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經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寫字,凡事都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下文是小編給各位讀者分享的一些曾國藩句子說說,歡迎大家閱讀。
1、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
2、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3、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4、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者,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5、打仗要不慌不忙,先求得穩當,再來講求變化;做事要無聲無息,既要精明老到,又要簡單便捷。
6、惟有忘記機心方可以消除眾多別人的機心,惟有懵懂才可以消除不祥。
7、危險緊急的時候,不要依靠別人,專門依靠自己,才是穩當的做法。
8、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涂,以擴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曾國藩書信》。
9、立法不難,行法為難。凡立一法,總須實實行之,且常常行之。——《曾國藩書信》。
10、大約凡作大官,處安榮之境,即時時有可危可辱之道,古人所謂富貴常蹈危機也。——《曾國藩書信》。
11、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尤以習勞苦為辦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勞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曾國藩書信》。
12、凡在行間,人人講求將略,講求品行,并講求學術。——《曾國藩書信》。
13、于"畏慎"二字之中養出一種剛氣來。——《曾國藩家書》
14、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日眠食有恒,二日懲忿,三日節欲,四日每夜臨睡洗腳,五日每日兩飯后各行三千步。——《曾國藩家書》
15、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曾國藩家書》
16、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曾國藩家書》
17、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曾國藩家書》
18、見得年紀已大,功名無成,遂有懶惰之意,此萬萬不可。——《曾國藩家書》
19、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曾國藩家書》
20、立志與自強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曾國藩家書》。
21、人之疲憊不振,由于氣弱。而志之強者,氣亦為之稍變。——《曾國藩日記》。
22、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曾國藩日記》。
23、諺日:"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曾國藩家書》。
24、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曾國藩家書》。
25、凡與人交際,當求其誠信之素孚;求其協助,當量其力量所能為。——《曾國藩家書》。
26、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國藩
27、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曾國藩
28、畢竟先知后行,至于純熟,乃能合一。——曾國藩
29、"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舍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曾國藩
30、小人其心,君子其飾,名是而實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31、水不能不遇風,長川巨浸,泓澄無底,雖大風不能使之濁。心不能不應物,欲盡理明,表里瑩徹,雖酬酢萬變,不能使之昏。無風則清,有風則濁者,塵滓之伏于下也;靜之則明,動之則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32、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 ——曾國藩
33、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34、求靜是初學收心之法,若只在靜上用工,久之習成驕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動心,正是從人情物理是非毀譽中磨煉出來,到得無動非靜,乃真靜矣。——曾國藩
3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36、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知書籍之多而吾所見者寡,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思擇善而約守之;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矜,而當思舉賢而共圖之。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
37、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余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曰:"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此八本者,皆余閱歷而確把握之論,弟亦當教諸子侄謹記之,無論世之治亂,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公之八字與余之八本,總不失為上等人家。
38、義利辯以小心,須嚴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務謹三緘。
39、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世間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則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則失難。存心君子,自得之體驗中耳。
40、長吏多從耕田鑿井而來,視民事須如家事;吾曹同講補過盡忠之道,凜心箴即是官箴。
41、入孝出忠,光大門第;親師取友,教育后昆。
42、不怕群眾罵你,就怕群眾不找你。
43、"吾近于官場,頗厭其繁俗而無補于國計民生。惟勢之所處,求退不能。
44、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國藩《曾文正公家訓》
45、圣賢領要之語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復收也。微者,理義之心,如帷之映燈,見之難而晦之易也。
46、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47、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壞之易。若不顧其泛濫,一傾而不可復也。 ——曾國藩
48、知天地萬物于一體,則能愛矣。 ——曾國藩
49、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斷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50、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學力以養之唯以圣賢律己,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度量閎深矣。
51、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出處:曾國藩
52、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
53、他此時尚有三種選擇:一是起兵反叛清朝, 二是盡量示弱維持現狀,三是裁撤湘軍以明心志。曾國藩思來想去,最終選擇了第三條路,他本想將湘軍全部裁撤掉,后經人勸諫提醒,才保留了約兩萬嫡系精英。自古擁重兵之人,要么問鼎皇權,要么被打敗擊潰,像曾國藩這樣主動裁剪、自行解散的并不多。
54、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矣。——曾國藩
55、自修之道,莫難養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獨知之。
56、從前各種譬如昨日死,從后各種譬如今天生。
57、鄉間無伴侶,實是第一恨事。
58、以愛老婆之苦衷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59、從人可羞,獨斷專行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60、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行恭然自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