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日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小日記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小日記 篇1
這學期我們學了數學的運算律。其中包括有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使我的計算速度快了許多,學習計算更加輕松。舉個例子說吧!比如:788+(125+12),首先我們發現788和12正好可以湊成整百,所以就把125和12換位子,這樣就形成了加法交換律,然后再把括號去掉,這樣就變成了788+12+125=925。瞧,這樣多方便呀!
學完了加法,接下來就要學乘法了。就拿96×25來說吧:我們先看,25的好朋友是4,因為96是4的倍數,所以把96拆分,拆成4和24,列出算式就是24×(4×25)=2400,如果把25拆的`話,那可就麻煩了!
現在,我越來越喜歡數學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數的運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能根據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合理靈活地應用各種運算律,讓我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數學小日記 篇2
X月X日 晴天
有一天,死對頭張小平和潭小剛又在百貨大樓見面,這回,可不是來比武和猜謎語,而是來比動腦筋。這回由甲方(張小平)提問,可是由于張小平心里緊張,(上回被潭小剛的烏鴉嘴罵了個狗血噴頭,輸了一回),只見張小平眼睛一轉,看見了一個儲蓄筒,便笑咪咪,自信地說:"哦-哦-哦-哦-啊!"乙方(潭小剛)接題,小紅有一個儲蓄筒,存放的'都是硬幣,其中2分幣比5分幣多22個。而按錢數算,5分幣比2分幣多4角。已知這些硬幣有36個1分幣。問:小紅的儲蓄筒里共存了多少錢?
這下潭小剛可傻了眼,眼冒金星,他左思右想,足足有一個小時,張小平左逛逛右逛逛,從一樓逛到三十六樓,逛的腳都酸了。
看著這個潭小剛終于也能有今天,張小平心里笑得肚子都快開了花。
"算了,還是我來給你講講吧!把2分幣比5分幣比多的22個算成錢數是0.02×22=0.44(元),這時剩下的2分幣和5分幣同樣多。因為5分幣比原來2分幣多0.4元,所以5分幣比與它同樣多的2分幣多0.44+0.4=0.84(元)。而每個5分幣比2分幣多0.05-0.02=0.03(元),因此0.84里包含0.03的個數就是5分幣的個數:(0.02×22+0.4)÷(0.05-0.02)=28(個),28+22=50(個),0.05×28+0.02×50+0.01×36=2.76(元)
數學小日記 篇3
前幾天,爸爸媽媽帶我去鄉下吃年夜飯。吃完飯后,我們都很無聊,爸爸掏出一副牌說:“我們來算二十四點吧。你和媽媽來搶答。”表弟在邊上聽了,也嚷嚷著加入了搶答的行列。
原本想算二十四點挺簡單的',可沒想第一局就把我難住了。“8、6、1、2。”爸爸把四張牌攤在桌子上,扯著嗓子喊道,“搶答開始!”媽媽很快就接上了:“8除以2等于4,4乘1還等于4,四六二十四。”“答對!接下來,4、8、10、4。”我在手上比畫了一會,脫口而出:“8乘10等于80,80除以4等于20,20再加4等于24!”“Good!然后是3、7、6、5。”沒等我說,表弟慢悠悠的聲音就響了起來:“6減5等于1,1加7等于8,8乘3等于24!”“非常好!”就這樣,我們玩得不亦樂乎,直到把整整一副牌用完了為止。
雖然事情過去了許多天,但算二十四點給我的感覺仍記憶猶新,這個游戲即能鍛煉我們腦子的靈活性,又能鍛煉我們口算與心算的能力。同學們,你們不想來試試嗎?
數學小日記 篇4
每當我走進校園,眼前就會出現十分醒目的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一句話,那就是“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是啊!在生活中我們總也離不開數學,如果不學習數學,就會鬧出許許多多的笑話。
就拿我兩年前發生的一件事來說吧!那天,我起得早,媽媽讓我幫她到樓下去買些早點,說完我就帶著五元錢下樓了。來到樓下,買了早點,就付了錢。老板說:“這些總共是二元五角,我找你二元五角。”說完,就把錢交給了我,我見了,連忙說:“不對不對!你少給了我一元,應該找我三元五角才對呀!”老板聽了,傻了眼,猶豫了一會兒,對我說:“小朋友,是你算錯了,就是找你二元五角呀!”我一聽,急得爭了起來:“叔叔,是您算錯了,明明就是三元五角嘛!”一旁的老板娘見了,用一口帶有生氣的方言,對我叫道:“瞧這孩子,年紀不小了,怎么連最基本的算術都不會!”在那兒吃飯的人聽了都“哈哈哈”地笑了起來,我看了看,難過地跑回家,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訴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聽了,也笑得前俯后仰,我生氣地說:“連你們都笑我!”爸爸連忙解釋道:“不是我們愛笑你,這是因為你沒理解,沒去思考數學中的‘元角分’。那我問你兩張五角等于多少。”
“一元。”
“那兩張二元等于多少?”
“當然是四元嘍!”
最后,我終于在爸爸的解釋中知道了自身的不認真。從此我再也沒犯過同樣的.錯誤。
這個笑話,我都不會忘記,它給我一個教訓,永遠印在我的腦海里。
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學數學,數學可不是那么簡單的家伙。學后一定要記著: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
數學小日記 篇5
星期天,我和媽媽來到菜市場買菜。
媽媽買菜的時候說要考考我,她說:“一把小青菜X元,現在媽媽買了3把,共六元,請問一把小青菜多少元呢?”我想了一會兒后用方程解出了這道題的答案,設一把小青菜價錢為X元的'話,那就把媽媽買小青菜的把數×一把小青菜的價錢=總價,算式應為:3X=6
數學真有趣,我愛數學。
解:3X÷3=6÷3X=2
數學小日記 篇6
暑假里,爸爸媽媽帶我去上海的金茂大廈玩。到了金茂大廈門口,我抬頭一望,金茂大廈真高呀!爸爸告訴我它有88層,每層高4米,我算了算:88×4=352(米)。我推開門,跑進大廈的一樓大廳,哇!人真多呀!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那些人都在排隊買票。爸爸也去買票了,票買回來后,我看了看,成人票每張50元,兒童票每張25元,媽媽說:“猜猜看,我們家一共花了多少元?”我馬上說出了算式:50×2=100(元)100+25=125(元)。“爸爸,一共用了125元。”媽媽說:“你真棒!能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到了坐電梯的`地方,還是很多人,我估記了一下大約有200人在等電梯,我們大約等了10分鐘才坐上電梯。哇噻!這個電梯可以坐下50人。開始廣播了,里面說:“這座電梯是亞洲速度最快的電梯,是一架時光穿梭機,以每秒9米的速度往上。”過了40秒,就到了88層,我連忙跑到窗旁看風景,咦!怎么外面的建筑物都變成小矮人了呢?
數學小日記 篇7
我們已給本學期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又迎來了豐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吃過午飯,媽媽帶我到山坡上去找小棒。我和媽媽先把茅草的桿子砍回家,然后媽媽用米尺量10厘米長一根,用剪子剪斷。媽媽一邊剪,一邊讓我數,數到10根就捆一捆。
捆了10捆,媽媽說,好了,不剪了。然后,媽媽叫我把10捆打開,兩根兩根的數,數到100;又5根5根的數,數到100;我都數對了。媽媽問我:還可以怎么數?“10根10根的.數”。
“10根一捆,你說100根要捆幾捆?”我想了一下,說:“10捆。”媽媽高興的說:“對,你真聰明!”我覺得數數真有趣!
數學小日記 篇8
那一天我看了《小學生周報》,從一個版面上看到了這樣一道數學題:一只小猴子從30米的地方搬香蕉,一次只能搬30根,而每往家走一米就要吃掉根。現有60根香蕉,小猴搬到家剩幾根了呢?如果是120根呢?
題后已經是給我們示范了一題60根的`題,就是小猴搬30根到15米只剩下15根,返回,到原點時又剩下15根。15+15=30(根),再將30根一齊搬到家,就不會空空如也,至少還剩下15根。我看得津津有味,也想一展身手,便試解一道搬120根的題:
小猴就先搬30根到15米,剩下13根;回頭至起點再搬30根,到15米剩下13根,加上前面的15根一共30根。再回頭搬30根至15米,加上以前的,一共45根,以此類推,最后一次也只剩下15根,合起來共60根。離家15米時再分兩次搬,每次剩下15根,合共30根。這樣,還有30根。
從這我明白了,一個人只要肯動腦,什么都可以做成。
數學小日記 篇9
今天,我去學校報名回家后,包好書皮,就開始計算這學期我支出的費用。
首先是學費。學費410元,加上飲水費20元,共430元。接著是奧林匹克數學學校的收費180元,估計還要20元的乘車費用,共200元。還有練習本的`錢:《課課通》2本21·5元;《英語練習》1本9·9元;2本《試卷課課通》15·9元。《江蘇大試卷》3本21元。21。5+9·9+15·9+13+21=81·3(元)。
學習用費:430+200+81·3=711·3(元)。
生活用費:這學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5×30=150(元)。每頓飯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2·5×3×30×5=1125(元)。“還有什么呢?”我咬著鉛筆自言自語道,“還有你的學習用品。”哎,媽媽回來了。沒錯,還有學習用品。
學習用品:一只筆袋8元,一只鉛筆盒3元(很便宜,清倉貨),六枝鉛筆3元,一塊橡皮0·5元,兩把三角尺1元,兩枝自動鉛筆5元,8+3+0·5+1+5=20·5(元)。
總支出:711·3+150+1125+20·5=20xx·8(元)。
哇,沒想到,平時不太花錢的我,竟然會讓父母花20xx·8元錢在我這一學期上。看來,我可要節約用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