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6月下旬開始到7月上旬便是梅雨季節,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梅雨季節是什么時間,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梅雨季節是什么時間
答案:每年6月、7月。
梅雨,又稱黃梅天,指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臺灣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
具體不一樣地區梅雨季時間參考如下:
預計江南區6月上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
長江中游區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長江下游區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江淮區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關于入梅和出梅:
入梅:連續5日平均氣溫超過22℃,有4天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連續5天姘居氣溫超過30℃,且不下雨,就代表著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節出入梅也要看天氣情景,而沒有具體的時間設定。
梅雨期天氣特征
陰雨持續連綿、高溫高濕。梅雨結束后,雨帶移至華北地區,江淮流域進入高溫少雨天氣。
雨帶停留時間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天稱為“入梅”,結束的一天稱為“出梅”。
梅雨季必須會持續陰雨嗎?
不必須,可能會出現空梅。
空梅每一年梅雨的范圍、持續時間以及雨量都有很大的不一樣。在某些應當出現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如果沒有梅雨,現象稱為空梅。
重梅黃梅雨季過后,通常天氣放晴進入炎炎盛夏。如果這個時候又轉成陰雨綿綿,并且持續較久,仿佛又回到梅季,就稱為“重梅”。民間俗諺有云“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重梅”。
初夏江淮流域一帶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霉,故亦稱“霉雨”,簡稱“霉”;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亦稱“梅雨”或“黃梅雨”。在中國史籍中記載較多。如:《初學記》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等。
中國歷書上向有霉雨始、終日的記載:開始之日稱為“入霉”,結束之日稱為“出霉”。芒種后第一個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個未日出霉。入霉總在4月6~15日之間,出霉總在5月8~19日之間,中國東部有一個雨期較長、雨量比較集中的明顯雨季,由大體上呈東西向的主要雨帶南北位移所造成。5月中旬以后,雨帶維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帶停留時間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天稱為“入梅”,結束的一天稱為“出梅”。
關于倒黃梅
有些年份,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梅天似乎已經過去,天氣轉晴,溫度升高,出現盛夏的特征。可是,幾天以后,又重新出現悶熱潮濕的雷雨、陣雨天氣,并且維持相當一段時期。這種情景就好象黃梅天在走回頭路,重返長江中下游,所以稱為“倒黃梅”。“小暑一聲雷,黃梅倒轉來”。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廣為流傳的一句天氣諺語。它的意思是說,在梅雨過去以后,如果“小暑”出現打雷,則梅雨又會倒轉過來。這是有必須道理的。因為梅雨結束之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天氣,通常是越來越穩定的,而雷雨卻是天氣不穩定的象征。況且時至“小暑”,通常冷空氣已不再影響長江流域,而雷雨的出現常常和北方小股冷空氣南下有關,這種冷空氣的南下,有利于雨帶在長江中下游重新建立。當然,“倒黃梅”并不必須在小暑日打雷以后出現。一般說來,“倒黃梅”維持的時間不長,短則一周左右,長則十天半月。可是在“倒黃梅”期間,由于多雷雨陣雨,雨量往往相當集中,這是需要注意的。由于“倒黃梅”屬于梅雨的一種,它在結束之后,通常都轉為晴熱的天氣。
從上頭所介紹的各種梅雨中,能夠看到,通常被人們視為大同小異的黃梅雨,實際上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之間的差別,有時還是相當懸殊的。以“入梅”來說,最早的在5月26日,最遲的在7月9日;“出梅”最早的在6月16日,最遲的在8月2日,相差均可到達一個半月。梅雨最長的年份持續兩個多月,能夠引起罕見的大水,而短的年份僅僅幾天,還有的甚至出現“空梅”,帶來嚴重的干旱。可見,梅雨是一種復雜的天氣氣候現象,它遠不是象農歷歷本上所定的“入梅”、“出梅”那樣簡單。相對正常梅雨而言,“早梅”、“遲梅”、“異常長的梅雨”、“空梅”以及嚴重的“倒黃梅”,都屬于異常梅雨。
梅雨季節如何防霉除濕
第一、地板除濕。這個簡直就是除濕事業的重中之重。首先我們能夠空調除濕。這個方法的確是一個最直接的方法。關掉門窗開啟空調,把全屋除濕。地板干爽了,看起來比較干凈,心境也會瞬間在這個霉雨理解得到緩解。
第二、家具除濕。每到梅雨季節,除了大范圍的地板墻壁,連家具也不能避免。所以家具的除濕防霉也要做起來!如果你發現家具開始有點濕或者開始凝結小水珠,那你就要迅速行動起來了。
第三、衣柜除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除濕就是衣柜,如果功夫沒做足,當你拿出衣服時候,都發現衣服上一個個霉點,真的是萬千悲傷涌上心頭啊!
梅雨季節該如何養生
1、保持家居衣物干燥
梅雨期濕度大,真菌很活躍,皮膚癬容易在身體各部位蔓延,運動或流汗后應立即沐浴、更衣,保持干爽。少穿又厚又緊的牛仔褲或緊身褲,盡量穿棉質內衣。涉水、淋雨、出汗后應及時將身體擦干并換下汗濕的衣服。
2、預防食物霉變
陰雨天氣,空氣悶熱、潮濕。這種環境下,食物極易發生霉變,食用后會引起急、慢性中毒。霉變產生的毒素常見的有黃曲霉毒素、青霉類毒素和鐮刀菌毒素。一般清洗、燒煮等方法,無法清除霉菌毒素,即使煮熟煮透也會發生食物中毒。因此,一旦發現食物外觀或味道異常,應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時丟棄。
3、保持室內通風
不要以為梅雨季節來了,家里就要天天關門關窗,不透一丁點兒風。這樣子做也是不對的,空氣不流通更會導致螨蟲的滋生。每天看情況開門開窗,在有風的情況之下,要適當開門開窗,保持室內通風。
4、準備防曬用品
對于防曬這件事,幾乎每個妹子都知道,無論是陰天還是晴天,都要做好防曬。但你知不知道,即使是雨水不斷的日子,你也要做好防曬工作。
白天出行前準備防曬用品,如陽傘、遮陽帽、墨鏡等。正午時分,避免在太陽下運動,易虛脫。出門隨帶鹽汽水或綠茶,適當補充水分,能減緩勞累癥狀。晚間飯后,休閑娛樂,酌情活動,散步慢走。
5、注意平時多鍛煉
梅雨時節氣壓較低,人體血液內的含氧量相對較低,體質不好的人就會覺得有些憋悶。對于原來就有高血壓、心臟病或哮喘病的人來說,這種感覺更加明顯。因此,在梅雨季節里,要注意適當運動。
運動后會感覺神清氣爽,精力充沛。雖然最近經常下雨,早晚鍛煉不方便,但只要重視,養成習慣,哪兒都有鍛煉的機會。比如:早上上班,提前幾站下車,走到辦公室;不坐電梯,走樓梯;少騎車,少開車,多走路;在家里認真做幾十個俯臥撐;在辦公室里工作一段時間后起身動動、走走。
6、心情拒絕梅雨天
梅雨季節,潮濕的雨天易使人情緒低落。據研究,當空氣濕度大于70%時,人容易疲憊,或表現得煩躁不安、極易發怒。再加上陰雨天,人們的戶外活動減少,人際交往受到限制,更容易陷入沮喪的情緒中。因此,梅雨季節的天氣容易誘發抑郁、煩躁的情緒,導致事故多發。
如何保持“陽光心態?給大家的建議是,要讓心多曬曬太陽。即使不愿出門,也可以在家多做運動,刺激中樞神經使其興奮,從而帶來輕松愉快的好心情。感覺心情煩躁時,可以多和朋友親戚聊天,緩解壓力。
另外,還應增加室內空氣流通,減輕工作壓力,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綠茶和白開水,盡量早睡早起;容易失眠者,可嘗試睡前喝半杯牛奶或百合蓮心龍眼湯;聞蘋果、橙子、柚子、薄荷的香味,對疏解郁悶、提神健腦有幫助。
7、注意勞逸結合
要注意勞逸結合,過度疲勞也容易導致濕邪乘虛而入。夏季晝長夜短,再加上忙碌的職場人士晚上加班,夜間睡眠時間不足,應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適當午睡,哪怕在辦公桌前打個小盹,不僅可以補充晚間睡眠不足,還使下午工作效率得到極大提高。對于那些因受客觀條件限制,中午不能很好午休的女性來說,要保證充足的晚間睡眠。
晚上在11點左右睡覺,最遲不要超過12點,而且保證7到8小時的睡眠時間,切勿經常打亂作息規律。
8、飲食祛濕是關鍵
要多吃清淡祛暑、清熱解毒的食物,如利水祛濕類食物:黃豆、綠豆、金針菜、冬瓜等;清熱祛暑類食物:西瓜、絲瓜、黃瓜、芹菜、莧菜等;清熱利濕的食物:茭白、竹筍、荸薺等;健脾利濕的食物:蠶豆、赤豆、青魚、鯽魚、鰱魚、扁魚等。
在這樣的季節,可以采用食療祛濕,比如:多吃一些薏米粥,也可以用黑豆、赤豆、綠豆自制“三豆湯,黑豆補腎益精,赤豆利尿消腫,綠豆清熱解暑,三豆合起來運用,可以起到清熱、解暑、利濕的功能。
兒童要少吃厚膩甘甜的食物,特別要限制冷飲攝入,尤其是冰箱內取出的食物不要立即食用。對于喜歡喝冰啤酒的人來說,要注意適度、適可而止,最好的夏日飲品當數白開水、淡茶水。
【梅雨季節是什么時間】相關文章:
梅雨季節作文11-23
梅雨季節注意事項06-01
梅雨季節作文8篇[優秀]01-11
適合梅雨季節發的朋友圈文案05-02
時間02-18
時間的作文12-27
經典時間的句子03-08
時間的語錄05-08
我的時間02-18
時間在流逝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