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象棋術語(一):
1、兌:走子與同等子互換吃者,稱“兌”。
2、應將(解將):對于將軍采取反擊躲避防衛的辦法。
3、閑:不屬于打的棋,統稱閑。
4、殺:走子企圖下一步將軍,將死對方者,稱殺著,簡稱“殺”。
5、困斃:走棋一方無棋可走,稱困斃。
6、攔:凡走子攔阻對方子力之左右進退移動者,謂之“攔”。
7、解殺:凡走子直接化解對方之殺著者,謂之“解殺”,若“解殺”同時給予對方“殺”,則稱“解殺還殺”(“解將還將”同理)。
8、獻:凡走子送吃者,謂之“獻”。
9、將死:照將無法應將稱將死。
10、雙將:亦稱雙照將,一方走動棋子后由兩個字力同時攻擊對方帥(將)。三照將同理。
11、打:將殺捉等攻擊手段統稱打。
12、象棋根:若棋子甲被吃后棋子乙能在下一步吃回對方同一位置上的棋子,乙就是甲的“根”。甲則稱為“有根子”,反之,則叫做“無根子”。
13、將:稱將軍照將等,攻擊敵方帥(將)。
14、有根: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護,能夠反吃者,謂之“有根”,否則謂之“無根”。
15、捉:走子后造成下一著吃掉對方某個無根子。
象棋術語(二):
1、全局:指對局的全部過程。包括"開局""中局""殘局"三個階段。
2、將死:如果被"將軍"而無法"應將",就算"將死"。
3、勝勢:對局中,局勢大體已定。勝利在望的一方,稱”勝勢“。
4、困斃:輪到走棋的一方,帥(或)雖然沒有被"將軍"卻被困在一個位置上無路可走,同時已方其他棋子也都不能走動,就算被"困斃"。
5、花士象:(花仕相)對局中雙士象或雙仕相,在中線聯防時左右分開的一種形式。
6、勝定:對局中,一方多子并占優勢,另一方少子,又無手段反擊和變化,構成必敗的局勢。其多子并占優勢的一方稱此棋局為"勝定"。
7、單缺士:(仕)對局中,有雙象(相)而缺一士(仕)。
8、絕殺:對局中,一方下一著要將死對方,而對方又無法解救,稱”絕殺“。
9、對局:雙方下棋稱"對局",奕叫"對弈"。
10、騎河:一方棋子在對方"河界線"上時,稱為"騎河"。
11、起著:開局第一著。
12、局面:指對局中某一階段雙方棋子分布的狀態。通常包括“先手”“后手”“優勢”“平穩”“對攻”“復雜”“均勢”等等。
13、空著:毫無作用的一著棋,容易貽誤戰機,導致輸棋。
14、底線:棋盤兩端的第一條橫線。
15、閑著:一種適宜于對局相持階段的著法,目的在于等待時機。
16、巡河:一方棋子在已方"河界線"上時,稱為"巡河"。
17、官頂線:兵行線(卒行線)下頭的那條橫線,因是"九宮"的頂線,故得名。
18、中線:棋盤中第條豎線,通常用"五"(紅方)或""(黑方)來代表。
19、河界線:構成河界的兩條橫線。
20、單缺象:(相)對局中,有雙士(仕)而缺一象(相)。
21、兵行線(卒行線):棋盤中"河界線"下頭的第一條橫線,兵卒就擺在這條線上。
22、羊角士:把士支在九宮上角,稱"羊角士"是防守的一種方法。
23、助道:棋盤中第兩條豎線,通常用"四""六"(紅方)或""""(黑方)來代表。
象棋術語(三):
1、連環馬:兩馬互為根,互相保護。
2、沉底炮:炮移動到對方底線。
3、絆腳馬:去路被阻的馬。
4、篡位車:“車”置于將帥的原位。
5、邊車:位于一路或九路上的車。
6、拔簧馬梭里拔簧:在馬后車的配置中,跳馬露車的一種戰術。
7、冷巷炮:位置隱蔽的炮。
8、雙馬飲泉:雙馬逼近九宮的一種戰術,亦為一著名殘局的名稱。
9、八角馬:指進到對方士角掛角將軍,并將對方的將(帥)逼到與“掛角馬”成對角位置的馬。
10、高頭車:位置高而出路開揚的車。
11、花心車:位于九宮中心的車。
12、擔桿炮:兩炮中間有一子(通常為相),互相保護。
13、邊炮:位于一路或九路的炮。
14、高釣馬(側面虎):位于三路或七路對方卒林線上的馬。
15、重炮:兩只炮于前后排列威脅將軍,使對手之將軍設防也不行,不設防也不行。
16、窩心馬歸心馬:位于九宮中心的馬。
17、守喪車:被牽制而動彈不得的車。
18、貼身車:貼著將帥的車。
19、釣魚馬:位于三八和七八兩點上的馬。
20、巡河車:位于己方河頭線的車。
21、巡河炮:位于己方河頭線的炮。
22、兵(卒)行車:位于兵(卒)林線的車。
23、騎河車:位于對方河頭線的車。
24、邊馬:位于一路或九路的馬。
25、窩心炮:位于九宮中心的炮。
26、低頭車:“低頭車”是通頭車的反意詞,也叫“暗車”。泛指位置不佳至少要走一步或多步之后才能投入戰斗的車。
27、重線車同線車:橫排無阻隔的兩只車。
28、小刀剜心大膽穿心:以兵闖入宮心的一種棄子入局著法。
29、沉底車:車移動到對方底線。
30、穿宮馬:馬從九宮的一邊跳到九宮的另一邊;開局泛指飛象后馬由底線穿過九宮中路到士角位。
31、盤河馬:開局時指位于三路或七路己方河頭線上的馬。
32、雙車錯:同一方雙車在部局范圍內交錯移動。
33、大刀剜心大膽穿心:以車闖入宮心的一種棄子入局著法。
34、士角馬掛角馬:位于四八或六八兩點上的馬。
35、蝶炮:炮二進一。
36、反宮馬:以雙正馬士角炮為主體的開局陣式,亦稱“夾炮屏風”。
37、肋車:位于四路或六路上的車。
38、屏風馬:指馬二進三或馬八進七。
39、空頭炮:炮和對方將帥中間沒有任何棋子。
象棋術語(四):
先手
對局中的主動者,開局時紅先,所以先手一般指紅棋。后手,是對局中的被動者,開局時黑后,所以后手是指黑棋。象棋開局是指雙方按照各自的戰略思想把棋子布成必須陣勢的階段,這一階段通常在10回合之內,某些明屬于開局的變化已到達前15回合。
中局
陣勢布列后雙方棋子接觸,進行扭殺的階段,介于開局與殘局之間。殘局:是尾聲階段,主要特點是兵力很多消耗,盤上特點從中局很多子力的扭殺轉變為少量子力間互動,殘局階段直接性的戰斗接觸減少,子力的調運最為關鍵。
起著
開局第一著。妙著:對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從而取得戰術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動權。正著:當時棋局下必須走的一著或數著,也指正確著法或官著。劣著:一方弈出著法無全局觀念,或進攻不當,防守不力,往往導致局勢不利或失敗。
入局
在雙方糾纏階段,一方組織子力對另一方產生一個戰術打擊并且此打擊直接獲勝的過程,入局可能是連殺,也可能只是小兵開始渡河,但必須是能產生勝利的過程。均勢:雙方局勢均衡、兵力相等。優勢:一方兵力多于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動,明顯好走。勝勢:一方多子占優,局勢大局已定,勝利在望的一方稱勝勢。
象棋術語(五):
過宮炮
象棋術語。一種開局著法。走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因經過將(帥)的中宮而得名。先手走過宮炮,有利于上馬出車,迅速開動主力,攻守咸宜。后手過宮炮,常用于應付飛相局、仙人指路等開局。過宮炮陣型的優點是集中火力于一翼,子力結構良好;但若運用不當,會造成自相擁塞的弱點。過宮炮通常用于先手布局中,后手應付起馬局或仙人指路也可用過宮炮?捎57炮、58炮、盤頭馬、屏風馬、反宮馬、探花陣(一分魅惑)、單提馬、抵御過宮炮。
列手炮
也稱“逆手炮”。象棋術語。一種開局著法。雙方第一著都走中炮,而兩炮方向不一樣,故名。
馬后炮
中國象棋術語。一方的馬與對方的將處于同一向線或同一橫線,中間隔一步,再用炮在馬后將軍,稱為“馬后炮”。是殘局或中局階段一種頗有力量的殺著。在象棋中,馬后炮是一種基本殺法。攻方馬、炮與敵方將帥(下稱敵將)共線,攻方炮與敵將之間僅有攻方一馬,且馬與敵將僅隔一點,攻方馬炮的距離能夠是任意的可能情景。此時炮正在將軍,三子所在直線上敵將無論如何移動都在攻方炮的射程之內;敵將如為避炮將軍垂直于三子所在直線方向上移動,則馬可踏死敵將(馬屬于控制子)。用馬后炮將軍往往可使對方斃命,解法只能是直接吃掉攻方之炮,或者在馬將之間填入一子。
當頭炮
象棋術語。也稱“中宮炮”、“中炮”。一種開局著法。起著把炮放在正中線位,是先走一方采取主動攻勢的一種布局。又稱炮二平五。作用是威脅對方中卒,使后走一方立即采取上馬或對炮應著。“以炮斗炮”(指順手炮與列手炮)與“以炮攻馬”(主要為屏風馬防御),是象棋布局的兩個系統。多數象棋大師總結,在對弈中先手走當頭炮占有必須優勢,這個結果是無數比賽總結出來的,人們一般把當頭炮布局視為武棋,而飛象局、仙人指路開局視為文棋,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跟老人或長輩下棋走當頭炮,被暗示是無禮貌的行為。
入角炮
象棋術語:指一方的炮從邊線切人對方的底角,威脅將(帥),故而得名。也稱“人角炮”,和“沉底炮”,如有車相助,一般能夠構成“抽將得子”的攻勢。實用性和技巧性很強,是一般對弈中常用到的狠招。
順手炮
象棋術語。一種開局著法。雙方都走同一方向的中炮(炮二平五、炮8平5或炮八平五、炮2平5),故名。簡稱“順炮”。順手炮是斗炮類布局體系中的主流布局之一,體現注重進攻、以攻代守的戰略思想。先手方走當頭炮,后手方亦將同側的炮擺在當頭,有棄卒搶先之意,紅方如中炮打卒,黑補右士后再跳左馬捉炮,可使左車先出,是布局思想的一個基點。隨著象棋水平的提高,順手炮布局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多個分支的龐大布局體系,其布局思想也更加豐富。如右上所示即為順手炮布局,根據進一步的著法,能夠分為順炮直車對橫車、順炮橫車對直車、順炮直車對緩開車等布局體系。如右下所示即為順炮直車對橫車。
順炮布局是最早成型的象棋布局體系,在明朝《橘中秘》中即有豐富的順炮對局全局譜,著法已相當精彩,開辟了一個“起炮在中宮,比諸局較雄”的時代,意思是說象棋布局僅有斗炮局是正宗(斗炮局的另一主流是列手炮),其他則是“小道”,直到清朝王再越的《梅花譜》出現,重新肯定了屏風馬抗衡中炮的價值,這一觀點才有所改變。本世紀60~80年代,在一代宗師胡榮華的影響下,布局研究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順炮布局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并成為名手對局中采用最多的布局之一。
順手炮布局對攻激烈、變化豐富,在傳統順炮布局中由于先手方進攻過急,常常造成后力不足和容易招致對方反擊等缺點,新的順炮布局陣型工整、蓄勢待發,充分克服了傳統順炮布局的不足,至今仍在發展之中。
空頭炮
象棋術語。一般指直線中炮,而對方有士礙將。針對中宮主將,輔以其他子力,構成多種多樣的攻勢,予對方以致命打擊。亦叫空心炮。象棋術語。一般指直線中炮,而對方有士礙將。針對中宮主將,輔以其他子力,構成多種多樣的攻勢,予對方以致命打擊。亦叫空心炮。往往使對方防不勝防。此著以重炮威力最大,可將對方問宮將死。
鴛鴦炮
象棋術語,因雙炮集結,如鴛鴦之成雙,故名。專用于應付先走方的中炮直車。開始3個回合是:l.炮二平五馬2進32.馬二進三炮2退13.車一平二車9進2黑準備續走炮2退1,集中子力于一翼。
鴛鴦炮有著明顯的意圖,它把子力歸于一邊,進行潛力的反擊。即炮2退1后炮平8路打車?墒区x鴦炮也有弱點,如果棋子調整不當,造成自我棋子阻塞。針對這一點,雙方進行爭奪。第四步紅多走炮八進二或炮八平六。
鴛鴦炮有兩種形式。第二步走卒3進1的叫做3卒鴛鴦炮,走卒7進1的叫做7卒鴛鴦炮。3卒鴛鴦炮是象棋特級大師胡榮華首創,是對7卒鴛鴦炮的改善。
鴛鴦炮是一種冷僻布局,在高級別的比賽中偶爾出現?墒撬囊鈭D獨特,是職業棋手的必修課。
穿宮馬
象棋術語:穿宮馬也稱“拐腳馬”、“轉腳馬”。象棋術語。上象后馬二進四從象田出動,再穿上角奔河頭,運用得當,可乘勢直奔“臥漕”打將以威脅對方;如遇阻攔或受到對方當頭炮的牽制,則會施展不開?捎帽P頭馬、探花陣(一分魅惑)對穿宮馬實施強力牽制。
反宮馬
象棋術語。一種開局著法,一方雙馬正起,士角有一炮相隔(炮二平五、馬2進3,馬二進三、炮8平6,車一平二、馬8進7),故亦稱“夾炮屏風”。有先手反宮馬和后手反宮馬,其中后手反宮馬多見,是對抗中炮的主流布局之一,先手反宮馬則常出此刻飛相局、起馬局等柔性布局中。一般說反宮馬是指后手反宮馬。
反宮馬利用仕角炮對紅方馬八進七這步棋進行牽制,以延緩紅方的出子速度,贏得反擊時間,是其開局思想的一個基點。在舊的象棋理論中,反宮馬被認為由于士角炮對左馬(按照通行的行棋方向)的妨礙而削弱了中防,一向被當作“偏局”看待,直到本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代宗師胡榮華對其進行了重新的研究思索,并著《反宮馬專集》,反宮馬又重新成為象棋舞臺的主角之一,并在八九十年代得到很大發展,與屏風馬一齊成為后手對抗中炮的兩大主流布局。黑方布局即為(后手)反宮馬,根據進一步的著法,又能夠分為中炮進三兵對反宮馬、中炮進七兵對反宮馬、五六炮進七兵對反宮馬平邊炮等布局體系。
龜背炮
象棋術語,古稱軟硬炮,亦稱鸚鵡炮,在某些書中又稱鳳凰炮,由清朝的巴吉人首創。龜背炮屬后手開局法,構型別致。特點左柔右剛,便于把子力集中于一邊,伺機反擊。弱點是出子迂回,運用不當,容易造成自身子力自行羈絆。先起左橫車,然后退炮調運,但因中路士象遲緩,防守欠佳。基本走法:1、炮二平五,馬8進7。2、馬二進三,車9進1。3、車一平二,炮8退1。其中黑方的著法即是龜背炮的著法。在接下來的第4回合中,黑8路炮能夠平5路,3路,2路和1路。過去,平5路叫龜背炮,二平3路,2路和1路的叫鸚鵡炮?墒谴丝桃呀浐茈y分清這些,只要這種陣型,統稱位龜背炮。
連環馬
象棋對弈中,一方的兩馬成互相連絡、保護之勢。如一馬為對方所吃,另一馬可反吃對方。象棋諺語中有“馬跳連環氣死車”之說!栋籽┻z音·馬頭調·下象棋》:“連環馬,看你老將往那里去。”
鴛鴦馬
象棋術語:指對弈中一方兩馬結成連環,互保互助,因而得名。也稱:“連環馬”。是一般對弈中一種罕見的妙招。攻守兼備,既可保子運子,又可抓點反攻。
高釣馬
中國象棋術語。利用馬在對方原始將(帥)位的田字格對角以上一格作策應,繼而構成的攻擊局面叫做高釣馬。高釣馬因為位置高,看起來很不起眼,可是卻是象棋中不可忽視的攻擊方法。高釣馬能夠鎖住九宮兩邊的中間點,這樣,如果有車或是兵進行橫線攻擊,而將(帥)又不在原始的位置,就很容易構成絕殺。又叫“側面虎”。
高吊馬
象棋術語,位于老將上方,把老將困于頂角的馬稱為高吊馬。圖中的紅馬即是高吊馬。
釣魚馬
象棋術語。利用馬在對方原始將(帥)位的田字格對角作策應,繼而構成的攻擊局面叫做釣魚馬。釣魚馬如果單光有一個棋子配合攻擊,在對方雙士全的情景之下,威力不是異常大,可是如果再有第三子配合攻擊,就能構成相當大的威脅,原因有二:1、釣魚馬至少能控制九宮的兩個點。2、釣魚馬至少能鎖住一邊的將門,大大的減少了對方將(帥)的行動空間。一方的馬占據對方屏風位置,它與對方將座的距離構成“雙象連環式”,稱為“釣魚馬”或叫“高釣馬”。如有車相助則如虎添翼,能構成殺勢,也是常見的.一種兇著。
反攻馬
象棋術語,炮馬類開局著法。主要用于對付中炮局?瘩R炮的配置,此布局源出屏風馬。由于兩馬之間置一士角炮,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揚州地區曾稱為“夾炮屏風”;后華南一帶以其類似單提馬,稱為“半壁山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經名手胡榮華悉心鉆研,推陳出新,使反宮馬具有了頑強的反彈力及復雜變化。
反攻馬歌訣:
炮向士角行,雙馬護將營。左右能飛象,車可隨意通,馬前卒一齊,天馬即行空。事成方用炮,擄帥于九宮。
盤頭馬
盤頭馬也稱“中炮連環夾馬”。象棋術語。一種開局著法。指先走一方運用中炮盤頭馬布局。挺進中兵(卒),雙馬則從中路連環策應?捎闷溜L馬、反宮馬、單提馬、探花陣(一分魅惑)抵御盤頭馬。
臥漕馬
象棋術語,指進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馬。既可將軍,又能夠抽車,是常見的一種兇招。
窩心馬
象棋術語,指馬歸入宮心的位置。一般來說,走出窩心馬的著法會嚴重地影響己方的布局和防守靈活性,很容易被對方趁機將殺或抽子。象棋諺語就說“馬跳窩心,不死也發昏”。但窩心馬也有好的特點,例如它能夠看守底象。現代布局中也有利用窩心馬轉移的例子。
屏風馬
象棋術語。一種開局著法。一方雙馬并踞(炮二平五、馬8進7,馬二進三、馬2進3),保護中卒(兵),狀如屏風,故名。有先手屏風馬和后手屏風馬之分,其中對抗中炮的后手屏風馬運用最為廣泛,一般所說屏風馬是指后手屏風馬。
屏風馬布局在明朝即有萌芽,只是限于當時斗炮局(順手炮、列手炮)乃是正局的偏見而未能流行。直到清王再越著《梅花譜》,提出屏風馬必破當頭炮的論點,屏風馬布局才得以重新發揚。當然王再越的觀點也有偏頗,但仍舊對后世影響深遠。屏風馬布局鋒芒內斂卻彈性十足,立足防守展開反擊,體現了以柔克剛的戰略思想。直到此刻,中炮對屏風馬仍舊是名手對局中使用率最高的主流布局。
隨著布局研究水平的日益提高,布局體系的概念不再是“關門造城”,而開始側重雙方的牽制互動,“屏風馬布局”已經不易單獨論述,其命名開始雙方并稱。例如右圖所示,稱為中炮對屏風馬,并能夠根據進一步的著法分為中炮對屏風馬進七兵、中炮對屏風馬進三兵、五七炮雙直車對屏風馬7卒等布局體系。
可用57炮、58炮、盤頭馬、后手屏風馬、反宮馬、探花陣(一分魅惑)、單提馬抵御屏風馬。
單提馬
象棋術語,指象棋開局階段紅方走馬二進一或馬八進九,多用于五七炮開局,實踐證明,走馬二進三或馬八進七的屏風馬布局比這種屯邊的單提馬布局要富有彈性。
單提馬通常是指對付中炮的后手單提馬,也就是說紅方先走炮二平五,黑方馬2進3,紅馬二進三,黑馬8進9(或車9進1成單提馬橫車陣勢,以后伺機再走馬8進9),黑方的馬2進3和馬8進9兩步棋構成單提馬的基本構架。古代多采用用直車,反彈力欠佳。經過近代及現代的研究,現今多采用單提馬橫車對付中炮,反彈力較強。
轉角馬
象棋布局術語,這各布局先以飛象局開局,馬先平上到象眼,再上到士角的一種布局方法。如下例中紅方的開局即為轉角馬。
拔簧馬
象棋術語,指的是一方的馬利用將憋住自我馬腿的己方棋子利用自我走棋的機會移開,從而構成叫將的局面。拔簧馬的優勢在于能夠利用叫將的機會,占據主動,實際上像是多走了一步棋,因為在你叫將時,對方必定要應將,從而己方“拔”出來的那顆棋子便能夠利用次機會進行雙將、抽將、作殺、吃子等攻擊手段,能夠說雖然不一下子能將死對方,可是卻能夠使攻擊方占據極大的優勢。但缺點也有,拔簧馬要求攻擊方至少要布置兩顆棋子進入對方的陣地,且其中一子必為馬,這樣就是說構成的條件十分苛刻,尤其是對于行動不算太快的“馬”這顆棋子來說,實在是要浪費很多的步數。另外,一旦攻擊方的馬被對方看死,拔簧馬就無法實施。
騎河車
象棋術語。一方的車進到對方河口,稱為“騎河車”。能夠限制對方的兵、馬等各子的活動。
揚角士
象棋術語,位于最上部的士稱為揚角士。揚角士尤其對馬的防守作用較大,棋諺有“支上揚角士,不怕馬來將”。
聯手卒
象棋術語,指兩個過河卒橫向并在一齊,互相聯絡互相看護,使對方奈何不得。也作聯手兵。
鐵門栓
象棋最基本的殺法之一。指的是攻擊方在中炮的牽制下,利用車或兵對底線發動進攻(有時需要露帥助攻),從而構成的殺局叫做鐵門栓。鐵門栓的特點是只要兩個攻擊棋子,且能在對方士象全的情景下造成殺棋。所以該殺法的極其的實用,經常能在象棋的玩家對局中看見。此外,中炮的作用也是促成該殺法簡捷實用的原因之一,因為當頭炮的開局很流行。
如果對方的將門和中路被你完全的控制,而你又能夠有本事在底線進行直線進攻的話,那么你幾乎就拿下這盤棋了。因為對方既無法解決自我的中路問題,又沒法解決將門的問題,僅有束手就擒?墒氰F門栓是完全能夠預防的,首先要保護好自我的中路,尤其是中兵。在那里防守方要尤其注意中炮的威力,最好別讓它輕易地吃掉中兵;其次,即便是中路被對方的炮控制,也要及時調遣攻擊的棋子進行中路的防守,能夠經過填塞、用車對中路進行二次爭奪、以及用馬回防等手段到達目的;三,必須要看好自我的將門,能夠利用車、馬等鎖住將門,別讓對方輕易的得逞。
車心馬角
中國象棋術語。一方的車、馬侵人對方九宮,能夠組成多種多樣的殺勢,其中以“車坐中心馬將軍”最為兇狠,棋諺有“車心馬角,神仙難脫”之說。也叫“車心馬腳”。
士角炮局
象棋術語,先手開局法。通常是紅方炮二平四,由它可布成反宮馬或單提馬陣勢,這是采取“以先手當后手的布陣法”,暗含一先之利。
白馬現蹄
象棋術語,使對方士角的防守據點失控,處在對方下二路橫線上的馬能“掛角將軍”的稱為白馬獻蹄。又名“棄車掛玉”。
雙車脅士
象棋專業術語,當一方以雙車侵入對方九宮兩肋時,利用車強行殺士構成殺局。
雙杯獻酒
雙杯獻酒象棋術語。殺著的一種著法。一方運用雙炮連續攻打對方底象,造成“悶宮將”殺著,或雙炮打底象后使對方中宮出現缺口。以上情景寓意“一杯不醉兩杯醉”,故名。
炮碾丹砂
象棋術語,又可叫“打剝皮”,是指炮左右翻飛打士的一種技法。
巡河車
象棋術語。一方平炮上馬后出直車控制已方河界線,稱為“巡河車”。《桔中秘》中有“巡河車趕子有功”之說,其作用即可控制,又可阻擊。常見的是以此為后盾挺兵對弈活馬。
白臉將
白臉將是中國象棋的一種基本殺法,即一方用車或其它子利用雙方將、帥不能在同一條直線上直接見面的規定把對方將死的殺法稱為“白臉將”殺法。白臉將是利用棋規中雙方將帥不能照面的規定將死對方的一種基本殺法,在實戰中應用極為廣泛,它是其它基本殺法的基礎。
馬象牽
中國象棋術語。一方的兩個棋子分別處于塞對方的象眼和別對方的馬腿的位置,一旦一個棋子離開,另一個棋子就在對方馬或象(相)的攻擊之下,所以無法隨意走動,這種情景稱為“馬象牽”。如圖,黑方雙炮即無法隨意移動。
花士象
象棋術語,或花仕相。指對局中雙士象或雙仕相,在中線聯防時左右分開的一種形式。
炮打二怪
炮打二怪是指炮巧打雙車的戰術。常見的是在自我一方的兵(卒)行線、對方底線。有時故意棄車砍掉對方一子,逼對方的車走到炮火能攻擊的地方,再用炮打二怪吃回一車。使用炮打二怪時要注意,對方沒有逃車帶將軍的棋,否則就吃不到對方一車。“二怪”不必須非是兩個車,還能夠是雙馬,或一車一馬,或是一車(馬)一炮(炮在后)。
三字歸邊
象棋術語。凡有車、馬。炮(兵)等三個進攻性的棋子集結在一齊(不論中營、邊線或側翼),就有可能構成各種各樣的殺勢(用殺著將死對方)。這類情景稱為“三子歸邊一局棋”,簡稱“三子歸邊”。
三士三象
象棋術語。一炮、雙士稱“三士”,一炮、雙象,或一馬、雙象稱“三象”。“三士三象”的防御力量與士象全相等,都有必須的棋式。關鍵是中防穩固,不給對方的將(帥)起到助攻作用,能夠抵擋一車的進攻。
運子控制
象棋術語,即攻方調動組織強大子力,對重點地帶及相關區域實施封鎖,使對方子力活動受到限制而控制局面的戰術手段。
運子做殺
象棋術語。通常,運子做殺是就進攻而言的,指進攻方運用運子技巧,把進攻的子力調運到對方力薄的一側,向對方發動攻擊;或者當一側的進攻子力過剩,另一側進攻子力明顯不足時,經過調運戰術進行子力上的調度,以便發動攻勢。
兌子解圍
象棋術語,兌子解圍屬于消極中見進取的布法,是在己方受到攻擊無法解圍時,采用兌子的手段解圍的方法。
兌子引離
象棋術語,一方利用兌子,迫使另一方的棋子離開要塞而推進殺勢的戰術手段,即為兌子引離。
兌子爭先
象棋術語,指的是以棄子為代價來爭取局勢上的優勢的一種戰術,它具有必須的冒險性。
將軍抽車
將軍抽車中國象棋術語。將軍的同時叫吃別人的“車”。情景一般出此刻將軍抽車時,別人無從選擇只能讓你吃車;蛘吣阋蛔幽芸醋∪思規讉子,人家權衡利弊,最終讓你吃車。還有就是不細心走了盲棋,把車給送到你的車路上,白送給你吃了。你的關鍵棋子為了貪吃一子,失去了關鍵的位置,往往使棋局形勢大變,失去優勢。
將軍脫袍
也稱“關公脫袍”、“推窗望月”。象棋術語。指一方走子,飛一步象,既可化解對方的攻勢,同時又可使己方將(帥)產生遙控的作用,從而轉危為安,反敗為勝。
獨卒擒王
也稱“太監追皇帝”。象棋術語。殘局中的一種著法。在殺局過程中,運用其他子力沖鋒陷陣,犧牲殆盡,最終用一兵步步逼將成功。
送佛歸殿
象棋術語。一種殺招,又稱“太監追皇上”、“三進兵”、“鳳凰三點頭”。這是小兵(卒)在其他子力配合下,步步追殺對方將(帥)所構成的殺法。
海底撈月
海底撈月是一種象棋殺法,在殘局階段,雙方子力經過拼殺很多損耗,一方剩帥、車、炮三子,另一方剩將、車二子,有炮的一方占據中路,用底線炮打跑對方的車,然后用白臉將取勝。如果無炮的一方占據了中路,則是和局,所以有“車正永無沉底月”的諺語。另車與主帥如占中,加上一個低兵,亦可構成這種巧妙的殺勢。這種殺法亦稱“老卒扶車”。
小鬼坐龍廷
象棋術語。象棋中的的兵卒被稱為小鬼,小鬼坐龍廷是指兵卒進入到對方九宮正中心處,把對方的將帥定住。小鬼坐龍廷,意指小鬼就做了皇帝,原先的皇帝(將帥)被趕到一邊,隨時有被誅的危險。
【象棋術語】相關文章:
籃球術語200例04-04
象棋經典說說11-11
學象棋作文11-11
下象棋作文02-23
象棋大戰作文03-08
下象棋作文12-25
象棋活動方案04-28
象棋教學總結04-25
象棋比賽作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