡著了。
在她的隔離人員中有位年輕女老師,獨自一人居家隔離。她在為該居民倒垃圾時接到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了哭聲,說有人拿鑰匙開她家的門并非說是自己家,女老師問是誰對方也說不清楚,好像是喝多了。女老師非常害怕嚇的直哆嗦,她趕緊跑到小區,叫上看卡口的男同志一同來到女老師家,上樓看到一位六十多歲的大爺在門口,說自己要回家,她問大爺這是你家嗎?老人說是,問他是哪棟樓的,大爺支支吾吾說不清楚是B還是D,這時發現大爺是走錯樓了,她安撫好女老師后,將大爺送回家。
一天深夜,已是忙碌工作一天的她終于可以休息了,突然來了一個電話,是剛剛居家隔離的一位男士,他說自己心情不好要出去走走,她說這個時候不可以外出,只能待在家里。但對方態度很堅決根本不聽任何解釋,并稱如果不讓外出他就跳樓。她手心里的汗都出來了,一方面考慮到隔離者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擔心居民的人身安全。她知道面對這樣的情況,要先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立即將身份從社區工作人員轉換為知心大姐,以朋友聊天的方式去傾聽和安撫,同時還以自身為例告訴居民,你看我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過日子總會遇到一些難事,但沒有什么事是解決不了的,只要有人在就會有辦法。你解決不了還有我們,我們解決不了還有政府,現在全國好多人都在抗擊疫情的前線,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如果您實在想出去,可以等隔離期結束了,來我們這里當志愿者,一同參與到這場戰疫當中,到時候相信你會收獲很多的人生感悟,同時也會更加珍惜自己和身邊的人。
疫情最嚴重時,佳木斯封城,只要進城就得隔離,她又在社區接到一位家住八樓的返佳人員,他要去鶴崗取藥,以為沒什么事到社區報備就可以,她告訴他需要隔離,這位返佳人員不想隔離,聲稱自己不會做飯,平時吃外賣,而且每天會有三五件快遞要取怎么辦,她告訴他沒事你放心隔離,飯我送、快遞我取!隔離的頭兩天她每天送外賣、取快遞爬八樓往返四五次,隔離人員徹底被她的辛苦付出與真誠打動了,決定剩下的隔離期間飯自己做快遞統一送到社區,待隔離結束后一起取,她用她的堅持和熱心打動了居民。
在平時的網格工作中,她始終任勞任怨的工作,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居民有事她都會及時趕到。下班剛到家里的她,接到居民的電話,樓上跑水了,且家中無人聯系不上。她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聯系樓上居民,幫助一起清理屋內的積水;居民家排水管堵塞,她和居民一家一家的做工作,最后圓滿的解決了問題。
一件件,一樁樁,一幕幕令人動容,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行動,這只是廣大社區工作者的一個縮影,無私的奉獻,高尚的情懷,必將筑起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
【網格個人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網格員個人先進事跡材料11-16
網格員個人先進事跡材料【優】11-16
優秀網格先進事跡材料09-22
優秀網格員的先進事跡材料06-01
優秀網格員的先進事跡材料09-11
優秀網格員先進事跡材料06-23
優秀網格員先進事跡材料(薦)11-08
移動公司優秀網格長先進事跡材料05-18
(優)移動公司優秀網格長先進事跡材料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