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實用文>事跡材料>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更新時間:2024-09-04 12:04:47
  • 相關推薦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精選1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跡吧,事跡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擬起事跡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美孝心少年事跡精,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1

  小趙,女,共青團員,20xx年4月2日生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前進村嶺西二組。現系吳砦初級中學九年級四班學生。她進入中學以來,多次獲得學校“優秀共青團員”、 “學習進步獎”、 “優秀班干部”、 “優秀舍長” “自立自強美德少年”等榮譽稱號。20xx年11月她很榮耀地獲得了“天水市十佳美德少年”稱號。

  一、命運多舛的童年生活

  每當她在小時候看到別人的父母牽著自己的兒女在一起玩耍時,她的內心深處發現她的生活中缺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如春雨滋潤小草般的母愛。媽媽生下她四個月的時候就出去打工,一年后媽媽就提出和她爸爸離婚。因為此事,她爸爸的精神病更加嚴重了。以前她爸去地里干活,也不打奶奶,病情也很少犯。但離婚后,她爸地里的活也不干了,每晚上要從上房屋里來到平房屋里打奶奶,奶奶每天都忍受著痛苦。她記得五六歲的時候,一次爸爸打奶奶,他用磚頭砸在奶奶腳上,鮮血直流!奶奶在院里哭,她也哭,而她爸爸卻說:“別害怕!有我呢。”她爸爸一直很愛她,只要她做事出一點差錯,他都會去罵或打奶奶。奶奶更是視她為珍寶,省吃儉用,不肯多花一分錢。

  在她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那一年的春節,她爸爸就離家出走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兒,也沒有人見過他。這對于一個年近六十的老人來說怎么能承受住如此承重的打擊!從此奶奶每天出去找爸爸,只是一天一天都沒有結果。而她發現奶奶鬢角的頭發沒幾天都全白了。爸爸平時也不會去哪里,一個人呆在家里,有時買煙、買面、理發也不會走太遠的。此時此景,有關他爸爸的事情都漸漸浮在眼前:爸爸的笑容如此好看、教她寫字如此認真、叫她折紙飛機紙船……

  在她剛要初一報到時,她的奶奶又出車禍了!等她見到奶奶時,臉色煞白,鎖子骨骨折的奶奶已經躺在了衛生院的病床上。此時的她眼淚如斷線的珠子,可是奶奶一醒來就給她說:“別哭,沒事的!”她說:“怎么能沒事兒呢?還有幾天就初中報名了! ”奶奶安慰她說:“鋪蓋找個人幫你抬。”聽到這里,她慚愧地說:“奶奶,你就安心治病吧。我的事情我能辦好! ”后來奶奶被轉到市二院治療去了。初一報名的那天,她一個人在家里收拾好去學校所需要的物品,并找了一個叔叔幫她把行李鋪蓋抬到了學校。晚上睡覺時,別的舍友歡聲笑語,而她卻一個人淚流滿面。因為奶奶的傷勢怎么樣了?她一無所知啊!

  二、越挫越勇的自強性格

  由于特殊的經歷和家庭背景,造就了小趙同學自強自立的好性格和永不服輸的斗爭精神。她從小就主動幫助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和農活,并養成了一種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到五六歲時,她就幫奶奶摘花椒。到十一二歲時,她幫著奶奶摘完自己家的花椒后,還為村里別人家摘花椒掙錢,也為了自己一年的生活費用。到初一二時,春季周末到山上挖藥材賣錢,夏季摘花椒掙錢,秋季周末下蘋果掙錢,寒假打短工掙錢;此時,她一年掙的錢不但夠自己的生活費用,還補貼奶奶家用。小趙同學雖然在家農活繁忙,但絲毫沒有影響到她求知的強烈欲望!正如她所言:“‘人窮志不短。’當一個人沒有正確的方向,活著也就如同一個死人一樣無意義。‘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常八九。’有多少比我不幸的人,他們都有強大的意志去面對?人要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世間萬物。我想我更要去感謝我的奶奶,因為她讓我來學習。并體驗從中帶來的歡樂,并認識到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所以我要堅持學習,用樂觀的心態、勇敢的性格和頑強的毅力,一定能有所成的!因為羅曼.羅蘭說過:‘痛苦和苦難造就偉人。’我堅信他就是真理。為了讓奶奶將來有一個好的生活,這就是我前進的不竭動力!”

  三、出彩充實的中學生活

  在學習上,三年來每天早上她都是第一個進教室、晚上最后一個出教室的學生;正因為如此,她是我校最勤奮的'學生,也是學習最好的學生之一。在衛生方面,她也有出色的表現:教室里有值日生忙不過來時她都會主動去幫助打掃衛生,而且毫無怨言;地段上有垃圾時,她都會主動過去撿起來放進垃圾箱;每當周末來她看到宿舍有垃圾時她都會清掃垃圾,并且擺放好宿舍里的所有學習和生活用品,把宿舍打理成了一個既干凈整潔漂亮而又溫馨舒適和諧美好的小家;在生活上她極其節儉,從不浪費糧食,也從不買零食喝飲料,她是我校的節約標兵;對于別的同學的浪費行為她不但積極去阻止,而且還教育其認識到浪費的嚴重危害性;每當吃早餐、午餐和晚餐時,剩飯桶子旁邊就會有她監督同學不讓倒剩飯剩菜剩湯的志愿者的美麗身影!在她的努力下,我校學生的浪費行為幾乎杜絕了!在性格上,她很要強,從不接受別人捐助,即使是免班費、免班上定的畢業班服,無論班主任和學生怎么勸說,她都外甥打燈籠---照舊。在人品上,她是班上人品最好的學生;因而有關她的撿飯卡上交學校呀、拾錢物歸原主呀、一言九鼎呀、樂于助人呀等的事例不勝枚舉!

  四、奶奶的貼心小棉襖

  每個周末,她都把一周省下來的零用錢用來買一些蔬菜帶回家,并給辛苦了一周的奶奶做飯,讓奶奶過兩天輕松日子;周末返校時,她也要給奶奶把飯做好。周末在家里,她給自己洗衣服時,要把奶奶的衣服也都洗了,等曬干后給奶奶疊得整整齊齊,這樣奶奶穿時就方便了。信息化時代,手機已經成了生活必需品;為了便于家校聯系,她不厭其煩地給奶奶教會了接打電話。學校里的有些資料表冊,都需要家長簽字,這可難住了不識字的奶奶;為了讓奶奶享受簽字的權利,她手把手地教會了奶奶寫自己的名字。正因為這樣,她成了奶奶的“貼心小棉襖”!由于她的懂事和勤快,一家人的日子也過得其樂融融。

  五、年老孤獨村民的臨時拐杖

  在她們村有一家人,主人都六七十歲了,而且夫婦身患疾病;雖有個兒子,但在離家一二公里的鎮子上做生意照顧不上。鑒于此,每星期上學時,她都進去詢問老人需要面油菜鹽藥之類的生活用品,如需要的話她都會周末回家給捎上。每年夏收時,她都要步行近一公里的小路給老人幫忙打麥子,一直忙到晚上才回家;近幾年來年年如此。開春后的周末,她把自家的椒園挖完后,就去幫著兩位老人挖椒園,直到把活干完后再忙自己家里的事。由于她的熱心和無私奉獻,她被村民譽為兩位老人的“臨時拐杖”!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2

  小高,男,15歲,在讀于榆林市第六中學八年級四班,是班內的學習委員和英語學科代表。

  前年他的爺爺患了一種很嚴重的病,去醫院檢查后,竟然發現大腦的一小部分幾乎壞死了。得知這個消息后,他非常傷心。每次一有時間回老家,他便拒絕玩伴陪伴而陪在爺爺身邊。

  夏天,天氣悶熱,爺爺因怕熱而睡不好午覺。他則在一旁為爺爺扇扇子。感覺一只手困了,便換另一只手扇。直至下午,天氣涼爽下來,而此時的他則是滿身大汗。

  他們老家有田,執拗的爺爺非要種田。而他又怕爺爺累著,便一個人偷偷拿著鋤頭,到田里去鋤草,松土。一下午下來,手掌起了幾個大泡,生疼生疼的,且渾身酸痛無比。直到晚上,看著爺爺睡著了,他才會安心的睡覺。盡管如此,他卻沒有一絲怨意,因為這是孝,是當子孫應該做的。

  幾年前,父親的'腿部粉碎性骨折,小腿骨斷裂的最厲害,甚至可以看到一根骨頭刺出皮膚。當時他的心也被刺的生疼。父親手術做完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盡管有著母親的照顧,但依舊感到忙不過來。因此,他一放學便快速跑到醫院照顧,他會幫助清理排泄物、擦洗身子、洗衣服、喂飯……

  當時就有人問他嫌不嫌臟。他的回答是:愛,可以屏蔽一切不良因素。更何況我小時候,父親又何曾嫌棄過我呢? 還有一次,他給母親洗腳。因為母親在廚房干活,所以腳上有許多污垢,他稍用了一些力量。剛才還有說有笑的母親突然停止了,雖嘴角依舊上揚,但眉頭卻緊鎖不舒。這時候他才意識到,母親因長久站立,而且久受烤炙,腳已經皸裂了,加上他的力道,裂紋中便流出了血液。他后悔莫及,便慢慢通過撫摸來清洗。慢慢的,她享受地睡著了。他從她疲憊的表情看到了母親多年來受的苦,無聲的淚水擊打著他的心扉。母親您辛苦了!

  他一輩子都記住了一句話,那便是百善孝為先。因此,他正在努力拼搏,向那個目標邁進!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3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親、母親,是我們每個同學、每個做兒女的都應該做的事。但今天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使我對孝順有了更深的認識。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高雨欣,她今年十一歲,高高的個子,非常瘦弱,腦袋后面扎了一個小辮子。高雨欣八歲那年,她的爸爸離開了他們,媽媽因為右手被舅舅砍傷,也找不到工作,所以小小的高雨欣就開始承擔家庭的重擔。他白天努力讀書,一分一秒都舍不得浪費,到了晚上,她就開始幫媽媽賣燒烤,經常要干活到深夜。

  但是,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她的.成績仍然一直保持者全年級第一,最近一次比賽,竟然考了全省第一!媽媽為了獎勵她,晚上烤了一根她從來都沒有吃過的香腸,但高雨欣說:“媽媽,不能吃,烤的香腸要留下來賺錢,還要給妹妹咱學費呢” !

  看了這個故事,我深深的被這個堅強、不怕困難而又孝順的小姑娘感動了。我想,今后我一定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不讓爸爸媽媽生氣、擔心,要好好學習,學會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不辜負他們的希望,更不能等到父母老了,甚至是永遠的離開了,再去后悔!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4

  對母愛的渴望,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幼不知事的年紀,誰都陶醉于媽媽的懷抱。但是對于雙牌的這個小姑娘來說,母愛看似觸手可及,卻又遙遙無邊。成長路上,她一路跌跌撞撞,卻從未曾迷失,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一直將愛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尋找永州最美孝心少年·家門口的長沙四大名校—永州日升學校,今天帶您一起關注雙牌的姑娘唐麗,看她如何逆流而上,做生活的主人。

  11月,在雙牌是最美的季節。湛藍的天空,泛黃的樹葉,潺潺的流水,放牛的牧童,一切都來得恰到好處。

  “我是您的女兒!我是您的女兒!媽媽吃飯了嗎?今天吃的什么呀?在那邊過得好嗎?”漫步在鄉間小道上,唐麗還在回味跟媽媽一個小時之前的視頻通話,雖然手機里的媽媽并不認識自己,但是她能清楚地聽見媽媽的聲音,真實地感覺到媽媽的存在。

  聽著女兒一聲聲呼喊,視頻里的媽媽仍舊目光呆滯,沒有任何回應。其實,在發出這個視頻請求時,唐麗知道,媽媽并不認識自己,更不會跟她講任何暖心的話。但是,每次唐麗還是忍不住要給媽媽發視頻對話,哪怕看看媽媽的容顏,聽聽媽媽的聲音,對她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滿足。

  “我媽媽是先天的腦子受了缺陷,不能好,我也一直沒有聽她叫我一聲女兒。她也沒叫我的名字,認不得我,也不認得我弟弟。”唐麗說她最希望媽媽能認識她和弟弟,認清這個家里的人。

  在唐麗心里,一直暗暗憋著一股勁,藏著一個希望。她相信,總有一天,媽媽會好起來的。而她現在要做的就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等到媽媽有一天清醒時能夠為自己感到驕傲。

  在學校,團結友愛、積極上進的.她總是給人一種“小大人”的模樣,懂事得令人心疼。今年14歲的唐麗,是同學們眼中的“好伙伴”,是老師們身邊的“小助手”。

  如今的她洗衣做飯,下地種糧,生活的瑣事無一不被打理的井井有條。孝順爺爺奶奶便是她回報父母恩情的另一種方式。因為爺爺患有風濕骨痛,陰雨天氣便疼痛難忍,奶奶抱病在身,幼小的唐麗變得格外懂事,除了倒熱水給爺爺泡腳,還學會了洗衣服做飯。爺爺奶奶每次在田間地里勞作時都把她帶在身邊,小學三年級時,她就學會了怎么整理菜園、摘瓜育苗。

  盡管生活貧苦,但是燦爛的笑容總是掛在她那堅韌的臉龐上。因為她始終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5

  家庭的困窘,造就了他獨立自主的能力,當許多孩子還在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時光時,他已經學會了自己洗衣服、做飯、掃地、撿柴......

  “奶奶,好奇怪呀,為什么他們家都有爸爸有媽媽,我就從小就沒有爸爸,沒有媽媽。”肖宇韓的奶奶告訴我們,肖宇韓爸爸在他三歲時患病去世后,媽媽就出走了,自此她和孫子二人相依為命。小小年紀的肖宇韓知道家庭的情況,從來沒有埋怨過生活的困苦,反而更加孝順,只要一有空閑的時間,就會主動地幫奶奶分擔家務。當同齡的孩子放學在家看電視,和小伙伴玩耍的時候,肖宇韓已經拖著車打水去了。

  因為力氣并不是很大,裝滿三個水桶,小宇韓大概需要來回近十次。從水井到家,有一段上坡路,上百斤的水加上拖車,對成年人來說都很吃力。肖宇韓埋著頭弓著身子,咬牙拖著不敢停頓,爬上坡才大口喘著氣休息。“因為奶奶說自來水太貴了,我們兩人洗澡要用好多水,所以我才來打水。”

  除了拖水,到附近的山上撿柴火也是小宇韓的“日常工作"。小小年紀,一個人上山沒有絲毫害怕,也不覺得累。他說,在山里,他可以玩上一會,可以看看小草和野花,就什么煩惱都沒有了。用竹耙將掉落的松樹葉聚攏在一起,一點點裝進編織袋,放進斗車,肖宇韓的動作自然嫻熟。

  雖然沒有豐厚的物質條件,但是肖宇韓卻從未因此在學校自卑。相反,在生活中他一直保持著陽光、開朗的.性格。班主任老師知道他家的情況,課后也會對他的功課進行輔導。

  這些年來,家里的生活都是靠奶奶一個人來支撐,祖孫二人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次肉,他從不在物質上要求奶奶,也從不和別的孩子攀比。在奶奶看來,肖宇韓吃了許多不該是他這個年齡應該吃的苦,他的懂事與孝心,奶奶很是欣慰,但也十分心疼。

  日子雖然很難,但奶奶覺得只要祖孫二人能在一起,就比什么都強,因此奶奶不管去哪都會帶著他。“奶奶,長大后我養你”這是最讓奶奶感動的一句話。

  時間的流逝,季節的變更,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生活縱有崎嶇,而肖宇韓會緊緊握著奶奶的手,一步一步走更長、更遠的路。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6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利劍因經歷火爐的鍛造與磨刀石的打磨才造就其削減如泥的鋒芒;梅花因經歷寒冬風雪、百花凋零才成就其淡雅幽遠的芳香。同樣,苦難是人生寶貴的財富。

  困苦的童年

  對于大部分6歲的孩子來說,幾乎都能躺在父母懷中享受被寵愛的快樂,但在蓋州市有這樣一位00后的孩子,6歲時已學會洗衣服、煮飯,照顧體弱多病的父親。他雖然沒有享受到同齡孩子應當享受的物質生活,但卻收獲著同齡人無法讀懂的自強自立的真正含義。這位孩子名叫賈志鐸,今年14歲,現就讀于蓋州市東城學校六年二班。爺爺奶奶因病早早去逝,留下了一堆外債,父親患嚴重肺結核也需人照料,母親也因為實在熬不了這窮苦的日子在賈志鐸三歲時就扔下他走了,孩子現在連母親長什么樣子都已經不記得了。父子倆相依為命,借住在山上的房子里,經常吃了上頓沒了下頓。上了學之后,情況才稍有好轉,因為學校為其提供了免費的午餐,可憐的孩子才終于每天能吃上一頓飽飯了。賈志鐸每天上下學都要走很遠的山路,山上雜草叢生,沒水沒電。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下,沒路,這個孩子就拿著鐵锨、鐮刀自己修路除草,路修好了,雖然不寬,但總比以前坑坑洼洼總摔跤時好多了,也方便了其他上山的人;沒水,他就每天上學時拎著水桶,放到山下一家認識的奶奶家中,晚上放學時再把水拎上山,周末有空時再多打幾桶水倒進缸中備用;沒電,晚上寫作業是個老大難,只好點蠟燭,就是借著這微弱的燭光,孩子的作業拿到了一個個優,學習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

  堅強的成長

  屋漏偏逢連夜雨,相依為命的父親一次剛下山就被車給撞了,全身多處骨折,住進了醫院。賈志鐸用他還很稚嫩無力的肩膀毅然撐起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在學校,老師和社會的幫助下,他學會了堅強,包攬了家中所有的一切大小事務,為了省錢,他每天放學都是急匆匆地回家做飯,再給爸爸送飯、喂飯……悉心地照顧著父親,沒有一句怨言。那時還是冬天,由于天氣寒冷,即使他的雙手又紅又腫,但他依然不顧冰冷和手上的疼痛去洗碗,洗衣服。賈志鐸經常累得趴在父親病床邊寫作業,寫著寫著就睡著了……他的父親看孩子這么辛苦、懂事,經常噙著淚埋怨自己沒有能力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一個幸福的童年,但賈志鐸卻不這么認為,他說:“爸爸,我很滿足了,因為我有一個愛我的你呀!”看著這么小的孩子這么懂事,這么小就擔上了生活的重擔,病房里的病友及家屬們心里酸酸的,眼含熱淚。有的主動幫助賈志鐸照顧他父親,讓孩子每天只晚上來一次就行,并向他打包票肯定餓不著他父親。在孩子的精心照顧下,在熱心的病友的幫助下,爸爸恢復了健康,又與孩子共享著這種唯一的父與子的愛!

  在生活中,賈志鐸得到過來自于學校、社會上的一些資助,但他從不亂花一分錢,還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去勤工儉學,撿廢品、清明節在街邊賣花、在夜市賣冷飲、氣球......挨過同行大人的欺負,遭到過同齡人的白眼和冷嘈熱諷,這個堅強的孩子只是默默地承受著,也不和別人爭執,挺起胸膛繼續叫賣著。看著別人家的小孩兒在玩耍,他能不羨慕?不,他沒有,因為他根本沒有羨慕的時間,除了要把書讀好之外,他多么希望再多點時間,再多賣點氣球、冷飲,好多賺點生活費,他要憑借自己的力量,給爸爸治病買藥。他的衣服也都是撿別人穿剩下的,雖然是舊衣服,但他都給洗得干干凈凈,毫不嫌棄,也不在乎別人的眼光,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穿的干凈舒服就行!”就是這樣一個生活簡樸的孩子,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強自立的含義!

  愛心的傳遞

  因為家庭困難,他比同齡人晚了兩年入學,但他卻是班級里最勤奮的孩子,每天第一個走進教室里學習的總是他。他說:“雖然我家庭困難,但卻有那么多有愛心的人向我伸出援助之手,我現在必須努力,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他們。而且我也要做像他們那樣有愛心的人,有能力之后也去幫助比我更需要幫助的人,讓愛永遠傳遞下去。”是的,他做到了,看看他家里墻上的那些獎狀就可以知道這是多么努力、多么樂觀的一位孩子啊!“優秀學生干部”、“最美少年”、“三好學生”、“拾金不昧好少年”......滿滿的一墻獎狀記載著他的.自強不息,他對未來的希冀......

  在學校里,他也不忘對同學們講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要善待父母,尊敬長輩和老師。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其他同學。在學校召開的家長會上,他的事跡打動了所有的家長和學生。他的父親非常感動,流出了激動的熱淚,他爸爸說:“有這樣的好兒子沒白活啊!”

  他品學兼優,善于團結同學,熱心助人,人緣很好,和同學關系密切,同學們都愿意接近他,在班上威信很高,同學們只要有困難,就會去找他。他只要力所能及,都會伸出熱情之手竭盡全力地幫助他們,從不推辭拒絕。如有的同學書不會讀,他一句一句地教;有的同學應用題不會解,也就不厭其煩給講解。同學感冒了,也幫著取藥、倒開水......學校勞動,他總是搶著干最臟最重的活兒,從不偷懶,也不會拿出班委的架子,只指揮別人干。他還喜歡運動,操場上,排場上經常有他和同學們活躍的身影,清脆的笑聲和歡呼聲。學校領導、老師也都非常欣賞他的為人,時時刻刻關心呵護他的成長。

  在社會,他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每次學校組織的為災區捐款他都能積極參與并號召同學們獻愛心。平時自己連一根冰棍兒都舍不得買的孩子,不僅自己主動把平時攢的零花錢捐到災區,還帶領全班同學發起倡議,影響身邊的親人、同學和朋友積極為災區孩子損款,他是一個小小少年,但他卻他用一顆熾熱的心感動著身邊的人。他是一個很有組織能力的孩子,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他都起到了積極帶頭。學校在重陽節組織的去敬老院送溫暖的活動中他主動擔當主持人,為敬老院的老人、送文藝節目;學校組織的征集校歌活動,他發動同學們一起到全校各班級為母校征集;近兩年,每逢周六日,他經常組織同學到一些社區、廣場、街道打掃衛生,在他的帶動下,全班學生都積極投入到了這項活動當中。他的愛心和誠心在行動中感染著周圍的人,在東城學校,他是一個積極向上、不畏艱難困苦的好學生,同學們敬佩他,老師們愛戴他。

  他,時常面帶微笑,從他的臉上看不出這樣一個花季少年經歷的困苦,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孩子,他孝敬父親,他樂于助人,他成績優異,他全面發展,他自強不息,他樂觀向上,他不斷進取。他是一個小小少年卻經歷了諸多磨難,然而,他傲雪凌風的風骨依然如梅花般歷經摧殘卻傲然綻放!法國巴爾扎克說:“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那我們相信童年的苦難對于賈志鐸來說就是一筆人生寶貴的財富。我們相信,天道酬人,愿這個自強不息的孩子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7

  肖乃軍出生于一個十分不幸的家庭。

  他的父親年輕時患上了精神分裂癥,而媽媽又有智力障礙。20xx年5月,肖乃軍的父親被確診為鼻咽癌。經過一年多的治療,肖乃軍的`父親沒能康復而逝世,年幼的肖乃軍從此承擔起一個家。小學時,肖乃軍每天放學回到家里,都會放下書包開始干活,干完活再去寫作業。中學以后,平時學校忙,每周五回家后,他除了干家務,還跟著大人們到池塘邊水田里下網捕蝦,賣錢養家。雖處逆境,肖乃軍的成績一直名列學校前茅,在校期間,還多次主動將辛苦攢來的錢捐給生活困難的同學。記者了解到,此次活動自今年6月啟動以來,經過了全國征集人物事跡展播官網公示推選委員會推選幾個階段,從入選的300位“孝心少年”候選人中推選出10位“20xx全國最美孝心少年”和20位“特別關注孝心少年”,并在央視《新聞聯播》 《朝聞天下》 《新聞袋袋褲》等欄目中進行事跡展播。

  在1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專門舉辦的頒獎典禮中,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親切與肖乃軍交流,并以肖乃軍的故事傳說為例,現場解讀了“信陽”中“信”字的含義。據了解,頒獎典禮將于11月2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少兒頻道播出。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8

  在一首《眾里尋你》的旋律中,我們開始了“孝”字的旅程。孝是愛里最偉大的旋律,百善孝為先。孝字就已經向我們解釋了它的含義:下面一個子,上面一個老,孩子背著老人,展現了無限的愛。在十位孝心少年中,年齡最小的就是五歲的'梁蓉。

  梁蓉的媽媽只有一只手,但梁蓉卻一點兒也不傷心,她要微笑著去面對現實。早上,小梁蓉自己做好了早飯,幾個土豆和雞蛋。她拿著那白白的雞蛋,看著就讓人流口水,但她卻伸手遞給媽媽,媽媽推辭讓小梁蓉吃,最后終于決定你一口我一口的吃了十幾口才吃完。媽媽在剝土豆時,因為只有一只手不方便,不小心將土豆掉在了地上,小梁蓉連忙撿起來給自己吃,媽媽去阻止她,她卻不讓。當記者問她為什么要自己吃時,她給了令我們震驚的答案:我怕媽媽吃到泥。從這一句簡短的話語中,表達出來的,卻是無盡的孝心。

  當我們五歲時,可能還躺在媽媽的懷抱里,調皮的撒著嬌,但小梁蓉卻做到了我們現在都做不到的事情。跟我們比起來,我們實在是太沒有孝心了,我們是那么的渺小。

  還有一位孝心少年,令我難以忘懷。這位孝心少年的名字叫做梁維月。梁維月的媽媽離家出走后,弟弟因為青霉素中毒從而變聾啞,爸爸因為從山崖上掉下來而殘疾。命運就是這么的殘酷,用一個詞來形容梁維月的話,我會選擇堅強。在考試完后,別的學生都在說說笑笑,而梁維月卻只能匆匆的趕回家。她為了這場考試已經三天沒有回家了,到家時已是半夜。她只能自己偷偷的去打工掙錢,維持家庭生活。她也曾許多次做過這樣的夢,希望爸爸能夠站起來,弟弟能夠一邊聽,一邊唱,上一節音樂課。看到這里,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淚。

  孝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孝是一種對父母的愛,孝無處不在。我相信,以后,我們一定會學會孝心,感恩,讓孝心之花美麗綻放!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9

  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孝心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當我看了20xx年最美孝心少年這個節目后,我不禁流下感動的淚水,還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孝”。

  許多家庭里的孩子都被爺爺奶奶捧在手心里,怕冷了、怕熱了、怕摔了,但是有一位11歲的少年恰恰相反,爺爺奶奶反而成了他最心疼的“寶貝”。我剛開始還疑惑不解,但看完了才知道這位少年名叫小琪,來自安徽豪州,他曾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上了小學,但三個月后他又重新回到了他的家鄉。在記者的采訪下,我也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因。

  原來,小琪的爸爸已經離開了人世,媽媽也因此離家出走了,從此毫無音訊,可憐的小琪只能住在爺爺奶奶家里,不幸的是爺爺奶奶的經濟條件也很窘迫,由于爺爺生病只局限于家里活動,自從小琪上學三個月后,他老人家就再也沒有吃過藥了。奶奶是一位清潔工,每天早上都要打掃街道,清運垃圾,彎腰的次數特別多,所以也疼得特別厲害。自從孫子上學后,她就要撿更多的垃圾供小琪上學,奶奶越來越蒼老。

  在小琪和爺爺奶奶同住的時間里,他每天早上都會做一頓香噴噴的面條,這頓面條成為了他們家的“一日三餐”,因為這是最便宜的,且也是最容易做的。吃過早飯小琪總會和奶奶去打掃街道,把掃的垃圾全部倒進垃圾車里,然后推進廢品站,將垃圾賣掉,討價還價肯定是小琪會做的事,這樣就可以掙幾元錢,有的人會想幾元錢是不是太少了呀,但在這位少年的'眼里,幾元錢可以買菜、買藥等等,對于他們家來說用處可大了。

  我回家后又重新看了幾遍這個節目,發現了一個問題:每當小琪碰到朋友,那些朋友都會做出一個瞧不起他的眼神,有時會用不文明的語言嘲笑他。看到這里的我非常生氣,心中涌出一股憤怒,那時的我真想教育一下他們。如果我是小琪的朋友,一定會安慰他,和他講一些開心的事情,還要告訴他:“貧窮并不可怕!”

  最后,我呼吁全國小朋友們,大家一起來幫幫這個孝心少年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只有這樣我們的朋友小琪才會盡快擺脫困境,重返學校,安心學習。

  加油!小琪你一定是最棒的!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10

  環衛工人的女兒小鄧就讀峨眉山市勝利小學六年級一班,是該班的勞動委員,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年年被評為校級“三好學生。

  每周五下午放學后,峨眉山市中醫院外大街上便會出現一道美麗的風景——一位環衛大姐在前面掃地,后面緊跟著一個瘦弱的身軀,推著垃圾桶小板車,這就是小鄧母女倆。鄧媽媽的辛苦,從小鄧上幼兒園起就深深地根植在心里。每每看著一身塵土的媽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時,女兒心痛啊,在她幼小的心里暗暗地做了一個決定——幫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渴了,送上一杯水,累了,幫她擦擦汗、推推車,或拿起掃帚幫媽媽掃一掃大街。就這樣,每當周末,完成了學習任務,別的同學在家休閑地看著電視或與同學一起開心地玩耍時,她卻來到媽媽工作的地方,幫媽媽做點事。從小學一年級起,一做就是六年!看著忙碌的媽媽,女兒眼中全是愛,而媽媽卻是滿臉的幸福。路人也紛紛豎起了大姆指!她還是個堅強的孩子:有一次和媽媽一起掃大街時出了車禍,小指嚴重骨折,手術后,她堅決不吃止痛藥,一來是聽說止痛藥吃了對智力有傷害,怕影響以后的學習,二來是為了煅練自己的意志,連護士阿姨都說這么堅強的女孩真是少見。

  尊老愛幼、心存感恩、富有愛心、幫助他人……這些優秀品質對她來說已是常態:公交車上主動讓座有她,愛心捐款有她,耐心細致給同學講解也少不了她……

  “品學兼優”來形容她是最恰當不過了:課堂上,渴望的`眼神透露出她對知識的追求,厚厚的“好詞佳句”手抄本訴說著主人對書籍的熱愛,對她來說,閱讀已成了一種習慣,是一名實至名歸的美德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11

  小恒,12歲,潼關縣xx鎮xx小學六年級(1)班學生。他獨立自強,積極樂觀。一直以來,他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事跡在太要鎮中心小學傳為佳話。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少年最美的孝心。

  小恒的母親精神失常,生活不但不能自理,而且需要長期治療,幾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年逾古稀的爺爺,腿腳不便,雖然忙前忙后,但對于這個經濟困難的家也力不從心。因為生計,小恒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掙錢,幾年才能回一次家。家里的狀況小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懂事的他便早早擔起了大人的義務,6歲時就學會了做飯,打掃院子、收拾牛圈、照看媽媽……從那時起,這些大人要干的活便成了小恒最熟悉的生活中主要的一部分。當別的孩子在父母懷中撒嬌時,他卻在山溝里挖山藥賣錢補貼家用;當別的孩子和伙伴們玩耍時,他卻在灶膛前點火為爺爺和媽媽做飯;當別的孩子們進入甜蜜的夢鄉時,他卻在照顧生病的母親……農忙時節,他和爺爺一道去田地里干活,節假日,他常常幫爺爺放牛。小恒農活、家務樣樣都干,樣樣都行。鄰居提起他,無一不豎起大拇指,夸小恒是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如果沒有他,這個家也就沒了,面對大家的贊揚,靦腆的他只是微微一笑說:“爺爺、媽媽是我在這個世上最親的人,孝敬他們是我應該做的'!”

  在小恒眼里,最奢望的就是生日時吃一碗熱乎乎的面條,他說:“那面叫長壽面,吃了面條后自己就健康了,也就能更好地保護爺爺和媽媽了。”每當學校里發了火腿腸,面包,牛奶,雞腿時,他舍不得吃,都會偷偷的攢下來拿回家給爺爺和媽媽吃。爺爺每每提及此事,便會老淚縱橫:“娃在我們家受苦了!唉,是我們當大人的沒本事,娃太苦了,太不容易了,我們對不起娃啊!”

  百善孝為先。在艱辛的成長路上,小恒用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扛起了幫爸爸照顧爺爺,照顧媽媽的重任,用孝心詮釋了中華少年應具有的美德。雖然他沒有享受快樂幸福的童年時光,但正是這樣的生活,使得他更加堅韌剛強。現在學習任務繁重的他,依然是懷揣堅毅與感恩,為爺爺分憂解難,用孝心、責任和堅強承擔起家庭的一片藍天!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12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關愛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之一。近年來,隨著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的層層深入開展,學校內部涌現出了不少向上向善的好少年,他們秉承良好的家風家訓,謹遵老師諄諄教導,在校認真學習,在家敬老事親,在不同的側面做出了看似平凡實則感人至深的舉動。這些舉動感動了父母、爺爺奶奶,感動了街坊鄰居,也感動著學校的每一位師生,他們都堪稱當代小學生的楷模,小余同學就是在孝敬方面最優秀的代表之一。

  小余,男,14歲,文山小學六年級三班在校生。他是一個陽光開朗的男孩,稍顯黝黑的臉上透出一絲與同齡人完全不同的成熟和穩重。

  在家里,他是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獨立自強的好孩子;在學校,他是位勤奮學習、心系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優秀少先隊員;在社會,他是位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的小公民。

  小余的太爺爺與他們全家生活在一起,太爺爺今年已經92歲高齡,體弱多病,從20xx年冬天開始下肢癱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小余從小就是個懂事的孩子,他還記得,很小的時候,那時太爺爺身體還好,能陪他捉迷藏,玩老鷹捉小雞等游戲,逗他高興,還能陪他逛街買好多好吃的……他和太爺爺的感情一直很好、很深。現在太爺爺老了,不能動了,太爺爺的衣食起居全部由爸爸媽媽負責。小余的家庭有個好傳統,祖祖輩輩孝順,在本村有口皆碑。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受到爸爸媽媽熏陶,耳濡目染,小余也學會了善待老人。盡管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多,哪怕給太爺爺倒杯水,捶捶背,只要自己能做的,就盡量去做。盡管太爺爺說話已經有障礙了,有時甚至聽不清,但是只要自己為他做一丁點小事,太爺爺的臉上馬上就露出難得的笑容,還歐、歐的說著什么,看得出一定是在夸獎自己什么。看到太爺爺高興的眼神,小余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要繼續照顧太爺爺的生活,讓他高興。

  爸爸媽媽平時都上班,很忙,工作也很累,特別是爸爸,每天到家都很晚,身體像散了架似的。他清楚的知道,爸爸媽媽都是為了這個家,為了自己,才這么辛勞。生活在這個大家庭里,自己就應該懂事,就應該力所能及的替他們分憂。他知道,爸爸媽媽當前最大的牽掛就是太爺爺,他們經常人在外邊,心卻早飛回了家里。因此,自己只要放了學,放下書包第一件事情就要到老人的房間去看看,和他說幾句話,說說上學的事,說說自己學了什么東西,自己的同學有什么趣事,也讓老太爺高興高興。看到孩子這么小的年齡能這樣懂事,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爸爸媽媽心里有種說不出的高興。

  每個周末,為太爺爺打掃衛生、收拾房間是小余的必修課。別看太爺爺不能動,但是他的房間一點也不臟不亂,衣服、被子、毛巾、水杯還有茶幾上的藥盒、瓶瓶罐罐都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條,電視機上灰塵不染。好多來看望太爺爺的親戚和鄰居都夸獎爺爺的房間干凈。

  因為太爺爺堅持不和他們一個桌子吃飯,小余每次都是督促媽媽先給太爺爺盛出來,端過去,并且叮囑太爺爺先冷一冷再吃。如果太爺爺不舒服時,他都要喂給他吃。

  太爺爺癱瘓在床,洗澡是個大問題。因為他還小,如果需要洗澡,更多的是得依靠爸爸才行。如果爸爸不在家,他只要聞到老人身上有味了,就用熱毛巾給老人擦身體。寶寶的房間離太爺爺的房間近,因為太爺爺大小便失禁,有時半夜大便了,非常不舒服,不免弄出異響。有幾次小余聽到響聲后醒了,馬上過去幫太爺爺翻身,拽出弄臟的床單,為他擦去身上的污垢,沒有一絲嫌棄的意思。

  太爺爺有時難免遇到意外。去年冬天,有一個周末,爸媽給老人買了新鮮的草莓,讓老人嘗嘗鮮。爸爸媽媽上班了,結果老人吃后鬧肚子,把衣服床單全部弄臟了。大人不在家,小余沒有束手無策,不等不靠,給老人換下了臟衣服、床單,并把換下來的衣服床單拿到大盆去洗。家里只生了著一個取暖爐,自來水冰涼冰涼,凍得小余雙手通紅,不久就麻木了。這時,恰巧媽媽回來了,看到了這一幕,心疼的握著他的手說:"這些東西我回來洗就行啊,你太小了,凍壞了手怎么寫字啊"小余對媽媽說:"反正都要洗,你們還要上班,已經夠累了,我今天休息,就得替你們干點活,分擔點,不要緊!"

  學校老師到他家家訪時,談到這些事時,他媽媽禁不住掉下了熱淚,說:"寶寶真是個好孩子,有他這樣的孫子,是太爺爺的福氣。有他這樣的孩子,是爸爸媽媽的驕傲。有今天的他,離不開老師的教育!"聽到媽媽這樣的評價,小余稚嫩的臉上露出了羞澀的笑容,說道:"對待自己的太爺爺,這不應該嗎?"

  小余照顧太爺爺的故事很快被左鄰右舍傳播開來,傳到社會上,傳到校園里。現在他已經成為學校的小名人,成為好多同學的崇拜對象,好多同學都用略帶敬仰的眼光看他,紛紛表示要向他學習。走在街道上,好多老大爺、老大媽都背后豎起大拇指,夸道真是個好孩子!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13

  20xx年前,一次意外的摔傷,爸爸高位截癱,媽媽離婚改嫁,當時年僅6歲的安徽女孩小白獨自撐起了一個家,20xx年如一日照顧著癱瘓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

  一次意外的摔傷,爸爸高位截癱,媽媽離婚改嫁,當時年僅6歲的安徽女孩小白獨自撐起一個家,8年如一日照顧著癱瘓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為了給父親治病,20xx年5月小白用安了輪子的鐵板床推著父親,與奶奶一起踏上了赴上海求醫的旅程。在好心司機的幫助下,祖孫三人到達上海,小白推著板車在上海邊乞討邊求診,但在吃盡苦頭后未能實現治病的愿望。第二年暑假,小白央求同鄉把他們捎帶到北京,用板車載著父親在北京求醫問診。20xx年4月,小白再次帶著父親到北京求醫,武警總醫院收治其父黃志仁住院,并成功為他做了神經干細胞手術。

  如今,小白已經回到老家安徽五河縣申集鎮讀初一。為了更好地照顧爸爸和奶奶,小白在鎮政府的幫助下在學校對面租住了兩間民房,開始了帶著爸爸和奶奶上學的生活。每天早晨6點,小白就起床為爸爸和奶奶準備早飯,課間她還要回來給躺在板車上的爸爸翻身。面對生活的重擔,年幼的小白依然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小白的.爸爸說"小白平時喜歡唱歌,特別是在做飯和喂飯的時候喜歡哼唱流行歌曲"。前幾天小白憑借歌曲《隱形的翅膀》獲得學校十佳歌手的稱號。

  談起未來,小白說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爸爸能夠慢慢好起來。"不管多難,我都要好好讀書,以后還要帶著爸爸讀高中,讀大學,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小白說她以后想讀護理專業,希望能更好地護理病床上的爸爸,也為了報答每一個幫助她的人。

  1月9日,小白將要推著爸爸乘火車再次前往北京治病。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相關文章: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10-09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跡材料05-17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06-12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05-24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范文03-31

(精品)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05-27

最美孝心少年作文03-20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精選15篇]03-28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15篇)06-14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韩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刚交 | 亚洲中文字无幕码中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