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實用文>日記>數學生活日記
數學生活日記
更新時間:2024-05-16 14:30:26
  • 相關推薦
數學生活日記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日記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生活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生活日記1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書上見到了這樣不可思議數據:“一張厚度為0·01厘米紙對折30次之后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呢?”

  這個數據無論怎么聽都覺得太“荒唐”了一點。畢竟是一張薄薄紙,通過對折真能超過珠穆朗瑪峰嗎?但非常多意想不到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只有通過計算,這一切謎底才能揭曉。

  隨即,我便把0·01厘米連續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接著,我又把珠穆朗瑪峰高度8848。13米轉化為884813厘米,通過比較,非常明顯能夠看出對折30次之后紙張厚度確勝過了珠穆朗瑪峰高度,而且還是后者10多倍。

  其實,像這樣驚人數據在平常生活中處處存數學在,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眼睛。

數學生活日記2

  中午放學回家,上樓時,爸爸微笑著問了我一個問題:“如果從一樓上到四樓需要六分鐘,那么從一樓到五樓要用多長時間?”

  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從一樓到四樓要經過四層,六除以四等于一點五分種,再用一點五乘以五等于七點五分鐘。”

  可是,爸爸卻說:“不對。你仔細想想,從一樓到四樓雖然經過了四層,但是只走過了三層樓梯,那又應該怎么做呢?”

  “噢,我明白了!”我拍了拍腦袋不好意思地說:“應該是六除以三等于兩分鐘,從一樓到五樓走過四層樓梯,所以是二乘以四等于八分鐘。”

  “呵呵,兒子真聰明!”爸爸和藹地摸了摸我的頭。

  看來生活處處都有數學,我們應該學習數學,熱愛數學,探索數學的奧秘。

數學生活日記3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來到了人山人海、物品琳瑯滿目的胖發祥超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大小小的柜臺,其中一個柜臺上面用一根小棍子撐起一張大黃幅,上面寫著黃金打八五折,進入生活區,里面的打折商品更是不計其數,什么洗衣粉打七五折了呀,小點心降價了呀,“呀!土豆”買四送一了呀!我頓時對這些打折物品起了濃厚的好奇心,“呀!土豆”是打幾折呢?洗衣粉的現價是多少元呢?我便請教媽媽,媽媽笑瞇瞇的對我說:“你可以用你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呀!”我恍然大悟,我不是剛學了打折扣嘛!便認真思考了起來,現價=原價×折扣數,洗衣粉的原價是14元,現價就應該用14×70%=9.8元,根據上面的'原理,就是用買四包“呀!土豆”的錢買了五包,用4+1=5包,4÷5=80%,也就是打八折,我很自豪的對媽媽說出我的解題思路,媽媽直夸我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數學生活日記4

  語文教會了我們寫作,可是數學也在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生活中的數學,就像是一位愛捉迷藏,又很害羞的小姑娘,如果你不仔細地去尋找是很難發現的,但生活中又處處有數學,就請看看我的數學生活吧!

  星期五下午放學,媽媽說吃完飯帶我和弟弟去百貨大樓。我和弟弟高興得不得了,我還不停地催促媽媽”你快點做飯,我們都等著你呢!“”我還要煎餅哩。用一只平底鍋煎餅,每次只能放兩只,煎一只需要2分鐘,還規定正反兩個面需要1分鐘,我們三個煎三只餅需要多少分鐘?“我想了好一會兒才答道:”先將兩只餅同時放入鍋中一起煎,一分鐘后兩只都熟了一面,這時可以將一只取出,另一只翻過去,再放入第三只,又煎了一分鐘,將兩面都煎好的那只取出來,把第三只翻過去 ,再將第一只放入煎,再煎一分鐘就會全部都好了。所以,煎3只至少需要3分鐘。“媽媽高興的夸獎我:”看來你的數學學得不錯么!“這時,餅已經煎好了,可我還在思考:對,數學就是這樣的!我們很快的吃完了飯,踏上了去百貨大樓的路程······

  到了百貨大樓,我吵著讓媽媽給我買好東西,媽媽慢里斯條的說:”一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兩袋餅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量等于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餅干等于幾袋牛肉干的重量?如果你答對了,我就給你買。“”哼,這還不簡單。根據一包巧克力的重量=兩袋餅干的.重量和4袋牛肉干的重量=一包巧克力的重量,可以算出:兩袋餅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量。所以嘛,一袋餅干的重量=兩袋牛肉干的重量。“我不假思索的答道。我不禁打心眼里感謝數學,是它讓我得到了這么多的東西。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能給細心的孩子帶來無限的歡樂,可是粗心的小朋友卻找不帶它!

數學生活日記5

  老師常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生活中,此時許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都能夠變成一道道既搞笑又引人深思的數學題。我們經常做的數學題目,就就是在解決一個個生活中的'問題。這不,我又在吃漢堡時發現了一道搞笑的數學題:

  3個人吃3個漢堡,用3分鐘吃完,9個人吃9個漢堡需要幾分鐘吃完?

  平時,媽媽經常帶我和哥哥去吃漢堡,我只明白吃,此時從來沒有想到還能夠變成數學題來做,碰到這題覺得真搞笑。剛開始時,我想:3個人吃3個漢堡要3分鐘,那一個人吃一個漢堡不就就是一分鐘,九個人吃九個漢堡當然就是九分鐘?。這樣想著,我興奮極了,趕緊把答案告訴媽媽。可媽媽皺著眉頭說:“孩子,要好好想想,想想我們和哥哥三人吃漢堡的情形,多動動腦!”我聽了愣住了,剛才的得意勁一下子沒了,靜下心來左思右想,突然想到:3個人吃3個漢堡用了3分鐘,一個人吃一個漢堡其實也就是用了3分鐘,那九個人吃九個漢堡也只要3分鐘。我沒有立刻把答案告訴媽媽,又反反復復地想了幾遍,此時覺得就應沒問題后才把答案告訴媽媽。媽媽點點頭笑了,夸我就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她又說道:“數學就來自于生活,只要你細心觀察,就必須會有所收獲,就像吃漢堡一樣。”

  瞧,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變成一道搞笑的數學題,數學真就是無處不在啊!讓我們熱愛數學,學好數學吧!

數學生活日記6

  在小學生活的六年里,我學過許多科目,諸如:語文、數學、英語、自然、音樂……此時但我最喜歡的科目還就是數學。

  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們班的新數學老師——劉老師便帶領我們班以及二班一些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創辦了各班的數學小組。

  經過老師的挑選,我們班的數學小組最后成立了。在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班的裴祺、王思宇、張天成、諸正一、朱子棋、遲雪健、李夢雅和魏博維,在一齊學習,在一齊討論。

  從開始活動的第一周開始,所有組員便開始用心地參加了活動。此時每個星期都由一位組員出一份試題,并在周五把它發給每位組員,作為周末的作業。并在第二周,由出題的同學把所有同學做的試卷收上來進行批改。同時在周五的中午,由他對試卷進行講評。如此循環,我們的數學小組活動了半年。

  度過了一個暑假,我們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當中。這個學期,我們的學習任務十分重,因為,我們即將畢業,踏進中學的校門。由于,數學小組的組員都就是班里的尖子生,每位組員都想考上一個重點中學。然而,在大部分重點中學考試時,總就是以數學為主,所以,我們務必再多做一些數學題。在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還與二班的數學小組在一齊學習,在一齊討論。從此以后的每一個周末,我們班和二班便開始輪流出題。以后的每一張試卷,都有相當大的難度,如果不去認真思考、試驗就是很難做出來的。所有組員們對數學小組都有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在那里我們能夠學到很多的知識,此時做很多的練習題,提高自我的數學水平。所以,我們每次用心參加活動,認證完成每周的試卷。這樣,我們的數學小組又活動了半年。

  度過了這個學期,我們迎來了一個月的假期。以往的每個假期的數學作業都就是把數學書上的題再做一遍,然而這個假期,數學劉老師認為我們數學小組的同學做書上的題太簡單了,便給我數學小組的同學出了一份特殊的作業——數學寒假B級作業。這套作業匯集了清華同方杯的考題、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考試樣題……所有組員都在寒假中認真地完成了這項作業。

  回到學校以后,我們便對數學寒假B級作業進行討論。如果有的題大家的答案都一致,我們一代而過;如果有的題的答案有爭議,我們便開始了激烈的討論,直到得出一個正確結果。

  在小學的六年生活中,在數學小組的活動里學會了許多知識,會做了許多題,為未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學習,爭取在數學比賽中拿到名次,回報給我的老師,我的父母,我的數學小組……

數學生活日記7

  今天,學完小數除以小數不好除,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后,爸爸給我出了兩題:

  (1)小李批發了13.6噸水果,他租了一輛載重量是4噸的卡車來運,他至少要幾次才能全部運完?

  (2)興旺服裝店要做衣服,每套衣服用布2.4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這樣的衣服?

  我一看到題目就迅速用四舍五入法將把這兩題解決了:

  (1) 13.6÷4=3.4(次)3.4 次≈3 次 (2)50÷2.4=20.8(套)20.8套≈21 心想:這太簡單了,不就是要求近似數嗎?我迅速將答案告訴爸爸,爸爸笑著對我說:真的是這樣嗎?我疑惑地看著爸爸,再看看自己的答案,百思不得其解。這時爸爸說:你做題時要聯系實際生活想一想,這樣做對不對?這兩題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來取近似數,第一題剩下的0.4是扔掉呢?還是再運一次?第二題剩下的0.8夠不夠做一套呢?

  我聽后恍然大悟,原來做題目要聯系實際,不能學習了四舍五入法就形成了定向思維。像運貨,裝油等等類型的題目在取近似數時,不管小數點后面是幾都要向個位進一;像做衣服,做家具等等類型的`題目在取近似數時,不管小數點后面是幾都不向個位進一。想明白以后,我立刻重算起來: 13.6÷4=3.4(次) 3.4次≈4次 50÷2.4=20.8(套)20.8套≈20套 我把這個結果告訴了爸爸,并告訴他我是怎么想的,爸爸摸了摸我的頭,說這兩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進一法和去尾法。

  通過爸爸給我出的兩題,使我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死學習,要將課堂上的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要恰當運用。

數學生活日記8

  今天,我和媽媽逛完街回家,到樓梯口時,媽媽問我:“從一樓上到三樓用了30秒,那么,從一樓上到五樓要用幾秒?”

  我毫不猶豫地說:“要用50秒。”

  媽媽搖搖頭,連聲說:“不對,不對,你再想一想。”

  我思考了一會兒,恍然大悟,說:“媽媽,我明白了!從一樓上到三樓,一樓不用上。所以,3—1=2(層),要上兩層,從一樓上到三樓要用30秒,30÷2=15(秒),上一層要用15秒,上到五樓,第一層不用上,5—1=4(層),要上四層。4×15=60(秒),也就是一分鐘。”

  媽媽聽了,朝我豎起了大拇指,微笑著說:“你真棒!你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了一道數學難題呢!”

  解決了數學難題,我真開心!以后我要根據實際,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生活日記9

  5月2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媽媽交給我一個“重任”——去市場買魚。

  市場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我擠到魚類區,剛好看見馬大叔在賣魚,馬大叔的魚都是活魚,很新鮮,所以被買走了很多,但還剩一些鯽魚,與雖少,不過條條都活蹦亂跳,想要掙脫盆的約束。

  我說:“馬大叔,我是你這的常客,這些魚全賣給我,便宜點。”

  馬大叔一聽,哈哈一笑,說:“小小年紀就會討價還價了,行,給你個機會!”只見他拿起稱連同筐子稱了一下,說:“這筐魚原來連筐重28千克,有一家飯店一次買走了一半,然后又來了一位顧客,買走了剩下的一半,現在連筐重14千克,你能算出現在還剩多少千克魚,我就以最低價賣給你!”

  我可是個倔強、不輕易服輸的人,他開動腦筋思考了起來:“38千克和14千克里都包含了魚筐的重量,用38—14可以求出賣掉了24千克。然后倒過來想,把現在剩下的魚看作一份,那位顧客來之前還有2份,于是就可以知道在顧客來之前還有兩份,那家飯店買走的魚就是2份,因此筐里的'魚原來就是4份,一共賣出了三份。”

  想到這里,我高興的說:“我算出來了,現在筐里還剩24÷3=8(千克),這個魚筐重2千克!”

  馬大叔豎起大拇指表揚道:“我真厲害,好,我兌現剛才的諾言!”

數學生活日記10

  6月9日 星期一 晴轉陰

  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的體積,并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表面上是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保有關。

  一回到家,我就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思考這個問題。一次性筷子的形狀是一個不規則的立體圖形,怎樣才能測算出它的.體積呢?我思來想去,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搖搖頭……,終于,有了一點眉目。我可以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體積嗎?可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么辦呢?可不可以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啊!經過冥思苦想,我終于自豪的笑了。

數學生活日記11

  國慶長假期間,我們一家人來到了華聯商廈。首先,我們先去給爸爸買衣服,爸爸挑了一件他特別喜歡的衣服。正好國慶期間特價打八折。爸爸問我,一件衣服的價錢是150元,打八折相當于衣服的價錢乘以0。8,你知道一件衣服多少錢嗎?我想:150乘0.8,不如將于150除10等于15,0.8乘10等于8,再相乘,15乘8等于120元,結果得120元,我高興得對爸爸說:“是120元!”爸爸問:“為什么呢?”我便把問題解答的過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對,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將0。8乘10,150乘8等于1200,再點上一位小數點就成了120。”

  買完衣服,我們就來到了地上超市,爸爸對我說:“商店奶制品正在做促銷活動,買二贈一,如果買兩箱,相當于打幾折呢?”我說:“讓我算一算。”我想半天也想不出來,只好問爸爸,爸爸是這樣解答的:“買二贈一就是花兩箱牛奶的錢買三箱的牛奶。一箱50元就相當于花100元的錢買了150元的牛奶,那拿100除以150就相當打的折數,100除以150等于0。6,結果在6。5到7折之間,你明白了嗎?”我說:“噢,原來是這樣的,我現在明白了!”

  在回家的途中,我也發出了許多生活中的數學,例如:樓層的高度,廓的.面積,太陽能的容水量,國旗的精確度等等一些問題和發現!

  這就是我在生活中的數學發現,我相信,還有更多的數學問題在前方等待著我們!

數學生活日記12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數學。不信?這天發生的事就證明了這一點。

  下午,媽媽給我二十元錢叫我到超市去買一瓶醬油和一瓶蜂蜜。到超市后,我首先挑選了一瓶“豆亨”牌醬油,需要4。40元。之后,我去買蜂蜜,錢夠的只有兩種,第一種有8。60元,還有一種只要8。40元。我想:“第一種的'六角和醬油的四角能夠湊成一元,比較好計算,而且,第一種比第二種貴兩角,說明質量也就是第一種好。”

  于就是,我拿起第一種蜂蜜和醬油,到收銀臺付了錢,拿著找回的7元錢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晚上,小伙伴們請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應了。我想:“這天我要帶巧克力去,大家一齊平均分了吃。”帶幾顆好呢?我想了想,就帶十二顆。如果來二個,12÷2=6,能夠平均分;如果來三個人,12÷3=4,能夠平均分……照這樣計算,來1、2、3、4、6、12個小朋友都能平均分。于就是,我拿起十二顆巧克力出門滑冰去了。果然,來了三個人,我給每人分了四顆巧克力,正好分完。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數學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數學生活日記13

  今天下午,姑姑告訴我,要帶我去商場買東西,我真是太高興了,我迅速的穿好衣服和鞋子,然后高高興興跟著姑姑去了。

  在商場里,姑姑買了好多的東西,然后,姑姑拉我走到了商場的收銀臺前結賬,只見商場的阿姨點清了姑姑買的所有東西之后說:”您一共119元。“姑姑給阿姨200元時,我在想商場的阿姨應該找給我姑姑多少元呢?嗯……是200——119=81元。可是,當我算出來的時候,商場的阿姨已經找過姑姑錢了,哎,我算的太慢了,我又想有什么更好的計算方法能很快得到答案呢?我靈機一動,想到了之前我在數學課里學過的知識,我可以把”119看成整數120“,然后拿200——120=80元,120比119多算了1,然后,利用多算要用減法,少算的要用加法的方式,80+1=81元。這樣快多了,我高興的把想法告訴了姑姑,姑姑聽完之后,摸摸我的頭,笑著說:”遠遠你長大了,知道把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了,真為你高興。“我得到了姑姑了稱贊,心里美滋滋的。

  回到家之后,在休息的過程中,姑姑突然給我出了一道題說要考考我,問題是”小明有49本作文本和99本數學本,要求出小明一共有多少本作業本?“我當時沒有想太多的拿起筆就筆算起來,這時姑姑卻告訴我要口算。哎,我坐在那,足足想了2分鐘左右才算出來是148本。姑姑笑了笑,說”剛才在商場不是很會動腦子嗎?現在怎么不行了呢?“在我回想剛才的一幕時,哦,原來,姑姑是為了讓我更多的去經歷生活中數學運用方法呀,哼哼……我腦子靈機一動,很得意的'告訴姑姑:”我知道了,姑姑你聽,我把49看作50,把99看作100,然后50+100=150,150里面我多算了2個本子,150——2=148(本),姑姑,我算的對了吧!“這時姑姑又笑了。

  啊,今天我實實在在的經歷到了生活當中的數學,想不到看似簡單的一道數學題,竟會有這么大的奧秘呀!看來,真不能小看了這些不簡單的數字和數學算術題呢,呵呵,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覺得數學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無處不在呢?

數學生活日記14

  今天在數學的課本中看見了一道題“生活中的數學題”。題目是:“我們國家大約13億的人口,假如我們每人每天節約1角錢,假如這樣的話,我國全國就節約了約1300萬元了。假如小學生從一年級到大學大約要節約1萬幾千元錢了,那么這筆錢可以供給1805位失學沒錢上學的.小朋友,把這筆錢給那些人,那豈不是很好嗎!”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來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為我想了想:假如這大約13億的人口,都浪費了1滴水,那么一共約浪費13億滴水了,那么大家想一想13億滴水大約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個小實驗:在水龍頭下面滴1000滴水,用稱稱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動筆算了一下。

數學生活日記15

  【篇一:數學日記】

  今天,天氣日常晴朗,我和爸爸的心情也很美麗,爸爸約我一起玩了拿硬幣的游戲。桌子上放20個硬幣,二人輪流拿而每次至少要拿1個,最多拿4個,拿到最后一個硬幣的'算輸。

  開始玩游戲了,我和爸爸每人開心的拿著硬幣,可是不論是我先拿還是爸爸先拿,我總是拿到最后1個硬幣。我很困惑,就問爸爸這究竟是怎么回事?爸爸笑著告訴我,所有的硬幣先減去最后一個硬幣,即為20-1=19(個),然后除以1到4的最小和5,就是19÷5=3余4。就把余數4個拿掉,接下來不管對方拿幾個,自己都拿與對方之和為5的數量就一定贏。

  我帶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去試了下,最后的結果果然是如此,原來游戲中也藏著這么大的奧秘啊!今天,我受益了!

  硬幣游戲不僅讓我愛上了數學,也懂得了數學的很多奧妙之處,今后我要努力發掘更多有趣的數學游戲!

  【篇二:數學日記】

  今天上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這道題是這樣的: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80厘米,寬是40厘米。以這個長方形的'一條邊為底,作一個高為50厘米的三角形,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我看了,心想:呀!這道題還是有點難度的呀!可是再難也要做出來啊!這時,我便像爸爸求救了,爸爸耐心地告訴我怎么解的方法,爸爸還沒講完我就恍然大悟,原來這題這么簡單,算式是:280÷2=140(厘米)140-40=100(厘米)100×50÷2=2500(平方厘米)。

  看著終于把自己不會的題目一遍又一遍的算對了,心里樂開了花。其實,任何題目都不怎么難,只是沒有動動腦筋而已,只要動動腦筋,任何題目都是很簡單的。

  快要開學了,我的作業基本上完成了,也沒有什么太多的困擾。我的寒假計劃完成的很好,讓我們新的學期了,展翅高飛吧!

  【篇三:數學日記】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書上見到了這樣不可思議的數據:“一張厚度為0·01厘米的紙對折30次之后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呢?”

  這個數據無論怎么聽都覺得太“荒唐”了一點。畢竟是一張薄薄的紙,通過對折真能超過珠穆朗瑪峰嗎?但是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只有通過計算,這一切的謎底才能揭曉。

  隨即,我便把0·01厘米連續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接著,我又把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13米轉化為884813厘米,通過比較,很明顯能夠看出對折30次之后的.紙張的厚度的確勝過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而且還是后者的10多倍。

  其實,像這樣的驚人的數據在平常的生活中處處存數學在,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篇四:數學日記】

  今天,我和爺爺、奶奶去張店的小商品城買東西,這里的人真多啊!我想:如果迷路了該怎么辦啊?忽然,我看見有許多人圍成一個圈,似乎在看什么。我擠進去一看,原來是一張小商品城的平面圖。奶奶來到了我的.旁邊,輕輕地問我:“辰豐,你知道,玩具區在電梯的哪一面嗎?”“北面”。我脫口而出,“那你知道文具區在玩具區的哪一個方向嗎?”這回,我想了一會兒才回答:“西北面。”“辰豐真不錯,奶奶獎勵你一個玩具怎么樣?”“好哇,好哇!”我高興得跳了起來,然后,我們興沖沖的向西北面的玩具區奔去……

  到了晚上,我望著窗戶外面漆黑的天空問媽媽:“媽媽,你說,晚上天這么黑,那些郊游的人迷路了怎么辦?”媽媽指著一顆星星說:“喏,你看,那是北斗星,它在北面,所以,那些人只要看見北斗星,就不會找錯方向了。”“喔,原來是這樣呀!”我舒了一口氣,然后睡著了。

  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你留心觀察,就一定能發現其中的奧妙。

  【篇五:數學日記數學的用處】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買菜啦!買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數學。

  這個學期,老師教了一個新知識,是小數的乘法和除法。這個知識,可幫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媽媽一起去買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媽媽買了4·5斤,本應該付錢8·1元。可是營業員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錢。還好我利用了這個學期新教的知識,在腦子里算過一便后,馬上糾正了營業員的失誤。

  不僅營業員阿姨夸我聰明,這么小都會小數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媽媽還表揚我,給她省了0·9元,并且學過的知識能在生活中活用。

  是啊!要是沒學好這門數學,以后損失的不只是這0、9元,或許是幾百,幾千,甚至上億呀!

  【篇六:數學日記】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篇七:數學日記:畢業考試】

  昨天學校月考,今天數學成績正式出臺了,我看到我們班的數學成績平均分是95的時候,我心里很高興。當時我在心里暗暗地說了句:孩子們,你們從來沒有辜負我的期望。

  對于這次抽考的題,全是基礎知識。雖然校長讓我負責這件事,但試卷是讓其他學校的老師出的,我事先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題。即使在我分試卷的時候,我也沒有看題。我想,我必須以身作則,否則我自己也會瞧不起自己的。其實,我心里是有把握的,我的學生基礎不錯,對于學校的月考,不可能考不好。也許是因為自己心里有底,所以在其他老師對月考表現的緊張的時候,我能泰然自若。

  雖然學生的成績不錯,但是我還是從中看到很多不足。比如:在計算圓錐體積的時候,有的孩子忘了乘1“3,還有的孩子單位沒有統一。這說明學生除了馬虎,不仔細外,還存在知識掌握不牢固的現象。我經常對孩子說,會的題必須要做對,可是,每次考試后,總有一部分孩子因為馬虎,不仔細失分。每當這個時候,孩子懊悔,老師遺憾成為每次都要上演的一幕后悔劇。

  我相信:我的`孩子永遠不會讓我失望的,在元旦競賽的時候,孩子們就曾證明了他們的實力。但是我現在還是一刻也不敢放松,和我的孩子們繼續在數學之路上奔走。爭取在最后的畢業統考中,還能得到全市第一的好成績。

  【篇八:數學日記】

  一天,我和媽媽上街去,看見一個小攤前圍滿了小孩。好奇的我趕緊走過去,原來攤主設了個可得獎品的游戲。一尺見方的硬紙板上用黑筆畫了個圈,并等分成了12份,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標上1、2、3……12、奇數格上放了手表等較貴重的物品,偶數格上放的是些不值錢的小貼紙,紙板正中有枚小指針。參加游戲的小朋友輕輕撥動小指針,它就會轉起來,當它停下來時,看停在幾號格,然后你再按指針所指的數往后走相應的格數,這時走到的格子里的物品就歸你了。每玩一次只要付一元錢交給攤主即可。

  奇怪,怎么玩的人都只得到小貼紙呢?媽媽讓我好好想想這中間有什么奧妙。我想,小指針可能停在1、3……等奇數格上,也有可能停在2、4……等偶數格上。但是問題的關鍵是還要往后走與它相同的格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也就是說,一個數加上它本身結果肯定是偶數。所以不管指針停在奇數還是偶數上,最后得到的.偶數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而得到奇數的可能性為0、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指針停在奇數“5”號格,這時還應該往后走5格,6、7……10,停在“10”號格上了;假如指針停在偶數“6”號格,再往后走6格,6+6=12,就停在“12”號格上了。所以,小朋友得到的都是些便宜的小貼紙,而貴重物品是絕不可能得到的。這個攤主肯定賺。

  其實,生活中的一些小把戲只是運用了某些知識,只要你肯動腦筋,勤思考,多分析,就能發現其中的奧妙,你就不會輕易上當了,因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數學生活日記】相關文章:

數學與生活作文03-09

數學的日記02-05

生活日記07-20

[精選]生活日記08-15

生活日記(經典)08-11

(經典)生活日記09-07

(精選)生活日記09-08

[經典]生活日記09-08

生活日記(精選)07-2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婷婷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秘在线看 | 亚洲看片在线观看看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欲求不满 | 午夜电影久久久久久 |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