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么了呢?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快來參考日記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日記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日記 篇1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笑貓日記的整冊。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藍色的兔耳朵草》這一本書了。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笑貓在鐘樓上找到了他心愛的虎皮貓。高興的是他還活著,不高興的是她的耳朵已經被鐘聲震聾了。于是老老鼠告訴笑貓:“在藍山上,有一種神奇的兔耳朵草,,能治好虎皮貓的耳聾。”但是通往藍山的路,危機四伏。有巨大的山蜘蛛,兇猛的`母老虎,殘暴的公花豹,力大無比的湖怪,都能輕易的將笑貓至于死地,可笑貓用自己的故事感化了他們。最后,表弟貓頭鷹帶著它飛過了藍山,采到了兔耳朵草,還把他送到了一個離鐘樓很近的山區,他就睡了一覺。第二天,發現草被幾只貪吃的兔子偷吃了。但是笑貓每天給虎皮貓講他在路上發生的是。枯了38年的樹長出了新芽,鐵樹開了花,虎皮貓的眼睛也奇跡般的好了。這正如笑貓說的:只要心中有愛,奇跡就會出現!
就拿20xx年的四川的地震來說。就在地震的那一刻,四川不知道倒塌了多少樓房,人們都被埋在廢墟里。我捐款是總是想多捐一點。到了學校,幾乎所有的話題都是“四川大地震”。我相信中國的13億人,可以讓四川發展的更好!
笑貓說的沒錯。四川地震中,中國人民的行動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我們的愛,也可以讓枯樹發芽、鐵樹開花!
讀書日記 篇2
在《駱駝祥子》,我們也許最熟悉的就是祥子吧,祥子她的命運是殘酷的,是不性的,祥子在北平女里的打拼掙錢,目的也許就是想買一輛屬于自己的車,不想再受劉四爺的氣。
虎妞喜歡祥子,但是祥子一直不喜歡這哥臭妖怪,但是在劉四爺過生日的'時候沒有出路了,祥子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就是認命,在一個就是破出命去,但是祥子沒有,他只有等著去娶那個臭妖怪。
我通過讀《駱駝祥子》這本書,了解到了祥子是一個正直、體面、要強、健壯、偉大的祥子,但是他最后是一個自私。不幸的祥子,最后變成了一個行尸走肉的祥子,現在的祥子遠遠不如以前在北平打拼努力掙錢買車的祥子了,有人還之所以批判了這個舊社會,我喜歡以前的祥子,不喜歡現在的祥子。
我們要以祥子為戒,不論再多的苦難,我們都要堅持到最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回復來。”失去了,只要努力,不放棄,一定還會回來的。
并不可以因為這個而放棄自己,雖然人的能力有限,但僅憑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做到,我們不可以自我放棄,自我墮落,要堅持到最后!
讀書日記 篇3
你大概也有記日記的習慣。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日記》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安妮日記》的內容是:恐懼、不安、奴役與饑寒交迫。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于花季之齡死與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為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通整本日記。寫作時的孤獨與秘密的保存,卻轉為世人的廣大回響。善良、正直畢竟才是普世價值。《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戰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內,我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爭,以為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的“痛苦”的結束。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悲劇是把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后,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有人做過統計,自從人類社會有歷史記載以來,絕對的和平時期只有不到200年。人類為了征服與反對征服而進行戰爭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人類生存的本義。猶太民族的歷史注定是悲劇。20xx年的顛沛流離,他們被驅逐、被迫害、受盡屈辱、歷盡磨難。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運再次降臨到這個民族的頭上,他們不分男女老少,統統像羔羊一樣被塞進奧斯威辛集中營,看著營中那堆積如山的各色毛發,聽著幸存者用顫抖地聲音控訴令人發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靈都在震顫。納粹,人性的赤裸裸顯現,感覺和動物無異。到處充滿死亡的氣息,到處是驚恐無助的眼神,到處是絕望的哭喊。為什么連生存也不允許呢?誰規定了在那個時期猶太人就是老鼠,納粹就是貓呢?戰爭永遠是一個黑色的主題,二戰無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筆,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被成批的殺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是猶太人”!這中間,許多還是孩子,
安妮.弗蘭克就是其中一脈細微而柔韌的聲音。正如歐思斯特·斯赫納倍爾所說:“幾百萬人的聲音被壓制下去,這個低低的聲音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的悄悄話……它比殺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時代的一切聲音更響亮。”
讀書日記 篇4
既非出身書香門第,又因家中貧困無錢買書,從小愛讀書的我對書就更加珍愛了。幾經周折借來的書,總是廢寢忘食地讀,直讀到半夜三更,才悻悻地帶著深深的沉思進入夢鄉。即便在夢中也時常同三毛一道漂泊;同大文豪魯迅一起無助地吶喊;同徐志摩一起深味那“濃得化不開″的纏綿惆悵……虔誠的心隨著書境游馳,多么投入地淺吟低唱,有淚亦有歌。
書讀多了,先是得了陶老夫子陶淵明的清高,再就得了孔老夫子的忠孝,保爾·柯察金的堅毅,范仲淹的憂國憂民的博大,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氣,江竹筠、夏明翰均是革命烈士為了實現理想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赤誠。不覺間就為自己確立了正正派派、兢兢業業為社會多作奉獻的人生信條,孜孜不舍追求理想的勇氣陡然大增,從此生活的磨難和世俗的不容都在我的鐵矛之下俯首稱臣。
書讀多了,漸漸地,總有一種感覺,讀書是一種寄托。寄托是人的一種內在需要,有了寄托,生命就有一種內在的充實,人也就會獲得一種充實的`人生,不再感到被動和悲哀。生命也就變得更有意義。
總有一聲聲來自靈魂的低語:是書給了我一個寧靜的世界,一個狂放的世界,一個超然的世界,總是書使我的心靈得到凈化,使我的頭腦變得聰明,人格變得高尚。
總有一種心境:從《紅樓夢》的博大幽思到《巴黎圣母院》的恢宏憂郁,從路遙的“平凡”到蘭波的“早慧”,曾深味馮夢龍諷刺的悲涼,也感受過岑凱倫的《失戀餐廳》
更有一份感慨:讀書讓我明白世界的美麗,讓我戰勝孤苦寂寞,讓我鼓起生活的風帆,讓我挺起自尊自愛的脊梁。
【讀書日記】相關文章:
讀書的日記01-16
關于讀書日記02-07
關于讀書的日記范文04-14
(精選)讀書的日記14篇01-25
關于讀書的日記(精選47篇)05-23
【實用】讀書日記三篇04-04
實用的讀書日記3篇04-07
【必備】讀書日記四篇04-15
精選讀書日記4篇04-15
【實用】讀書日記四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