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相信大家這一天里都收獲頗豐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過年日記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年日記 篇1
在寒假里,我和爸爸媽媽到老家良村去看戲。
晚飯后,“咚咚”的鑼鼓響起來了,我聽得急死了,催爸爸媽媽趕快去看戲。我和爸爸媽媽匆匆忙忙地走到了做戲的地方,發現那里人山人海,你擠我,我推你。我呢?乘機擠了進去,坐在最前面的凳子上。
戲開始了,演員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戲服,踩著矯鍵的戲步,做著許多柔軟的動作。演員們動聽的`歌聲,使我陶醉了,我和觀眾們不自覺地熱烈地鼓起掌來。特別是那個演孫悟空的,連續地在臺上翻了好幾個筋斗,看得我目瞪口呆,他太厲害了。
不知不覺地,時間過了一個多小時,戲在觀眾們的熱烈鼓掌下演完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過年日記 篇2
隨著凌晨的鐘聲以及花炮聲,我知道新的一年和新的一天開始到來。日歷上我們翻開嶄新的一頁,時鐘奏出動聽的音樂,太陽敞開寬闊的胸懷,迎來20xx年明媚的陽光。
20xx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很早的起來,因為在中國有一個傳統的規矩,過年是要拜年的。而所謂的拜年,只是到熟人或親戚的家里打聲招呼,順便吃點東西,說聲“新年好”就可以。這可能會讓人覺得無聊,不過會使孩子們非常高興,因為他們會財源滾滾。
早上與家人吃個團圓飯后,便和大人們出去“拜年”。“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里,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今天的天氣和人們的心情正好相反,到處寒風呼嘯。風聲、鞭聲和孩子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奏成一首悅耳的“新年交響曲”。一路上的收獲真不少。其實每個孩子在拜年的時候都會“裝”。老人家給你送紅包,嘴上說著不要,但是手已經把紅包”搶”過來。表面上做出一副不要的樣子,可是心里樂滋滋的。在每接一個紅包的時候,我就感受到一種濃濃愛,這種愛是無私的……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12點。拜訪幾個親戚后就去大姨家里吃午餐……中午1點,大姨做好一桌子可口的飯菜,真是讓人“口水直下三千尺”。我們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吃起來,不到半個小時,桌子上的飯菜已寥寥無幾。
休息后,接到姑爺爺的邀請,到他家里,男同志去打牌,女同志守著電視機去看連續劇。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晚餐當然也是在姑爺爺家里吃的啦!吃完飯后,大人們忙著打牌,我也該放松一下。我拿起早晨還沒放完的鞭炮,又噼里啪啦的放起來,大家頓時精神抖擻,更加努力的忙碌著。
一天下來,錢包鼓鼓的。看來今天“賺”不少錢。一份紅包代表著一份愛,一份紅包代表著一個人的心愿,有愛就會有付出,我們應該用行動去回報他們。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在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成熟。我們的爺爺奶奶卻在慢慢的變老……。20xx像深秋飄零的落葉,如期而歸,我們清晰聽到漸行漸遠的歲月足音,時間老人在不經意之間悄悄轉換年輪,三百六十五天如淡淡清風從指尖輕輕滑過。盡管在歷史長河中,一年只是悠忽而逝的一個瞬間,然而靜下心來細細盤點,卻也林林總總,學會從喧囂和浮躁中漸漸平靜下來,走向從容和沉思……
新年新起點,新年新希望,它帶給你我的不僅僅是幸福和惆悵,還會有許多美好的回味和淡淡的憂傷……
過年日記 篇3
中國人最重視春節,春節是中國最熱鬧的節日。因為中國人認為春節是一年的開始,寄予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希望。而春節所含有的.眾多中華名俗文化,更是豐富多彩。
是大年三十,吃完團圓飯,我們一家高高興興地坐在電視機前,準備看新年聯歡晚會。母親告訴我什么是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這時母親給我講起了有關春節的風俗。比如:農歷的臘月二十三是人們常說的小年。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去述職,人們為了讓灶王爺求上天言好事,一年保平安所以要祭灶。
【過年日記】相關文章:
過年了的日記06-05
過年拜年日記05-09
過年日記范文06-05
關于過年日記06-21
【精選】過年日記三篇05-16
過年日記四篇04-21
【精選】過年日記四篇04-10
過年寒假日記05-25
【推薦】過年日記5篇05-16
【熱門】過年日記三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