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跡吧,事跡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那么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職教師先進事跡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職教師先進事跡范文1
李老師,通州區運河小學,語文教師,班主任。1990工作,站在三尺講臺已有26個春秋。
二十六年如一日,我在三尺講臺上默默地耕耘著,從一名青澀的師范生成長為通州區骨干教師。如果用最簡要的語言概括我成功的秘訣,那就是——愛!我愛我的學生,愛我的班級,愛我從事的事業。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我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自創的班主任工作方法,總結起來就是“親”和“巧”這兩個字。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親情與關愛。課間,我總是在走到學生中間,蹲下來和孩子們聊天,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和變化就及時當眾表揚。贊美是我贏得學生愛戴的法寶。另外,我還特別關注“特殊學生”。我關心哪個孩子為什么獨自發呆、哪個孩子在日記中落淚……這些年我不但是學生的語文老師,更是孩子們的生活老師、心理老師。正因為師生之間有了親情的紐帶,才有了心與心的交流,才真正做到了“親其師信其道”。
帶好一個班級,不僅要有親情投入,更多的是管理各種各樣繁瑣的事務,“巧”是我輕松做班主任的另一個法寶。班里的事情我都巧妙地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管理。我們的口號是“班級建設,我的責任。”班里設置四十多個崗位,由全班同學自愿承擔,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在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過程中,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作為語文教師,我用我的教育智慧,帶領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語文。
每接手新的教學班,我都會首先喚起學生讀書的興趣,建立“班級圖書館”,著力于營造書香教室。“胸藏萬卷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學生一旦進入書的海洋,語文教學便能達到“不教之教”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需要,設置不同的語文課型,不斷變換教學方法:教師新授課、學生自講課、自主閱讀課、閱讀交流課及各種作文課。所謂“教而有法,教無定法”,不論是哪種課型,都成了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師生在課堂上激情飛揚,盡情馳騁,達到忘我之境界。我帶領學生向生活學語文,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為了解決學生不愛寫作文的問題,我進行了“快樂作文”的課題研究。親自寫下水文,還帶領學生天天堅持寫日記,養成提筆能寫的習慣。我和學生一起出版了《我們班的故事》、《成長》兩本班級佳作集。正是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每個人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生們學習語文的熱情更高了。
高職教師先進事跡范文2
張xx,女,今年25歲,在山西省忻州市靜樂縣西馬坊小學任教。從9月參加工作至今,在為期不到兩年的工作生活中,熱愛教育,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深入了解學生,既是孩子們的老師,又是孩子們的朋友,孩子們都很喜歡她。她經常檢查學生宿舍,關心在校生的生活情況;同時走訪跑校生,和他們的家長及時的溝通,不僅和家長們取得了聯系,還相互配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她還尤其關心家境困難的學生,不時的噓寒問暖,幫他們買文具,送衣服。對待那些由于各種原因而打算輟學的學生,她孜孜不倦的進行勸導,從各方面講述輟學的弊端,讓孩子們迷途知返。可以說,她是孩子們在校的“媽媽”,慈祥而又嚴厲的“媽媽”。
作為一名教師,主要的任務是教書育人,不僅要讓學生翱翔在知識的海洋中,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而這些也正是需要老師用自己真誠的心去澆灌孩子們的心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孩子們,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思維,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極其重要,只有他們對學習感興趣了,他們才能學得更好,因此張老師經常開展課外活動,舉行一些體育比賽:乒乓球、羽毛球、拔河、呼啦圈等等。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還提高孩子們的積極性。
雖然教師只是一種很平凡的職業,但是我相信張老師憑著她的熱情與堅持,愛心與奉獻一定能在這樣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