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日記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日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雙聯民情日記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雙聯民情日記 篇1
還不到早晨七點,電話鈴聲響了,原來是自己的聯系戶白福堂打來電話,自家的母牛昨天晚產犢,發生難產,我的心一下急了,顧不上初春的寒冷,騎著自己的摩托車一路直奔百里鄉觀音村下觀音社雙聯幫扶貧困戶白福堂家,大約是三十分鐘就到他家了。
進門看見老兩口心急如火,叫我進屋坐坐喝口水,快去給牛看病,我邊走邊說走進牛圈,只見那頭母牛長長的睡在圈里,鄰居們圍了一圈,見我來了,大家讓開了,我詳細的檢查了一下,原來是牛犢胎位不正難產,如不及時搶救,母子的生命就有危險,我叫他準備了一大盆肥皂水,還沒顧得上換上工作服,就自己的'手臂消了毒,開始助產,在大家的幫助下,不一會兒,一頭健壯的公牛犢出生了,大家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二老笑了。走出牛圈,讓我歇會兒吃過飯再走,還拿出一百元硬要往我手里塞,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我拒絕了他的好意,因單位有急事便匆匆返回了。
雙聯民情日記 篇2
“五一”假期剛過,昨天中午市委辦公室進村入戶工作隊就再次進駐達仁村。根據工作安排和分組要求,今早八點我們小組4人在辦公室楊思鋒副主任帶領下,一路顛簸,來到達仁村最遠的回頭山社,任務是走訪5到6家貧困群眾,對群眾的生活生產等各方面情況做一個細致的了解和摸底。
在一處路面稍寬的地方,回頭山社李銀華社長已在等候我們一行,昨天下午在村里開會時我們已經認識,今天讓他給我們帶路。就在路邊,李社長給我們介紹了全社的一些基本情況:回頭山社現有26戶人家,119人;現在還栽種的水稻田只有15畝,群眾糧食基本全部靠買;全社有茶地450畝,有茶所一個,治安情況較好,這幾年基本沒有什么案件發生,沒有上訪戶;社里主要的問題是道路雨天泥濘難走,干冬時人畜飲水不夠。
大家邊走邊談,轉個彎就見路邊有一棟空心磚搭建的簡易房屋,屋頂是石棉瓦,兩間房30平米左右,靠西那間臨路開成一間小賣鋪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走訪的第一家:戶主叫李智華(漢族,31歲,初中文化,健康),長年在廣東省東菀的一家燈具廠打工,今年剛過完年就又去了,每月可以寄回家1000元左右,家里只有媳婦趙蕊萍(漢族,31歲,高中文化,健康。)和6歲在上學前班的女兒李卓。結婚分家出來后在路邊蓋了這間簡易房住著,為了平時生計,開了很小的小賣鋪,每天有100元左右的營業額,可以賺到20元左右;家里有田2分,每年可收獲300斤左右谷子,茶地有2畝,去年有3000元左右收入,還栽有50棵核桃樹,小樹剛掛果,都沒投產;家里現在有20000元欠款(信用社8000元,私人12000元)。雖然生活很艱辛,可我能從女主人的臉上看到開朗的笑容,在交談中感到她的堅強和自信,細細的想想,男人打工每年可寄回家10000元左右,不用幾年核桃樹長大投產,雖然目前她很困難,但對未來充滿希望!
告別了堅強自信的趙蕊萍家,走了很長的崎嶇山路,來到另一家(這里一家和一家相距很遠,看著好像沒多遠,山高洼深,一家到一家要走很長一段山路。),戶主:李子庭(漢族,49歲,小學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老父親:李子夢(80歲,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妻子:羅雪梅(漢族,46歲,小學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大兒子:李曉華(23歲,現在西南林學院讀大四),小兒子:李佳華(18歲,初中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家里有茶地10畝,去年收入10000多元;有核桃樹200棵,都還小,部分剛剛掛果,去年只有400元收入;田地都種茶和核桃樹了,糧食全靠買。家里養有36只山羊,去年收入有3000多元,小兒子農閑時就在本地打零工,一天收入40元,但不是長期的,有一天算一天,去年也收入3000多元。全家一年收入雖然有20000多元,但因為供大兒子讀大學,開支很大,現在已欠下40000多元的債務,好在兒子還有幾月就畢業了。說到兒子,做父親的李子庭露出很驕傲和滿足的神情,全沒有了先前愁苦的模樣。大家坐在院子中聊著,進來一位背著一筐青草的矮小老人,看到我們,臉上滿是爽朗的笑容,很利索的放下背簍,進屋端出一碗瓜子,客氣的'讓我們吃。這位老人是李子庭80歲的老父親李自夢,看到老人家已80歲的高齡,身體還這么好,家里那36只羊就是他養的,大家都很吃驚。老人坐下和我們高興的聊了幾句家常,一個勁的笑,一直在說:“好多了,好多了!現在共產黨的政策好,村里的干部好,比早些年好多了”。離開時,老人客氣的送我們出來,走到門外指著4棵胸徑30多厘米,高有10多米的杉木樹說:“這幾棵樹都是我爬上去修剪的”,看著修剪得筆直,只有樹尖一米左右才有枝條的4棵杉木樹,我們不由的發出驚嘆!這還是80歲的老人嗎!大家圍著老人,驚嘆著,勸老人要保重身體,不能再爬那么高去修剪了,老人笑呵呵的,滿臉的自豪。想象著老人家那廋小身軀爬在這10多米高的杉木樹上的身影,回想老人放的那36只山羊,背的那筐牧草,端出一碗瓜子的滿是青筋和老繭,變形的黑黑的指甲雙手,我的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老人家您真是達仁村的“達人”啊!
雙聯民情日記 篇3
20xx年xx月x日 星期三 晴
初春的季節,窄暖還寒,春的氣息越來越濃,但冷空氣卻遲遲不肯罷休河西大地。為進一步深化“雙聯”行動,確保“雙聯”行動取得新的成效,我們由主任統一帶隊,組織單位干部職工一行9人前往水源鎮西溝村開展“雙聯”工作。這次開展“雙聯”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進村入戶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與聯系村共同研究制定雙聯工作計劃、確定致富項目、成立駐村聯合黨支部、設立救助基金、開展進村入戶體察民情活動,為深入推進“雙聯”行動起好步、開好局。
從單位到聯系村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沿途為確保金武高速公路盡快開通,施工場地上大小車輛來回穿梭一片忙碌景象。一年來,通過參加單位組織的“雙聯”行動,走訪村民、幫扶解困,對幫扶村農民生活現狀有了更深的了解。親眼目睹了農村的貧困和艱辛,也親身感受了農民渴望脫貧致富的迫切愿望,也更深刻的體會到省、市各級開展“雙聯”行動決策的高遠。來到村口,看到村民們已經開始忙碌起來,借著這幾天天氣好,抓緊平整土地,做好春耕準備。來到村委會,村支書和村主任熱情的迎接我們的到來。主任簡單的介紹了我們此行的目的,村支書馬上召集村委會干部職工共同召開“雙聯”工作會議,會上我們與村上商討20xx年發展思路和幫扶計劃,對照全面小康社會指標和農民收入倍增計劃,修改完善聯系村的小康建設規劃,力爭使村容村貌及群眾生活能有所改善。初步確定了“建設村文化活動中心”,“擴建規模養殖區”兩個致富項目,爭取專項項目資金,并按照在村一級設立“雙聯”行動駐村聯合黨支部的工作要求,共同研究成立駐村聯合黨支部,明確組成人員,制定工作制度。為確保“雙聯”救助基金及時到位,主任親自把單位籌集和動員干部職工捐助的6000元幫扶基金送到村支書手中,用于救助生活困難群眾,幫助聯系村、幫扶戶發展致富產業,改善村容村貌,以及急需解決的問題。村支書代表村委會感謝我們一年來對西溝村的幫助,他動情的說:“有了你們的幫助,我們的工作思路更清了,信心更足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更高了,村民們都爭著要和幫扶干部結對子,村容村貌也發生了明顯變化”。臨近中午,主任要到水源鎮參加市委組織部組織召開了工作例會,還要將單位捐的3000元幫扶基金送到鎮政府。我們按照計劃分頭走訪聯系戶,了解春耕春備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我來到李孝基家中,他和我拉起了家常,他說:“近幾年,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農民的生活也在發生著變化,雖然,我家的生活條件現在很差,但我相信,以后的.生活會越來越好,這些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政府的支持和幫助。去年由于玉米制種產業銷售不是太好,今年的耕種面積會減少,村上正在積極想辦法與種子公司協商盡量擴大種植面積。為增加收入,家里打算繼續搞好公路運輸……”。
在返回途中,我心中滿是收獲的喜悅,想著有黨的政策,有廣大農民群眾發家致富的積極性,我更加堅定地相信:隨著“雙聯”行動的深入開展,群眾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只要付出,就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雙聯民情日記 篇4
又是一年7月,在這杏熟麥黃的收獲季節里,為了有效落實省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7月6日我們再次來到雙聯幫扶點慶陽市寧縣焦村鄉宮劉村。當天下午省人防辦一行15人在督查組長竇永毅副主任帶領下來到扶貧聯系點宮劉村新建村委會建設工地,查看施工進展、工程質量等情況,竇副主任對施工人員強調要保質保量、安全施工。同時還了解了村上菜籽、麥子的收割情況,其它農作物、藥材的長勢等。返回住地,雙聯工作負責人談可峰處長召集駐村干部、村書記、村主任等開會,協調產業開展、村莊建設規劃等事宜,明確此次入戶調研任務,強調注意雙聯政策的宣傳,準確了解村情民意。晚飯后,督查組5位同志前往寧縣進行督查工作。其他同志開始駐村蹲點,入戶對接、了解情況、宣傳政策、幫扶調研。
第二天一大早,在駐村干部和鄉村干部的引領下,到九、十、十一、十二組四個居住較遠村組中的6戶貧困家庭入戶了解情況,與去年相比較,每個家庭狀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經濟收入較去年相比有所提高。這些村組地處溝邊,距離塬上較遠,道路還不是很順暢,依然存在青壯勞動力長年在外打工,僅剩老弱病殘人員留守家中,土地也不很肥沃,家庭面貌改變不明顯等狀況,他們仍然居住在破舊的依山而建的土窯之中。第三天對一、五、七組5戶農家進行了走訪,這幾個戶居住在塬上,條件相對溝里的住戶要好得多,有的人家蓋了新房、有的人家添置了新農用車,有的人家增加了牲畜養殖的數量,因為水源充足,夏糧豐收,秋季農作物長勢喜人,收益較去年要好得多,只是普遍反映種麥不如種菜籽和藥材收入高。
緊張的走村入戶,了解民情讓我們腳不停步,上高塬、下川道,一會到窯洞炕頭,一會又到田間地頭,腳走疼了,臉曬黑了,但心里卻特別充實,感觸也很多。
感受之一:農民真心擁護黨的惠民政策,真誠歡迎聯村聯戶行動,要求盡快脫貧致富心愿非常強烈。結對幫扶的每一戶,盡管都是貧困中的特困戶,但是他們都用樸實的話語表達了同一個想法,那就是這些年黨的惠民政策讓農民特別是貧困農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聯戶調查中,農民最滿意的是黨的一系列惠農政策;最歡迎的是聯村聯戶行動;最大的愿望是盡快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我感到,農民的真心擁護和積極配合是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力量之源,也是搞好雙聯行動的`基本前提。
感受之二:鄉村干部熱情高、情況熟,與農民打成一片。在走訪對接戶時,鄉村干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書記、村主任非常熟悉我們對接的每戶人家的家庭成員、農戶現況、經濟收入、存在困難等情況,介紹起來是滔滔不絕、如數家珍,這讓我們非常佩服。我想,如果沒有對這片土地和鄉親們的深厚感情,沒有千百次的入戶了解,村干部是做不到這種程度的。我感到,鄉村干部是做好黨的農村工作的基礎之石,必須建設好、培養好、使用好這支隊伍。
感受之三:單位掛職駐村干部認真負責,熟悉政策,與村民民融洽和諧。3位同志經過半年多的鄉村掛職鍛煉,適應環境快,角色轉變快,工作熱情高,人也成熟了很多。他們克服困難,想方設法開展工作,發揮了準軍事化單位人員效率高,作風嚴,素質強的優勢,保持了嚴謹的態度、務實的精神,自覺維護單位形象,積極宣傳各項惠農政策,廣泛摸底調研,形成工作計劃。在有效改善民生、全力推進村級經濟發展、村內文化建設、促進村民和諧穩定等方面,經常征求村黨員干部和村民建議。在工作中,他們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處理與村民利益相關的事情;為解決群眾一些糾紛,他們認真做思想工作,通過協調溝通,達到雙方滿意;一私人煤礦鉆探隊在鉆探過程中排放廢水污染了村民的飲用水源,為抓現場,駐村干部吳宜峰帶領村民夜守堵截,獲得15000余元的賠償款,補償給村民。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及時向單位領導請示匯報,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尋求政策、技術、信息和資金等支持,盡心盡力為村民服好務。
感受之四: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扎實,對接單位辦實事,幫扶見成效。總的感受:省人防辦領導重視雙聯工作,多方籌措資金,組織人力、物力扶持,同時,辦領導多次實地調研了解聯系村需要解決的難題,尋找解決的辦法,使雙聯工作得到扎實有效的推進。時隔一年,我們再次來到雙聯幫扶點,貧困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土路變成沙石路、又變成水泥路,不但看著舒心,走著更舒心!道路平了、寬了、好走了,土特農產品向外運送方便了,收益就大了,村民出行難,行路難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水管通了,水清了,解決了部分村民吃水難的問題;養殖戶增加了,牛羊多了,解決了養殖戶的技術問題;田間的植物品種增多了,解決了農作物品種單一的問題,得到了老百姓稱贊,幫扶工作獲得顯著成效。
感受之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需要統籌安排、分步實施、循序漸進。聯村聯戶中,我有兩個很深的體會,一個是導致村子和農民貧困的主客觀原因多種多樣、各不相同,就村而言,有地處偏僻、交通不便造成的,有耕地面積狹小、村級集體積累匱乏造成的,也有村級班子軟弱渙散、領導不力造成的;就戶而言,有因疾病勞動能力缺失致貧的,有因供子女上學致貧的,也有因土地貧瘠及缺乏、青壯勞力外出打工致貧的。另一個體會是村子和農民貧困并非一朝一夕造成,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所以我感到,開展雙聯工作需要只爭朝夕、時不我待地推進,但也不能操之過急,要在統籌中推進,在循序中漸進。
此行雖然短暫,但總的感受是,要做好黨的農村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加強農民思想教育,提高農民思想覺悟,一刻也不能放松。二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尤其是建好、管好、用好鄉村干部這支隊伍,一刻也不能放松。三是加強農村先進典型的總結推廣,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一刻也不能放松。農民有了正確的思想認識,有了好的帶頭人,有了典范,就有了改變家鄉面貌的動力。經濟發展了,家鄉面貌逐步改善了、富裕了,在外打工的人就會被吸引回鄉,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建設家園的隊伍中,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也就見到了更大的實效。
雙聯民情日記 篇5
2月7日 星期五 雨夾雪
農歷正月初八,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寒風凜冽,煙草專賣局信豐分局駐正平鎮正平村的“三送”干部來到自己所掛點的聯系戶家中,給鄉親們拜年。
“現在用電正常了,這可多虧了你們‘三送’干部的幫忙,讓我們不用再為用電的事煩惱了,要不然還真不知道這么冷的天怎么過呢!”老高欣喜地告訴我,現在他們再也不用擔心飯煮不熟,熱水器、取暖器用不了了。
時值中午時分,當走到掛點村高國玉家中時,只見他家今年更換了一臺大彩電,一群親朋好友在他家聚會,熱情的高國玉連忙招呼我們進來坐坐,他的妻子正在廚房里用電磁爐炒菜。高國玉高興地對我們說:“過去有錢用不上電,用不好電。經過電網改造后,現在生活用電不用愁了。”
回想起去年8月,信豐煙草專賣局的同事們在正平村開展“三送”走訪時了解到,自上世紀90年代,該村高屋、大塘洞等4個村小組共用一臺100千伏安的`變壓器。近幾年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用電量大大增加,原有變壓器電壓偏低,導致負荷不了,從20xx年起,一些大功率電器無法正常使用,經常出現飯煮不熟,冰箱、空調用不了。尤其是距離變壓器較遠的高屋、大塘洞兩個村小組,情況就更加嚴重了。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們主動與縣供電公司聯系溝通,爭取將該村列入該縣低電壓改造項目。去年10月,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原有變壓器的基礎上為該村高屋、大塘洞兩個村小組新增了一臺200千伏安的變壓器,并對原有線路進行了重新調配,整個工程花費近15萬元。從此,該村4個村小組203戶1100余村民用上了“舒心電”。
看著電壓改造給村民的生活帶來的喜人變化,我和同行的“三送”干部心里也亮堂了。
雙聯民情日記 篇6
20xx年xx月x日 天氣:雨
4月12日至13日的兩天里,我帶著局里幫扶干部第四次來到毛藏鄉華山村、毛藏村進行“一對一”的幫扶“對接”行動,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所有幫聯干部和他們聯系的農戶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共同商定今年及今后八年的幫扶方向和思路。
根據前面我們干部了解到的情況,以及和鄉黨委、村支部溝通的意見,我們初步提出了幾條脫貧思路,包括修建華山村村組鄉村道路修建,發展特色養殖業、改善農牧民用電條件、加大勞務輸出及勞動技能培訓等,一到村上,我們就與鄉、村兩級干部及部分特困戶代表進行了座談,仔細詢問了大家的最迫切的需求,通報了縣局“雙聯富民”工作前期進展情況,并征求大家對我們初步幫扶設想的意見和建議。
華山村黨支部王書記聽說我們提到村內道路修建時非常激動地說:“我們村四個村民小組,其中兩個就沒有像樣的路,行路難是困擾我們生產生活的`最大難題,多少年來都未能得到解決,如今地稅局領導提出來要幫助我們辦這件大事,我們全村老少真不知道該怎么你們的幫助和關懷。” 我看著他期盼又感激的臉龐,想著有省、市局領導的關懷和支持,立即答應他一定將村上的困難和問題帶回去,認真加以研究,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逐步解決。
座談會后,我們的干部分別深入各自聯系農戶中,送去準備好的幫扶物品和資金,填寫民意調查表,并發放了填寫好聯系干部姓名、聯系方式的“民情連心卡”,方便聯系戶隨時聯系。每個聯系干部都與各自的聯系戶結成了“親戚”,他們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傾聽老百姓心聲;在心與心的交融中,感知老百姓的冷暖。
兩天的入戶結束了,毛藏鄉鄉親們的勤勞、善良、樸實讓我印象深刻,他們缺技術、少文化、短資金的現狀讓我感觸頗深,他們對改變生活的美好目標和十足信心讓我久久感動。這次走訪“對接”,我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更加重了,一定要幫他們找出路、想對策、增收入,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最終奔向美好小康,這是我們幫聯單位和干部未來幾年必須要做好的一件頭等大事。
【雙聯民情日記】相關文章:
【精華】雙聯民情日記4篇04-05
【精華】雙聯民情日記三篇04-06
【實用】雙聯民情日記三篇04-07
關于雙聯民情日記3篇04-05
雙聯民情日記合集6篇04-07
【熱門】雙聯民情日記四篇04-08
雙聯民情日記模板集合六篇05-09
關于雙聯活動民情日記三篇05-20
實用的雙聯活動民情日記三篇05-15
雙聯民情日記匯總七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