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天即將完結,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獲的,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游記日記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游記日記 篇1
8月7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是我最興奮的一天。為什么呢?因為我盼望已久到廈門旅游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早上六時四十分,我們全家人一起準時出發,經過四小時的長途汽車行駛,我們終于來到了由華僑領袖——陳嘉庚創辦的集美村。那里真漂亮呀!有許多枝葉茂密的大樹,綠油油的小草、五顏六色的鮮花、一棟棟紅墻白瓦、高大的樓房,這些樓房蓋得可真有一絕呢——樓房是有屋頂的,像一頂大大的官帽,錯落有致。
接著,我們乘坐渡輪來到鼓浪嶼的海洋公園。那里有許許多多我們平常看不到的小動物。比如:生活在南極的企鵝、一動不動的太陽魚、透明的水母、可愛的小丑魚(尼莫)……我們還觀看了海豚和海獅的精彩表演。那海獅會用尾巴跟人們說‘再見’。海豚會做算術,很聰明,我欣賞它們的.可愛,又佩服它們的毅力和智力。
8月8日 星期日 晴
“叮零零”、“叮零零”,小鬧鐘在酒店的房間內不厭其煩地催我快快起床,我伸了伸懶腰,揉了揉惺松的睡眼,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溫暖舒適的被窩。
吃過美味的早餐,我們前往古色古香的千年古剎——南普陀寺。我覺得這個寺廟很是莊嚴。有四大天王、十八羅漢,還有許許多的菩薩,都鍍著金身,或坐或臥,形態萬千……我還在寺院里刻了一個小巧玲瓏、精致的印章,那位刻印章的師傅可真棒,上下飛舞著手上的雕刻刀,不一會就把印章刻好了,看著這么小巧的印章,我高興極了,以后我的‘大作’也有印章落款了。
吃過午飯,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這次旅行讓我深有感觸:旅行是辛苦的,但是收獲卻是無數的,所以辛苦也就算不了什么。
游記日記 篇2
在我國的吉林省長春市,有一座家喻戶曉的“城”,那就是長影世紀城。在這里,人們能感受到驚險、刺激、歡樂與夢幻!在這個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便在這里度過了非常愉快的一天。
進到長影世紀城,你會看見各具特色的城堡。那有著神鷹和亞洲人面孔的假山是“火山爆發”,在這里你可以了解聰明的瑪雅人,以及感受火山爆發帶來的震撼;那殘余的古堡是“古堡驚魂”,定你會驚出一身冷汗,閉著眼睛也會害怕得不得了;在那美麗的“精靈王國”城堡里,你可以體驗到世界唯一的激光影片,那可愛的精靈,跳舞的小木頭,形象逼真,如臨夢境……其中我最喜歡“非常實驗室”、“巨幕影院”和“星際探險”這幾個地方。
非常實驗室
《非常實驗室》是一部4D影片。講述的因為一次實驗的失誤,而導致了昆蟲、大象、老鼠、毒蛇到處亂竄。由于3D眼鏡的效果,飛行過來的'小昆蟲感覺就在你的眼前,我不禁伸出手去抓,嘿嘿,當然抓不著!大象出來的時候,伸著長長的鼻子突然打了一個噴嚏,沒想到居然噴了我們一臉水!毒蛇出現的時候,它吐著紅芯子,扭動著身軀,此時,你會突然感覺你的座椅也有東西在身下動,哇噻,這也太逼真了……
巨幕影院
當你來到巨幕影院時,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它的熒幕竟有六層樓高!真不愧是“巨幕影院”啊!帶著3D眼鏡,我便開始欣賞起這部影片來。影片講述的是白堊紀的恐龍生活與滅絕。當那成群的雷龍在你眼前走過,真是讓你感覺觸手可及;當兇猛的霸王龍發起猛烈的攻擊時,張著大嘴奔向你時,你會不由的發出尖叫;當阿根廷龍甩著長尾巴到了你的眼前,你會不由地趕快躲閃,一切都好似在你眼前發生,撼人心魄。
星際探險
這個“星際探險”,它是至今世界第三家,中國第一家將動感技術與球形熒幕相結合的影院。坐到椅子上,人們必須系好安全帶,以免磕傷。影片開始了,我們坐在了飛船里,開始了太空旅行。飛船剛起飛,就有一塊隕石向我們砸來,飛船立即往右轉,座椅也隨之向右偏。一路上,我們不斷遇見太空怪物和隕石,飛船不停地躲避,座椅拼命地搖晃,我們的尖叫聲更是此起彼伏。突然,一只有三個頭的太空怪物襲來,伴著我們的尖叫聲,它把我們吞了進去。就在我們害怕不知所措的時候,這個怪物把飛船“排泄”出來,我們也就平安地來到飛船的基地了。聽著船長的告誡:讓人類保護好地球,我們的太空旅行也隨之結束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座位,真是驚險、刺激的星際探險啊!
長影世紀城,讓我歡樂,讓我難忘,更讓我回味無窮。
游記日記 篇3
今天是令我興奮的一天,因為我們全校師生要去自然博物館游玩。我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早早起了床,帶著興奮,到了博物館。
在自然博物館的展廳上, 我們知道了,自然博物館有四個基本陳列和一個恐龍世界博覽。、館中藏有化石、標本10 余萬件,大型整體古哺乳動物化石數量居世界第二,黃河古象化石、恐龍化石名揚海內外。“動物陳列”按系統發育順序展示了現生主要動物類群,反映了動物界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復雜的演化歷程。“植物陳列”展示了原核生物的細菌、藍菌,真核生物的藻類、真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的大量標本及生態照片,展現了諸位的多樣性,再現了植物演化的歷程,反映了植物對動物、人類的生存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我們又看到了由猿演變為人的歷史進程,以及個體的人十月懷胎的誕生過程,勾畫出人類自身的發展軌跡。
接著我們來到了原始哺乳動物展,我們知道了大象、馬與犀牛的進化過程,知道了它們從矮小到笨重在逐漸走向靈活,我們又看到了中國的第一朵花,他小巧玲瓏,雖然是個化石,但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的生命力旺盛。之后,我們來到了水生動物的房間,看到了史前生物,如三葉蟲等,通過一個鏡子,我們看到了幾個水生動物的種種變化,雖然叫不上來名字,但我們都津津有味地看了半天,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驚嘆。然后,我們上到了二樓,正直走過去,看到了蕨類植物繁榮時期的景象,一株株形態各異的高大樹木呈現在我們眼前,在樹的旁邊,繼續向前走去,我們漸漸地從遠古走向了現代,我們看到了現代動物的巢穴,例如海貍,它把它那圓圓的腦袋露出水面,友好的向我們招呼,隨后,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陸生動物,例如狼、鹿、虎,獅子的家園,雖然他們繁殖能力強,但因認了的肆意破壞,他們的數量正在逐步將少,引起了我們的重視。最后,我們往樓下走,來到了一個現代生物的房間,體驗了貓頭鷹的視覺,觸摸了現代的種種奇怪生物,但沒多久,集合時間到了,我們才戀戀不舍地慢慢走回去集合。
自然博物館讓我認識了大自然,了解了大自然。為我們架起了一座人類與自然溝通的橋梁。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游玩了一天,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博物館。
這次參觀博物館,不禁讓我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還增長了我的見識。令我終身受益匪淺。
游記日記 篇4
今年暑假的第一天,我們一家去了桂林的漓江游玩。
一看到碧波蕩漾的漓江,我迫不及待地想坐上竹筏小舟游進它的懷抱。竹筏在水面上穩穩地漂動,我看見清澈見底的江水里游來一群群可愛活潑的小魚, 心中更是興奮不已!突然,船夫大聲叫道:“前面就要下坡了,請做好準備。”我趕緊回到座位上乖乖坐好。只見竹筏順著激流直往坡下沖去。霎時間,水面上濺起 了無數的水花,把竹筏上的游客淋得好不狼狽,不過大家都覺得刺激極了。
竹筏過了急坡之后又開始緩緩地向前駛去,這時候我們才發現漓江兩岸的山也是奇形怪狀,令人驚嘆不已的。最神奇的是有一座高高直立的山峰,猶如披著長發,穿著長裙的少女,那峰頂上環繞著的`團團云霧,多像少女頭上戴著的美麗花環啊!
聽著船夫唱的山歌,看著美麗的漓江山水,不知不覺竹筏駛到了盡頭。告別了漓江,我的心中是多么不舍和留戀啊!
游記日記 篇5
(此則為后記)
庚午(1630年)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余擬是年暫止游屐,而漳南之使絡繹于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于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啟行。二十一日到武林。二十四日渡錢唐即錢塘,今錢唐江,波平不穀hú原意指有縐紋的紗,即處只作“皺”,如履平地。二十八日至龍游,覓得青湖舟,去衢尚二十里,泊于樟樹潭。
三十日 過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陸。循溪覓勝,得石崖于北渚。崖臨回瀾,澄潭漱其址,隙綴茂樹,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態。僧結檻依之,頗覺幽勝。余踞坐石上,有劉對予者,一見如故,因為余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巖石奇詭,探幽之屐,不可不一過。”余欣然返寓,已下午,不成行。
八月初一日 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片石,咫尺不可見。先擬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沒有成功。越山坑嶺,宿于寶安橋。
初二日 登仙霞,越小竿嶺,近霧已收,惟遠峰漫不可見。又十里,飯于二十八都。其地東南有浮蓋山,跨浙、閩、江西三省衢、處、信、寧四府之境,危峙仙霞、犁嶺間,為諸峰冠。楓嶺西垂,畢嶺東障,梨嶺則其南案也;怪石拿云,飛霞削翠。余每南過小竿,北逾梨嶺,遙瞻豐采,輒為神往。既飯,興不能遏止,遍詢登山道。一牧人言:“由丹楓嶺而止,為大道而遠;由二十八都溪橋之左越嶺,經白花巖上,道小而近”。余聞白花巖益喜,即迂道且趨之,況其近也!遂越橋南行數十步,即由左小路登嶺。三里下嶺,折而南,渡一溪,又三里,轉入南塢,即浮蓋山北麓村也。分溪錯嶺,竹木清幽,里號金竹云。度木橋,由業紙者籬門入,取小級而登。初皆田畦高疊,漸漸直躋危崖。又五里,大石磊落,棋置星羅,松竹與石爭隙。已入勝地,竹深石轉,中峙一庵,即白花巖也。僧指其后山絕頂,巒石甚奇。庵之右岡環轉而左,為里山庵。由里山越高岡兩重,轉下山之陽,則大寺也。右有梨尖頂,左有石龍洞,前瞰梨嶺,可俯而挾矣。余乃從其右,二里,憩里山庵。里山至大寺約七里,路小而峻。先躋一岡,約二里,岡勢北垂。越其東,塢下水皆東流,即浦城界。又南上一里,越一岡,循其左而上,是謂獅峰。霧重路塞,舍之。逾岡西下,復轉南上,二里,又越一岡,其左亦可上獅峰,右即可登龍洞頂。乃南向直下,約二里,抵大寺。石痕竹影,白花巖正得其具體,而峰巒環列,此真獨勝。雨阻寺中者兩日。
初四日 冒雨為龍洞游。同導僧砍木通道,攀亂磧而上,霧滃wěng云氣四起之意棘铦xiān鋒利,芾fèi小石籠崖,獰惡如奇鬼。穿簇透峽,窈窕者,益之詭而藏其險;屼嵲者,益之險而斂其高。如是二里,樹底睨斜眼看峭崿。攀踞其內,右有夾壁,離立僅尺,上下如一,似所謂“一線天”者,不知其即通頂所由也。乃爇點燃火篝燈,匍匐入一罅。罅夾立而高,亦如外之一線天,第外則頂開而明,此則上合而暗。初入,其合處猶通竅一二,深入則全黑矣。其下水流沙底,濡足而平。中道有片石,如舌上吐,直豎夾中,高僅三尺,兩旁貼于洞壁。洞既束肩,石復當胸,天可攀踐,逾之甚艱。再入,兩壁愈夾,肩不能容。側身而進,又有石片如前阻其隘口,高更倍之。余不能登,導僧援之。既登,僧復不能下,脫衣宛轉久之,乃下。余猶側仁石上,亦脫衣奮力,僧從石下掖之,遂得入。其內壁少舒可平肩,水較泓深,所稱龍池也。仰睇其上,高不見頂,而石龍從夾壁盡處懸崖直下。洞中石色皆赭黃,而此石獨白,石理粗礪成鱗甲,遂以“龍”神之。挑燈遍矚而出。石隘處上逼下礙,入時自上懸身而墜,其勢猶順,出則自下側身以透,胸與背既貼切于兩壁,而膝復不能屈伸,石質刺膚,前后莫可懸接,每度一人,急之愈固,幾恐其與石為一也。既出,歡若更生,而嵐氣忽澄,登霄在望。由明峽前行,芟割莽開荊,不半里,又得一洞,洞皆大石層疊,如重樓復閣,其中燥爽明透。
徘徊久之,復上躋重崖,二里,登絕頂,為浮蓋最高處。踞石而坐,西北霧頓開,下視金竹里以東,崩坑墜谷,層層如碧玉輕綃,遠近萬狀;惟頂以南,尚郁伏未出。循西嶺而下,乃知此峰為浮蓋最東。由此而西,蜿蜒數蜂,再伏再起,極于疊石庵在疊石庵終止,乃為西隅,再下為白花巖矣。既連越二蜂,即里山趨寺之第三岡也。時余每過一峰,輒一峰開霽,西峰諸石,俱各為披露。西峰盡,又越兩峰,峰俱有石層疊。又一峰南向居中,前聳二石,一斜而尖,是名“梨頭尖石”。二石高數十丈,堪為江郎支庶,而下俱浮綴疊石數塊,承以石盤,如坐嵌空處,俱可徙倚。此峰南下一支,石多嶙峋,所稱“雙筍石人”,攢列寺右者,皆其派也。峰后散為五峰,回環離立,中藏一坪可廬,亦高峰所罕得者。又西越兩峰,為浮蓋中頂,皆盤石累疊而成,下者為盤,上者為蓋,或數石共肩一石,或一石復平列數石,上下俱成疊臺雙闕,“浮蓋仙壇”,洵不誣稱矣。其石高削無級,不便攀躋。登其巔,群峰盡出。山頂之石,四旁有苔,如發下垂,嫩綠浮煙,娟然秀美可愛。西望疊石、石仙諸勝,尚隔三四峰,而日已過午,遂還飯寺中。別之南下,十里即大道,已在梨嶺之麓。登嶺,過九牧,宿漁梁下街。
初五日 下浦城舟,凡四日抵延平郡。
初十日 復逆流上永安溪,泊榕溪。其地為南平、沙縣之中,各去六十里。先是浦城之溪水小,而永安之流暴漲,故順逆皆遲。
十一日 舟曲隨山西南行,亂石崢嶸,奔流懸迅。二十里,舟為石觸,榜人以竹絲綿紙包片木掩而釘之,止涌而已。又十里,溪右一山,瞰溪如伏獅,額有崖兩重,閣臨其上,崖下圓石高數丈,突立溪中。于是折而東,又十里,月下上一灘,泊于舊縣。
十二日 山稍開,西北二十里,抵沙縣。城南臨大溪,雉堞及肩,即溪崖也。溪中多置大舟,兩旁為輪,關水以舂。西十里,南折入山間。右山石骨巉削,而左山夾處,有泉落坳隙如玉箸。又西南二十里,泊洋口。其地路通尤溪。東有山曰里豐,為一邑之望。昨舟過伏獅崖,即望而見之,今繞其西而南向。
十三日 西南二十里,漸入山,又二十五里,至雙口。遂折而西北行,五里,至橫雙口。溪右一水自北來,永安之溪自南來,至此合。其北來之溪,舟通巖前可七十里。又五里入永安界,曰新凌鋪。
十四日 行永安境內,始聞猿聲。南四十里為鞏川。上大灘十里,東南行,忽望見溪右峰石突兀。既而直逼其下,則突兀者轉為參差,為崩削,俱盤亙壁立,為峰為巖,為屏為柱,次第而見。中一峰壁削到底,或大書其上,曰“凌霄”。于是溪左之奇,亦若起而爭勝者。已舟折西北,左溪之崖較詭異,而更有出左溪上者,則桃源澗也。其峰排突溪南,上逼層漢即天宇,而下瞰回溪,峰底深裂,流泉迸下,仰其上,曲檻飛欄,遙帶不一,急停舟登焉。
循澗而入,兩崖僅裂一罅,竹影逼溪內。得橋渡澗再上,有門曰“長春圃”。亟趨之,則溪南之峰,前所仰眺者,已在其北。乃北上,路旁一石,方平如砥。時暮色滿山,路縱橫不可辨,乃入大士殿,得道人為導。隨之北,即循崖經文昌閣,轉越兩亭,俱懸崖綴壁。從此折入峭夾間,其隙僅分一線,上劈山巔,遠透山北,中不能容肩,鑿之乃受,累級斜上,直貫其中。余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彝、黃山、浮蓋,曾未見若此之大而逼、遠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峰攢列。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中復得一臺,一樹當空,根盤于上。有飛橋架兩崖間,上下壁削,懸空而度,峰攢石裂,岈然成洞,曰環玉。出洞,復由棋坪側歷西塢而上,得一井,水甚甘冽。躋峰北隅,有亭甚豁,第北溪下繞,反以逼仄不能俯瞰。由此左下,又有泉一泓匯為池,以暮不及往。乃南上絕頂,一八角亭冠其上。復從西路下山,出倚云關,則石磴垂絕,罅間一下百丈。蓋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游者以梯下而一線上,始盡奇概,舍此別無可階也。
還至大士殿,昏黑不可出。道人命徒碎木燃火,送之溪旁,孤燈穿綠塢,幾若陰房磷火。道人云:“由長春圃二里,有不塵館,旁又有一百丈巖,皆有勝可游。”余頷之即點頭接受建議。返舟,促舟子夜行,不可,乃與奴輩并力刺舟撐船。幸灘無石,月漸朗,二鼓,泊廢石梁下。行二十里,去永安止二里。
十五日 抵城西橋下,橋已毀。而大溪自西來,橋下之溪自南來,依然余游玉華時也。繞城西而南,溯南來之溪以去,五十里,至長倩。溪出山右,路循山左,乃舍溪登嶺。越嶺兩重,西南過溪橋,五里,南過溪鳴橋。又五里,直凌西南山角,以為已窮絕頂,其上乃更復穹然。不復上,循山半而南,紆折翠微間,俯瞰山底,溪回屈曲,惟聞吼怒聲,而深不見水,蓋峻巒削岫,錯立如交牙,水漱其根,上皆叢樹,行者惟見翠葆即綠樹叢浮空,非聞水聲,幾以為一山也。久之,偶于樹隙稍露回湍,渾赤如血。又五里與赤溪遇,又五里止于林田。
十六日 沿山二里,有峰自南直下。峰東有小溪,西為大溪,俱北會林田,而注于大煞嶺西者。渡小溪,循峰南上,共五里,到下橋。逶迤南躋,又八里,得上橋。一洵飛空,懸橋而度,兩旁高峰插天。度橋,路愈峻,十里,從山夾中直躋兩高峰之南,登嶺巔。回視兩高峰已在履下,計其崇峻,大煞、浮蓋,當皆出其下。南下三十五里,抵寧洋縣。
十七日 下舟達華封。
十八日 上午始抵陸。漸登山阪,溪從右去,以灘高石阻,舟不能前也。十里,過山麓,又五里,跨華封絕頂,溪從其下折而西去。遙望西數里外,灘石重疊,水勢騰激,至有一灘純石,中斷而不見水者,此峽中最險處。自念前以雨阻不能達,今奈何交臂失之?乃北下三里,得村一塢,以為去溪不遠。沿塢西行里許,欲臨溪,不得路,始從蔗畦中下。蔗窮,又有蔓植者,花如荳,細莢未成,復踐蔓行,上流沙削不受覆,方藉蔓為級,未幾蔓窮,皆荊棘藤刺,叢不能入。初側身投足,不辨高下,時時陷石坎,掛樹杪(miǎo)細梢。既忽得一橫溪,大道沿之。西三里,瞰溪咫尺,灘聲震耳,謂前所望中斷之險,必當其處。時大道直西去,通吳鎮、羅埠。覓下溪之路,久不得,見一小路伏叢棘中,乃匍匐就之。初猶有路影,未幾不一會,走不多遠之意下皆積葉,高尺許,蜘網翳之;上則棘莽蒙密,鉤發懸股,百計難脫;比等到脫,則懸澗注溪,危石疊嵌而下。石皆累空間,登其上,始復見溪,而石不受足,轉墮深莽。余計不得前,乃即從澗水中攀石踐流,遂抵溪石上。其石大如百間屋,側立溪南,溪北復有崩崖壅水。水既南避巨石,北激崩塊,沖搗莫容,躍隙而下,下即升降懸絕,倒涌逆卷,崖為之傾,舟安得通也?踞大石坐,又攀渡溪中突石而坐,望前溪西去,一瀉之勢,險無逾此。久之,溯大溪,踐亂石,山轉處溪田層綴,從之,始得路。循而西轉,過所踞溪石二里許,灘聲復沸如前,則又一危磯也。西二里,得小路,隨山脊直瞰溪而下,始見前不可下之灘,即在其上流,而嶺頭所望純石中斷之灘,即在其下流。此嘴中懸兩灘間,非至此,則兩灘幾有遁形矣幾乎隱遁而看不見。逾嶺下舟。明日,抵漳州司理署。
【游記日記】相關文章:
精選游記日記3篇04-30
游記日記匯總5篇04-07
【精華】游記日記三篇04-07
有關游記日記4篇04-08
【精華】游記日記4篇04-06
【實用】游記日記3篇04-06
游記日記匯總7篇04-06
【精品】游記日記四篇04-06
有關游記日記三篇04-06
關于游記日記10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