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 篇1
一、課堂常規。
作為一名初職教師,我不想以此作為理由,但確實對教學存在很大的影響。面對一年級的小孩子,他們那樣的天真活潑,課堂常規建立階段,我沒有嚴厲起來,結果后來的課堂,不論怎么整,都難以達到像班主任老師上課一樣的井然有序。沒有好的課堂常規,部分過于活潑的學生就不能很好的聽講,自然就不能很好得掌握知識。本次考試,這個問題就很明顯地反映了出來。三班的課堂常規最好,所以優秀率達到了90%,而四班由于后半學期課堂管理無序,優秀率只有 63%。學生都是一樣的聰明,問題就主要存在我身上了,下學期的教學工作一定要把常規放在首位。
二、學科教學。
雖然我對教學很上心,每一節課都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參,做出課件,但是由于經驗的缺乏,還是犯了很多的錯誤。首先,學期開始的時候,我沒有對整冊教材做出很好的整合,沒有針對學生的特點來分析教材,所以有時候有些內容上起來的時候,自己就感覺特別沒勁,更何況是學生了。其次,教學的重難點,尤其是情感目標的達成,我把握的非常不好,有時候只是強調了一些知識,并沒有讓學生從情感上得以成長。再次,教學基本功比較差,面對一年級的孩子,可能也是一名男教師的緣故,我很難低下身子和學生談話,課堂中也很難低下身子,劉鴻飛老師能夠做出很多小孩子的動作,說出小孩子的語言,我很佩服,自己從情感上就存在一種抗拒,更何況是行為上了。最后,沒有很好的利用好教學資源,既沒有利用身邊的資源開展師本課程,也沒有很好利用基礎訓練來促進教學。事實證明,學生非常喜歡做基礎訓練上的題目,我考慮到學生不會寫字,所以很多題目都沒有做,其實應該帶領學生來說一說的。
三、雙語教學。
從學期開始,我就對雙語教學存在很多困惑。首先,對品德這門課來說,情感的`激發和培養占很重要的地位,雙語教學如何才能讓學生聽得懂,又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一度困惑著我。其次,如何設計雙語教學目標呢?一年級學生英語剛剛開始起步,很多單詞都不認識,品德這門課程,涉及到的重點詞句本來就很復雜,如何達成這個雙語目標也是一個個大問題。再次,課堂英語用多少,怎么用,用什么,我都是一頭霧水。可以說,整個一學期,我的教學都是在摸索中前進的,有時候甚至用的英語很少,學期開始的時候還遭到過批評。不過,每次上課之前,我都重新糾正一下自己的發音,務必不能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另外,也問英語老師要了一年級的英語目標詞匯,能夠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這樣還能夠起到輔助英語教學的目的。
以后針對以上問題,我需要做出努力:
1、建立有序的課堂常規。
2、熟悉教材、整合教材、建立師本課程;扎實建立教學基本功,提高教學能力;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完善教學。
3、不斷學習,提高雙語教學能力,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雙語教師。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 篇2
現對一學年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教學中論題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培養了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情感與態度:愛親敬長、愛集體;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4、過程與方法: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四、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并做記錄。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于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 篇3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培養了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4、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教學完成情況:
時間
單元
課題
完成情況
第一周
我上學了
我背上了新書包
完成
第二周
我們的校園
完成
第三周
新朋友 新伙伴
完成
第四周
校園鈴聲
完成
第五周
平安回家
完成
第六周
祖國媽媽,我愛您
我們的國慶節
完成
第七周
祖國媽媽在我心中
完成
第八周
我的一天
和鐘姐姐朋友
完成
第九周
我很整潔
完成
第十周
我會好好地吃
完成
第十一周
我自己會整理
完成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11-15
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07-09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01-16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02-14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09-20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08-11
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范文06-19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12-27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范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