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跡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事跡材料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孝星事跡材料,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孝星事跡材料1
小陳,仙居五小的大隊長,五(4)班的班長。她愛唱愛跳,開朗活潑,純潔善良。在學校,她努力好學,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在家里,她體諒家長,尊敬老人。
在她5歲的時候,她媽媽的廠里有時候趕貨,早上7點就要干活。她媽媽6點半就把她送到幼兒園然后趕去上班。她就一個人站在大門口等著開門,她從沒哭鬧,更沒向媽媽抱怨。她的堅強讓媽媽安心離去,安心上班。
她是媽媽的小棉襖。因為媽媽工作忙,她很小就學會自己洗澡,洗衣服,在家經常拖地,洗碗,做飯。現在只要是周末,她就對媽媽說:“媽媽,洗碗我包了,你好好休息”媽媽的衣服換下來,她就搶著去洗。因為她媽媽廠里活多,有時經常加班到深夜,所以很勞累,坐月子落下了頭痛病也經常發作。只要媽媽下班回來沉默不語,小陳就知道媽媽的頭痛病又發作了,她就會說“媽媽,你的頭痛又發作了,讓我來幫你按摩。”她會給媽媽輕輕按摩,直到媽媽舒服些才停止。就這樣,多年下來,她真成了媽媽的按摩師。有一次,媽媽夜里加班回來,頭又痛了,她就對媽媽說:“媽媽,我幫你按摩舒服了,我再去睡。”她媽媽感動得落淚,女兒的孝心如同春日里的暖陽溫暖了母親孤苦的心。
小陳穿著很整潔很得體也很大方,但事實上她穿的'很多是姨媽同事女兒的舊衣服。她從不抱怨,從不挑剔。一次,她媽媽帶她去買褲子,一聽價格有些貴,她就乖巧地說“媽媽,我長得那么快,明年這褲子肯定不能穿,太浪費了,別買了。”
小陳還是奶奶的小助手。她奶奶在今年9月出了車禍后,身上還留有鋼板,不能干重活。奶奶家里是做豆腐,做油炸豆腐買的。每天要磨很多豆腐。她就經常幫奶奶磨豆腐,她學著奶奶的樣子,浸泡好豆子,把豆舀到機器的斗里,開著機器磨好豆。她的懂事勤勞時常讓奶奶露笑臉。
她是全家人的小棉襖,是個小太陽,照亮了自己,更溫暖了別人。
小孝星事跡材料2
xxx同學是一個聰明伶俐、乖巧懂事、人見人夸的小姑娘,幼兒園時她就會自己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三歲的時候,就幫助媽媽搟皮包餃子。因為晚上放學接她比較晚,每天晚上她在學校就寫完作業了。放學回家,她都會先看書或者彈琴,等爸爸媽媽做完飯時她幫著端飯、分筷子,吃完飯后她能較主動地洗碗、掃地、擦桌子、或者拖地。還能洗一些小衣服,每天都自己洗襪子、短褲等,還經常幫媽媽洗襪子。睡覺時總是把衣服整整齊齊地疊放在床頭上。
每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節日或者生日,她都會自己做禮物送給他們,今年的母親節送給媽媽四件禮物:一件自己做的手工、一件自制的卡片,表面上是懶羊羊在吃草莓蛋糕,寫著“周澤昕寫”。可從懶羊羊的'嘴里拿掉蛋糕,就是她寫給媽媽的祝福:一天又一天,很快就到了母親節,(mother’sday)(注:母親節當天剛在英語俱樂部學的就用上了)祝媽媽永遠年輕漂亮,永遠快樂!一副自己畫的美羊羊的畫;用英語和漢語朗誦了詩歌“母親”。
周澤昕同學是爸爸媽媽的開心果,有了她,爸爸媽媽不再覺得累,心中充滿了幸福和快樂。周澤昕,你是爸爸媽媽的驕傲!
小孝星事跡材料3
孫xx同學是個聰明懂事、孝敬長輩的孩子。在家能聽從父母的教導,每天早晨起床能主動整理好自己的床鋪,平時除做好自己房間的衛生工作外,還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擦桌子、洗碗、打掃家里衛生等。家里買回來的水果她會挑大的'、紅的留著,等爸爸、媽媽下班后給他們吃。
家中如果有大人生病了,孫xx都能知道端茶倒水,噓寒問暖。一次,媽媽病了,爸爸不在家,孫xx一會兒為媽媽倒水,一會兒為媽媽擦汗,一次又一次地擰干毛巾,一遍又一遍地敷在媽媽的額頭。直到媽媽病好為止。孫xx知道:熱愛家庭、充滿孝心、關心同學、尊老愛幼,這都是愛心的付出。但她更懂得:對自己嚴格的要求,努力學習,讓自己有能力去愛別人,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最大的孝敬。所以學習上她能嚴格要求自己,每天放學回家后不用大人的督促就能自覺地完成當天的作業,自覺地閱讀課外書籍,她的作文還在報紙上發表了呢!
小孝星事跡材料4
小陳是濮陽實驗小學的學生,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一個普通而又特別幸福的三口之家,他從小就體會著爸爸、媽媽一邊上班、一邊照看他的不容易,懂得了父母養育他的艱辛;看著爸爸、媽媽勤儉持家,家里日子越來越好的變化,小陳也深受感染,學會分擔家務,不挑吃穿,不亂花錢,不給父母增加負擔。不知不覺中,他成了一個善良、孝順、懂事的好孩子。他學習認真,成績優秀,懂得感恩父母和老師,懂得尊老愛幼,經常因為做了好事、幫了別人而發自內心的高興和快樂。
在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下,他在學校是一個認真學習、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學生。課前他能認真收集資料做好預習工作,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后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能抽出時間認真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不管何時,他見到老師總能熱情禮貌的打招呼。平時與同學團結友愛,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校組織的獻愛心活動,他都踴躍參加。因她的出色表現,每個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
小陳從小就很會孝順大人,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卻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表現出來。在生活中,他也很懂禮貌講孝心,每次出門,進家門,總是和家人打招呼,回到家里后,能主動給大人開門、倒茶、拿鞋,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客人到家時,大膽、主動地與客人打招呼,和兄弟姐妹友好相處;經常把學校發生的趣事和大人說說,遇到困難時也能主動和家人交流,尋求幫助。在小區里見到老人總是爺爺、奶奶地叫個不停。
如果家里遇到為難的事,家長講給她聽以后,他也會一起出主意想辦法,負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他會從細小的事情入手,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表達自己對她們的關心和熱愛,有時是一句輕聲的問候,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者是一句真誠的“謝謝”。在今年的“三八”婦女節那天,早上他主動給媽媽煎雞蛋,在學校里有時間就給媽媽精心準備節日禮物。為了給媽媽準備這份節日禮物,他花了很多心思,四處搜集材料,在放學時完成了一幅精美的畫,并在這幅畫上寫上了給媽媽的祝福。回家后她將這份特殊禮物送給了媽媽,大聲地對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節日,我祝福您!”
他體貼父母,年齡雖小,家里的小主人翁意識很強。每當媽媽身體不舒服或者感到勞累的時候,小陳總會關切地詢問:“媽媽,你怎么了?”有時還會給媽媽揉揉肩,按摩按摩。媽媽生病時他端茶送水,用稚嫩的小手給媽媽按摩額頭,眼神里充滿關切和憂傷,問:“媽媽好點了嗎?”爸爸平時工作忙,特累,小陳總能給爸爸捶捶背、揉揉肩,當爸爸歪在沙發上睡著了,小陳總能拿起小被子輕輕的給爸爸蓋上;爸爸值班時,小陳總能打電話向爸爸問侯。感覺到像一個小小男子漢,已經懂得照顧別人了。
小陳真的是媽媽的好兒子,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總要和媽媽聊聊天,把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告訴媽媽。小陳從小就很懂事孝順,從來不亂發脾氣。每次回到家,總是自覺地完成作業,從來不用家長操心。學什么都很感興趣,都非常投入,也很刻苦。
每逢春節小陳總能想起把平時攢的零花錢給爺爺奶奶作為一份小禮物以表達自己的心意,平時還會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家里老人買鞋子、衣服等。
盡管有時小陳總愛表現的“酷酷”的,有時也有點撒嬌,但其實他還是蠻細心的。每次進出校門,小陳總是主動揮手再見;而且由于校門口附近車輛擁擠,小陳也堅持自己走進校園,一句“媽媽,要小心開車哦”,總能讓一天保持美好的心情!平時,還常常幫媽媽作家務活,掃地、刷鍋、刷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物品整理得井然有序,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學習有具、玩具、衣服,并且還會洗自己的衣服。有好吃的也不忘留著大家一起吃。
小陳生病時從不哭鬧,他怕爸爸媽媽著急、怕治病多花錢、怕因給他看病耽誤爸爸、媽媽上班,又怕耽誤自己上學。
他從不亂花錢,即使是正常開銷,也總是說:多少錢夠嗎?咱家有嗎?
和鄰居奶奶一起上樓,主動幫奶奶那東西;謙讓年齡比他小的孩子,在幼兒園上學時,一名同學咬傷了小陳的鼻子,他沒有責怪同學,反而說:“他小,我讓著他。”
小陳做的令人感動、受人稱贊的小事還很多。雖然他還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他這種做了好事、幫了別人而發自內心的高興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去學習。
小孝星事跡材料5
她是永登縣柳樹鄉清水村人,全家六口人。爺爺奶奶年歲已大,無法下地勞動。爸爸雖然才三十多歲,但兩次大手術后,不僅不能打工干活,天天還要按時吃藥。而楊宇婷和妹妹又在上學,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只好壓在媽媽柔弱的肩上。媽媽白天上工地做小工,下班后還要做飯、洗衣。照顧老人和孩子,全家人過著清貧的生活。然而,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有一個好女兒。小婷每天放學后,總是從幼兒園接回妹妹,然后主動的做她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幫媽媽擇菜、掃地、涮碗等。孝順爺爺奶奶,體諒父母,關心妹妹,讓親情其樂融融。一次,媽媽生病了,晚飯也沒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碗面。送到媽媽床前,看媽媽吃了才有拿了自己貯存的錢罐里的錢到衛生所給媽媽抓藥。然后為媽媽端上開水,看媽媽把藥吃了。又搬來凳子,一邊做作業,一邊守著媽媽。知道媽媽感覺好多了熟睡過去后,小婷做完了作業后才安心去睡覺。按時完成作業,從不用父母操心她的學習。鄰居們說她很懂禮貌,每天見到長輩都會問好,大家對她的評價很高,夸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在學校,她熱愛學習,為人守信,樂于助人,善于交際,大公無私,上進心強,是生活和學習中的好榜樣。她經常參加班級里的各種活動,上課時,她專心致志,不違反紀律。她掌握了很多種學習方法,做到了課前預習,課上大膽發言勤做筆記。課后及時復習以及鞏固知識,遇到課上不懂的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學習態度端正,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做到不懂就問,學習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小婷同學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人們都說:金子是最純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靈。小婷的同班同學朱昱,由于自小患病.腿腳活動不靈活,不能參加學校的一些活動,上下樓梯均有困難。
面對朱昱同學的這些困難,全班同學都在關心照顧她,而小婷同學則更是處處操心,關系備至。有一學期剛開學不久,天上降下厚厚的積雪,路上車輾人走,如履冰面。本來腿腳不靈便的朱昱頓感前路難行,不知所措,一臉的茫然。小婷一邊安慰鼓勵,一邊挽起朱昱的手,小心翼翼的向前走去。沒想到朱昱腳下一滑向一邊倒去,小婷立刻拉扶,而自己又站立不穩撲倒在地上,鼻子流出了血,門牙碰得有些晃動,兩人滾在了一起成了雪人,在路人的幫助下,小婷擦干了血跡,不顧疼痛頑強地把朱昱送回了家。家長感動地連聲夸贊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小婷同學身上體現了一名優秀的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體現了一名當代學生的良好素質。在學生心中,她無疑是一名到的示范的旗幟,一眾學生學習的榜樣,一名當之無愧的美德少年。
這樣的事例美不勝舉,五年來小婷如家長、如大姐姐、如保姆似的關心,照料著身體有病的同班同學朱昱。老師、同學無不交口稱贊。在學校,她對待同學,總愛伸出援助之手,真誠付出,助人為樂,是全校公認的小雷鋒。
小孝星事跡材料6
母愛如春風細雨,又如火焰般熾熱。父愛若泰山般沉重。縱使大海為墨,長空為紙,也寫不完對父母的深情,一個平凡的女孩,把感動化為行動,在點點滴滴平凡事中用愛譜寫出一曲動人孝心之歌。她就是一年級(2)班的同學。
擁有清秀外表的小逸,是一個勤勞的小女孩。每周從北大附校回到家里,總是搶著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拖地,洗碗,擦桌椅,摘菜。總是對父母說:“爸爸媽媽辛苦了,這些我能做的事就讓我來做吧,你們休息會。”這些平凡的小事她不是僅僅做一次,是每周回家都堅持做。她還是一個會為他人著想的孩子:每次有什么好東西,都會想著先給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自己最后才要,在分量比較少的情況下,她寧愿自己不吃,也會先給爸爸媽媽。與爸爸媽媽出去旅游,總會想著為爺爺奶奶帶一些他們喜歡的物品。對于比自己小3歲的弟弟,逸軒更是疼愛不已,出門和媽媽一起逛街,總是想著給弟弟買衣服,玩具,自己卻舍不得買。她還是一個懂禮貌可愛的孩子,一次5歲的她和姑姑做動車回家,在洗手間遇到老奶奶,主動讓開,讓老奶奶先用。家里來客人了,她總是有禮貌的邀請客人坐下,給客人端茶倒水,對于客人的問題耐心回答,當爸爸媽媽和客人聊天的時候,她總是在旁邊安靜的坐著看書。她還是家里的開心果,總是把自己在學校所見所聞,把自己的快樂與家人分享。
這就是她,一年級(2)班的.小孝星,她小小的軀體中蘊涵著無窮的感恩的力量,這力量化作了一句句噓寒問暖、一次次的體貼、一次次的感恩父母!
小孝星事跡材料7
xx,今年10歲,是父母的好女兒,爺爺奶奶的好孫女,她是老師的小幫手。
她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一個普通而又特別幸福的三口之家,從小就體會著爸爸、媽媽一邊上班、一邊照看她的不容易,懂得了父母養育他的艱辛。
爸爸喝醉酒吐了,她忙給爸爸遞水,不怕臟打掃衛生。
周末時,她有時主動的早起做早餐,用電餅鐺煎雞蛋、烙餅,吃著孩子這么小就給父母做的飯,心中的滋味無語言表。
一次爸爸媽媽陪她參加“鏘鏘校園行”的節目,站了一上午,很累,回來后爸爸媽媽都躺在床上不愿動。燦燦回到家先燒水,遞給父母,然后自己洗澡,洗衣服,還把爸爸的臭襪子給洗出來了,一會兒又忙著炒菜、燒湯。吃著十歲的女兒做的'飯菜,既高興又感動。
受父母的影響,燦燦對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也很孝敬。有空時陪爺爺奶奶聊聊天,因為外公外婆離得遠,所以平時也經常打電話去問候他們。和鄰居奶奶一起上樓,主動幫奶奶那東西。見到熟人,主動打招呼。
在學校她講文明、懂禮貌,被評為“文明禮儀之星”“愛心小狀元”等。她尊敬老師,把老師看作親人。有一次老師帶病上課,一下暈倒了,她可急壞了,趕緊去喊醫生喊領導。一放學就對媽媽說:“我們老師太辛苦了,今天暈倒了。”媽媽說以后你們不要惹老師生氣,好好學習,少讓老師操心。
xx孝順父母,關愛長輩的行為已經感染了她身邊的人。這種孝心,也是一種發自于內心美好的情感。它給予我們的是生活的陽光,生活的雨露。
小孝星事跡材料8
孫同學是個聰明懂事、孝敬長輩的孩子。在家能聽從父母的教導,每天早晨起床能主動整理好自己的床鋪,平時除做好自己房間的衛生工作外,還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擦桌子、洗碗、打掃家里衛生等。家里買回來的水果她會挑大的、紅的留著,等爸爸、媽媽下班后給他們吃。
家中如果有大人生病了,孫同學都能知道端茶倒水,噓寒問暖。一次,媽媽病了,爸爸不在家,孫同學一會兒為媽媽倒水,一會兒為媽媽擦汗,一次又一次地擰干毛巾,一遍又一遍地敷在媽媽的額頭。直到媽媽病好為止。孫同學知道:熱愛家庭、充滿孝心、關心同學、尊老愛幼,這都是愛心的付出。但她更懂得:對自己嚴格的.要求,努力學習,讓自己有能力去愛別人,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最大的孝敬。所以學習上她能嚴格要求自己,每天放學回家后不用大人的督促就能自覺地完成當天的作業,自覺地閱讀課外書籍,她的作文還在報紙上發表了呢!
小孝星事跡材料9
一鳴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一個普通三口之家,他從小就體會著爸爸、媽媽一邊上班、一邊照看他的不易,懂得了父母養育他的艱辛;看著爸爸、媽媽勤儉持家,家里日子越來越好的變化,一鳴也深受感染,學會分擔家務,不挑吃穿,不亂花錢,不給父母增加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不知不覺中,他成了一個善良、孝順、懂事的好孩子,他學習認真,成績優秀,懂得感恩父母和老師,懂得尊老愛幼,經常因為做了好事、幫了別人而發自內心的高興和快樂。
他體貼父母,年齡雖小,家里的小主人翁意識很強。媽媽生病時他端茶送水,用稚嫩的小手給媽媽按摩額頭,眼神里充滿關切和憂傷,問:“媽媽好點了嗎?”
媽媽中午歪在沙發上睡著了,一鳴會拿上小被子輕輕的給媽媽蓋上;
爸爸喝醉酒吐了,一鳴忙給爸爸遞水,不怕臟打掃衛生;
周末時,他有時主動的'早起做早餐,用電餅鐺煎雞蛋、烙餅,吃著孩子這么小就給父母做的飯,心中的滋味無語言表。
他生病時從不找事,他怕媽媽著急、怕治病花好多錢、怕媽媽和他看病耽誤上班……。
他從不亂花錢,即使是正常開銷,也總是說:多少錢夠嗎?咱家有嗎?
他尊敬老師,把老師看作親人。有一次老師帶病上課時不停的咳嗽,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放學就對媽媽說:“咱給王老師買點治咳嗽的藥吧,老師感冒了。”媽媽說老師有病肯定自己買藥了,咱又沒什么治病的偏方,要不給老師買點梨吧。就這樣,他和媽媽到水果店買了五六個大梨送給了老師。老師很感動,家長也為他和老師這么好的感情而感動。
他非常懂得感恩,懂得尊老愛幼。有一次他身體不好,姥爺親自殺了一只老母雞,說:“一鳴你吃了老母雞,病就好了。”一鳴回家把這件事寫進了作文里,并且趴在桌子上大哭了一場,說:“太感動了,咱以后再多給姥爺點東西。”
和鄰居奶奶一起上樓,主動幫奶奶那東西;坐公共汽車,一鳴會因坐在里邊沒有給后來上車的人讓座而深深自責;謙讓年齡比他小的孩子,家長實在看不下去時,他卻不溫不火的說:哥哥不是要讓負弟弟嗎?
一鳴做的令人感動、受人稱贊的小事還很多。雖然他還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他這種做了好事、幫了別人而發自內心的高興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去學習。
小孝星事跡材料10
小周同學是一個聰明伶俐、乖巧懂事、人見人夸的小姑娘。幼兒園時她就會自己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三歲的時候,就幫助媽媽搟皮包餃子。因為晚上放學接她比較晚,每天晚上她在學校就寫完作業了。放學回家,她都會先看書或者彈琴,等爸爸媽媽做完飯時她幫著端飯、分筷子,吃完飯后她能較主動地洗碗、掃地、擦桌子、或者拖地。還能洗一些小衣服,每天都自己洗襪子、短褲等,還經常幫媽媽洗襪子。睡覺時總是把衣服整整齊齊地疊放在床頭上。
小周還很會關心人,有幾次爸爸喝醉酒要吐,她把臉盆端到爸爸跟前,然后又端水給爸爸喝;有一次媽媽病了,她不停地噓寒問暖、端飯倒水,并一勺一勺地喂媽媽;她還是小推拿師,當爸爸媽媽的腰痛時,她就會給捶一錘、揉一揉;奶奶的腿不好,不能走路,她會用輪椅推著奶奶出去遛彎、鹛簟5貝筧說歉吒苫罨蛘咔脅聳保懿煌V鲆簧⌒牡悖鶿ぷ嘔蛘弒鵯兇攀幀
每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節日或者生日,她都會自己做禮物送給他們。今年的母親節送給媽媽四件禮物:一件自己做的手工、一件自制的卡片,表面上是懶羊羊在吃草莓蛋糕,寫著“小周寫”。可從懶羊羊的`嘴里拿掉蛋糕,就是她寫給媽媽的祝福:一天又一天,很快就到了母親節,祝媽媽永遠年輕漂亮,永遠快樂!一副自己畫的美羊羊的畫;用英語和漢語朗誦了詩歌“母親”。
小周同學是爸爸媽媽的開心果,有了她,爸爸媽媽不再覺得累,心中充滿了幸福和快樂。小周,你是爸爸媽媽的驕傲!
小孝星事跡材料11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有“二十四孝”,而今天的孩子們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對“孝順”兩字的概念似乎淡薄起來。然而說起郭河二小四(1)班的張行文同學,她就住的郭河鎮鳳林社區的居民們無不樹起拇指嘖嘖稱贊,因為她不僅在校成績優秀,而且孝敬長輩,和睦鄰里,小小年紀就有了很好的口碑。
張行文同學是仙桃市郭河二小四(1)班的一位學生。她是一個乖巧、聰明、懂事、多才多藝的女孩。她代表學校兩次參加仙桃教育局主辦的文藝小人才的比賽活動,每次參賽都能受到上次領導的好評。
在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下,她在學校是一個認真學習、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學生。課前她能認真收集資料做好預習工作,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后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能抽出時間認真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不管何時,她見到老師總能熱情禮貌的打招呼。平時與同學團結友愛,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校組織的獻愛心活動,她都踴躍參加。因她的出色表現,每個學期都被評為“優秀學生”。
張行文從小就很會孝順大人,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卻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表現出來。在生活中,她也很懂禮貌講孝心,每次出門,進家門,總是和家人打招呼,回到家里后,能主動給大人開門、倒茶、拿鞋,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客人到家時,大膽、主動地與客人打招呼,和兄弟姐妹友好相處;經常把學校發生的趣事和大人說說,遇到困難時也能主動和家人交流,尋求幫助。在社區里見到老人總是爺爺、奶奶地叫個不停。
張行文同學在家能聽從父母長輩的教導,關心父母、爺爺奶奶的健康,能分擔父母家人的憂慮。在她讀三年級的時候,她的爸爸媽媽就到深圳打工,她常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生活中從來不跟爺爺奶奶斗氣,因為她知道,那樣會讓爺爺奶奶心情更不好,還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家中如果有大人生病了,張行文都能知道端茶倒水,噓寒問暖。有一次,奶奶生病了,醫生說要打幾天的吊針才可以痊愈。那幾天,張行文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奶奶一起去醫院打針。打針時,她總是關心地問:“奶奶,打針疼不疼?有沒有不舒服?”還不時地給奶奶倒水喝,等奶奶打完針后一起回家。回到家里她還給奶奶擦背洗腳,等奶奶睡后才去寫作業。在奶奶生病的日子里,她每天堅持如此,直到奶奶病好。平日里,她還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不給大人添亂。早晨起床能主動整理好自己的床鋪,平時做好自己房間的衛生工作,還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擦桌子、洗碗、洗衣服、做飯等。受父母的影響,張行文對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也很孝敬。有空時陪爺爺奶奶聊聊天,因為外公外婆離得遠,所以平時也經常打電話去問候他們。
如果家里遇到為難的事,家長講給她聽以后,她也會一起出主意想辦法,負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她會從細小的事情入手,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表達自己對她們的關心和熱愛,有時是一句輕聲的問候,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者是一句真誠的“謝謝”。在今年的“三八”婦女節那天,媽媽從深圳回來了,看到媽媽的她欣喜萬分。早上她主動給媽媽做好了早餐,在學校里有時間就給媽媽精心準備節日禮物。為了給媽媽準備這份節日禮物,她花了很多心思,四處搜集材料,向老師請教,請同學幫忙,終于在放學時完成了一幅精美的畫,并在這幅畫上寫上了給媽媽的祝福。回家后她將這份特殊禮物送給了媽媽,大聲地對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節日,我祝福您!”媽媽看到后激動地說:“文文,你長大了,知道孝敬媽媽了!”
小文文孝順父母,關愛長輩的行為已經感染了她身邊的人。這種孝心,也是一種發自于內心美好的情感―――單純的、甜美的、自然的。它給予我們的是生活的陽光,生活的雨露。
小孝星事跡材料12
張xx同學是牟山鎮青港小學剛升入五年級的一名活潑可愛,樂觀向上,多才多藝的小女孩,在班級中擔任副班長。也許當你第一眼見到她的時候并不起眼:個子矮小,單薄的身子坐在第一排總是安安靜靜的,但她卻是父母的好女兒,爺爺、奶奶的好孫女,弟弟、妹妹的好姐姐,老師的好助手,同學們的好榜樣。
在任課老師眼里,張xx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出黑板報、開展班會、管理班級、組織比賽、輔導同學......樣樣干得很出色。她對待學習是一絲不茍、腳踏實地。每一次的作業,不管是學校里做的還是回家做的,都是那么得干凈、整潔;不管是書面作業還是動手活動作業,完成得都是那么認真、仔細。在課堂上,總能看到她那雙稚嫩的小手高高得舉著,聽到她那獨特的見解。在學校組織的勞動活動中,她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去做那些最臟、最累的活。拔草、擦樓梯瓷磚、清理衛生死角灰塵……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她的身影,在她那流著滴滴汗水的臉上掛著一張純真的笑臉,她總是說:“這點活,算什么?不累不累。”她那種刻苦、認真的勁頭深得老師的表揚。
在同學們的眼里,張xx是大家的朋友,又是學習的好榜樣。身為班長,她以身作則,自律性高,這些都是同齡人所不及的。每當空余時間,她都會主動幫助同學解決學習上的難題,毫不保留的將自己的思路、想法告訴同學,她那毫無怨言的服務精神深得同學們的佩服。
在父母的眼里,張xx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家里四個姐妹令張xx的父母起早貪黑的工作,根本沒時間照顧這些孩子。姐姐上初中了,留在了學校,弟弟妹妹還在幼兒園,只剩下一個正讀小學五年級的張xx。也許在其他父母的眼里,一個11歲的孩子正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而她,卻承擔起了家里所有的家務。做飯、洗碗、掃地、擦桌、洗衣、甚至照顧弟弟、妹妹。記得在她的`一篇日記里她這樣寫道:媽媽以為我不會燒菜,每天下班都是急急忙忙地趕回來顧不得洗把臉就匆匆忙忙地給我們做飯、燒菜。看著媽媽那忙碌的身影我沒有說話,靜靜地看著媽媽做菜的每一個動作。第二天,等媽媽回來的時候,我端上了一盤自己燒的雞蛋炒西紅柿,我看到媽媽的眼眶濕潤的。我心里暗想:媽媽,你辛苦了!女兒只能為你分擔這些小小的家務。是呀,在我們眼里燒一盤菜有何難?而對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對一個身子較小的孩子來說,可能只有真正體會到父母那種勞累后才會做出這盤感恩的晚餐。
父母常年的加班、使得張xx成了家里的小大人。照顧弟弟妹妹另有一套。上學之前,檢查弟弟妹妹的書包,待一切齊全后和他們一起出門。先送弟弟去幼兒園,在與妹妹上學來,放學也是如此。孩子離家近,中午是回家去吃飯的,她曾說:“爸媽白天都不在家,我就是家里的小大人,妹妹弟弟都得我照顧。”當她驕傲地說這話的時候,我真替孩子的父母有這樣一個好女兒而開心。由于張xx的照顧,弟弟妹妹都很聽話,也很懂事。吃飯的時候,媽媽把最好吃的菜夾到他們碗里的時候,孩子們一個個都不要,把菜都讓父母先吃。等大家吃完飯后,一個個都主動地站起來端盤子、洗碗。她的行動感染著家里每一個成員。
不僅照顧弟妹有方法,照顧父母更是無微不至。有一次,母親因為冒雨回家得了重感冒。躺在家里休息,本來忙綠的她又擔任起照顧母親的責任。早上很早起來,在媽媽的床邊放好毛巾、臉盆和水,提醒母親吃完藥后,急急忙忙地帶著弟弟妹妹上學。中午放學又趕回家給大伙備中飯,時間是那么得緊湊,看著孩子來來回回忙綠的背影,媽媽很是心疼。而她,即使在這樣環境下,從不落下自己的學業,在學校里依舊活潑開朗、熱情助人。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陽光、快樂、感恩、孝順。
在鄰居眼里,張xx更是被人肯定。暑假里,時間相對閑了,她很樂意地做起了鄰居奶奶的助手——抱孩子。鄰居張奶奶一個人帶著1周歲不到的小孩,小孩子天生調皮又正臨學步期間,更是累得老奶奶喘不過起來。看到張奶奶的那累得不堪的神情,張xx每天只要有時間就主動地走過去幫她帶孩子,一個40斤不到的小孩抱著一個20來斤的胖娃娃,“穩穩當當”地做起了小大人,教他學步,教他說簡單的語言……小孩在她的照顧下快快樂樂地成長著,這一切張奶奶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在我們家訪的那天,鄰居張奶奶看到我們,徑直走過來,在我們面前一個勁地夸著張xx。“這孩子太懂事了,家里活都是她干的,閑下來還得幫我照顧這個娃,有這樣一個孩子真是好福氣啊!”張奶奶的話沒有華麗的辭藻,是那么得樸實、簡單。但卻真真切切地道出了自己心聲,肯定著張xx所做的一切。
張xx所做得一切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沒有精雕細琢的文,只有一顆感恩的心靈;沒有氣壯山河的誓言,只有一曲愛的頌歌。張xx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行為已經感染了她身邊的人,這種孝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美好情感:單純、甜美而又自然。在她的感染下,我們共同學習著這種美德。
小孝星事跡材料13
我叫宋雨峰,是二年級三班的一名學生。在學校里我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是個好學生。在家里我孝敬父母,聽從父母的話,是個懂事的好孩子。這次能被評為班級小孝星,我感到非常榮幸。
我生活在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家庭。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開始讓我背誦了《三字經》,還給我讀了許多孝親孝感的故事,讓我知道了"百善孝為先",知道了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家有五口人,有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和我。我們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爸爸媽媽在私人企業里上班,他們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就是過年時會放七天的假。爸爸媽媽他們很辛苦,每天除了上班,還得給我們做飯,還要輔導我和姐姐的學習。這些都被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慢慢地我長大了,我就開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幫助媽媽做我力所能及的事。不知不覺中,我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孝順孩子。
寒假里,我主動承擔了倒垃圾的責任。開始時,媽媽準備去倒垃圾,走到垃圾桶跟前,一看里面光光的',媽媽沒有說話。第二次垃圾桶里又是干干凈凈的。誰倒的?我嘻嘻一笑:"我。"媽媽嘴里念道:"這孩子,真懂事,都知道主動幫忙做家務了!"這以后,媽媽就沒為倒垃圾的事操過心,倒垃圾就成了我份內的事情了。有時,我看見鄰居的奶奶去倒垃圾,我也會主動搶過垃圾桶幫忙去倒。
還有,我還跟姐姐學習了怎么做飯這一偉大工程。學會了沖雞蛋水、煎饅頭、削姜皮,切姜絲,切紅蘿卜絲(雖然切的像紅蘿卜條一樣)。
另外,每天晚上,只要我一聽到奶奶的車響聲,我準會在第一時間跑出去給奶奶開大門,推車,接著給奶奶熱飯,熱菜,最后再端到奶奶面前讓奶奶趁熱趕緊吃。奶奶高興地合不上嘴,見人就夸我是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媽媽說,"孝"其實很簡單。好好學習,聽爸爸媽媽的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盛飯、洗碗、打掃衛生、倒垃圾、整理房間、爸爸媽媽累了給他們端一杯熱茶、給他們端一盆洗腳水,這些都是孝順的表現,做起來也很容易。
同學們,記住感恩,記住盡"孝"!我們雖做不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讓我們一起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吧!
小孝星事跡材料14
陳世鵬是濮陽實驗小學的學生,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一個普通而又特別幸福的三口之家,他從小就體會著爸爸、媽媽一邊上班、一邊照看他的不容易,懂得了父母養育他的艱辛;看著爸爸、媽媽勤儉持家,家里日子越來越好的變化,陳世鵬也深受感染,學會分擔家務,不挑吃穿,不亂花錢,不給父母增加負擔。不知不覺中,他成了一個善良、孝順、懂事的好孩子。他學習認真,成績優秀,懂得感恩父 母和老師,懂得尊老愛幼,經常因為做了好事、幫了別人而發自內心的高興和快樂。
在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下,他在學校是一個認真學習、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學生。課前他能認真收集資料做好預習工作,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后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能抽出時間認真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不管何時,他見到老師總能熱情禮貌的打招呼。平時與同學團結友愛,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校組織的獻愛心活動,他都踴躍參加。因她的出色表現,每個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
陳世鵬從小就很會孝順大人,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卻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表現出來。在生活中,他也很懂禮貌講孝心,每次出門,進家門,總是和家人打招呼,回到家里后,能主動給大人開門、倒茶、拿鞋,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客人到家時,大膽、主動地與客人打招呼,和兄弟姐妹友好相處;經常把學校發生的趣事和大人說說,遇到困難時也能主動和家人交流,尋求幫助。在小區里見到老人總是爺爺、奶奶地叫個不停。
如果家里遇到為難的事,家長講給她聽以后,他也會一起出主意想辦法,負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他會從細小的事情入手,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表達自己對她們的關心和熱愛,有時是一句輕聲的.問候,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者是一句真誠的“謝謝”。在今年的“三八”婦女節那天,早上他主動給媽媽煎雞蛋,在學校里有時間就給媽媽精心準備節日禮物。為了給媽媽準備這份節日禮物,他花了很多心思,四處搜集材料,在放學時完成了一幅精美的畫,并在這幅畫上寫上了給媽媽的祝福。回家后她將這份特殊禮物送給了媽媽,大聲地對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節日,我祝福您!”
他體貼父母,年齡雖小,家里的小主人翁意識很強。每當媽媽身體不舒服或者感到勞累的時候,鵬鵬總會關切地詢問:“媽媽,你怎么了?”有時還會給媽媽揉揉肩,按摩按摩。媽媽生病時他端茶送水,用稚嫩的小手給媽媽按摩額頭,眼神里充滿關切和憂傷,問:“媽媽好點了嗎?”爸爸平時工作忙,特累,鵬鵬總能給爸爸捶捶背、揉揉肩,當爸爸歪在沙發上睡著了,陳世鵬總能拿起小被子輕輕的給爸爸蓋上;爸爸值班時,鵬鵬總能打電話向爸爸問侯。感覺到像一個小小男子漢,已經懂得照顧別人了。
鵬鵬真的是媽媽的好兒子,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總要和媽媽聊聊天,把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告訴媽媽。鵬鵬從小就很懂事孝順,從來不亂發脾氣。每次回到家,總是自覺地完成作業,從來不用家長操心。學什么都很感興趣,都非常投入,也很刻苦。
每逢春節陳世鵬總能想起把平時攢的零花錢給爺爺奶奶作為一份小禮物以表達自己的心意,平時還會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家里老人買鞋子、衣服等。
盡管有時陳世鵬總愛表現的“酷酷”的,有時也有點撒嬌,但其實他還是蠻細心的。每次進出校門,鵬鵬總是主動揮手再見;而且由于校門口附近車輛擁擠,鵬鵬也堅持自己走進校園,一句“媽媽,要小心開車哦”,總能讓一天保持美好的心情!平時,還常常幫媽媽作家務活,掃地、刷鍋、刷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物品整理得井然有序,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學習有具、玩具、衣服,并且還會洗自己的衣服。有好吃的也不忘留著大家一起吃。
鵬鵬生病時從不哭鬧,他怕爸爸媽媽著急、怕治病多花錢、怕因給他看病耽誤爸爸、媽媽上班,又怕耽誤自己上學。
他從不亂花錢,即使是正常開銷,也總是說:多少錢夠嗎?咱家有嗎?
和鄰居奶奶一起上樓,主動幫奶奶那東西;謙讓年齡比他小的孩子,在幼兒園上學時,一名同學咬傷了鵬鵬的鼻子,他沒有責怪同學,反而說:“他小,我讓著他。”
陳世鵬做的令人感動、受人稱贊的小事還很多。雖然他還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他這種做了好事、幫了別人而發自內心的高興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去學習。
小孝星事跡材料15
小玥同學是個聰明懂事、孝敬長輩的孩子。在家能聽從父母的教導,每天早晨起床能主動整理好自己的床鋪,平時除做好自己房間的衛生工作外,還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擦桌子、洗碗、打掃家里衛生等。家里買回來的水果她會挑大的、紅的留著,等爸爸、媽媽下班后給他們吃。
家中如果有大人生病了,小玥都能知道端茶倒水,噓寒問暖。一次,媽媽病了,爸爸不在家,小玥一會兒為媽媽倒水,一會兒為媽媽擦汗,一次又一次地擰干毛巾,一遍又一遍地敷在媽媽的額頭。直到媽媽病好為止。小玥知道:熱愛家庭、充滿孝心、關心同學、尊老愛幼,這都是愛心的付出。但她更懂得:對自己嚴格的`要求,努力學習,讓自己有能力去愛別人,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最大的孝敬。所以學習上她能嚴格要求自己,每天放學回家后不用大人的督促就能自覺地完成當天的作業,自覺地閱讀課外書籍,她的作文還在報紙上發表了呢!
【小孝星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小孝星事跡材料10-17
小孝星事跡材料(推薦)12-20
小孝星事跡材料[集錦2篇]10-08
孝星事跡材料08-19
百佳孝星事跡材料04-12
(通用)百佳孝星事跡材料06-10
十大孝星事跡材料通用10-18
尊師孝親事跡材料05-24
二星章事跡材料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