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楹聯等,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貼對聯的左右順序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貼對聯的左右順序
貼春聯一般以右為上聯,以左為下聯。由于過去的書都是豎排的,要從右側讀起,并且古時的對聯都要從右向左書寫,所以上聯在門右邊,下聯在門左邊。張貼春聯要貼合傳統規則,春聯要豎貼,知上聯要貼在右手邊,下聯則要貼在左手邊,橫批也是從右往左讀的。此外,當人們面向對聯時,通常上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并且對聯要注意聲律,確定上下聯的方法需要根據最終一個字的平仄聲,上聯通常是仄聲,下聯通常為平聲,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
明清時期建成的北京故宮、頤和園的所有對聯(門聯、柱聯、窗聯)都是上聯貼左側,下聯貼右側。全國許多名山大寺、名勝古跡、庵廟道觀等處的對聯也是如此。以“左”為大位的傳統一向沿用至今。就是此刻各級重大會議上領導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從左至右為序的(報紙上所標方位的“左”“右”是以讀者為觀點的)。我們此刻貼對聯也應當遵循這個順序:上聯貼左側,下聯貼右側。那里所說的上聯聯語中的最終一個字為仄聲,下聯的最終一個字是平聲。比如“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中的“新年納余慶”是上聯,“佳節號長春”是下聯。有個別用從詩詞、文章中摘出來的對偶句子作對聯的,平仄也有例外。比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閣里有一副毛澤東生前手書的柱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上下聯的位置就不一樣:最終一個字為平聲的“落霞與孤鶩齊飛”是上聯,而最終一個字為仄聲的“秋水共長天一色”卻作下聯。這副聯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中的一副對偶句?赡苁莿e人從毛澤東通篇手書中摘出作聯的,也可能是毛澤東自我從王勃名篇中摘來作聯的。另當別論。可是,同樣在滕王閣,還有其他所有對聯都是以古時的“左”為大位的。
其實,過去人寫東西,先右后左,也是這個意思。從書自我的方向來看,是從左到右的。反映了古代人的哲學和道德觀念。
所以按應對大門方向來看,上聯要在右邊。
看橫批:此刻許多人已經不遵造過去的書寫方式了,也有從左向右書寫的。所以,主要看橫聯。從應對大門的方向看:如果橫聯是從左向右的現代的寫法。對聯也是上聯在左,下聯在右;如果橫聯是從右向左的寫法,對聯也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補充:首先說一說什么是對聯對聯,又稱楹聯、對子、聯語、對句、聯對等,由兩個互相對偶的句子組成:上聯(出句)和下聯(對句)。其要求是既“對”又“聯”。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節奏一致和平仄相諧都是“對”,“聯”就是要資料相關。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資料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互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春聯要這么貼才正確
首先要確認春聯的上下聯
春聯的上下聯一般是看橫批的。一般來說,橫批從哪邊開始讀哪邊就貼上聯。但因我國古代都是從右向左寫字、看書的,所以橫批也是從右向左讀。
但有些春聯橫批左右都能夠讀,如何區分上下聯呢,下頭給大家介紹:
區分上下聯
經過下聯最終一個字區分:仄聲為上聯,平仄聲為下聯。平的區分以現代漢語發音為準的話,三四聲為仄聲,一二聲為平聲。
區分左右順序
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墒谴丝虨榱朔奖悻F代人閱讀,也有上聯在左,下聯在右,但需要和橫批堅持一致,橫批從右往左則必須上聯在右,下聯在左,反之亦然。對聯的形式
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資料上也要求一致,既上下聯能“聯”起來(平仄相對),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
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只要求上下聯資料有聯系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求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準來撰寫?墒窃趯嵱脤β撝,采用寬對較多,而狹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應用。
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斷定對聯的上下聯,除從聯文的資料中去辨別,更為重要的是從聯文字尾的平仄聲去判定。
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后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必須注意的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一樣。自從推廣漢語拼音化,和以北京語音為全國通用語言以后,統一漢字的平仄發生了變化。
貼上下聯
分清楚上下聯后,就用準備好的漿糊或者膠帶、雙面膠等,先貼上聯,上聯要貼在右手邊(即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即門的右邊)。
注意:貼春聯時前,要把舊的春聯給撕下來,然后把墻壁清理干凈,這樣有利于新的春聯能夠貼的更加的久,不會掉。
貼橫批
貼完上下聯后,再貼橫批,一般來說橫批的字都是從右向左寫的,所以要注意,千萬別貼反了。
貼完橫批后,貼福字,福字一般貼在門的中間!备!白钟姓N的,也有倒著貼的。倒著貼”!白,寓意福到了。
貼春聯時注意事項
1、貼春聯時,最好兩個人,一個人貼,一個人在后面幫著查看,有沒有貼歪。
2、涂抹漿糊時,不要捈到對聯的邊緣,不要捈的太多,適量就行。以免拍壓時,擠出漿糊,弄的滿手都是。
貼春聯的最佳時間
什么時間貼春聯最好呢?通常來說,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貼最好。貼春聯之前要撕掉舊春聯,不然沒法貼新對聯但那里面很有講究的。
民間有個傳說:春聯即為天上的神仙,當春聯撕掉并燒毀之后,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民間的情景,期望天神能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如果撕早了燒掉,神仙也會上報。但還沒到過年呀,玉皇大帝以為這家出問題了;如果撕晚了,天神就來不及祝福了。
所以,撕掉春聯最好是在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貼最好,撕掉之后就能夠貼新對聯了,表示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貼春聯的講究
1、春聯的貼法
傳統習慣,春聯的上聯要貼在右手邊(即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即門的右邊),橫批也是從右往左讀的。上下聯不可貼反。如果你一不細心,將上聯和下聯貼錯了。那么,你極有可能在新的一年里,容易做錯事,容易與人發生爭執,甚至家庭內部矛盾口舌不斷,類似“貼錯門神”的意思。
2、春聯的尺寸大小的選擇
為了協調,居民家的門戶貼15-20厘米寬、長度超過門框一半的春聯為宜,而商家鋪房店面要根據門戶的寬窄,貼20-30厘米左右、長度亦以超過門框一半的春聯為宜,這樣顯得協調、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機關大門,如果貼春聯的話,其春聯的寬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長度也需超過門框的一半。
3、揮春不能亂貼
一般揮春要貼在“靠”的位置上,這個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背后的意思,例如應當貼在客廳的背后,或是你坐的沙發的背后,或是房間的背后的墻上。還有一種貼法,就是貼在兩側。一般揮春貼在墻上,或門頭頂上。如果貼在門頭頂上,數量要以奇數為吉利;如果貼在墻上,揮春以雙數為吉利。
4、貼春聯的時間
按照各地習俗的不一樣,貼春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俗話說:“二十八,貼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謠里有“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一說,春聯一般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可是大多數人不是很講究。
貼對聯的禁忌
禁忌一:左右聯勿貼錯
在張貼春聯時,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聯貼錯位置。要區分上下聯關鍵在最后一個字,根據格律規定,上聯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普通話三聲、四聲)結尾,下聯則是平聲字(普通話一聲、二聲)結尾。貼對聯時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之所以這樣張貼,是因為直行書寫都是從右到左,所以念對聯也是從右向左念。
禁忌二:貼春聯的時間
民間有一種神話的傳說:春聯即為天上的神仙,當春聯撕破后,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家家戶戶的情況,希望天神能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等。貼春聯最好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把舊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運,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禁忌三:單數才吉利
在大門貼春聯,記的要貼單數,單數象征吉祥。還有,家門口不要單貼「春」字,可以貼福、招財進寶等,因為古代,只有怡紅院會在門口貼「春」字。
禁忌四:福字不可隨意貼
貼春聯的同時,有的人家還喜歡貼“福”字,但貼“!弊植皇嵌家怪N。1、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貼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焙汀凹{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2、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貼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會一直來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3、特殊情況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發生,希望轉運的朋友可以將福字倒貼。
禁忌五:貼門神不要貼反
貼門神要注意兩張門上的人物臉是相對的,不要貼反了。老式建筑的大門都是對開的兩扇門,門神正好一邊貼一張,而現在的住房都是單扇門,兩張門神只能貼在同一扇門上,粘貼時要注意位置的美觀大方。
對聯左右區分方法:
當人面向對聯時,上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對聯要注意聲律相對,判斷上下聯是按照最后一個字的平仄聲來區分的,上聯是仄聲,下聯為平聲,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悅耳動聽。
1.按字調平仄分。對聯比較講究平仄,這是對聯的特點。具體來說,上聯的最后一個字一般是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一般是平聲,否則讀起來常常感到別扭。比如“家園似錦添春色(“色”是仄聲),福運齊天賴黨恩(“恩”是平聲)”。
2.按左右方位分。貼對聯時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之所以這樣張貼,是因為直行書寫都是從右到左,所以念對聯也是從右向左念。
3.按時序先后分。就是時間在前的為上聯,時間在后的則為下聯;或者說先辦的事情為上首,后辦的事情就為下首。比如“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門結彩樂全家”。
4.按語言習慣分。比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風吹楊柳千門綠,雨潤杏桃萬戶紅”。人們常說“福壽雙全”、“風雨同舟”,從來沒有“壽福雙全”、“雨風同舟”的說法。
5.按因果關系分。就是“因”為上聯,“果”為下聯。
6.按場面范圍分。在時間、空間和具體事物上一般是從大到小,比如“年年過年年年好,月月賞月月月圓”;“一城花雨山河壯,滿院春風日月輝”。從時間看,“年”比“月”長;按空間論,“城”比“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