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生活總結>剪紙的由來
剪紙的由來
更新時間:2022-03-10 10:39:20
  • 相關推薦
剪紙的由來

  古人是在石頭上刻畫時了的奧妙。從此以后,“民間剪紙”就誕生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剪紙的由來,歡迎閱讀參考。

  剪紙的由來 篇1

  中國的剪紙起源于漢至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卻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紙多在鄉間,以剪刀鉸出為主,趣味渾樸天然,都是出自農家婦女之手;剪紙進入城市后,千家萬戶擁擠在一起,相交成習,需要頗巨;剪紙藝人為了省工,將一刀多張便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向精巧,藝人也就不止于婦女了。然而,時代更迭生活改變和審美轉化,傳統民間藝術漸漸不能適應現實需要,所以現代新興剪紙藝術孕育而生。

  剪紙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民間藝術,它用手工刻制,再點染以明快鮮麗的色彩而成。勞動人民把它作為年節的裝飾,貼在紙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

  剪紙是一種很難的.工藝,想學會它要很有耐心的人才能做到!

  剪紙的由來 篇2

  中國傳統剪紙的起源應當追溯到我國東漢蔡倫發明造紙之前,隨著歷史的演進,經濟、文化、科技等許多方面的提高,民間剪紙藝術在南北朝時期得到了成熟的發展而真正繁盛卻是在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在發明初期的“珍貴”,剪紙藝術最早開始流傳于宮廷及士大夫宅邸,成為仕女的“最愛”。傳至唐、宋之際,已大為盛行于民間的各種節慶場合;至元代,相繼流傳至中東及歐洲;以致明清,其藝術作品已與人們日常生活節慶相結合。當然在我國較早的記載見諸《呂氏春秋》:“成王與唐叔虞燕居,援梧葉以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逵菹,以告周公……于是遂封叔虞于晉!薄妒酚洉x世家》亦記此事。這件事廣傳后世,屢被征引,最終竟以“剪桐”作為分封的代稱。成王即周成王,叔虞是武王之子。叔虞受封乃西周事。將樹葉仿圭成形的行為,已是近乎剪紙的造型藝術。至今,民間仍有手工“撕紙”一項作為剪紙的品種而存在。所以,若說西周時已經出現了剪紙的雛形,也不為無據。

  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史的研究工作中,對于剪紙的起源探索是比較難的事情了。造成困難的原因在于它的材質特點,紙質薄而易碎不易保存,并且用過即棄,留存甚難,另一個原因在于,我們的史書記載大多都是對于正史或是主流文化的記錄,對于這些出自于當時處于中下階層的勞動婦女手藝不屑一顧。材質與偏見雙重原因造成我們既缺少考古實物資料,又缺少文獻資料。所幸,在敦煌、新疆等特殊環境下有古剪紙實物的少量發現,研究者也從各種文獻中去發現有關剪紙的蛛絲馬跡,將零星的信息編織起來,中國剪紙總算依稀可見。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縣阿斯塔那地區,一九五九至一九六六年先后在三座南北朝的墓葬中出土了五幅剪紙。因當地干燥的'氣候使一千五百年前的剪紙較好地保存下來。這些剪紙作品都是采用折紙方法剪成的。當時的紙普及的時間并不算很長,而《對馬》、《團花》、《對猴》所呈現剪紙技術成熟的程度令人驚訝,相信它們還不是最早的作品,中國剪紙的源頭還要往前推移。古代剪紙實物屢屢出土于古西域—絲綢之路的事實不僅僅說明中國剪紙在公元六世紀之前已經產生,并且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剪紙活動在中原已廣為普及,并已傳播到偏遠地區。在內地,陜西隴縣原子頭村古墓中發現了一批唐代剪紙作品,共十幅,均貼在一個陶罐外壁上,為花卉圖案,直徑八厘米至十厘米不等,出土時呈白色,后即風化,只留下圖案痕跡。

  這門古老的手工藝術在民間十分流行,剪紙藝術作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間正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存在、發展著,時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極大的顯示。正是那來自普通農家的社會最低層的勤勞而靈巧的雙手,為我們民間手工藝術的輝煌發展譜下了一曲曲無聲的優美華章。

  剪紙的由來 篇3

  剪紙的由來

  剪紙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它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裝飾圖案,故稱為“剪紙”。剪紙起源于漢。在漢、唐時代,民間婦女即有使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之后,在節日期間用彩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故事等,貼在窗上的稱為“窗花”,貼在門上的稱為“門簽”,用于喜慶的稱為“喜花”。唐詩人李商隱《人日即事》詩中,有“縷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之句,也記載了剪紙的歷史。

  剪紙的發展歷史

  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的載體能夠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構成和發展過程,中國剪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公元前3世紀),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經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構成奠定了必須的基礎。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中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采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折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中國的剪紙構成供給了實物佐證。

  關于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當從紙的出現開始。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紙張是一種很容易霉爛的材料,人們不會像珍寶一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我還能夠再剪。而在中國西北地區天干少雨,氣候干燥,紙張也不易霉爛,這也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北朝剪紙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紙已處于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F藏于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一種天上人間的夢想境界。唐代流行頡,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如現藏日本正倉院的“對羊”,其羊的紋樣就是典型的剪紙手工藝術表現手法。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把染料漏印到布匹上,構成十分美麗的圖案。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供給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燈彩、茶盞的裝飾。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范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把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經過上釉、燒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采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制作的鏤花制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采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并到達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范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中國民間常常把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柜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除南宋以后出現的紙扎花樣工匠外,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的最基本的隊伍,還是那些農村婦女。女紅是中國傳統女性完美的一個重要標志,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手藝。她們從前輩或姐妹那里要來學習剪紙的花樣,經過臨剪、重剪、畫剪、描繪自我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以至最終到達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樣來。

【剪紙的由來】相關文章:

名字由來的作文03-18

剪紙故事教學反思04-19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04-04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04-04

感恩節的由來11-25

兒童節的由來12-21

名字的由來作文12-25

名字的由來作文03-19

剪紙活動策劃書04-1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中文字幕在线有码午夜 | 日韩精品福利视频第一区 | 香蕉网色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在 | 新婚少妇真紧视频 | 伊人小蛇婷婷色香综合缴缴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