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跡吧,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那么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美醫生事跡文章,歡迎大家分享。
今生只想當個好醫生
程水明病了。
這位桐廬縣中醫院骨傷科主任、縣“十佳”青年、杭州市第二批新世紀“131”中青年人才,累倒了。
醫院的領導來了,同事和同行來了……當然,來得更多的,是他治好的病人。
作為縣中醫院骨傷科權威專家,程水明素以“膽大心細”著稱,可他對自己的病情卻顯得“粗心大意”:其實從20xx年9月份開始,他的病情就顯現了,身上各處無來由地出現疼痛,可他一如既往早出晚歸地守候在病人身邊。疼痛襲來時,他靠吃止痛片支撐,常常一臺數小時的手術完成后,他的臉色比病人還難看。
3月22日這天,他服用了大劑量的止痛片,可疼痛仍像一頭發瘋的猛獸般難以“駕馭”。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仍堅持頂著劇痛做完最后一個手術。隨后他在同事的提議下在本院做了個CT,很快發現情況有異常,最后經省城醫院確診他患的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多發性骨髓瘤”,需要爭分奪秒到杭州住院治療,可他仍放不下工作上的事,第二天又回到醫院堅持工作。
病人永遠是第一位的
“在醫生心中,病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弊詮拇┥习状蠊20多年來,程水明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程水明醫生于1986年畢業后分配至桐廬中醫院骨傷科工作,當時縣中醫院骨傷科剛起步,縣中醫院加大了培養人才的力度,1983年程水明被派往浙江省中醫院,開始了為期15個月的進修。1998年和20xx年,程水明又先后兩次被選送到浙醫二院骨科進行為期兩年的進修學習。 程水明不負眾望,他把多年所學用于實踐,率先大膽引進、開展了許多新的手術項目,其中進口全髖置換術、AF內固定術,均為全縣首例。每一項新技術的引進和應用,都與病人的安危息息相關,更是對骨傷科醫生技術能力的極大挑戰。 為此,程水明和同事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那時候,他幾乎沒有休息天,時時刻刻想著早點掌握新技術,馬上投入手術……
家中失火不下戰場
對他來說,上了手術臺就等于上了“戰場”。有一次,他在手術臺上,手術剛做一半,家中突然失火了……可程水明依舊有條不紊、聚精會神地將手術做完。下了手術臺后,他瘋了一般往外沖。回到家才發現,大火已將家中所有財物燒盡,就連鋁合金窗戶都被燒化了,所幸的是,不到十歲獨自在家的兒子被鄰居及時發現救出。他抱著死里逃生的兒子,半天說不出話來……可僅僅過了四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他又在醫院值班了。
一位好班長,一位好兄長
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好班長。20多年來,他曾有多次升遷的機會,都被他婉拒了。他說:只要離了病人和專業,心里就空落落地難受。此生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當一名好醫生。
“跟著他能成長”是年輕醫師們共同的感受。多年來程水明十分重視骨傷科人才隊伍的建設,為年輕醫師創造各種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程水明不僅是個“好班長”,而且是個“好兄長”。 人們都知道,長期大劑量X光輻射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骨科手術中,為確保手術的成功和減少病人二次開刀的痛苦,有些特殊病人會在手術中途進行X光照射,以驗證手術的準確性。每到這時,程水明都會讓其他的醫生護士走開,由他一人留下承擔此項工作……長年累月,他被輻射的累積量越來越大。
為了當一名好醫生,程水明對付出的一切無怨無悔。他在病床上對醫院的領導說:“我希望自己快點好起來,早日回到工作崗位!”
最美醫生先進事跡
他是一名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好醫生,他以豐富的專業知識、精湛的醫療技術、誠實的勞動和優質的服務贏得了眾多患者的尊敬與好評。在20xx年北京軍頤中醫醫院啟動的“年度最美醫生”評選活動中,他成功入圍提名,他就是北京軍頤中醫醫院的抽動癥、多動癥專家劉建朝主任,時值初冬,筆者專程來到北京軍頤中醫醫院,深入探訪一代良醫劉建朝。
劉建朝為人低調,在一個小時的采訪過程中,他表現的很低調,對于外界對他的諸多評價,他看的很淡然,說:“沒什么特別的,對我好的評價這是我該做的;不好的評價說明我做的還不夠!
關于劉建朝的一些感人事跡,都是通過向他的同事及領導了解得知,通過這些事情,能夠讓我們認識一個不一樣的劉建朝。
帶病堅持給患者看病
由于長期的勞累,劉建朝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癥。做完手術后,醫生建議他回家休息三個月。然而,劉建朝哪里閑得住?做完手術的一周后,劉建朝就來到醫院工作,他說:“還有很多孩子等著我”。
由于抽動癥、多動癥孩子居多,尤其是多動癥孩子,頑皮好動。20xx年5月,一個多動癥小男孩兒過來復診,由于初次就診跟劉建朝熟絡了,這次來了之后,推開門就往劉建朝懷里奔,要劉叔叔抱抱他。面對孩子天真的請求,劉建朝不忍拒絕,欣然抱起了孩子,但就是這一抱,導致劉建朝的“老毛病”又復發了,腰疼的直不起來,但他依然堅持每天出門診,醫院的同事和領導都勸他,把病養好了再來上班,但他卻說:“我自己也是醫生,我對自己的身體比誰都清楚,沒事的”。
對待病人像對待親人一樣
“孩子最近怎么樣?抽動癥復發了嗎?”基本上一有時間,劉建朝就會給近期來看病的孩子父母打電話了解孩子的康復情況。
細心、耐心和誠心,劉建朝對待病人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好。今年9月,一位抽動癥患兒由于病情嚴重,在北京軍頤中醫醫院住院治療,但孩子的父母工作繁忙,劉建朝對孩子的父母說:“把孩子放在醫院吧,你們去上班,這里有我呢,我會把他當親生的一樣照顧”。劉建朝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每天一有時間,劉建朝就去病房看望孩子,每天下班之后,的呢過孩子睡著了才下班離開醫院。
孩子康復出院后,孩子的父母專門帶著紅包和錦旗來感謝劉建朝,但劉建朝說:“錦旗我可以收下,但紅包絕對不能收,還是拿回去吧,治病救人本來就是我的責任”。如今,這一家還有劉建朝保持者密切聯系,用劉建朝的話說,如果患者不嫌棄我,我愿意成為他們的朋友和家庭醫生。
不慎骨折,選擇拄拐杖上班
原本就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劉建朝,走路總是小心翼翼,但有次下班太晚了,出醫院大門時腳踩空了,造成右趾骨骨折。照理說,劉建朝可以請假休息,但她選擇了拄著拐杖繼續上班。第二天,他住著拐杖來醫院上班,同事們看到住著拐杖的劉建朝,都紛紛嘲笑他,但在心底里,卻是對他無比的敬佩。
后來,醫院的醫務人員和患者都已經對這樣的一幕習以為常——一名拄著拐杖,穿著白大褂的人,往返于醫院的樓梯間。抽動癥多動癥雖然短期內不會對孩子造成嚴重影響,但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期,治療難度和治療費用都會增加,劉建朝說:“這種患者容不得我們耽誤一點點時間,作為醫生我愿意盡最大的努力為患者服務,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于俊龍是劉建朝的同事,他說:“劉大夫是我遇到的最盡心盡責的醫生,他的行為在外人看來很傻,但卻值得我們向她好好學習。他是我們的榜樣,是軍頤的驕傲”!
用“賴著不走”表達感激之情
今年9月,一位抽動癥患兒周林康復出院,“沒有劉主任的努力和堅定,就沒有兒子的今天!睂τ趧⒔ǔ亩髑,一家人銘記在心。在軍頤住院期間,周林跟這里的醫護人員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尤其是劉建朝,他把劉建朝當成除父母之外最重要的人,在得知自己即將出院的時候,周林哭著跑到劉建朝面前說:“劉叔叔,我不想出院,您在讓我在這兒住一段時間吧!甭牭竭@話,劉建朝無比辛酸。
后來,在劉建朝的勸說下,周林順利出院,但條件是,劉建朝要答應周林等他放假的時候來醫院看望劉建朝。能讓患者做到不愿出愿的醫生,是用愛心的力量贏得的患者的信任,這是我目前為止聽到的最感人的醫患故事。
平凡中彰顯愛心和責任
從劉建朝對待病人的語言、態度上,活生生折射出他30年行醫的縮影。他的每一句話,都像和風細雨,溫暖著患者的心。從這點點滴滴的細節中,可以看出他作為一個從醫者仁愛、醫術、信任、勤奮的可貴品德。
臨別的時候,劉主任還在專心地寫著病歷。那工整的字跡,從他的筆下流淌出來,顯得那么認真。我突然覺得,今天的采訪雖然斷斷續續的,也沒有看到驚心動魄的搶救場面,但我看到了他的愛心和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