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端午節日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端午節日記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都會知道端午節來臨了。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我來給大家講一講為什么要賽龍舟吧!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大家可能好奇為什么要吃粽子,是這樣的':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有趣嗎?
關于端午節日記2
端午節在五月初五。端午節有五黃:黃酒、黃魚、黃鱔、黃瓜、黃桃。還有許多習俗,比如說:掛艾草等等現在讓我來介紹這些習俗吧!人們在端午節時還要在門前掛艾草,說是可以防蛇蟲疾病,所以家家戶戶都掛著艾草,有的人甚至將艾草做成香包別在身上。掛艾草還有一段歷史呢!傳說在很久以前,人們自私而殘忍,天帝決定派瘟神在五月初五那天散發瘟疫來懲罰,瘟神受了天帝旨意,在五月初五那天散發瘟疫,瘟疫為不忍加害,在五月初五時在自家門前插上艾蒿就不會傳染到瘟疫,以示驅走瘟疫。除了掛艾草之外,還有一種習俗,那就是包粽子,一到端午佳節,大家都紛紛包粽子,再送給親朋好友。這是屈原跳河自殺后,后人為了紀念他,便發明了粽子,將他們投入河中,不讓魚兒去咬他的身軀。漸漸的,粽子成為了我們食物之一。粽子的'品種有很多肉粽、豆棕等都很好吃。
在別的地區有許多地區有豐富的端午節文化,在我們紹興就有劃龍舟之類的比賽,真是數不勝數啊!
關于端午節日記3
今天五月初五,過端午節了。
為了紀念屈原,我們放了三天假,我們這里有包粽子、插艾草、系五絲線(長命縷)等風俗習慣。
我聽外婆說,“端午”又叫“端五”,早在兩千多年前,五月初五,屈原抱著大石頭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中。為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尸體,人們包粽子投進江里,喂飽魚蝦。當地的百姓也劃船四處打撈屈原的尸體,演變到現在也就有了吃粽子、劃龍舟的`習俗了。
我們利津每逢端午,小孩子的手腕和腳裸處都系上五彩繩(長命縷)。據說,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孩子拴住。有人說這是迷信,我看這是寄托父母對子女深愛的一種習俗,每個父母都在祈求自己的孩子能夠長命百歲,健健康康。它代表的是一種美好的意愿!
我喜歡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日記4
今天是端午節,中午在外婆家吃好午飯后,媽媽和外婆去購物,我和爸爸去了公園。
我們來到公園,公園到處是游玩的`人,大家都高高興興的。我們先去看了4D電影,我感覺到恐龍世界里,這里的恐龍好可怕,我都躲在爸爸身后了。然后我們去乘小火車,我在火車站臺等小火車,等了半天都沒有來,就換了下一個項目,就是森林之旅。我在森林之旅中發現三角龍和老虎、企鵝、海豚在一起。
這一個項目結束后我們去了太空漫步,在上面我感覺我有恐高癥,這對我來說太夸張了,我一邊太空漫步一邊還聽著音樂呢!最后我們去劃船了,別看我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我可是船長呢!我還看見別人用水槍在打仗呢!我玩的非常開心。
關于端午節日記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擦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傳統佳節——端午節即將來臨,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地體驗節日的歡樂,周五的班會課上,同學們就和老師一起學編蛋兜,五彩的絲線在小手上快樂地舞動,很快,一個個五彩的蛋兜就誕生了。“今年的鴨蛋有新家咯!哈哈哈!”瞧,那一張張笑臉笑得多開心!
精彩盡在陽光周末,小朋友們在家有的又編了兩個蛋兜送給爸爸媽媽,有的.還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咧。調皮的粽葉開始還真不聽使喚,嘿嘿,真調皮!和爸爸媽媽包得比起來,雖然有點“走形”,但總算過了把包粽子的癮,體驗了動手動腦的快樂!
關于端午節日記6
端午節,我們一家人五點就起床,按照習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時間我覺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直到坐在教室讀書時還覺得眼睛特別亮,什么字都能看清楚。
放學后,我撒開腿就往家里跑。剛到門口就聞到粽子香,一進門就看見爸爸做了一桌子好菜專門等我回家吃。我洗過手來到飯桌前,先給爸爸媽媽一人解了一個粽子,撒上白糖,然后給我自己解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飯桌上,我們一家邊吃邊聊,屋子里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彌漫著香噴噴的粽子味和濃濃的艾香。
吃完飯,媽媽給我耳朵上抹了雄黃酒,給我嘴上摸了唇膏,給我手腕上戴了紅線繩,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樣香,就讓我到學校去學習。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關于端午節日記7
端午節快到了,姥姥在菜場里買了很多粽葉,計劃自己包粽子給大家吃。到了晚上,我跟在姥姥后面看姥姥忙里忙外。
姥姥先把米洗干凈,倒上堿水,然后把剛剛洗好的紅豆和紅棗拿出來,與米一塊攪拌。接著姥姥把早上洗干凈并泡在水里的`粽葉拿出來,在中間圍了一個圓錐形,把拌勻的米和豆放進來。再把粽葉包成一個菱形,拿出剛剛從棕葉上撒下的細繩綁在粽子上。如此一個好看的粽子就做成了。我有模有樣地照著姥姥的樣子做了起來,可是每次都不可以成功。沒多少時間,姥姥已經做了二十多個了。她把那幾個粽子放進高壓鍋里,放了一些水開始煮。過了半個多小時,從高壓鍋里冒出股香氣撲鼻的味道。
過了一會兒,姥姥從鍋里拿出了粽子給大伙吃。我吃著又香又甜的粽子,心里真開心。
關于端午節日記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寫的就是人們在農歷五月初五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又稱重午節,端陽節。
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受人愛戴的愛國詩人屈原,因故投江自盡。屈原死后,楚國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吊他。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真身。有的漁夫拿了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吃屈原的身體。人們紛紛仿效。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吃掉。人們就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分別指的是: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以及雄黃酒。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想,端午節的諸多風俗,也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下一代的美好祝愿。
關于端午節日記9
這次端午節我們全家去農家樂玩了一天,這一天可過的真有意思呀。
星期四我快快的把作業寫完了,晚上興奮的像吃了興奮劑似的睡不著覺。第二天中午,吃完了,就匆匆忙忙的出發了。啊!路可真漫長呀,我們做了一個多小時的汽車才到呢!
呀!這里可真美呀,金黃色的.麥子在田野里打著浪,一棵棵果樹上掛滿了杏兒。極目望去,一座座巍峨的山環繞在四周,這可真算的上“人間天堂”呀!一進院子里,可真是和原來的農村大不相同了,一臺臺電腦,一部部空調,幾乎是每一個房間都有。
到了晚上,人們都搬出小椅子,坐在院子里,圍了一個大大的圓。我剛開始還是“二丈和尚摸不到頭”呢,后來我才知道,這是個人的才藝表演呀,怪不得,下午的時候有位阿姨問我喜歡表演什么呢,可是本人臉皮薄,沒仔細想,就溜之大吉了。
這個晚上,各家各院都是燈火通明,抬頭一看,天上的星星一顆一顆的在眨著眼睛,可真美呀!
這就是我所過的最有趣的農家樂了!
關于端午節日記10
今年的6月25日,是人人皆知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聽媽媽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各個地方的習俗都不一樣我們洛陽的習俗是包粽子、帶香囊。但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包粽子。
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姥爺先把棗、江米、花生用水泡上,姥爺說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會香軟可口第二天將新買回來的粽葉泡到水里,這樣粽葉不容易干。到晚上,我們開工了。我先把粽葉那硬硬的根剪掉,由于我的.技術不高,我先看姥爺包了幾個,姥爺先拿三片粽葉卷成了一個“小漏斗”,然后把棗、花生、江米依次放在“漏斗”里,最后把漏口包住,成了一個菱角,迅速而有力的纏上了棉線。我看了之后也包了起來,剛開始,江米像漏網之魚一樣露出來,可包了幾個后,我漸漸熟練起來了,包的跟街上賣的不相上下。粽子下鍋了,老爺先用大火煮了一會兒,有用小火煮了一晚上。
第二天,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同時,我也渡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日記11
五月五晴
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民歌唱的就是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如:端午節、端陽節、龍舟節、粽子節、地臘節、詩人節……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要數吃粽子、賽龍舟了。
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了紀念22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他們還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魚蝦,以免吃屈原的尸體。一直延續到今,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媽媽還會用五種彩色的線,搓成五彩縷給我戴在手腕、腳腕和脖子上,意謂可避災、除病、保安康。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畫門符、吃五黃、戴香包、掛艾草等。怎么樣,咱們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呢?
關于端午節日記12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端午節的由來和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
屈原生活在戰國后期,名平,熊姓。曾任左徒,還當過三閭大夫。屈原熱愛自己的祖國,人民,一心想讓楚國富強起來,可是,屈原的正確主張,卻因楚國黑暗勢力的.反對而無法實現。公元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陷楚都郢,楚國面臨亡國危運,屈原無限悲憤,投汩羅江而死。據說后世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舟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直到現在,我們還在系百索子、喝黃酒做香角子、吃粽子、劃龍舟等等。
再過一個月,就是端午節了,到時我一定要讓外婆給我做香角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吃粽子,有機會,還去看賽龍舟。
關于端午節日記13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為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對端午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提高文明素質,結合我校實際,端午節期間,我校將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
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要求同學們從閱覽室或網上找一找關于端午節這一節氣的'相關知識;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詩詞;賽龍舟和包粽子的習俗;也有五六年級以“走近端午”為主題制作一份小報,能反映端午的習俗,自己的心聲、生活的體驗;還有深入感受民俗習慣,跟家人包包粽子,看看特具疊滘特色的龍舟賽。
同學們興高采烈,感受著濃濃的節日氛圍!
關于端午節日記14
早晨,我吃了一只粽子和一個咸鴨蛋。我覺得很奇怪,平常不喜歡吃的`東西,今天怎么特別好吃呢?原來,今天是端午節,所以吃粽子和咸鴨蛋特別有味道。我吃得津津有味,一會兒就吃光光了。
中午,外婆教我包小餛飩。我第一次包,沒想到就學會了。媽媽卻不會包,只好包餃子。我和外婆包了好多好多的小餛飩。
燒好后,我又吃得津津有味,覺得今天的小餛飩太好吃了!原來自己動手包的,特別香,特別美味!
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
關于端午節日記15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各地有許多的習俗,讓我來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吧!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古代楚國人因不舍得屈原投江而死,所以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他,用劃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免得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每到五月初,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的餡品種很多,有豆沙粽、鮮肉粽、火腿粽、蛋黃粽等。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可以避邪驅瘟。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絲布,清香四溢,用五色絲線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端午節,人們把插懸艾葉、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酒,殺菌防病。
現在我們更重視過端午節了,節日氣氛也越來越濃了,這些傳統習俗我們應該保持下去。
【端午節日記】相關文章:
端午節日記[精選]07-11
端午節日記06-13
(精品)端午節日記07-10
端午節日記【精】06-15
端午節日記【熱門】06-15
端午節日記【薦】06-15
【薦】端午節日記06-15
【熱門】端午節日記06-15
【推薦】端午節日記06-15
端午節日記【熱】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