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那么日記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狂人日記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狂人日記觀后感1
這是我首次在課外接觸魯迅先生。
我像學習課文時一樣努力挖掘文中的批判意義,卻收獲了了。魯迅先生又在論中說:“這實為拙作。”“很幼稚。”“單在描寫社會上的或一種生活,并沒有別的深意。”于是我信以為真地膚淺地抒發一番。
此刻我坐在深夜里,埋頭苦趕這篇筆記。有趣的是,魯迅對《狂人日記》的評論,斷章取義一番,“大約是夜間飛禽都歸巢睡覺,單見蝙蝠能干”,原指《狂人日記》的逼促,也指比我這深夜更寂寞的當代的中國。
“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我怕的有理。”
“小孩子何以今天也睜著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這真叫我怕,教我納罕而且傷心。”
“昨天街上的那個女人打他兒子,他眼睛卻看著我。我出了一驚,遮掩不住。”
在狂人眼中,世人都是會吃人的野獸,青面獠牙,滿眼兇光,鬼鬼祟祟地打著算盤分一杯羹,是那“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懦,狐貍的狡猾”都藏在衣冠禽獸的人皮下,都在黑漆漆的夜里原形畢露。吃人的人連絡起來,逼人自戕,就像亞馬遜河豚的捕食方法,合作起來把魚趕到淺灘上,原始又有效;吃人的人只會吃死肉,就像鬣狗把死肉細細嚼爛,然后吞進肚子的那般吃相。
當整個世界以仁義道德自居,卻是路人想要吃人,身邊的人想要吃人,親人想要吃人,我的大哥在講“食肉寢皮”時也是唇邊抹著人油。當人性之惡被無限放大,社會的規則被無情踐踏,禮義的崩塌,讓我這個清醒的人無法停止對人們、甚至對自己的懷疑——“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我也是這烏合之眾的一員,是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中的一粟。我是朝著大眾喊“從真心改起”的知識分子,又是愚昧無知的殺人幫兇。我自以為把這世界看得清楚,回首又是“只緣身在此山中”。
狂人的時代是混亂的時代,是黑暗的時代,雖有不少奮進者,卻難免于封建統治的壓迫,罹難于吃人禮教的束縛。在這樣強大力量面前,所謂的奮進著想要開辟和平的新時代的一腔熱血,如縛雞之力,杯水車薪,到頭來不過把浪頭拍在自己身上,稱為一個推波助瀾者。
魯迅這樣的辛辣地剖析人性,讓我想起契訶夫的小說《六號病房》。病房里的受迫害狂伊凡·德米特里奇·格羅莫夫熱忱殷勤,“他說的話語無倫次,言辭激烈,似乎在說夢話,斷斷續續,不是時時都能讓人聽懂,但是從他的話里,從他的言辭和聲音里可以聽出某種一場美好的`東西。他說話的時候您能認出他是個瘋子,又是個人。他那些精神失常的話語是難以在紙上傳達的。他說道人的卑劣品行,壓制真理的暴力,將來會出現在世界上的美好的生活;說到窗上的柵欄,這使他每時每刻都會想到施行暴力的人們的愚鈍和殘忍。”而城里是令人氣悶,市長和議員是半文盲,公眾和媒體處之泰然,強權作為理性被接受,仁慈會引起不滿,公正成為了笑話。社會需要知識力量的團結,需要讓社會認清自我并大吃一驚。當安德烈被發現常常出入六號病房,他的處境意外地與狂人相似——被朋友惹惱,被關進病房,最后同伊凡一樣,把痛苦當作人生的填充劑,認為人生萬物都荒誕無稽、空虛無謂:“您蔑視苦難去吧,說不定您被門夾了手指,那時您就會放開嗓子啊的一聲交出來!”
這也許就是我們叫“我”是狂人,伊凡為病人的原因吧。他們都是瘋子,這里可是有數十上百的瘋子在自由游蕩呢!
好在無數瘋子游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人類終究像狂人說的“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面子,便變成了人,變成了真的人;有的人不要面子,至今還是蟲子。”人類社會在變化,血腥在變淡,必須得承認的是——我們究竟誰是瘋子?我們都不是瘋子。
狂人日記觀后感2
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準備在寒假中閱讀一些文學名著,作為魯迅人,自然首選便是魯迅先生的作品,為了更好地能夠了解魯迅先生在當時社會的心理感情,我翻開了《狂人日記》的扉頁——
“狂人”近于“瘋”,在做著“惡夢”,在境象中充滿了青面獠牙的家伙,黑暗陰森的笑,古怪的語句。卻借著“瘋”,把帶著憤怒、驚恐的鞭子一下子打到了隱痛之處,充滿了內在的緊張。每個人都睜著眼睛說謊話,互相深疑,都想控制別人,卻都無力超越他人,因而斤斤計較著。“狂人”被道得“瘋狂”了,從而說出一堆真話。說的是揭露傳統封建禮教的丑惡,說的是“人吃人”的駭人故事……
魯迅先生把日記與妄想癥患者的內心獨白結合在一起,表達出了自己所想的內容:在這個“人吃人”的社會中,人性無存,良知泯滅,要走出現狀只有改變“吃人”的惡習。《狂人日記》中“吃人”一詞也在文中屢屢出現。而文中的人物都是吃人團伙中的一員,他們青面獠牙,滿目兇光:趙貴翁、路人、孩子、打兒子的女人、狼子村的佃戶……他們都十分怪異,像是毫無人性的野獸而并非人類,他們似乎要把“我”生吞活剝。雖然他們有的認為吃人的理所應當的,有的認為不應該吃但是還是要吃,不過他們都是吃人的人,他們想要將我“吃”掉,卻還是放不下偽善的面具,他們要將我逼死,然后像“海乙那”吃死肉那樣將我吃掉,而“我”的親哥哥竟也參與其中,到頭來,“我”也未必沒有吃過人:“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妹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有了四十年以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
小說用犀利的筆調批判了封建社會的腐敗和人們的墮落。用一個狂人的眼光述說這個社會的黑暗,讓人充滿恐懼。那個慘無人道的社會中,人們彼此之間只存有戒備之心,沒有友誼,沒有關愛,他們不懂得團結起來,他們只看見烏云密布的天空,撥開云霧,想不到或許就能看見陽光。他們是一群可悲而可憐的人,他們只是被動的在黑暗的社會中漸漸變得自私自利,漸漸變得狼狽不堪。他們不相信自己,更加不相信別人,所以他們在無休止地墮入黑暗的深淵,無論“狂人”怎樣呼喊,終究喊不回他們的靈魂。所有的嚴重最終只是瘋言瘋語,無人理睬,他們只會想著怎么把他吃掉。“救救孩子……”全文由這句話而告終,最后的省略號使整篇文章意味深長。這句話是“我”無助的呼聲,是在那黑暗的社會中苦苦掙扎的良知,是對社會未來的希望。因為那些原來無憂無慮生活著的孩子們,本可以過一個快樂的童年,而現在卻也加入了吃人的行列,也開始漸漸變得冷酷無情,那些已經吃了許多人的`人骯臟的心靈再也洗滌不清,無法再回到純真的模樣。所以,“我”只希望那些還未“吃”過人的孩子們盡早懸崖勒馬,不要成為慘絕人寰的大惡人!通過小說我們看見了凄慘的舊中國,舊社會的人們就像生活在一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里,與他們相比我們是無比幸福的,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沒有戰爭,沒有“吃人”的人,也沒有使人發狂的事物。
在魯迅中學我有幸加入了魯迅課本劇社,也有幸成為了社長,我有接觸過以前學長們改寫的劇本《夢回魯鎮》,其中就有狂人。“救救孩子!”把這部劇的主角喊醒,使他感受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殘酷。不僅僅在《狂人日記》中體現出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的憎惡,孔乙己、祥林嫂……這些無不反映了當時的冷漠和百姓的無助。小時侯看課本上的孔乙己和閏土,僅僅覺得他們是可笑的、可悲的,而現在重讀這些,我體會到的不僅如此。社會的黑暗、官僚的貪婪、平民的絕望……他們一刀一刀嵌入我們讀者的心臟,不禁為當時的社會默哀。
我慶幸我生活在現在和諧的社會,沒有“人吃人”的邪惡,沒有無盡的痛苦,我們會抱怨現在的生活,但當我看完魯迅的作品,我為我所想的感到可笑,感到后悔。比起他們,我們的生活十分美好,不,本來就很美好。我珍惜現在的生活,沒有黑暗的一切,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保衛好現在的社會,活在當下。
【狂人日記觀后感】相關文章:
狂人日記閱讀心得04-13
狂人日記的讀書筆記02-27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11-04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03-30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03-22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精選37篇)07-15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15篇01-02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10篇(必備)11-08
狂人日記讀書心得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