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實用文>事跡材料>好媳婦的事跡材料
好媳婦的事跡材料
更新時間:2024-11-18 12:50:46
  • 相關推薦
(熱門)好媳婦的事跡材料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材料吧,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材料可分為集體事跡材料和個人事跡材料。一起來參考事跡材料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好媳婦的事跡材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好媳婦的事跡材料1

  她,一個傳統的農村婦女,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在丈夫去世后20xx年如一日的照顧著93歲高齡且雙目失明的公婆。在村民眼里,她是個孝順的好媳婦,在公婆心中,她是個值得信賴的好兒女;在孩子眼里,她是善良的母親,是家中的頂梁柱;在親朋好友之中,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沒有人不肅然起敬。她的的確確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敬老孝親、和睦鄰里的好榜樣。她用真愛勾勒了傾注與付予的光環,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家住陜西省鎮巴縣黎壩鎮春生社區街上小組村民席。

  中國有古語,百善孝為先。事親行孝,歷來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社會安定的基本要素。

  席有一位雙93歲高齡且雙目失明的'公婆,得了老年癡呆癥,不管平時自已家活有多忙,席每天都會抽出時間陪老人聊天解悶,每當天氣突變的時候,她都會盡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當老人有些頭痛感冒時,她總能第一時間到老人身邊問寒問暖,端水遞藥;老年人需要多休息,她就時常囑咐老人要早睡,保證良好的睡眠時間。有時農活實在忙得抽不開身,她就會提前為母親準備好一天的生活用品,委托親戚、鄰居幫忙帶管那么幾個小時,每周她都會幫公婆洗一次澡,陪她玩,攙扶著她在街邊散散步、說說話,如同對待幼兒一樣地哄著、照顧著。為了使老人的生活更豐富一點,前幾年她還帶老人到縣城的黑虎梁、革命烈士紀念塔等地游玩!案改赴盐覀凁B大,現在他們老了,孝敬他們是我的責任和義務,我只是做了我的本份!毕f。

  這一本份,讓看在眼里的外人都直夸她實在是孝順。老人眼睛看不到,自理能力差,時間長了身上難免有氣味,可席不嫌棄,還時常陪著公婆一起入眠;老人頭發長了,她就請來理發師為老人理發;天氣冷了,她及時為老人加衣添被;天氣熱了,傍晚她就背公婆去廣場乘涼?吹嚼先藰妨,她心里比蜜還甜。

  如果說席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是理所當然,那么她對周邊的老人也一視同仁,這不能不說是她對孝文化的又一種詮釋和理解。

  在席xx周圍,有的老人兒女常年在外務工無人照看,有的年邁多病,行動不便,她就像對待自己的公婆一樣,經常去走動、去看望。有的老人身體不好需要住院時,席就主動幫忙辦理住院手續,并墊付醫療費。逢年過節又送去補品看望老人。左鄰右舍、社區里的老人,在她眼里,個個都是親人,也如父母。

  在幸福院,社區每周都組織老人們開展活動,只要一有活動,她就做服務,扶老人上臺階、為老人端茶遞水……。每年重陽節,黨委、政府,社區都要組織老人們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有的老人拄拐杖,有的老人因生病腰間掛著尿袋,她就就跑前跑后,給老人們提供方便。

  扶人上車、為老人代購生活用品、送老人回家、幫老人解決家庭糾紛……席關愛老人的行動簡單而實在。“其實孝順不用驚天動地,一個微笑,一聲問候,或一個舉手之勞的行為,就能讓老人們倍感欣慰和滿足,關鍵是我們要能換位思考,多想想老人們最需要什么!毕f得簡單而真誠。席真情實意,打動了所有跟她接觸過的老人,但凡知道她的人,一提起她就會豎起大拇指說:“她是個大好人!

  “現在社會上有種不良風氣,很多人不敢去做好事,如果有一天你也剛好碰到一位老人在你面前摔倒了,你敢不敢去扶?”面對群眾的問話,席回答得肯定而干脆。“敢”!澳且撬虼嗽┩髂隳?”席笑得有點靦腆,“那我也心甘愿過,我相信社會上還是有公平正義、還是好人多。”

  20xx年席被鎮巴縣老齡辦評為“孝親敬老之星”。席就是這樣,從點滴中關愛著老人,從瑣碎中牽記著老人,用言行感染著老人,從困境中扶助著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熾熱的思想、無私的行動、去感召、去觸動周圍的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大家樹立了榜樣,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做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從平凡中體現了真誠,從細節中傾注了關愛,寫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詩篇,奏響了一曲曲令人欽佩的敬老樂章!

好媳婦的事跡材料2

  今年45歲的邱香愛是紡織東一條街22樓的一名普通婦女,她十幾年如一日,熱心伺候婆婆的感人事跡深受鄰居的贊揚及好評,人們提起她沒有一個不夸她是孝敬婆婆的好媳婦。

  今年80歲高齡的婆婆原是紡織東一條的居委干部,因腦梗行動不便,臥床在家。年富力強的邱香愛在家最小卻毅然擔負起了照顧婆婆的重擔。生活困難,從沒怨言。用她那瘦弱的'身體一刻也不停地忙碌著,全心全意照顧久病在床的婆婆。

  天有不測風云,婆婆在今年年初檢查出了小腦萎縮,嚴重貧血等癥狀,全家多次尋醫給婆婆治病,但效果都不太好,面對病情,婆婆感到打擊很大,對生活也失去了信心,邱香愛看出了婆婆的心情,就天天陪在婆婆的病床前陪他聊天,開導婆婆堅強起來,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給婆婆打比方,還常對婆婆說‘你一定要戰勝病魔,有我們和你在一起,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照顧你陪伴你’邱香愛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執著的挑起了伺候老人的重擔,今年,她為了貼補家用,還找到了工作,上起了班,她一面工作一面操持家務,伺候老人,在忙里忙外的同時,他抱著治好婆婆病的希望,四處投醫問藥給老人治病,婆婆住院期間她親自護理平時按時給婆婆服藥,合理安排婆婆的生活,飲食起居精心照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親自扶婆婆上廁所大小便,親自給婆婆換衣服,梳頭,洗臉,端茶倒水,她千方百計讓婆婆吃好,住好,使婆婆開心,每周她定期給婆婆洗頭,洗腳,剪指甲,洗衣服,被褥,勤洗勤換。即使遇到工作繁忙,她仍抽空坐在床邊陪婆婆聊天,就這樣他熱心伺候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

  為了能讓婆婆早日康復,邱香愛咨詢了很多醫務人員,掌握了不少護理知識,通過多年來的精心照顧,目前婆婆病情和精神狀態大有好轉。來探視婆婆的親屬都說‘多虧了邱香愛的悉心照顧’邱香愛每次都靦腆的笑著說‘孝敬婆婆是我份內的事’。

  生活中這樣的細節還很多,不少人問她‘你為什么這樣孝敬婆婆’邱香愛回答說‘婆婆早年喪夫,為教育丈夫成人受盡了苦,我們晚輩應當照顧好老人,讓老人家多活幾年,才能對得起她,我心里才覺得踏實些,好受些’這就是質樸、善良的邱香愛!

好媳婦的事跡材料3

  她尊重贍養老人、懂得感恩、細心養育子女、勤儉持家、夫妻恩愛和睦、鄰里團結友好,她培育好家風、踐行好家訓、美化好環境,她是孝媳、是孝女、是賢妻、是良母,用她的言行傳承著我國婦女的傳統美德,充分發揮婦女在家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她叫xx。

  她是一個好媳婦。34年前,xx嫁到彭家,公公過世得早,丈夫忙于工作,照顧兩個孩子、照顧婆婆的責任落在了她的肩上,從此就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20xx年,80歲高齡的婆婆患上老年癡呆,20xx年股骨骨折,做手術以后行動也受限,起床翻身都需要人幫助。老年癡呆加上行動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人鞍前馬后的伺候,兩年多來,她起早貪黑,給婆婆備餐喂飯、伺候生活起居、清理兩便、洗澡擦身子,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她把她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家庭。別人叫她吃飯、娛樂,她也只能微笑著拒絕“家里還有個老人要伺候”!捌牌乓彩菋!孝敬父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誰都有變老、生病的時候,照顧好老人,讓她安享晚年是我應盡的責任!睒銓嵉脑捳Z,詮釋出她時刻在反省養育之恩未報答,行孝之心未盡完美。她堅守如一,以感恩的心回報家庭,踐行著作為一個媳婦的.初心使命。

  她是一個好女兒。xx有兄弟姐妹捌人,每逢周末,她都要回沙溪老家看望父母,陪伴老人吃飯聊天,為老人整理房間、收拾屋子,定期為老人剪頭發。有人說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她時刻關注著老家父母的生活狀況,一旦知道家里缺什么,總會第一時間購置好送過去。她時刻把父母的健康、父母的需求、對父母的關愛放在心頭。今年年初,她父親過世,對80多歲的母親造成了很大打擊,她惦記著幾十公里外的母親,一有空就趕過去給老人洗衣、做飯、陪老人說話,偶爾也把母親接回汨羅住幾天,盡可能的化解父親過世給母親帶來的心理壓抑,她用她的實際行動闡釋了“孝老敬親”。

  xx的一言一行,向社會宣傳女性在傳承中華美德、承擔家庭責任、促進社會和諧中的重要作用,詮釋著一個社會主義新時代媳婦“孝”和“愛”的美好形象,也必將感染更多的人去體味真、弘揚善、享受美。

  她把濃濃的孝道融入到人們心中,匯聚成一股強勁的道德力量,一股文明之風在美麗xx飄蕩。

好媳婦的事跡材料4

  xxx,1979年2月生,是一位勤勞儉樸、熱情善良、賢惠能干好媳婦,從20xx年起至今,她十幾年如一日操持家務,照顧婆婆、老公和孩子,無怨無悔,她把家庭關系處理得和諧美滿,是公婆和丈夫認可的好媳婦,受到同事和鄰里的一致稱贊。

  她的丈夫是事業單位的一名職員,事情多又雜,她的丈夫是一個有極強事業心的人,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所以繁重的家務、孩子教育和照顧老人的.工作基本都落在xxx一個人身上。xxx為讓丈夫安心工作,她的生活基本是兩點一線,下班后就急忙往家趕,回到家里做家務。為了讓女兒吃的健康營養,她每天早晨五點左右就起床給孩子做早餐。xxx是一名社區工作者,因現在疫情原因做核酸成為常態化工作,每次都是天黑出門天黑再回家。對此,女兒很不理解,非常委屈地說:“別的孩子放學回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香噴噴的飯菜,有爸爸媽媽陪著,可以和媽媽一起聊天撒嬌,而我只有一個人在家吃飯”?粗⒆游牡粞蹨I作為媽媽心里就像刀割一樣痛,她回答說:“孩子,媽媽現在單位忙,等有空我一定好好陪你!”

  和諧家庭的創造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相互尊重。

好媳婦的事跡材料5

  今年36歲的xx,是隴縣東城社區一名普通婦女,她十幾年如一日,熱心伺候公公的感人事跡,深受街坊鄰居的贊揚,社區里的人提起她,沒有一個不夸她是孝敬公公的好媳婦。

  今年84歲高齡的公公原是一名鄉鎮干部,因嚴重的風濕病,行動不便,而提前辦理了病退手續,臥床在家。為看病,家里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生活一直很困難,15年前未嫌棄趙家父子家境貧寒的她,嫁給了丈夫趙江海,嫁到趙家公公勤勞樸實的生活作風,和藹善良品德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從進門那天起,她就把自己的一片真情投入到這個并不富裕的家中,用她那瘦弱的身體,一刻也不停地忙碌著,全心照顧著久病的公公。

  天有不測風云,公公在19xx年又不幸患上了心臟病、前列腺病,xx和丈夫多次尋醫給公公治療,但效果都不太好,面對病情,公公感到打擊很大,對生活也失去了信心,xx看出了公公的心事,就天天攙扶著公公出外呼吸新鮮空氣,陪她聊天,開導公公堅強起來,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給公公打比方,還常對公公說“你一定要戰勝病魔,有我們和你在一起,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照顧你,陪伴你”xx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執著地挑起侍奉老人的重擔。她一面工作,一面操持家務,伺候老人,在忙里忙外的同時,她抱著治好公公疾病的希望,四外投醫問藥給老人治病。公公住院期間她親自護理,平時按時給公公服藥,合理安排公公的生活,飲食起居精心照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親自扶公公上廁所大、小便,親自給公公穿衣服、梳頭、洗臉、端荼送水,她千方百計讓公公吃好、住好、使公公生活的開心,每周她定期給公公洗頭、洗腳、剪指甲、洗衣服、被褥、勤洗勤換、即使遇到工作繁忙,她仍抽空推著公公出門散步談心,就這樣,她熱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

  為了更好的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婚后第4年,她毅然辭掉了自己心愛的工作,在家照顧。為了能讓公公早日康復,xx咨詢了很多醫務人員,掌握了不少護理知識,通過多年來的精心護理,目前公公病情和精神狀態大有好轉。來探視公公的親屬都說:多虧了xx的細心照顧,xx每次都靦腆的笑著說:“孝敬公公是我份內的事”,公公也時常激動地說:“很幸運有這樣一個孝順的`好媳婦照顧我、鼓勵我、陪伴我、我感到生活得很幸!薄

  生活中這樣的細節還很多,不少人問她:“你為什么這樣孝敬公公”?xx回答說:“公公早年喪妻,為教育丈夫成人受盡了苦,我們晚輩應當照顧好老人,讓老人家多活幾年,才能對得起她,我心里才覺得踏實些,好受些”,這就是質樸、善良的xx。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是兒媳婦!但在xx鄉xx村,卻有這樣一位兒媳,為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她舍棄在外的工作,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即使自己患有腰椎病,依然堅持敬奉孝道,無怨無悔、盡心盡責,精心照顧老人至離世。她用誠摯的愛心和質樸的行動,詮釋了“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感動了鄉鄰。xx這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在鄉鄰眼里成了“好媳婦”的代名詞。 公公xx在她沒有嫁過來之前就已癱瘓在床,由于他們是自由戀愛,那時只沉浸在兩人戀愛的甜蜜中,但到談婚論嫁時遭到了父母親的反對,是啊,誰又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到這樣的家庭,以后面對的將是怎樣的生活。當愛情淡去時將要面對的是生活的瑣碎,但父母的勸說最終沒有抵得過她對愛情的向往,她想要一輩子的照顧自己的丈夫,照顧他的父母。出嫁前,親戚朋友還在勸她別“跳火坑”,但考慮再三,愛情的力量讓她義無反顧嫁進黃家。“我要來幫他減輕一些負擔,只要兩個人勤耕苦做,商商量量的,日子也一定會過得好!

  20xx年,xx嫁給了xx。

  公婆育有1男4女,由于四個女兒都已遠嫁在外,照顧老人的重任全部壓在了小兒子和小兒媳xx的身上。公公中風后,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再加上婆婆身體不好和丈夫為全家生計不得不外出務工的狀況,服侍老人的重擔幾乎都壓在了xx一個女子柔弱的肩膀上。但她時刻守侯在公公病床前,始終沒有任何怨言!敖o公公端屎端尿,不時給他翻身,時刻給公公換尿布,清洗全家的衣服、被褥就要忙活半天,買菜做飯,和老人聊天,一天都停不了!倍覟榱司徑饫先松磉叺募拍,只要天氣好,她就把公公放在輪椅上推到到外面曬曬太陽,沿街溜溜,陪老人說說話,十余年如一日。

  人們常說,生病的人尤其難服侍,年邁的xx公公亦是如此。有時候,他也會在xx面前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每次公公發脾氣,xx總是報以微笑,她說她很明白公公的痛苦,也很理解他。所以,每天xx都更小心翼翼地照料著公公,用關心去軟化他,感化他。公公喜歡干凈,所以每次吃飯,她都堅持背公公到餐廳吃,而不是讓公公躺在床上任由湯水從口邊流下;公公大小便失禁,她也從不嫌臟嫌累,反而換洗得很勤快;公公喜歡吃新鮮菜,她就每天變著花樣去張羅飯菜;公公喜歡吃魚,她就細細地剔除魚骨頭,一口一口喂,就怕飯菜里有一根魚骨頭;公公喜歡吃茄子,她就剔除茄子皮,把肉搗碎送到他嘴邊;公公喜歡吃湯圓,她怕外面買的不干凈,就親自用糯米粉做來喂他吃……她是把公公當成自己的親爹在用心照顧,連她的丈夫也自嘆不如。濃濃的親情孝意無時無刻不充斥著xx他們這個小家庭。三年前,在家人的愛與精心照料中,公公離世。xx婆婆回憶說:“他走的時候沒有遺憾!崩习槿ナ篮,xx婆婆時常擔心起自己,“如果像你爸爸那樣……”每每聽到這些,xx都不斷安慰她,“我們會像爸爸一樣伺候您的”。

  行孝是善心的體現、是愛心的寫照;行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風范。xx把贍養癱瘓的公公看成了自己的使命,10年多來如一日無怨無悔地悉心照顧,她用自己質樸的行動和一腔誠摯的愛心,真情演繹了至純至孝的動人情節,詮釋了大愛無言的中華孝道,也譜寫了一曲新時期農村婦女踐行“孝老愛親”傳統美德的時代贊歌,成為眾鄉鄰眼中“好媳婦”的典范。她的行為值得我們為她點贊,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好媳婦的事跡材料6

  趙淑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她是一個上孝敬公公婆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媳婦,多年以來,她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從不言棄,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跡傳遍周邊村,她就是秦嶺鄉董集寨村趙淑珍同志。

  一、孝在寬容中彰顯博大

  趙淑珍,1975年出生在秦嶺鄉麻山頭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趙淑珍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親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的女孩。1994年嫁入秦嶺鄉董集寨村,與現任村支部書記的有志青年董曉明結為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農民。純樸熱情。婆婆性格開朗隨和,婆媳關系融洽;楹蟊M管家境貧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諧,一家人也就其樂融融。然而,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近年來婆婆因病臥床不起,不僅家里花費了大筆的醫藥費,而且婆婆從此由一個健康人變成生活難以自理的殘廢。婆婆是個急性子,一時難以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常耍性子,發脾氣。趙淑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婆婆想不開,尋短見。于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勸導,耐心疏導,對她說“癱子也要過日子,何況你能行走,我會服侍你!痹趦合钡墓膭顒駥拢牌怕龜[脫了陰影,樹立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規。

  趙淑珍作為長嫂,她是恨鐵不成鋼,對婆婆贍養服侍他們夫婦一概扛起,從不奢求弟弟負擔,趙淑珍用博大的胸懷包容著家庭成員的不足,用孝心敬奉長輩,用愛心呵護晚輩,把一個清貧殘缺的家勉強經營得和和美美。

  二、孝在堅持中凸顯厚重

  自婆婆患病后,趙淑珍一直待在婆婆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從不言棄。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婆婆老人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當初。趙淑珍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參加集體勞動,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飯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務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毫無怨言。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個便桶在墻角,每天清洗一次;婆婆洗澡要備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無一不安排得妥妥當當。十年來,趙淑珍雖然離娘家很近,但她缺很少回娘家,到天水市辦事,都要趕回家侍奉婆婆,否則心里不踏實。有次內侄婚慶,要到娘家幫幾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帶到了娘家。改革開放后,兩個兒女相繼成家,家境日漸寬裕,趙淑珍為了讓婆婆過得舒心,她買了一臺微型電視機放在婆婆床頭,替她清寂解悶。

  這些年,丈夫董曉明由于家庭勞動力少,又要忙農活,又要為村上的發展謀出路,謀計劃。丈夫董曉明有時情緒不好語言沖撞了老娘,趙淑珍勸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寶,我們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煩呀!雷鋒同志曾說: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趙淑珍同志用十年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孝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尊老愛幼、純樸真誠的博大情懷,塑造了一個農村媳婦博愛、仁慈、善良的光輝形象。

  三、孝在傳頌中放射光芒

  在王愛的精心照料下,趙淑珍有兩個兒子,在她的感染下,他們都十分尊重孝敬奶奶。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她孝敬婆婆,敬重婆婆的舉動,深受周邊群眾的好評,也深深感染了周邊村民,她的事跡在周邊村廣為傳頌,大家在傳頌中受教育,在傳頌中受感動,在傳頌中升華思想,在傳頌中學習榜樣。有力地倡導了尊老愛老,敬老養老的優秀傳統美德,為創建和美家庭、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表率,樹立了榜樣。

好媳婦的事跡材料7

  每個人都會有很深厚、很真摯的鄉土情結,都會對家鄉的一草一木、名勝古跡、風土人情、逸聞趣事、風味特產抱有特殊的感情。而在考試“指揮棒”影響下,地方鄉土文化的內容也屢屢走進語文中考、高考試卷里。近幾年的泉州語文中考試卷,第一題就是泉州鄉土文化的內容。像13年的試題是最具泉州服飾文化特色——惠安女服飾的檢測,12年試卷的內容則是關于泉州的文化遺產——代表性名勝古跡;高考試卷方面,13年“北約聯盟”自主招生考試就以對對子方式,以“北京霧鎖車迷路”為上聯,要求學生寫出下聯。這就考查學生對當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06年北京市高考則干脆以“北京的符號”為題目,寫篇800字的文章,試想:不清楚北京當地的名勝古跡,風土民情,俗語俚語等,要寫出優秀的作文恐怕是件難事吧!因此,關注鄉土教育在語文學科教學中作用已是當務之急,迫在眉睫。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平時的語文教學,談談地方鄉土文化在語文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一、它能夠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豪情

  華夏歷史悠久燦爛、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被人尊稱“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朱熹語)的泉州城更是與其獨特的歷史文化民俗,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著南來北往旅客的目光。泉州秀麗的河山,歷史的風云,哺育出燦若星云的英才人物,他們中有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俞大猷、李光地;有政績卓著的政治家曾公亮、梁克家;有經術精湛的理學家蔡清、陳紫峰;有雄才大略的改革家呂惠卿;有智勇雙全的軍事家施瑯;有才華橫溢的文學家歐陽詹、黃吾野、吳魯……[2]而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也有來自泉州籍的作家群,他們是繪聲繪色描摹民間口技人高招技藝的清代作家林嗣環、纏綿悠長的鄉愁詩人余光中,引領一代現代詩歌風尚標的朦朧派詩人舒婷,在學習上述作家的作品時,筆者會不失時機地,大力介紹他們取得的文學成就,讓學生擁有一種驕傲之情,為故鄉能誕生如此優秀的人物而自豪欣喜。

  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經?梢钥吹揭粋很奇特的文化現象,就是每家大門的門匾上,大多會提上“某某衍派”或是“某某傳芳”的字樣。懂得堂號知識的人,就可以準確判斷出這戶人家是何姓氏,是從何處遷徙而來,祖上有什么美名遺風。像我們曾氏的堂號就是“龍山衍派”和“三省傳芳”。據《曾氏族譜》記載:在孔子的七十二賢士學生中,以孝道著稱的曾參非常注意修身,每天就餐前都從三個方面檢查反省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語出;論語>)曾氏后人為紀念曾參這種嚴于律己、刻苦修身的祖諭,提倡“以日三省其身,悟一貫之旨”的精神,就演變成為曾氏子孫的堂號,座右銘。楊姓的“四知傳芳”緣于西漢太守楊震。楊震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他的弟子王密夜送黃金十兩給他,他拒絕接受,王密不泄氣,告之“暮夜無知者”,楊震大怒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為無知!”[3]楊姓子孫便以“四知”為榮,作為本姓堂號,以教子孫。小小的堂號知識就是當地特色文化的紐帶,起著加強家族團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正所謂:“欲木之長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先浚其泉源。”(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只有學生深入地了解和知曉自己鄉土的文化,知道自己的根在什么地方,才能更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豪情,并以此為傲,進而使他們熱愛自己的祖國和民族,真正成為有“中國魂”的國家棟梁。

  二、它可以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現實是許多學生不喜歡上語文課,參與的熱情不高,興趣點不強,恐怕除卻學生自身的原因外,與我們目前的許多語文課堂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無法與他們產生情感的共鳴密有關,更可能與語文教師只注重文本內容的解讀,而忽視對教材因素及滲透有關。因此,我們語文老師更應該留心開掘教材蘊含著豐厚的地域鄉土文化資源,因為這些鄉土資源不僅具有知識性,更具有濃郁的地域性,趣味性。

  在授課過程中,適當的穿插、無聲的滲透當地的文化資源,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語文版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的課文,有兩個人物傳記單元,筆者便會不遺余力地介紹與我校有不解之緣的兩位名人,他們是明學大儒,享有“天下第一通”的陳紫峰和慷慨捐資辦學,旅菲愛國華僑陳媽祝,講述他們兩人的道德、氣節、政績、學問、軼事等,并引導學生明白:陳紫峰和陳媽祝兩個人的成功都是離不開故鄉文化的熏陶與教育的,除了學生課文的內容知識外,讓他們學習這兩位名人愛鄉土,愛故里,愛教育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時也拉近了學生與晉江鄉土文化的距離。

  現在中學生學習語文流傳有三怕:“一怕寫作文,二怕周樹人,三怕文言文”。許多學生視文言文學習為障礙墻、攔路虎。一看到文言文的作品就畏懼膽怯,在自信心方面先打倒了自己。閩南語被不少學者譽為古代漢語的活化石,因為它還保留了相當成分的古代語言的語音、語匯和語法。比如《孔雀東南飛》詩句“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阿母得聞之,捶床便大怒”的“新婦”及反復出現的“阿母”這些漢魏六朝時期盛行的語匯,它們和現在閩南語的人物稱謂是一致的。

  學習有濃厚興趣,就能保持積極的態度,學習的注意力、記憶力就能提升,學習的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三、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學習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有許多學生就不懂得“童養媳”的意思,紛紛向筆者了解“童養媳”這種習俗。筆者向學生簡單介紹“童養媳”這種陋習!巴B媳”閩南話也叫“媳婦仔”,至今還流傳著不少有關“童養媳”的民間歌謠:如:

  做了媳婦仔真艱苦:

  五更起早嫌我晚,滾湯洗面嫌我寒,銀魚燒湯嫌我粗,白米煮飯嫌我烏。

  哎,快快剃頭做尼姑。

  這首民謠語言質樸平實,但是句句包含童養媳的苦難遭遇,從側面傾述舊時代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下畸形婚姻給女人造成的深重災難。大堰河就是童養媳,她的丈夫可以隨意打她罵她,大堰河既要做牛做馬伺候一家子人,還要騰出時間與精力來照顧小“艾青”,其辛苦和勞累不言而喻。通過這首歌謠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艾青對貧苦農婦大堰河的懷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贊美之情。

  再如杜牧《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這首唐詩七絕,如果用普通話朗讀,就感覺不到它的押韻,但是用閩南話方言來誦讀,朗朗上口,韻味就裊裊升起。在構詞方面,閩南語方言還保留著諸如“鼎”“箸”“厝”等單音節詞語。在詞意方面,閩南語的“走”“行”與古漢語的意思是一致的,等同于普通話的“跑”“走”。學生有了這些文化常識,對于他將來學習文言文是大有裨益的。

  可見閩南語中可以找到很多古漢語的痕跡,學生如果真實掌握這些閩南文化知識,這對于他們學習古詩詞、文言文大有幫助。

  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在獲取當地的民俗風情等文化知識

  漫步泉州,你便會深深地感受到:這里民風淳樸,人情濃美;這里的人熱情好客,慷慨好施,好像走進一片溫馨的天地。這里有古稱佛國的寺院,有游子魂牽夢繞的家廟、宗祠,有融貫古今中外的獨特民居,有蘊含古今中西而生動的地方語言,有多姿多彩的戲曲藝術,有妙趣橫生的俗語故事,有詼諧幽默的民間熟語,泉州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厚。

  鄉土知識是一個人的精神之根,是涵養一個人的靈魂之水。一個人若是不知道自己家鄉、民族的文化人文,那是教育的一種大缺失。因此我們要有敏銳的目光,就地取材,充分挖掘身邊周圍的鄉土知識。

  通過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滲透鄉土文化,使得越來越多的鄉土文化被開發出來,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了解、懂得晉江獨有的民俗、民風、人情、人文等知識。講授古典文學孔孟之道時,筆者都會趁機介紹晉江當地奇特的禮儀風俗。譬如誕生禮儀過周歲,轟轟烈烈的十六歲生日宴請儀式等;在學習科學家茅以升的《橋梁遠景圖》一文時,筆者除了介紹橋梁的專業知識外,還會帶領學生實地去勘察、調查、研究我們身邊的著名橋梁。像氣貫長虹的泉州晉江大橋,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海五里橋,古時候連接晉江市和惠安縣的跨海大橋洛陽橋,指導學生通過網絡查詢,文字記錄,拍照錄像等形式進行探究,形成研究性學習的材料,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啟發,最后撰寫成具有科研價值的研究性小論文。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人文素養,也鍛煉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鄉土教育是一種最務實的教育,因為一切從鄉土出發,以鄉土為教材,看得到,摸得著,所以感染力強。而且對每個人來說,從他的啟蒙開始,就隨時隨地接受鄉土教育,可以使人們從孩提時代就銘記在心,終生不忘。

  泉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文化積淀深厚。剛剛又榮膺“東亞文化之都”的美譽,這美譽的獲得又為鄉土教育在課程開發、課堂教育提供有力地支持。

  總之,只要我們有著鄉土教育的觀念和敏銳細致的目光,只要我們處處留心,鄉土教育的天地就無比廣闊,只要我們充分挖掘教材因素,不失時機地把鄉土教育和語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有機滲透,就能夠增強學生的鄉土鄉情意識,也能增加他們的人文知識和傳統文化的積淀,實現他們物質價值與精神世界的“比翼雙飛”。

【好媳婦的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好媳婦的事跡材料08-17

[經典]好媳婦事跡材料10-02

好媳婦事跡材料08-26

好媳婦事跡材料09-01

好媳婦事跡材料最新09-13

【實用】好媳婦的事跡材料09-06

敬老好媳婦事跡材料09-29

(優)好媳婦事跡材料07-03

好媳婦事跡材料實用01-20

好媳婦先進事跡材料09-19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国产综合另人妖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二区 | 一本香蕉大道在中文热线播放 | 亚洲日韩a∨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 | 伊人网国产一本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