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趣的一天又要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日記寫什么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明日記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明日記 篇1
剪紙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之一,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為了讓孩子們多接觸、了解剪紙,傳承中國傳統剪紙藝術。同心社會實踐隊隊員李嘉歡于20xx年7月23日下午,帶著大洋學堂四年級的全班學生走進多姿多彩的剪紙世界。
“同學們,你們以前有沒有學過剪紙啊?”“沒有,我們好想學剪紙,老師快點教我們。”孩子們異口同心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似乎很期待老師帶來的剪紙課。老師先給孩子們講述了剪紙的歷史,再教簡單的剪紙基礎。教室里只能聽到講臺上老師的聲音,孩子們都聽得津津。
天氣很悶熱,老師便隨口問了一句,“大家不熱嗎?要不要開風扇?”“老師,我們安靜地聽你講課就不熱了。”原來是孩子們生怕桌子上老師發的紅紙被風吹走,還主動去關了教室里所有的風扇。可以看出孩子們很喜歡剪紙,對待剪紙的熱情超出了老師的.想象。
老師教孩子們剪簡單的窗花,大家跟著老師示范的步驟,一步一步的把紅紙折好,描好圖案,老師特別交代了哪條線能剪斷,哪條線不能剪斷,最后才叫孩子們動手剪。剪好的窗花被展開時,孩子們有點不敢相信這一朵朵美美的窗花竟然是出自自己的手。
大家都學會了剪簡單的窗花,這堂課也接近了尾聲。這時有一個同學便問老師會不會剪“雙喜”字,也有很多同學很感興趣。老師不想讓他們失望,便在課間的時候教他們剪“雙喜”字。孩子們很聰明,教一遍就會剪了。孩子們熱情好學,中國民間藝術傳承就需要這種精神。
文明日記 篇2
春天,萬物復蘇的季節,欣欣向榮的季節,春天的風更像一雙溫柔的手,撫摸著每寸土地,它喚醒了大地,喚醒了百花,更喚醒了我們的心靈……一顆顆清澈、晶瑩的心靈帶給我一場精彩紛呈的“文明之旅”……
“嘀嘀嘀……”公交站臺上,隨著一聲聲鳴笛,公交車進站了,人們自覺有序地站成一排,不擠也不搶,主動讓老人和有孩子的乘客先上車,大家的臉上沒有一絲絲的怨氣,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我隨著隊伍上了車,司機用溫暖的目光看著每一個上車的乘客,微笑、點頭;公交卡的“嘀嘀”聲,硬幣滑落錢箱的“叮叮”聲,像一首和諧的交響曲在車廂響起,原本擁擠的車廂此時竟充滿了春天一樣的溫暖……每到一個站臺,刷卡機報出“老年卡”時,車里有座位的乘客都會不約而同地起立,“您坐這兒!”“您坐吧!”的聲音此起彼伏,老人們在關心的目光中坐定,大家相視一笑,繼續“旅程”……我靜靜地看著這看似尋常卻讓人無比感動的一幕幕,原來,“文明之風”已悄然吹起……
公交車到了“彭祖園”站臺,我隨著下車的乘客結束了我的“文明公交”之旅,來到了已是滿園春色的彭祖園。也許是周末的原因,賞花游園的'游客們絡繹不絕,車輛也就只能用“川流不息”來形容了。可我卻驚喜地發現,無論是自行車、電動車、還是汽車,大家都會自覺找到自己的停放位置,機動車停車場、非機動車停車場,車子再多,卻都是井然有序地停放,暫時沒有車位的汽車,也是有序地停在等待線內,不急不躁,耐心等待車位,一派和諧的景象!
我隨著賞花的人群,漫步在充滿鳥語花香的林蔭道上,耳邊是清脆的歡聲笑語,眼中是一張張美麗的笑臉……看到照相留影的游客,大家會不由地停下腳步,主動讓出鏡頭,讓美麗回憶不留“遺憾”;花兒再美,游客們仿佛已達成共識,只觀、只照,不摘、不折……這時,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寶寶進入了我的眼簾,她在媽媽的看護下,邁著還不算穩健的步伐,搖搖晃晃走到垃圾箱前,踮起雙腳,把手里的香蕉皮扔進了垃圾箱。當她回頭看向媽媽時,媽媽對她豎起了大拇指,她的笑聲如銀鈴般響起……哦,原來“文明之風”不僅已經吹起,更是吹進了每一個角落……
春風溫暖著大地,我們的“文明之風”也如春風一樣吹拂著每一寸土地,結出朵朵“文明之花”,我知道,我的“文明之旅”還將繼續,因為,我已身在其中……
文明日記 篇3
如今,“講文明,樹新風”已不只是個口號,更多的是已經體驗在了人們的日常行為舉止上。我就記錄了這樣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昨天,我和媽媽一起去看望生病住院的阿姨,也許是“五一”放假的緣故,公交車上的人要比往常多得多,別說找個座位了,就是站著,也擠得夠嗆。車一到站,上來了一位小姑娘,看上去要比我大個兩三歲。她手里捧著一盒大蛋糕,因車上的人水泄不通,她無可奈何地把蛋糕舉過了頭頂,車子一啟動,蛋糕就在頭頂上晃晃悠悠,她顯露出一種非常焦急的神態。我也為她擔心,萬一蛋糕掉下來,肯定會摔得不成樣子。站在她身旁的人雖然想照顧她,但因人太多,也是愛莫能助。這時,只聽有個帶著一點嘶啞的聲音說:“孩子,到這兒來坐吧,別把蛋糕擠碎了。”我順著聲音望去,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
不知怎的.?這會兒我的心酸酸的,眼睛也有些濕潤,大概是老爺爺的舉動深深地打動了我。突然,一個宏亮的聲音傳滿了整個車廂,“老大爺,您年齡大,您別動,我來幫助小姑娘”,我轉過頭一看,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叔叔在說話。只見他伸出一雙粗大有力的手,接過小女孩的蛋糕,用大拇指鉤住蛋糕的繩兒,把蛋糕舉得高高的,另一只手穩穩的抓住車上的拉手,那位叔叔的熱心,讓小女孩臉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不知是誰說了一聲:“高個子真好”,乘客們都笑了。
一路上,我聽到了不少這樣的話:“阿姨到這兒來坐吧”,“小朋友,來,坐在叔叔腿上”,“要不要我幫忙?”,“老大爺,請您慢點下車。”
普照大地的陽光射進了窗口,照在人們歡樂的臉上,公交車上,滿載著乘客,滿載著一路新風,迎著和煦陽光駛向我們家園的每個角落。
文明日記 篇4
7點30分,準備好攝像架,背著電腦,開始進入教室區域。今天的安排,是接受邀請全天觀摩王亞玲的班級,并參與數學教研。
到教室后,王亞玲已經在教室了,有三兩個孩子先到,在讀書,或與王亞玲交流寫繪或讀書的情況。陸續到達的孩子,多數在讀書,有些孩子則先觀察教室里的魚兒早晨有什么變化。王亞玲提醒:“別動,魚兒還在睡覺!”PPT的音樂若有若無,輕柔極了。上面有孩子們在小屯公園的照片,還有到教室里應該做的事情的提醒:
1、作業:數學練習單、挑戰題、口算練習冊、生字本;
2、上課準備:晨誦本、鉛筆盒、膠棒——整齊;
3、還書;
4、水杯;
5、安靜地閱讀。
其中,“安靜地閱讀”字體是黃色的,顯然是在強調。旁邊紅色的字很大:
草頭娃娃:
“草芽尖尖,
我是冬天里的春天。”
孩子越來越多,7點50分左右,已經基本上到齊了。自由、放松,但沒有喧囂,多數在認真地讀書,有些借書還書或做作業,真好。
一
很快,8點了,晨誦的時間要到了。
PPT轉換成“我要做個好孩子”的'面前,意味著晨誦開始了。我注意到,老師沒有說一句話,要求學生坐好之類,孩子已經主動地坐好了。
沒有起立,直接放音樂《好媽媽》,孩子迅速坐端正,開始唱《好媽媽》:
我家好媽媽,
下班回到家,
勞動了一天多么辛苦啊!
媽媽媽媽快坐下,
媽媽媽媽快坐下,
請喝一杯茶,
讓我親親你呀,
讓我親親你呀,
我的好媽媽,
我的好媽媽……
歌聲結束,先是一個短暫的交流:昨天和前天,給爸爸媽媽送畫,你們畫了沒有?
溫習《爸爸睡覺我不吵》:
小花貓,不要叫,
再叫不給你吃飽。
爸爸上了深夜班,
回到家里在睡覺。
爸爸睡覺我不吵,
請你乖乖也不叫。
我來寫字又畫畫,
小貓小貓快來瞧。
老師開始出示部分孩子的寫繪作品(送給爸爸的畫),并對畫面進行敘述,仔細地講解畫的內容,相當于“復述”寫繪內容。講完后再肯定表揚孩子的敘事越來越清楚。
8點零4分的時候,有一個孩子遲到了。老師沒有說什么,做了一個讓他回座位的暗示,沒有停止講課,繼續分享孩子的作品,講得繪聲繪色,都是分享為主,再指出還要努力的地方。
9分鐘以后,開始進入晨誦《走路靜悄悄》:
我要學貓貓,
走路靜悄悄。
樓下張婆婆,
最怕吵和鬧。
腳步咚咚咚,
嚇得她心跳。
要是嚇出病,
那可怎么好?
老師先讀一遍,然后一句句帶讀,帶讀兩句,順帶解釋貓的腳的特點。
帶讀結束后,要求全班一起讀。學生讀得很好。孩子把“張婆婆”讀成“張奶奶”,老師又把這句帶讀了一遍。
然后,找一個同學(劉樂柱)單獨來讀。讀得不熟練,但是都讀正確了。又叫袁欣儀讀,讀得比較流暢,兩個小孩,都把“張婆婆”差點讀成“張奶奶”,然后都自己迅速糾正了。
接下來齊讀,很流利。
然后老師指導朗誦:“走路靜悄悄”要怎么讀?能不能高聲吼讀?(老師示范,學生笑)
學生又讀,學生讀出了變化,雖然還不到位,但是意識已經不自覺地有了。
老師范讀,略平了一些。如何根據內容調整語氣?這種意識要反復地練習。
然后男女生分角色讀。
老師說,這不像小傘兵讀的,像張婆婆讀的!要安靜地讀,但不要懶洋洋地讀。學生有些不知所措了。老師又范讀,這時候下課鈴響了。
全班再讀一遍。(有孩子又出現將“張婆婆”讀成“張奶奶”)
老師發下晨誦詩。
整個晨誦,是很從容自由的,——多數時候,晨誦是不必雕琢的,因為時間太緊張了。晨誦在一年級最重要的仍然是數量,如果要講要點,在大家已經熟悉了流程之后,一年級有兩個內容是重要的:一是朗讀,如何防止吼讀,讀出變化來,今天老師示范得不夠,指導的時候學生就不太聽明白了。朗讀訓練就是要訓練學生控制自己的聲音,用聲音將詩歌內在的變化呈現出來。二是滲透于晨誦中的情感或德育目標。今天的《走路靜悄悄》是可以略作延伸的,課件上應該就有延伸部分,只是沒時間了,也沒關系。
另一個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寫繪的分享,花比較久的時間是值得的,而且分享是細致的。只是,可以考慮要么提前上晨誦,要么將寫繪分享放在語文課或繪本課前,或者中午及暮省時間,為晨誦留出充裕的時間。
文明日記 篇5
寒風瑟瑟,絲絲的細雨打濕了路面。但是,在這個初冬的一天,我們實驗小學的全體學生卻掀起了“共建文明城市,同享幸福梯城”的熱潮。 我是實驗小學四年級五班的一名學生,與其他幾十位同學一起被選為“文明禮儀小使者。”今天,我們要在實驗小學附近的白楊灣廣場做義務活動:撿垃圾、扶老人過馬路、交通勸導······我與另外三位同學負責宣傳推廣文明禮儀知識并向社區的居民分發傳單。
時間如水,一分一秒的過去,眼看著其他小使者手中的傳單一張
張減少,我卻遲遲沒有發出去。終于,我鼓起勇氣,走向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奶奶您好!”我敬了隊禮,接著親切地對她說:“這是我們實驗小學宣傳普及文明禮儀的傳單,希望您看一看,學一學上面的知識。提高文明禮儀素養,共建幸福云陽。”說完這些話,我低著頭,心中已打起了鼓,有些擔心又有點害怕,但在0、1秒后,這種緊張的情緒又一掃而光。老奶奶微笑著點了點頭,和藹地拍拍我的.頭。她接過傳單后,認真仔細地看了起來,又心滿意足地離去了。望著她漸漸遠去的背影,我大聲地說:“奶奶,謝謝您,再見!”
在這之后,我的膽子居然大起來了,也越來越自信。有時候,我
居然和以前從不接近的陌生人侃侃而談,還愉快地聊起了天,手中的傳單不一會就空空如也。看著熙來攘往的人群,我也釋然了,突然一
種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涌上我的心頭。在這寒冷的冬日,在傳遞文明禮儀的同時,我的心里充滿了溫暖和感動。
半小時后,我們這些小使者圓滿地完成了各自的使命,又排著整齊的隊伍回到了校園。回想起剛才的經歷,我似乎明白了:只要每一個人都講文明,懂禮儀,我們的城市一定會更幸福,云陽的明天也會更美好!
文明日記 篇6
一個明朗的早晨,小明和小紅一起走在去學校的路上。興高采烈地聊著家里的'事情。少時他們倆人看到了一個垃圾桶。
他倆驚訝的發出聲音,好多垃圾啊!小紅慢慢的走到了垃圾桶前,聞著那股惡臭味,還拿手在鼻子上扇一扇,她慢慢彎下腰去撿垃圾。
這時,小明撓頭思索:這些人怎么這么沒有素質呢?我該怎么提醒他們保護環境呢?他看到小紅書包里有一張紙,便趴在地上寫了起來,小紅現在忍著臭味兒,一點一點捧著垃圾往垃圾桶里扔。小紅臉上漸漸地露出了喜悅的神情。
而這時,小明也將字寫好了——文明只差一步,小明自豪地將自己寫的字貼在了垃圾桶上,特別神氣。
看到這幅漫畫后,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不也和那些人一樣嗎?就在遠處隨便一扔,扔在外面也不會去撿,家里面吃水果,如果果汁掉在了地上或者桌子上。也不會去管。再想一想,那兩個小學生,只是感覺到無比羞愧。
再想想清潔工阿姨,如果我們都把垃圾丟在外面,那清潔工阿姨就要費很多心力。這就體現出了一個人沒有到。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都改進許多,重視了保護環境,保護家園的良好習慣。
對比上面的事例,我發現自己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要做到不亂扔垃圾,愛護環境,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我們大家要保護地球,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不隨地亂扔垃圾。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
日出有一種財富叫精神,有一種高貴叫文明。
文明日記 篇7
文文和明明是兄妹倆,他們倆非常文明,那天他們倆說說笑笑地從學校走回家,路上發現一個垃圾箱子,這個垃圾桶旁全是垃圾。這垃圾箱旁有西瓜皮,香蕉皮和臭襪子,還有一些生活垃圾和廚房垃圾等,垃圾混雜在一起又臟又臭,簡直和垃圾處理站的垃圾箱沒什么兩樣。
文文對明明說道,是誰這么不講文明,把垃圾都扔到了垃圾桶的外面,只要向前走一小步,就可以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里呀!明明說,如果每個人都是這樣的話,這個城市會變成什么樣呀?文文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垃圾的臟和臭,直接擼起袖子用手把垃圾放到了垃圾箱里。文文突然間想起了和媽媽去國外旅行的時候,發現路邊一個垃圾桶都沒有。他們的路上一個垃圾都沒有,原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把垃圾帶到了自己的.家里,并且分類處理之后,扔到不一樣的垃圾桶中,在我們國家都不需要分類垃圾了,只需要你把垃圾準準地扔到垃圾箱中,但是還是有人不愿意,還是有人會把垃圾扔在垃圾箱旁。明明見文文如此的文明,他就靈機一動,從書包里拿出了紙和筆,在紙上寫道“只差文明一小步”,他把這張紙粘在了垃圾箱上。明明對文文說,這樣扔垃圾的時候,人們一定就會向前走一小步了吧!這樣垃圾就進了垃圾桶,而不是垃圾桶前面。文文向明明豎了一個大拇指。
我想如果每一個人,都很不講文明,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外面的話,這個城市會變成什么樣呢?我們這顆蔚藍的星球,將不會如此的蔚藍,而是灰灰的、黑黑的,將會變的和成垃圾處理站樣,哪兒都是垃圾,哪兒都是臭味。但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很講文明,我們這顆蔚藍的星球將會更加得藍,不會再有什么白色污染,每天都會有那藍天白云。讓我們期待,那每天都是藍天白云的日子。
【文明日記】相關文章:
講文明日記12-08
文明是一種責任-日記02-21
【精華】文明日記三篇04-01
精選文明日記匯編九篇05-15
文明日記范文合集8篇04-03
有關文明日記模板9篇08-16
關于文明日記合集10篇05-12
有關文明日記匯編8篇06-20
文明日記模板匯編7篇09-21
關于文明日記模板7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