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道德與法治社會實踐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道德與法治社會實踐報告1
調查背景:
在當今時代,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大量就業機會不斷涌現,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但仍然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個很大的缺口。
另外,隨著大學擴招,每年畢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但是留給他們的就業崗位有限,每位畢業生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許多大學生甚至空有高學歷而沒有一份好工作,甚至待業在家。這與現在教育重視理論關系而缺乏實踐機會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也亟待解決。
值得慶幸的是,大學生們也普遍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豐富自己的閱歷,他們選擇了再大學生活中從事兼職活動。與此同時,兼職也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使他們從中不斷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提前進入社會,并努力去適應社會。大學生兼職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從事兼職,兼職的利害關系成為了我們討論的熱門話題。為了進一步了解兼職的情況,我就在我所認識的大學生中展開了調查。
調查目的:
1.通過調查,充分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兼職動向,以便于幫助大學生增加社會實踐經驗,增強社會實踐能力,進而在激烈的就業大軍中脫穎而出,從事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
2.當今社會,人們對大學生有很多誤解。通過調查,我們希望社會能夠從新認識當代大學生,增進對當代大學生的了解,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更加有利的社會環境。
調查過程:
對于此次調查,我采取網絡調查的方式,將我制作的調查問卷發給我周圍我所認識的大學生,還讓他們發給他們自己認識的同學,一起幫忙做調查。
調查問卷結果與分析:
調查概況:本次調查問卷發出120份,實際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調查結果分析:
一.看待兼職的態度
在被調查者中有15%的同學沒有做兼職,85%的同學正在做兼職。從有無必要兼職來看,分別有55%的同學認為大學生非常有必要做兼職,25%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兼職可有可無,而認為大學生沒必要兼職的占20%。從上述數據顯示大學生做兼職的觀念在大學校園中非常普遍。
二.兼職目的
一半的同學做兼職是為了增加自己人生閱歷及為自己的未來積累經驗。20%的同學是為了補貼家用,5%的同學是出于好奇而選擇做兼職,4.5%左右的同學是為了打發時間,剩余的同學則是出于其他目的做兼職。由此可見,絕大部分同學的兼職目的還是很好的。
三.兼職與專業關聯度
只有16%的同學從事的兼職與其專業有關,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學不能致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無法發揮功效,在社會上尋找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難度很大,這是廣大學生兼職時面臨的主要問題。
四.兼職與學習關系
當兼職與上課時間發生沖突時,仍有1%的同學選擇逃課做兼職。只有61%的同學會堅決選擇放棄兼職好好上課。而剩余的38%的同學則因情況而定。由此看出,大學生兼職一定程度上還是影響到了學業。但是我們還是勸誡大家,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不應該讓兼職耽誤學習。
五.兼職收入使用
25%的同學將其作為生活費,從而減輕家庭負擔。一半左右同學則會將這些收入作為自己的額外零用錢,提高生活檔次。20%的同學是為了自己的夢想等長期目的作準備,剩余的做為戀愛開支。
六.兼職所欠缺的素質
廣大同學反映,在兼職中他們不同程度地欠缺問題解決、專業知識技能、與人溝通交流等能力。長期從事兼職,也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從而在擇業時能夠有更加明確的目標,迅速定位并找到工作。
七.兼職期間的遇到的困難和處理方法
超過50%的同學偶爾遇到過困難,20%左右的同學多次遇到過困難,只有極少數同學從未遇到過困難。
所遇到的困難當中,基本不包括性別歧視,而有部分同學認為引起兼職困難的原因是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不少同學認為是由于用人單位過于刁鉆。遇到困難時,70%左右的同學積極想方設法解決,10%左右的同學忍氣吞聲,自認倒霉;還有極少數同學不知所措。
調查學生看法歸納:
1.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不耽誤學習的兼職是可以選擇的。的確我們在兼職中應該把握度,不要讓兼職耽誤了學習的步伐,并學會合理分配學習與兼職的時間,努力做到學習兼職兩不誤,這樣才能在兼職中收獲更多。
2.在問卷中,也有部分同學提到了兼職受騙的`現象,這警示我們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識,不要輕易相信兼職中介,提高自己的法律和道德意識,謹防上當受騙。如果這些事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我們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3.很多同學也提到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兼職是鍛煉我們能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其中,但同時過多的兼職不僅會使得同學們身心疲憊,無心學習,也會導致學生的對工作厭煩的情緒,產生應付工作的心理,對以后的工作態度會產生不良影響。
4.問卷中,也有部分同學表示認為兼職只是賺錢的途徑,對于這些學生,他們應該改變這種功利性想法,兼職的好處很多,并不局限于收獲金錢,而且能夠豐富經驗與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如果我們只看到了兼職的金錢效益,那么它的價值將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應該更加全面地看待兼職的作用和效果。
調查思考: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增長,我們這些學生掌握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從小就享受優越的生活條件,備受家長的關愛和呵護,生活在科技發展,經濟增長的21世紀,我們享受著物質,精神的財富。從小人生便一帆風順,有父母為我們保駕護航,有他們為我們遮風擋雨,挫折和困難也與我們無關,父母為我們包辦一切。而這樣的生活和社會環境,也讓我們這些大學生意志薄弱,沒有恒心和毅力,遇到困難也常常選擇退縮,喜歡依賴別人而缺乏獨立性。但在殘酷的現實社會中,這些人往往無法存活下去而墜入深淵。大學生的低就業率這一問題也深深地困擾著他們,成為他們的一塊心病。而與此同時,優越的生活條件又讓他們養成了奢侈浪費的壞習慣,常常提前消費,導致零用錢不夠。
因此,迫不得已,他們中的部分選擇從事兼職,既能夠讓自己提前走進社會這個圈子,為自己的未來積累經驗和知識,為自己的前途奠定一定的基礎,也能夠從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培訓自己的技能,加強與人的溝通能力,以便于在未來的日子里更好地適應社會。兼職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展示我們風采的平臺,可以豐富人生經歷。現在兼職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但是不適當的兼職也會對我們造成不良的影響。過度的兼職只會耽誤我們的學習時間,破壞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過度勞累使得自己的身體超負荷,并且長時間的兼職也會讓學生的學習時間不斷減少,甚至有些同學因從事兼職而選擇逃課,進而耽誤自己的學習,導致學習成績迅速下滑,嚴重的出現掛科等不良現象。
同時,作為一名大學生,肩負著時代的使命,祖國的未來,適當的兼職能夠幫助我們發展自身,提高技能,增強自己的時實踐能力,使自己不斷適應社會的需要,用嚴格的準則要求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通過兼職使自己的思想升華,從而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自己的明天做好鋪墊,創造更好的未來。因此大學生兼職把握度很重要,盡量不要打破學習與兼職間的平衡。
道德與法治社會實踐報告2
各位老師、各位同行:
這里我要做的不是規范的學術報告,主要是向大家匯報思想品德課題組兩年來所做的工作。另外,探討本課題組研究工作存在的問題,還不是很成熟,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課題研究所做的工作
本課題自開展以來,我們以課題研究的“目標”為切入點,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研究工作,具體如下:
(一)學習教學理論,提高理論素養。
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升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逐步轉變教學觀念,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信念。我們組織教師有目的地學習教學理論,學習新課標,使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及時更新和提高。同時,我們還開展一些經驗交流會,圍繞某個專題,進行討論、交流。為了及時了解教改動向,獲取最新教育信息,我們還組織適當的外出學習。另外,課題組還堅持組織教師進行每月一次的新課標學習,使課題組教師的教學理念能緊跟時代潮流。學習的書籍有《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課堂教學論》
(二)理論結合實踐,追求有效課堂。
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成長學生、成就教師。我們在學習理論的同時,還結合課題研究的目標,開展了扎實有效的研究活動。另外,因為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是教學藝術的基礎,而創新教學方法更是教育的生命線,如果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我們每學期都開展一次課堂教學及說課大賽,以此來鼓勵課題組教師大膽演講新教法,努力增強教研課改能力。通過上述活動,教師們達成了共識:①好的思想品德課一定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但又不能讓生活替代思想品德課;②教師的語言要科學、規范,要有美感并富有激勵性,教師平時要善于博覽群書,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③教師平時要多關注并研究“評價”,要讓學生學會合理評價自己和他人,以發揮評價的激勵機制。
課題組積極把研究的成果向外推廣。2月份,吉留祥、楊義平老師的全市公開課得到了教研室領導的高度評價。3月份,劉美珍老師送課下鄉。另外,課題組把九年級思想品德所有科目制作成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放在二中網上,與全省思想品德老師共享交流。
(三)開展沙龍活動,爭辯中明方向。
教科研“沙龍”活動是一種有效的教科研方式,應該說一次活動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教師們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覺到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課題組利用暑假時間,在學校開展中考試題賞析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預設與生成”教學月活動。除了開展校內沙龍活動外,課題組成員還發揮網絡優勢,參加人教版思想品德qq群、魯教版思想品德qq群,自己建立蘇教版思想品德qq群。在網絡上與各地思想品德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研討活動。
(四)教科研一體化,提高研究實效。
要求課題組成員制訂詳實有效的研究計劃,扎實研究過程,進行開拓性研究工作。課題研究的形式要靈活多樣,不必拘泥于某種形式,可搞專題研究、學術沙龍、課題研究課等。
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省、市有關部門組織的教育論文競賽活動,如吉留祥老師的《回歸生活,讓課堂更精彩》獲得常州市2009年思想品德年會論文二等獎。
(五)讓教學回歸生活,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為使課題研究與學生的活動緊密聯系,每學期,課題組都舉辦一次思想品德課活動周。內容豐富多彩,如:手抄報設計比賽,演講比賽,表演比賽,故事征文比賽,社會調查報告等,促使學生在競爭中體驗、在交流中感悟、在實踐中探索、在訓練中拓展、在開放中提升,從不同的角度激發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讓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促進自身個性發展--這是課題研究成功的又一表現。
我校潘國慶老師見義勇為,獲得金壇、常州政府表彰,課題組利用這一機會,組織學生開展“居委會自行車失竊情況調查活動”。還開展了“塑料瓶回收研究”活動;“盲道行走體驗”活動-----
(六)讓生活化作教材,營造文化氛圍
有人說:“校園應是一本活的教科書,使每座墻都能說話。”確實如此,為了營造思想品德課文化氛圍,學校的教育作用不僅是通過詞語、說教起作用,更是通過立體的、多彩的、無聲的環境文化時時處處、無時不在地對師生的思想、情操、行為、習慣起著熏陶、滲透和影響的作用。校園過道里的板報和書畫,宣傳欄和各班的黑板報,是我校的一大特色。這些墻報、宣傳畫、黑板報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品德教育,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課題研究的成效
1、促進了教師教學觀的轉變。
原先那種視課堂為“生命”,認為只要掌握了課堂上傳授的理論,學生便能有效地掌握知識,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的舊觀念得到了徹底的轉變。課題組每位成員都能有意識地駕馭教材,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效地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樹立了正確的教學觀。同時,學校已逐漸形成了以課研促教學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它使教師們提高了思想認識,更新了教學觀念,使教研成為了自覺行動,教師們實現了“要我研究”變成“我要研究”,在教學和課研上的自覺性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2、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們養成了教學反思的良好習慣,每一位成員均能結合教學實際和課題研究的目標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在多次的研究中,教師們的教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有多篇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論文發表或獲獎。
3、培養了學生學政治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立足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自主為基礎的新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把靜態的知識結論建立在動態的思考之上,將教材內容生活化、動態化、情境化、形象化。大力推進教學活動由教向學的轉變,使學生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課堂中再也坐不住了,紛紛積極、主動地去嘗試、去體驗,學生有體驗就會有感悟、有思考、有話說;活動時敢于提出疑問,不愿意與別人的方法相同,總想另辟蹊徑;平時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會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去判斷、去猜想。學校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也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的發展。
【道德與法治社會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道德與法治》教學總結11-07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03-09
道德與法治教學總結06-02
道德與法治工作總結07-07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總結范文08-25
道德與法治工作計劃12-31
道德與法治教學總結06-05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03-09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