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事跡材料到底怎么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扶貧先進事跡材料,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扶貧先進事跡材料1
一、高度重視,謀劃幫扶實事
一是及時傳達省廳關于省文化和旅游扶貧暨定點幫扶工作推進會精神,并就貫徹落實相關精神作出安排部署。強調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定點幫扶工作,不折不扣做好分解的工作任務。二是深入幫扶點開展調研,詳細了解桶井鄉脫貧攻堅、文化藝術資源、文旅融合等相關情況,梳理群眾需要解決的實事、難事,結合我單位特色和優勢制定幫扶工作計劃,形成具體幫扶方案。
二、統籌推進,務求幫扶實效
結合調研情況,依托我單位在桶井鄉春暉鄉愁苑掛牌的 “省鄉村文化振興(桶井)研創基地”,切實推進相關定點幫扶實事:
一是圍繞脫貧攻堅感人事跡創作小戲小品。我單位充分發揮藝術創作專業優勢,組織編劇骨干前往幫扶點收集素材,與桶井鄉扶貧隊員以及桶井鄉群眾廣泛開展交流,進行深入訪談。圍繞桶井鄉脫貧攻堅先進事跡、精彩故事潛心創作謳歌脫貧攻堅感人精神、激發脫貧攻堅正能量的小戲劇本。
二是開展文化扶貧實踐課題研究。立足我單位近年來開展應用對策研究的良好基礎,組織業務骨干與駐村幫扶隊員共同開展重點委托課題《桶井扶貧的實踐探索》。通過聚焦桶井鄉進行調研、采訪、座談,深度總結提煉桶井鄉扶貧的成功經驗和模式,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推進該鄉扶貧的對策建議,為全鄉和更大范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參考借鑒,目前該課題研究報告已完成。
三是挖掘梳理桶井鄉代表性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事象。結合我單位職能優勢,抽調精干力量深入桶井鄉幫助梳理代表性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事象。一方面進行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資源摸底,對地方文化藝術工作者、民間文化藝術愛好者進行田野調查方式方法的指導培訓,并結合點上調查、深度訪談、交流座談等形式,深入了解全鄉民間故事、民間技藝(刺繡、儺戲)、民間音樂(烏江號子)等文化藝術資源情況。另一方面,展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資源的收集整理。搭建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儺戲、花燈、舞蹈等)、傳統美術(傳統工藝)三個工作組進行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資料的.收集整理。目前相關資料已進入統稿階段,后期擬成書出版。
四是指導拍攝桶井鄉山水人文專題片。為推動桶井鄉山水人文方面的宣傳,提升桶井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我單位抽調精干力量多次赴該鄉指導專題片拍攝。積極協調搭建拍攝團隊,幫助撰寫拍攝提綱和專題片解說詞,組織了新灘、望江亭、鄉愁園、土家村寨等處的場景布置、景點拍攝及相關后勤工作。目前該專題片已完成后期剪輯制作,并在桶井鄉舉辦的豐收節進行播放。
教育扶貧先進事跡材料2
羅先生,男,48歲,家住彭水自治縣鞍子鎮新式村4組,家庭人口5人(妻子:大翠,46歲,務農,患宮頸癌;長女:小儀,20歲,現就讀于XX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大二;次女:佳渝,14歲,現就讀于彭水縣第一中學,八年級;三子:幺毛,12歲,現就讀于彭水縣第二小學,六年級)。
20xx年,鞍子鎮因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景觀資源及特色農業開始發展旅游產業,羅先生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XX市現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羅家坨苗寨”而聞名于縣內外,慕名前來觀光的游客、媒體與日俱增,羅先生便成為了羅家坨苗寨第一批經營農家樂的農戶。平日里,羅先生在周邊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大翠負責,生意忙時,羅先生便會回家幫忙,雖然3個孩子上學,但夫妻兩人的收入也勉強能滿足家庭開銷,一家人過著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xx年6月,羅先生的妻子被檢查出患有宮頸癌。妻子先后住院6次,化療4次,醫療費花銷近20萬元。當時大女兒正好高中畢業,次女和三子分別上初中、小學,高昂的醫藥費及三個學生的學雜費讓整個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農家樂無人經營,收入驟減,讓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極為拮據。但作為一名普通且老實憨厚的中年農民,羅先生沒有被生活的重壓擊垮,而是變得愈發堅強,默默
地和命運抗衡,到醫院照顧妻子、還要兼顧家里的生意,里外都靠著羅先生一人頂著......他嘴邊經常念叨著一句話:“人窮志不能窮”。為了讓妻子安心化療,為了給孩子們樹立做人的榜樣,他沒有一分抱怨、沒有一絲愁容,整體樂呵呵的,他從不向政府張嘴伸手,他覺得自己有手有腳能干活,還有比他家更貧困的家庭需要幫助。
20xx年7月,在精準識別入戶走訪中,得知了羅先生的家庭狀況后,鞍子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經新式村兩委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將其家庭納入貧困戶建檔立卡。在精準幫扶過程中,鎮黨委政府對該戶實施了教育扶貧、醫療救助,次女佳渝享受免除學費政策,20xx年秋季學期和20xx年春季學期享受助學金1300元;三子幺毛享受免除學費政策、學校營養改善計劃資助金800元/年。其配偶大翠享受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報銷22000元、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報銷5500元、醫療二次資助4300元、民政大病醫療臨時救助1500元、婦聯資助800元。但是對于這樣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來說,有限的接濟和救助無異于杯水車薪。如何才能提升這個家庭的“造血”功能?鎮村兩級組織、羅先生本人為此都費了不少心思。
最后,羅先生決定再苦再難,都不能放棄發展農家樂這個永久性產業。他充分利用自身經營農家樂早、客源廣,鄰居有勞動力的優勢,與周圍鄰居抱團發展。平時有客人訂餐時,他就會請鄰居幫忙做飯炒菜;當他陪妻子上醫院時,遇到有客人就餐時,他會毫不吝嗇的介紹給其它經營戶,即不誤生意,也不讓游客失望,還帶動了周圍的群眾增收。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慕名前來的游客越來越多,原有的接待條件已不能滿足接待需求,為有效解決硬件較差、游客來留不住的問題,羅先生通過爭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結合的方式對場所進行提檔升級,安裝移動wifi、房前屋后環境整治、對客房進行標準化改造。他經營的福祿山莊成為羅家坨苗寨里面第一個擁有wifi、第一個擁有“室外民族化、室內現代化”風格的客房的農家樂。苗寨內全部鋪設的石板路,只有三輪車能通行,因此寨內的垃圾清運成了村民們的難題,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羅先生自告奮勇,騎著自己的三輪車義務拖運,從未開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錢的油費、勞務費。
20xx年,他經營的'農家樂綜合收入達7萬余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光榮脫貧。不僅如此,他還積極帶領周邊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海就是其中一個。由于家庭條件受限,海一直不敢嘗試鄉村旅游經營,羅先生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將20多位客人推薦給他,還將棉絮免費借給海,有了第一次600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后,海一年僅是鄉村旅游住宿收入就有近6000元。如今,海正在對房屋及室內外設施進行裝修。“待裝修完成,各項設施完善之后,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強,相信收入會更高。”海對發展鄉村旅游充滿了信心。
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像海一樣,享受過羅先生幫助、帶動的,還有很多村民。據了解,羅家坨苗寨共有57戶村民,幾乎家家都有過轉介餐飲、住宿客源,以及代銷農產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羅先生的筆記本上,每一次轉介客人的人數及收入等都歷歷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才是我們發展鄉村旅游的最終目標。”這是羅先生的發展鄉村旅游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籌備成立一個鄉村旅游協會,將寨子里所有村民的資源優勢整合利用起來,通過統一標準、統一菜品、統一價格、統一安排客源,抱團發展,實現標準化運營。
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1-8月,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營業額6萬余元,通過向周邊群眾購買雞蛋、土豬、土雞、風蘿卜、干豇豆、時蔬等農、土特產品,并為周邊農戶代銷臘肉、優質大米、干豇豆、苕粉、黃豆等特色農產品的方式,帶動周邊30余戶農戶增收,額度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
在精準脫貧走訪時,羅先生說出了一段很平實的話:“脫貧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覺,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難的日子都能熬出頭”。
這,就是一個普通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滿滿自信。我們堅信,這個暫時貧困的家庭憑借心中有夢想,一定能夠夢想成真!
教育扶貧先進事跡材料3
xx,男,1980年3月出生,大學本科文化,現任麻柳鄉佛鷹村第一書記。到村任職后,該同志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風貌開展工作。他始終站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與村支兩委形成合力,真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受到全村上下普遍贊譽和一致好評。
一、立場堅定、心系貧困
剛到村上,xx就急切地問:“村里有輟學的兒童嗎?有孤兒嗎?”直到村里的吳書記肯定地回答“沒有!”,他才放下心來。“我就是因為家里窮,很小就輟了學,是黨和政府給了一根‘救命’稻草,將我送入軍營,現在轉業地方,又到最貧困的山區扶貧,如果還有孩子重蹈我的覆轍,我將不會原諒自己。”在xx看來,讓更多的人脫離苦海是報答黨恩最好途徑,也是親身經歷貧困后的理解。佛鷹村地廣人稀,居住分散,擁有公路33.6公里。到村不到一周,xx就把每一條路,每一個角落都跑遍了。他總是擔心還有沒被識別的貧困戶,還有像自己一樣需要“救命稻草”的.孩子。
二、攻堅克難、義無反顧
佛鷹村是全縣最偏遠的山村之一,進村入社線多、路長,坡陡彎急,這可把剛學會開車的xx為難得夠嗆,第一次入戶走訪,這條山路就給他一個狠狠的“下馬威”,車一次次在半山熄火,他只好一次次退回山坳重新起步。別人只需要一小時的路,他硬是開了半晌。從那以后,xx多了一個活——學開車。通過半坡起步、彎道倒車、障礙行車等等練習,幾個月下來,村里的大小道路都已被他征服。有人給他說,山旮旮里干工作,不會有人看見,不用那么認真,吃完飯溜達一圈就行了。xx沒太理會,他把聯系方式留給了村民們。只要誰有事,他總會第一時間予以解決;他經常在村里忙到下午2、3點鐘才到鄉場上吃午飯;他會把趕集晚回的村民一個個送回家……
三、愛崗敬業、身心投入
xx是今年6月剛接替“第一書記”工作的。任職后,他不了解村情民情,就找村社干部尋根問底;不熟悉扶貧對象,就逐社逐戶登門拜訪;不清楚扶貧政策,就四處查閱文件資料。對于扶貧戶產業發展情況,他熟悉得像自己家一樣;村里的道路哪些地方容易塌方、哪些已經塌方,如何籌資解決,這些他都掛在心間。截止目前,xx已同村支兩委一道,為貧困戶爭取雞苗、白芨、易地搬遷、“一事一議”等項目、經費共計70余萬元;硬化道路5.5公里;修繕道路跨方7處500多個立方;搜集解決群眾意見建議30余件……。12月,佛鷹村還順利通過省市縣抽查、檢查和第三方評估驗收,成功地摘掉貧困村的帽子。
四、精準施策、一心為民
在村里,xx做得最多的是走訪摸底,說得最多的是扶貧先扶志。他是縣司法局選派過來的,對民主、法治很看重。每次開會,他都請大家多提意見建議,不管對錯,都要堅持論證。有村民反映稱自己家也很困難,為什么不能享受扶持待遇?還有自愿放棄易地搬遷政策后又反悔的群眾,換種方式稱自家房屋被白蟻危害,需要及時解決住房。但真正實地查看后,不是標準不夠,就是情況不實。對此,xx用政策武器來回宣傳,同農戶一道逐一比對貧困標準,又用艱苦奮斗精神鼓勵他們積極面對生活。
佛鷹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普遍文化層次不高,對政策的理解主要靠宣傳解釋。幾個月來,xx先后通過會議和個別交流等形式,宣傳解答政策10余場次;邀請普法講師團、法律顧問開展法治講座3場。
組織部門要求村里健全“農村夜校”,xx像發現“新大陸”,興奮地到處搜集資料,他把群眾最需要的知識做成教案,就等著集中時間把它傳播出去。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xx就是這樣,心系貧困山區癡情不改,情牽廣大群眾無怨無悔,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實干的工作激情抒寫人生的壯麗詩篇,以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
【教育扶貧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先進班組事跡材料06-17
先進家庭事跡材料08-04
教育系統普法先進個人事跡材料01-03
勞模先進事跡材料05-19
工人先進事跡材料02-09
先進消防中隊的事跡材料11-23
醫生先進事跡材料03-10
兒科先進護士事跡材料10-19
先進集體事跡材料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