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那么日記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過年日記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過年日記 篇1
今天我和爸爸還有奶奶去了大姑奶家。到親戚家后發現去的人可真多呀!其中有好多小朋友,我們在一起看漫畫書、下象棋、捉迷藏,還一起吃好吃的零食。
到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們小朋友坐在一桌,大人們坐在另一桌,有說有笑得意吃著說著,我們吃完后坐在一起看聯歡晚會。最讓我高興的`事是收到了很多壓歲錢,每當我收到壓歲錢時,我都會說:祝您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身體健康。大人們都夸獎我既懂事又大方。
過年日記 篇2
每逢歲末年尾,孩子們的心情便會變得難以抑制的澎湃和激動,幼稚,浪漫的心底涌出一個個不可思議,大膽新奇的希望與計劃,設想著親朋好友送給自己的年終獎賞:壓歲錢。究竟有多少,我的奮斗目標是否能夠達到。
朦朧中我似乎記的在很小的時候,春風燦爛的姑媽,大爺,舅媽,姨媽等許多人遞給我一張張窄窄的,花花綠綠的紙片在手中咯吱作響,我嘴中不停的`重復著大人交給的拜年話:過年好,謝謝。每當遇見陌生的客人,我就會嚇得縮進母親的懷里,或者父親的背后,任憑客人百般春光燦爛般的哄逗,我依舊不買真情,母親只好千恩萬謝地,不好意思而且有些惴惴不安地收下那張紙片,臉龐泛起一層滿意的笑容。
幾天下來,母親收了好幾張,但據后來我母親回憶說,其實沒多少錢,也就十塊二十來塊,因為那個時侯都很窮。為了給親友買過節禮品已經掏空了自己一個月的積蓄和生活費用,送給我的壓歲錢的確可以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生活所迫,所以,那個時候的壓歲錢全部被母親據為己有,我只不過是父母收取壓歲錢的一個招牌罷了。
過年日記 篇3
大年初二是女婿節,也是各家各戶嫁出去的閨女回娘家的日子。我和村里的幾位鄰居在路邊閑聊,遠遠看到一個衣著很時尚的姑娘帶著孩子和丈夫向我們這邊走來,鄰居大嫂說:“這是誰呀?怎么看著不是我們村的呢?”等他們越走越近,一位大嫂說:“原來是前面那家的寧寧,帶著蒸饃籃子去看她奶奶。”她走到我們身邊,和我們熱情地打著招呼。
這時候一位大嫂說:“寧寧還真不錯,還給她奶奶掂兩個籃子四箱禮物呢!”“還別說,寧寧奶奶還真是有福,四個閨女都很孝順,特別是大閨女最孝順。她家也不是很富有,但是她就是孝順。她娘自己也說,如果香芝有一毛錢,也會買一毛錢的東西給我送來。她娘說的不假,這不,前段時間,香芝家的大閨女定媒了,男方家給他們送一個羊,她一點都不舍得吃,都給她娘送過來了。她娘經常說,其他三個姑娘加在一起給她買的東西還沒有這一個大姑娘買的多。其實閨女嫁出門之后,養家養兒之后都知道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了,都懂得孝敬爹娘了。”
“你們看,她家最小的一個姑娘來了!”只見他們一家開著車帶著兩個孩子來看父母,從車上搬來很多東西,心細的大嫂還認真數一數,發現他們帶了六箱禮物,還帶了蘋果和果子,還有一箱酒。這時候嫂子說:“他們家姑娘多,拿得少一點也沒關系,其他家拿得多也一樣,但是如果只有一個閨女的家庭就不一樣,只有自己給娘拿禮物,就要拿得更多一些,要不然做娘的該多失落呀!”真是不知道農村還有這樣的規矩。走親戚不僅比誰家的女婿有本事,還要比誰家的女婿長得好,還要比誰家女兒給自己娘帶的禮物最多。
其實做娘的真的在乎女兒給自己帶來多少禮物嗎?其實不是這樣的,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平平安安,心里裝著所有的兒女,總是誰家最窮,最牽掛誰家?如果女兒家很窮,還要拿出很多錢給自己買很多禮物,做父母的一定會心疼的'。只要一家人能夠和和睦睦聚在一起就會很開心的,怎么能夠比較禮物多少,難道禮物拿的少了,父母就會難過嗎?
現在生活條件好多了,各個村莊里都通上了柏油馬路,而且家庭富裕的都開上了自己家的私家車,開著車帶著孩子回娘家看父母,真是讓人感到溫馨又幸福。條件不好的,也能開著電動三輪車,或者騎著電動車、摩托車去看父母,再也不用過去騎著自行車,走著泥濘的土路走親戚了。
生活好了,路也好了,各家各戶看父母走親戚就變得方便多了,這么便利的條件,多回家看看父母,多陪陪父母聊聊天,說說知心話,替年邁的父母干點力所能及的體力活,讓年邁的父母能夠心里溫暖一點,晚年能夠幸福一點。這才是做兒女的最大孝心,不要只顧忙碌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自己的父母,讓父母在大年夜獨守孤院傷心落淚。
你看,除夕之夜,多少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帶著孫子來陪著自己吃年夜飯,過一個團圓年。大年初二,有閨女的父母總會早早起床,然后梳洗干凈,打掃院子,收拾好之后就在村頭翹首企盼,總是盼望自己的女兒能夠早點來到自己身邊。現在條件好了,有手機了,可以互相先通個電話。父母也不用大老遠去村頭遠遠地望眼欲穿了,只要接到女兒要來電話,就會急急忙忙殺雞宰魚,準備一桌豐盛的飯菜等待女兒一家的到來。過年走親戚真是快樂又幸福!
過年日記 篇4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過年。
大年三十穿上新衣新鞋,到婆婆家拜年,中午,婆婆已經燒好了飯菜,扣肉,雞湯等等等等,好不豐盛。一陣“風”頓時把飯菜消滅的一干二凈。
吃完午飯,拿起福字,貼到了門上,增添了氣氛,接下來到了我最喜歡的環節,就是收紅包,不過左手剛接右手就要給老媽,不過老媽有時也會給我幾百,讓我存起來,我打算以后做我的'學費。
晚上,回到家后,老媽把爺爺奶奶接了過來吃年夜飯,爺爺奶奶剛坐下我就一下子把零食全抱了出來,給他們吃。
晚上睡覺時耳邊還不時傳來“噼里啪啦”的聲音,好不熱鬧。
回想著那一天,可真高興啊。