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么了呢?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篇日記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日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下冊日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下冊日記 1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來到了人山人海、物品琳瑯滿目的胖發祥超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大小小的柜臺,其中一個柜臺上面用一根小棍子撐起一張大黃幅,上面寫著黃金打八五折,進入生活區,里面的'打折商品更是不計其數,什么洗衣粉打七五折了呀,小點心降價了呀,“呀!土豆”買四送一了呀!
我頓時對這些打折物品起了濃厚的好奇心,“呀!土豆”是打幾折呢?洗衣粉的現價是多少元呢?我便請教媽媽,媽媽笑瞇瞇的對我說:“你可以用你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呀!”
我恍然大悟,我不是剛學了打折扣嘛!便認真思考了起來,現價=原價×折扣數,洗衣粉的原價是14元,現價就應該用14×70%=9.8元,根據上面的原理,就是用買四包“呀!土豆”的錢買了五包,用4+1=5包,4÷5=80%,也就是打八折,我很自豪的對媽媽說出我的解題思路,媽媽直夸我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五年級下冊日記 2
今天下午我們去圖書館看袖珍科技展,因為爸爸不在家,只能坐出租車去。
在出租車前排的中間位置有一個黑色的小盒子,司機叔叔放倒寫著“空車”兩個字的牌子后,盒子里發出吱吱的打字聲,上面還有幾個紅色的數字在跳動。我很好奇,媽媽告訴我,這叫計價器。我又問叔叔,它是怎樣來算價錢的?叔叔耐心地講了起來:“每個城市都有出租車的起步價,我們寧波的起步價是10元,能開3.5公里,再加1元的燃油附加費,就是11元了。”“那超過3.5公里怎么算呢?”叔叔說:“十公里內,每公里2元,十公里外,每公里3元。如果車子剛好行駛了10公里,你們算一下該付多少錢呢?”我和媽媽一起算起來,從3.5公里到10公里行駛了:10-3.5=6.5(公里),6.5×2=13(元),再加上起步價11元,就要付:11+13=24(元)。
媽媽說:“我們以前打的.去外婆家用了33元,你能算一下,從我們家到外婆家有多少路程嗎?”
我想了想,33元>24元,這個路程肯定超出了10公里,先算超出多少錢,再算超出的路程就可以了,33-24=9(元),10公里后每公里時3元,9÷3=3(公里),再加上之前的10公里等于13公里。
耶,我算對啦!同學們,你們會算了嗎?
五年級下冊日記 3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有趣的數學故事。
故事里說:有一個豬媽媽帶三個豬寶寶去買花。一枝花20元,豬媽媽要買60支花。于是,豬媽媽問三個豬寶寶:“我們要買60支花,20元一支,那一共要多少元?”最大的豬寶寶說:“20乘60等于1200元,所以要花1200元!”第二個豬寶寶說: “不對!不對!是二個十乘六個十等于十二個十,就是1200元!”最小的.豬寶寶接說:“我想,你們兩個都是對的,只是說法不同,其實都一樣。”“沒錯!”豬媽媽贊揚道。
到了綁花時間了,最小的豬寶寶搶先問:“現在要幫花了,12支花綁在一起,可以綁多少束?”豬媽媽沒出聲,大家只能搖頭說不會了。過了一會,最大的豬寶寶叫道:“1200除以12等于100,所以可以綁100束花。”
“雖然我們綁完了,可是我們還要送花給20個老爺爺,每個老爺爺分幾束呢?”豬寶寶們說。過了30分鐘,豬寶寶們才說:“哦!我們知道了,100/20=5,所以每個老爺爺分5束!”
豬寶寶們把花給了老爺爺,老爺爺連忙說謝謝,豬寶寶們與豬媽媽都很高興。
聽完這個數學故事,我就更喜歡數學了,也加強了我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年級下冊日記 4
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了作業,媽媽見了,便走過來,對我說:和你玩個游戲吧!”“好呀!”我爽快地答應了。
媽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紙板被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著1—24個數。“媽媽,游戲規則是什么?你快說呀!”我心急地說。“游戲規則很簡單,就是:指針轉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假如加起來是單數就是我贏,假如加起來是雙數就是你贏。”媽媽笑著說。
我見游戲規則這么簡單,就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贏不了媽媽,媽媽笑了起來。“為什么總是單數呢?”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己想一想吧!”于是,我絞盡腦汁地想呀想,終于讓我想起了老師曾經講過的公式:奇數+偶數=奇數。這下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針轉到單數格,那么加下一個數就必然是偶數;假如指針轉到雙數格,那么加下一個數就是奇數,所以,無論指針轉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都是奇數。媽媽就是利用這個規律獲勝的。
在數學的`世界里,有著許多奇妙的規律,只要我們學好數學、善用數學,它,就是無處不在的!
五年級下冊日記 5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在寫字臺前做作業。
“叮咚,叮咚。”隨著一陣的門鈴響,我出去看了看門上的“貓眼”,噢,原來是爸爸媽媽回來了,我打開了門,跟隨著爸爸和媽媽來到了廚房,看看爸爸媽媽到底買了什么飯菜。
“啊。”我驚喜地叫道,因為爸爸媽媽買了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梨,我伸手去拿,可爸爸把那袋梨藏在了身后,我就知道他又在出鬼主意了。爸爸對我說:“想吃梨嗎?”我說:“那是當然了,干嘛,不讓我吃梨呀!”爸爸笑咪咪地說:“你想吃梨,那倒是可以,只不過我要考你一道題,如果你做對了,我就把梨給你吃,如果做錯了,那就別想了。”我得意地說:“ok,沒問題,料你也考不倒我。”爸爸說:“少自夸自耀了,你還沒答出我的問題呢,這道題是這樣的,怎樣算出這個梨的體積?”看來這題還真有些難,我對爸爸說:“知道了,用稱。”爸爸搖了搖頭,笑著說:“稱是算這個梨的.重量。”我想著想著,突然想到了上一次,老師在課堂上做的實驗,那個實驗是求一個土豆的體積,而這次是求一個梨的體積,那不是一樣的嗎?于是,我就對爸爸說:“我知道了,就是把這個梨放入一個長方體的容器里,倒入水,把梨浸沒,在取出梨,從杯內量出水將下來的長,寬,高,用長,寬,高相乘,就能計算出一個梨的體積,對不對。”爸爸笑著說:“對了,就是這樣,不錯,有進步,求一個形狀奇怪的物體時,就是用這種方法,說明你上課有注意聽,以后的每一節課,都要注意聽,都要認真地去思考。”我點了點頭。
從這件事中,我還明白了要努力學習,上課要認真聽講,還要去認真思考。我要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五年級下冊日記 6
今日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寫,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與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需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值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識。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解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很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我們起先解除,然后我們發覺只剩下11與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與。于是,我起先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終,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學問: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興奮。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溢了奇妙,等待我們去探求。
五年級下冊日記 7
這學期我們數學又教了一個新的知識——平移和旋轉。其實這二個概念我的理解非常簡單平移,就是圖形沿著直線方向,不改變形狀和大小的移動到另一個的位置。而旋轉,就是按照一個中心點進行轉動,而圖形的大小的形狀是不變的.。
在生活當中,我們身邊進行平移和旋轉的物體很多。第一如媽媽的汽車從家里開到公司,我的理解是汽車進行了平移;家中的椅子從客廳移到了我的小房間,我也理解為是椅子進行了平移。
旋轉,也是比較多的。走在街上,看到小朋友手中的風車,它們用力的轉動著,我的理解是風車的葉子進行了旋轉。汽車輪胎中間的鐵支承架,在汽車開動時也是進行了旋轉。在理發店門口,黑白相間的廣告燈箱在不停的轉動,我的理解也是旋轉。我們家中的電扇,在開啟的時候,三塊風葉進行了旋轉。
總的來說,我感覺平移的旋轉不是很復雜,就像旋轉圖形的判斷只要記住“定、動、變、不變、等”就夠了:定:即旋轉中心;變:旋轉前后圖形位置變化(除旋轉角度=N360度);不變:旋轉前后圖形大小、形狀不變;等:即圖形的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日記
每一點、每部分都圍繞旋轉中心旋轉相等的角度動:旋轉是個動態過程。
通過這樣的理解,小朋友你們覺得平移和旋轉簡單嗎?
五年級下冊日記 8
昨天學校月考,今天數學成績正式出臺啦,我看到我們班的數學成績平均分是95的時候,我心里很高興。當時我在心里暗暗地說啦句:孩子們,你們從來沒有辜負我的期望。
對于這次抽考的題,全是基礎知識。雖然校長讓我負責這件事,但是試卷是讓其他學校的老師出的,我事先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題。即使在我分試卷的時候,我也沒有看題。我想,我必須以身作則,否則我自己也會瞧不起自己的。其實,我心里是有把握的,我的學生基礎不錯,對于學校的月考,不可能考不好。也許是因為自己心里有底,所以在其他老師對月考表現的'緊張的時候,我能泰然自若。
雖然學生的成績不錯,但我還是從中看到很多不足。比如:在計算圓錐體積的時候,有的孩子忘啦乘1.3,還有的孩子單位沒有統一。這說明學生除啦馬虎,不仔細外,還存在知識掌握不牢固的現象。我經常對孩子說,會的題必須要做對,可是,每次考試后,總有一部分孩子因為馬虎,不仔細失分。每當這個時候,孩子懊悔,老師遺憾成為每次都要上演的一幕后悔劇。
我相信:我的孩子永遠不會讓我失望的,在元旦競賽的時候,孩子們就曾證明啦他們的實力。但我現在還是一刻也不敢放松,和我的孩子們繼續在數學之路上奔走。爭取在最后的畢業統考中,還能得到全市第一的好成績。
五年級下冊日記 9
今天,我去學校報名回家后,包好書皮,就開始計算這學期我支出的費用。
首先是學費。學費410元,加上飲水費20元,共430元。接著是奧林匹克數學學校的收費180元,估計還要20元的乘車費用,共200元。還有練習本的錢:《課課通》2本21.5元;《英語練習》1本9.9元;2本《試卷課課通》15.9元。《江蘇大試卷》3本21元。21.5+9.9+15.9+13+21=81.3(元)。
學習用費:430+200+81.3=711.3(元)。
生活用費:這學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5×30=150(元)。每頓飯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2.5×3×30×5=1125(元)。“還有什么呢?”我咬著鉛筆自言自語道,“還有你的.學習用品。”哎,媽媽回來了。沒錯,還有學習用品。
學習用品:一只筆袋8元,一只鉛筆盒3元(很便宜,清倉貨),六枝鉛筆3元,一塊橡皮0.5元,兩把三角尺1元,兩枝自動鉛筆5元,8+3+0.5+1+5=20.5(元)。
總支出:711.3+150+1125+20.5=2006.8(元)。
哇,沒想到,平時不太花錢的我,竟然會讓父母花2006.8元錢在我這一學期上。看來,我可要節約用錢呀!
五年級下冊日記 10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準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后,將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驕傲啊!
接著,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雙計算出了我們學校(1500人)及全國(12億)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別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結果使我大吃一驚,每年竟有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學,不!是全國人民,也不!應該是全世界的每個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森林資源,使我們共有的地球環境更加美好,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干凈、清新的空氣。
五年級下冊日記 11
星期天,也是母親節,我溜進書房,想做一張賀卡,媽媽聲音響起:“嗯,不錯,知道學習了,你做幾道奧數題吧!”沒辦法,我只好翻開了《舉一反三》。
“嗯,今天該做這幾個題了”。只見題上寫道:“從小亮家到學校,原來隔50米豎一根電線桿,連兩端的兩根一共有55根電線桿,現在要改成每隔60米豎一根電線桿,除兩端的兩根不需要移動外,中途還有幾根不必要移動?”
看完題后,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該用什么方法去解呢,我冥思苦想;對了,我們最近剛學過“最小公倍數”這種題是否適用呢?我決定試一試。算這種題需先求出整條路的長,因為是每隔50米一根電線桿,連兩端共55根,所以路長應是50×(55-1)=2700米,全長2700米,原來是每隔50米豎一根,現在是隔60米,也就是說正好處在50和60的公倍數處的電線桿不必移動,那求50和60的最小公倍數就是了。用短除,正好300,接著用全長路段除以50和60的最小公倍數,2700除以300等于9,因為起點那根是一定的',去掉最后一根剩8根,即中途有8根不必移動。
算完后,我將信將疑到底對不對呢?我去問媽媽,媽媽檢查后夸我真聰明,說這是她母親節收到的最好的禮物。我高興極了。通過解這道題讓我明白了:今后不論遇到什麼難題都應該勤動腦多動手,要舉一反三去思考,不怕困難,這樣才能不斷打敗學習路上的攔路虎,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
五年級下冊日記 12
6月8日 星期六 晴
星期五放學回家,剛洗完手放下書包準備做作業,忽然想起昨天請外婆幫忙買數學科普讀物的事兒來,于是問道:“外婆,有沒有幫我買書呀?”“當然。”外婆拿起兩本書,“你說《馬小跳玩數學》好看,我就買了。不過這書只有六年級的,我就只好買這個了。”我拿起書隨意翻了翻便又隨手放在桌邊。“這書可以的,謝謝啦!”我對外婆說。
忽然,一旁的外公拿起我隨手放著的書,說:“張一涵啊,這書不錯,如果你都會做,那么你就已經超過五年級的水平了!我先考考你一個簡單的吧!”“好啊,我一定會做出來的!”我自信地說。“你聽好了啊,題目這么寫:”外公翻了一頁,道:“剛剛結束了男子800米賽跑,馬小跳急著將比賽結果告訴大家。甲運動員說:‘丙在我前面。’得了第三的同學也來湊熱鬧:‘甲不是第四。’最后張達補充:‘他們的號碼和名次各不相同。’好了,你算算他們的.名次。“我馬上拿起筆,在草稿紙上算起來。“好啦!你看看我對不對!甲就是一號,也就是第二名;乙是第四名;丙是第一名;丁是第三名!”“呵呵,對啦,你怎么算的?”外公笑瞇瞇地看著我。“我當然知道。甲說丙比自己快,第三的同學說他不是第四,也不可能是第三,只能是第二。丙比甲快,是第一。因為號碼與名次不同,丁就是第三,乙則是第四。”“不錯嘛!聰明!”外公夸我道,“不過你也不能驕傲,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也是最為奇妙的,你一定要讀好它!”“嗯!”我也笑了笑,“我知道!就像張老師說的一樣,數學,你知道得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數學啊,真是奇妙呢!”
五年級下冊日記 13
我有一張精致的郵票,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寄過來的,我特別喜愛它。
這張郵票上有我們生存的地球,地球分為兩半部分,右半部分的地球上有一滴水,郵票的上方寫著:“珍惜生命之水”,在左下角寫著四個字:中國郵政,中國郵政的后面寫著這張郵票的面值80分,右下角寫著CHINA這幾個字母。 看著這張郵票,我想起了在電視上見過偏遠農村的貧水狀況,村民們吃水得到十幾里甚至幾十里地外去擔。滴水貴如油,絕大多數村民一輩子都不知洗澡是什么味道。但是,對我們這些居住在城鎮的'人們來說,自來水一開,清水嘩嘩來,仿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噸水才幾元錢,奢侈一點仿佛沒有什么。所以我們可以打一壺水喝不了兩杯就倒掉,洗一件衣服漂上幾遍十幾遍,諸如此類的事情比比皆是。雖然水在地球上分布面積很廣,儲蓄量也很大,可絕大部分水是無法開發利用的。又咸又苦的海水,占了地球水量的97%,真正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總水量的0.2%到0.3%,實在是太小了
看著這張郵票,我以后肯定要節約每一滴水,只要我們行動起來,就可以為這個漂亮的星球添一份凈土,少一點奢侈,多一點環保!
五年級下冊日記 14
今天天氣晴朗,我來到了超市購物我一進去看到了好多東西。于是我就拼命地購物馬上我的筐子都滿了,我就問爸爸:“你能把這里的'東西算好嗎?爸爸摸了一下腦袋這么多東西誰能一下子算好啊?我說我能。馬上我算著腦袋都被算累了。爸爸想出了好辦法去找收銀圓要他來幫助我們。
來到了收銀臺前對阿姨說:“你能幫我算一下嗎?我們用口算太難算了。請你幫我們算一下,不一會兒就算了出來,我連聲贊嘆說:“好,太厲害了,我就問了阿姨一句你是怎么做到的,阿姨說:”這種小事難不到我。我都是靠了手機計算的,我說我這么怎么這么笨啊,沒想到這一點啊。我們清理東西好了就走了,我一直在想為什么阿姨知道這一點呢?我疑惑起來阿姨怎么會想到這一點而我就想不到呢?
等我回到家中我領悟到了,生活中也有數學就象今天發生的事情,就有數學的東西。比如你在算很多東西的時候算不清楚就用計算器如果沒有計算器也可以用手機類的東西計算這些數字不就解決了嗎?凡是解決數學類的東西都要靠腦袋。
所以生活離不開數學,你如果碰到數學計算難的時候就用點腦子去想辦法。
五年級下冊日記 15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有趣的數學故事。
故事里說:有一個豬媽媽帶三個豬寶寶去買花。一枝花20元,豬媽媽要買60支花。于是,豬媽媽問三個豬寶寶:“我們要買60支花,20元一支,那一共要多少元?”最大的'豬寶寶說:“20乘60等于1200元,所以要花1200元!”第二個豬寶寶說: “不對!不對!是二個十乘六個十等于十二個十,就是1200元!”最小的豬寶寶接說:“我想,你們兩個都是對的,只是說法不同,其實都一樣。”“沒錯!”豬媽媽贊揚道。
到了綁花時間了,最小的豬寶寶搶先問:“現在要幫花了,12支花綁在一起,可以綁多少束?”豬媽媽沒出聲,大家只能搖頭說不會了。過了一會,最大的豬寶寶叫道:“1200除以12等于100,所以可以綁100束花。”
“雖然我們綁完了,可是我們還要送花給20個老爺爺,每個老爺爺分幾束呢?”豬寶寶們說。過了30分鐘,豬寶寶們才說:“哦!我們知道了,10020=5,所以每個老爺爺分5束!”
豬寶寶們把花給了老爺爺,老爺爺連忙說謝謝,豬寶寶們與豬媽媽都很高興。
聽完這個數學故事,我就更喜歡數學了,也加強了我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年級下冊日記 16
近來,我們正在學習有關立體圖形的知識。這引起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茶葉筒大多都是圓柱體的,這是為什么?把茶葉筒做成圓柱體,是出自禮貌,還是出自美觀?還是……不,不。我百思不得其解。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下決心揭開這個迷。
今天,家里來了一位我從小就非常崇拜,人稱”諸葛亮”的叔叔。我拿起茶葉筒,正準備泡茶招待他,忽然靈機一動,就問他:”叔叔,你知道茶葉筒為什么大部分都是圓柱體的嗎?”叔叔反問我說:”你先說說,這是為什么啊?”我不想讓叔叔小看我,真想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找到正確的答案。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急得我滿頭大汗,但就是找不到答案。這時,叔叔拍拍我的肩膀,對我說:”你不妨從同樣周長的圖形,圓形的面積比較大”入手,再想想。聽了叔叔的話,我恍然大悟:原來,使用圓柱體的'茶葉筒不僅可以裝下更多的茶葉,還可以節省材料。明白了這一點,我又聯系實際生活,結合畫圖的方法證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把這一想法滔滔不絕告訴了叔叔,叔叔輕輕地撫摸我的頭說:”你善于從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動腦筋思考解決。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未來的‘諸葛亮’”
五年級下冊日記 17
課本67頁有一道課外實踐題,要求用24厘米長的鐵絲圍成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寫出周長和面積,并比較出哪種圖形的面積最大。周長嘛,當然都是24厘米啦。面積就要一個個去算了。長方形面積:24÷2=12(厘米)。12厘米可以拆成1厘米和11厘米,2厘米和10厘米,3厘米和9厘米……就取5厘米和7厘米好啦。5×7=35(方厘米)。正方形面積:只能用24÷4=6(厘米),6×6=36(方厘米),就算出面積了。圓形面積:好麻煩,用3.14×(24÷3.14÷2)?≈45.86(方厘米)。最后比較一下:35方厘米<36方厘米<45.86方厘米。圓形的面積最大。
正因為用同樣的'材料,圓形的面積最大,所以,圓形的東西被人們廣泛使用。
星期四時,我們考了一次試,我考的很不理想,大多數錯的是填空和求陰影部分的面積的題,聽到這樣的成績,我很傷心,特想哭。家長肯定批我,一想到這,鼻子又一酸。
回到家,我喃喃地說:"這次考試成績考的不好。"本來還以為會挨批呢,沒想到媽媽卻鼓勵了我。聽到媽鼓勵,我一定期中考試考個好成績!
媽媽期中考試中我一定加油!
五年級下冊日記 18
這天早晨我起床后,站在窗前往外一望,哇!昨晚下雪了,好大的雪呀!地上厚厚的一層,天上還飄著雪花呢。
我吃過早飯,背上書包去上學。踩到雪上,一下子陷下去一個深坑。馬路上的雪被汽車壓實了,踏上去,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好聽極了。我前面有好多我們學校的同學,有比我大的,也有比我小的,一邊走一邊說笑著,也許他們正在談論這場雪吧。
“劉澤宇”,忽然后面有人叫我。回頭一看,原先這就是我的好朋友——81班的大班長潘夏童。“嗖”,一個又大又圓的.雪球朝我飛過來,“啪”的一聲在我胸前炸開了,鬧了我一身雪。我順手從地上抓起一把雪,朝他扔了過去。我們一邊走一邊打雪仗,別提有多高興了。頭上身上全這就是雪,手上還冒著熱氣呢。
不知不覺已到了學校。老師正組織同學們掃雪。我急忙放下書包,也跟著掃了起來,不一會兒,雪掃完了,我也熱的出汗了。“叮鈴鈴”,上課鈴響了,我們匆匆走進了教室。
這這就是今冬的第一場雪,給我帶來了歡樂,帶來了祝福。
五年級下冊日記 1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與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與我們一樣,幸福與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與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凄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漸入我的視線,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挑紅,遍地金燦燦的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象,這又昭示著逝去的人新生命的開始,一個充滿期望與祝福的開始。
這是一個春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五年級下冊日記 20
過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習俗,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呢?這里有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就是紀念中國歷史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一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到了端午節那一天,我們一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吃粽子。粽子的形狀有三角形、四角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子里面的陷也有許多種,有豆沙、霉干菜肉、芹菜肉、還有紅棗的,味道非常好。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先把外面的繩子解開,再把粽葉剝掉,啊!真香,我吃了一個還想吃第二個,可惜我的`肚子已經裝不下了。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握著船槳動作協調、齊心協力地奮力向前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鼓,“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落,使水手們更加鼓足了干勁,勇往直前……每一年賽龍舟的場面都非常壯觀。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且傳承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啊!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是端午節。
五年級下冊日記 21
我們的中華,有許多古老又有意義的節日,而且每個節日習俗不同,風格不同,最大的特點是都讓人難忘……
六月,我們正邁著步伐向期末齊頭并進。然而就在這樣一個多姿多彩的學期末,我們笑著迎來了一個古老的節日——端午節。
放學了,回到家,我看到了桌上的粽葉、糯米和繩子,這才讓我想起來了端午節。這下,我又可以包粽子了!
星期一,媽媽淘米、洗粽葉、理繩子,等萬事俱備后,就只欠東風了。可以包了,我拿起一片粽葉,熟練地將它卷成錐形,再用勺子舀了幾勺糯米,倒了進去,我迅速將口封好,我一邊緊緊按著粽子口不放,一邊將一根繩子固定在粽子上。最后,我仔細檢查了粽子的.每一個角落,雖然不太像樣,但這畢竟是我包的呀!
粽子出爐了,我連忙抓起自己的粽子,剝開粽葉,只見一個三角體狀的,略帶金黃的粽子立在我面前。我很有食欲,真想一口吞下去。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的屈原而來的,而我們作為子孫后代,不僅要把端午節傳承下去,而且屈原的精神也要傳承先去,不要讓端午節被時間慢慢磨滅了!
【五年級下冊日記】相關文章:
關于五年級下冊日記三篇06-27
【精華】五年級下冊日記四篇06-27
【精華】五年級下冊日記三篇06-27
小學下冊數學日記02-06
(精選)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07-20
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1-09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06-22
五年級下冊工作計劃01-16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總結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