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相信大家這一天里都收獲頗豐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日記了。如何把日記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過小年日記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小年日記 篇1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小年”。
早晨,我早早起床,趕快穿好衣服褲子,迎接這一年一度的“小年”。
到了中午,“叮鈴鈴”電話響了,是大娘!她打電話叫我們晚上到她家去吃餃子!我高興得很,還沒到晚上就穿好衣服褲子要去。我到的時候,他們正好在包餃子。我興趣一來,決定與他們一起包餃子。
剛開始包餃子時,不會包,就是回了也很難看,
哥哥姐姐們包的'彎彎的,很好看,可是我包的卻胖胖直直的!我叫哥哥教我。我看了好幾遍才看會!原來是先捏中間的面,在從兩頭往一邊捏!這我的餃子 才一個比一個好看!吃餃子時,我一眼就能認出自己包的餃子,因為我包的餃子都很“胖”。吃著自己包的餃子,總覺得比什么餃子都好吃,心里美美的!
過小年日記 篇2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就到了過小年的時候了。
調皮的我一聽說要過小年了,趕快抱住奶奶的手讓她和我一起去買炮。奶奶樂滋滋地答應了。
我們兩個人走到了炮店里,哇!“真熱鬧呀!”我興奮地跳了起來。那里有許多稀奇古怪的花炮,有小兔子抱著胡蘿卜的、有小貓吃魚的……我挑了一把炮放到收銀臺,買了炮,我和奶奶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鈴鈴鈴鈴……”我定的表鈴響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放炮的時間到了!我們一家人來到了天倫廣場,好多人呀,震耳欲聾的炮聲充滿了整個廣場。有放二踢腳的,有放沖天炮的,還有人在放孔明燈……我們開始了,我和調皮的弟弟拿了一只火箭炮插在安全的.地方,點火!我和弟弟捂住了耳朵,“砰砰”炮彈一個接一個飛向天空,飛到半空的時候它們爆炸了,炸出了許多好看的形狀來。一會兒降落傘炮又開始放了,一個一個似真的降落傘從天而降,我和弟弟高興地跳了起來。該大人們放了,我們小孩坐在一邊看著,大人們都做著難度高又驚險的動作,但他們卻總是在提醒著我們:“不要去做那些危險的動作啊……”
炮放完了,我們也都累了,大家就一起開車回到了家里休息。
今天玩得真開心!這個小年過的真有意義!
過小年日記 篇3
今天是小年夜,傳說是小孩子過的年,這一天可把大人們忙壞了,可我們小孩特別高興,因為是我們小孩子過的年。
中午,我接到爺爺的'電話,要到爺爺家過小年夜。爺爺早就為我準備了滿桌的美味佳肴,我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爺爺夸我考得好,獎給我好多好多的鉛筆。
晚上,我又和爸爸媽媽趕到外公家過小年夜,外公外婆家也早已準備了雞魚肉蛋,山珍海味,甜甜的美酒飲料,我今天吃得特別有味。吃完后,我和哥哥放煙火,小年夜過得真快樂!真是吃了東家趕西家,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是無限的,我長大后要好好孝順長輩。
過小年日記 篇4
今天是小年,因為爸爸和媽媽不在家,我準備下午就打掃一下我們家。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到下午了。
我睡覺起來,就開始準備晚上給爸爸和媽媽的驚喜了。我先擦陽臺的玻璃門了。一開始擦還好,到后來,抹布搞得我抓耳撓腮的。你知道我為什么會抓耳撓腮嗎?是因為抹布老是搞到我的脖子上,所以,才會抓耳撓腮。這回,你們知道原因了嗎?然后,我又擦了一遍地。后來,我的活干完了,我就在構思晚上的特大聚會。同時,我也要構思給爸爸、媽媽、姥姥、姥爺的禮物。我先給爸爸畫一張畫,畫上是一朵又大又紅的花;,表達的意思是:祝你新年快樂,變成一個大富豪。給媽媽做了一張賀卡,上面畫著一個非常美麗的'仙女。我想媽媽變成一個仙女,帶著我們一起飛。上面寫著happy new Year,和Patformother.我還給姥姥寫了happy new Year??。我給姥爺的禮物就不同了,我給他的是一包快樂的新年禮物,里面裝著兩包紙巾和一個書簽,都是新的。
我知道,這個小年是一個快樂的小年,也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小年!在這里,我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過小年日記 篇5
時近春節,媽媽說今年要帶我回老家過年。老家雖然只有大舅舅、大舅媽、表哥、表嫂在家(外公外婆已去世多年了),但想到老家的那些小伙伴我恨不得馬上就見到他們。在采購了大包小包的年貨之后媽媽就開車帶著全家(我們家的成員包括:小狗泡泡,貓咪小貝和小地兒)回老家了。也許是回家過年的人太多,車在路上走得不是太快,也許是我想見到小伙伴的心太急切,總感到時間過得太慢。在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之后我們回到了家。
回家這天正趕上農歷的小年夜(臘月二十三),在老家小年夜也是很隆重的,吃過中午飯舅媽便忙活著晚上過小年夜吃的飯,準備菜肴和包餃子。我沒事可做就幫著舅舅打掃房間,舅舅用報紙疊了一個像船型的帽子給我帶在頭上,防止灰塵弄臟了頭發,再帶上一個口罩便開始了我們的大掃除。 舅舅給我一個小一點的掃帚讓我掃墻面,他自己站在凳子上打掃高一點的地方。墻面好了再擦玻璃、掃地、整理房間。經過我們一番熱火朝天的打掃房間里整潔干凈、煥然一新了!這時舅媽拿出一卷貼畫,我想:是不是要貼春聯了?我趕忙把帶回來的“!弊帜贸鰜頊蕚滟N到窗戶的玻璃上,舅舅說:現在還不能貼,要等到除夕那天才能貼上去。你舅媽這是要貼“灶王爺”。看我大惑不解的樣子,舅舅說,今天是小年夜,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我們過小年夜就是要請“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帶吉祥。等到除夕“灶王爺”回來的時候會把福帶給我們每一個人,那時候才能貼“!弊。哦,這時我才知道為什么過年要貼“!弊至耍瓉硎恰霸钔鯛敗币焉咸熨n給我們的祝福放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平平安安幸福一生啊。(這是老家的一種風俗,也許每個地方過小年夜的習俗都不一樣吧。但我想肯定也會是別開生面的。)
姐姐(其實是我表嫂,我總改不了口)的任務是和面包餃子,我在忙活完我的“任務”后便也加入到了包餃子的行列 ,姐姐搟皮可快了,不一會就攢下了一大堆,我才包了幾個還都“張嘴露餡”的,看到攢下的皮都快粘到一起了,我著急地喊舅媽過來幫忙,舅媽不愧是家庭主婦,三下五除二餃子皮就所剩無幾了,一個個餃子在竹屜子上擺成圓圈,像一只只小鳥在天空盤旋,真像是藝術品啊!
到了晚上,舅媽擺上了一桌豐盛的晚宴:魚蝦、肉菜、瓜子、飲料……都是我愛吃的,還沒等大家都坐齊,我先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不好,一個肉丸噎在嗓子眼了,看著我“?,?……”地打著嗝,眼淚都下來了的樣子,全家人都笑得前仰后合。舅媽給我又是喝水又是捶背,好不容易才把肉丸子咽下去。哎,“心急吃不得熱豆腐”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哦。
這時,外面響起了稀稀拉拉的鞭炮聲。舅舅說:“趕緊吃哦,一會咱們也出去放鞭炮!狈疟夼?我可不敢!舅舅說:“知道你不敢,我特意給你買的禮花,敢不敢放?”禮花?太好了!我最喜歡放禮花了!“趕快吃餃子吧?吃完了好放禮花去!蔽抑钡卣f。舅媽這時插話說:“先放,然后再吃餃子,這樣才有好運氣!”哦,感情這也是有講頭的。“好,那就快去放吧!蔽掖叽僦司。舅舅把準備好的一大盤禮花抱到大門外面來,點燃一支香,用嘴吹了吹,看著紅紅的.香頭對我說:“明明,你把禮花點燃吧。”我迫不及待地接過香,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將香頭慢慢靠近禮花的芯子,雖然知道這是禮花,但心里還是不免突突的跳著,“砰!”!我趕緊把手縮了回來,“哈哈……”看著表哥幸災樂禍地壞笑著,我才知道是他發出的聲音,嚇死我了!在舅媽對表哥的嗔罵聲中,我又重新點燃禮花,在芯子“咝咝”地冒出青煙之后,“嗵”!一個禮花蛋沖天而起,接著在空中炸開,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哇!太美了!五顏六色的光環照亮了天空,像天女散花般洋洋灑灑散開來,和遠處的禮花交相輝映,好看極了。此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真沒想到鄉村節日的夜晚是如此的豐富多彩,鄉親們的日子是如此的紅紅火火!
這就是老家一個平平常常的小年夜,一個讓我快樂無比的小年夜!吃完餃子,舅媽讓我洗洗趕緊睡覺,說明天一早那些小伙伴肯定會來找我玩的。剛才的興奮還沒有消退,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肯睡去:小年夜過得太有意義了,那么大年呢?想著就要臨近的大年春節,我更是心潮澎湃,準備著吧,準備著過個更有意義的春節吧!
過小年日記 篇6
“砰砰”外面早已有了過年的氣氛,很多人也很早地來迎接春節。
我問爺爺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這么熱鬧?爺爺疑惑地說:“難道你不知道嗎?今天是‘小年夜’啊,現在的很多人都把以前的傳統節日忘掉了,所以這些也都漸漸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按理說,今天應該吃關東糖的,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沒等爺爺把話說完,我就接過去了。爺爺接著講:“小年夜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意思是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后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小年夜就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了,也開始收拾家,準備著干干凈凈地過個好年!睜敔斂次覍@些傳統節日挺感興趣,便建議我去查查這方面的資料,我在網上還看到關于“小年夜”的一些信息:“‘小年夜’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小年夜的習俗還有‘祭灶’‘掃塵’‘剪窗花’‘寫春聯’‘洗浴’‘婚嫁’等……”我真大開了眼界。
“快來,幫我接一下。”媽媽站在椅子上喊我,我接過媽媽手里的手提袋,看了看說:“媽媽,是燈籠吧,還沒到大年三十呢,怎么就把它給拿出來了?”“再等到三十那天就晚了,今天都‘小年夜’了,別人家都有掛的了,咱們哪年不是提前幾天就把它掛起來!眿寢屝πφf。我想也是,這也不早了,應該有點過年的氣氛了。
忙完這里,媽媽又把房子整個大掃除一遍,接著買東西、購年貨,然后準備春節的食物……真是特別忙。
春節的序幕就這樣甜甜地拉開了,我越來越覺得有年味兒了,開始認為大年三十才是最熱鬧的,沒想到小年夜也狂歡。
過小年日記 篇7
今天是小年,爸爸從學校接我回來去上寫作課,我興奮的走時了教室。
我坐下的時候,心想:“今天老師發灶糖,真開心。”上課了,教師給我們講了小年的來歷,傳說小年,即每年農歷臘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它是整個春節慶;顒拥拈_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
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系。有的地方,還將糖涂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涂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边@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
過小年日記 篇8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千盼萬盼,終于盼到了過年。聽大人說過小年,是象征著已經快到了年三十。這讓我也感受到了深厚的過年氣氛。
“這是什么?”我問。
爺爺說:“這是灶糖,也叫芝麻糖,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的神仙,在它上天的時候,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讓人間事事如意。不過,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不僅僅粘住灶爺的嘴,不讓灶爺上天打小報告,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閑話的灶君奶奶的`嘴!薄爸ヂ樘遣还馐钱敿榔罚藗円惨秤迷钐呛突馃燃涝钍称罚械牡胤竭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快點過來幫忙!”老媽叫道。
我急忙跑過去,一會兒擇菜,一會兒洗碗,一會兒擺餐具……可把我給忙壞了。不過辛苦沒有白費,晚上爸爸做了一桌子好吃的美味佳肴。別提多開心了!
春節的序幕已經拉開,越來越有年味兒,過真希望快到年三十。
過小年日記 篇9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過小年是吃水餃、吃糖瓜的日子。
今天,我正做著作業,看見爸爸出門買了一個糖瓜回來,我興奮地大叫一聲,跑去湊熱鬧。只見糖瓜又胖又圓,活像個大娃娃。糖瓜上粘著好多白芝麻,多得跟天上的星星一樣數不清。大糖瓜硬邦邦的,爸爸使出吃奶的用手掰,大糖瓜紋絲不動。爸爸拿它沒辦法只好用刀砍。嘻嘻,永不服輸的大糖瓜“開花”了,濺了零零散散的一桌子,爸爸把它們盛到碗里。我可忍不住了,眼疾手快地抓起一塊塞在嘴里,細細品嘗。嗯,味道不錯,甜甜的黏黏的,百吃不厭。
接下來當然是大掃除了,因為要打掃整個屋子,很累的所以我也動身加入了這場轟轟烈烈的勞動中。爸爸踩著凳子擦窗戶,奶奶當爸爸的助手。爸爸打掃衛生間、臥室、陽臺等地方。媽媽則負責拖地、擦桌子等。我呢,一會兒跑去幫媽媽掃地,一會兒跑去給爸爸遞抹布,一會兒又給爸爸倒好備用的清水。一家人忙的'滿頭大汗,不亦樂乎。
大約過了兩三個小時,家里徹底變樣了,煥然一新。窗戶擦得亮亮的,不仔細看還以為沒裝玻璃呢。所有的物品擺放的整整齊齊,有條不紊。地面一塵不染,都能倒映出人影來,簡直就是四星級賓館。
到了晚上,香噴噴的餃子上桌了。勞動了一天后,一家人吃著冒著熱氣的餃子,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
小年雖然不像新年那樣熱鬧,但也別有一番韻味。我喜歡過小年。
過小年日記 篇10
我的老家春節是從小年即臘月二十三那天祭灶揭開序幕的。正如兒歌里面唱的:“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這反映了孩子們盼望過年的心情。
我奶奶說,臘月二十三天黑以后,灶王爺要上天向玉帝匯報一年的工作。誰人好吃懶做,誰家妯娌不和,哪個不孝老人,何人做壞事等要一一匯報,臘月三十早晨再回到人間,就要按玉帝的旨意世人獎罰懲處。所以老百姓對灶王爺爺畢恭畢敬,悉心供奉。
23一大早,奶奶就起來忙活。先在廚房擺上供桌,在供桌后面的墻上貼上早已買好的'灶王像,然后貼上對聯上聯“上天言好事”,下聯“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供桌上有糖瓜,酒菜,香火,旁邊有的還扎紙馬和干草。我問奶奶,紙馬和干草干嗎用。奶奶說,馬是灶王爺的坐騎,要讓馬吃飽喝足才能上天。我笑著說,以后扎個飛機,飛機比馬快,奶奶聽了哈哈大笑。過一會奶奶回頭對大家說,今天只說吉利話。
天快黑的時候,奶奶把一家人叫到到灶房,先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然后向設在灶壁上的灶王爺敬香敬酒,奶奶還念念有詞。然后將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以及灶王爺的畫像對聯等拿到院子里,一同燒掉,還有香、紙。做完這些以后,全家人按老幼分別磕三個響頭,然后回屋吃飯。飯前,奶奶還要把一塊塊切好的糖瓜分給大伙,晚飯的主食自然也是水餃,由此我也明白了我們當地為什么家人出門要吃餃子了。
說實話,對于老家的這些風俗習慣,我也是似懂非懂,但不知為何,我從沒把他往迷信上歸納,也從沒覺得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